面試至關重要。無論是求生存,還是謀發展,人才最關鍵。而選拔人才就需要提升公司的面試水平。
很多打工人都知道各個公司的面試官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態度敷衍,有的人問題都提不好,有的人簡直是無所謂,有的人就喜歡打聽隱私……
哪怕是有些大公司,面試官也是良莠不齊,作為篩選人才的重要一個關卡,這也體現了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差異。
可以說,有的公司面試官真的是在為公司拉仇恨。當然,這也可能跟這種人在潛意識里覺得對方不是人才有關。畢竟,“真正的人才就像好的工作一樣不會在市場上流通”。
但如果是這樣的想法,可能就錯失了人才。
面試官要拿掉“我”,不能在應聘者面前自我感覺良好。
有次應邀參加某公司的招聘會,在面試一個技術崗位的時候,公司主面試官的表現就很讓人尷尬。
應聘者是個二本畢業生,他就問當初考了多少分,學校怎么樣,然后說自己雖然是一本學校的,“但我們公司不是太在乎這個,主要還是看能力。”
后面他就像是沉迷于“茴”字有幾種寫法一樣,以老前輩老資格自居,告訴應聘者應該怎么做,估計這個應聘者回去后可能會覺得遇到個把自己當大瓣兒蒜的人,白浪費時間。
其實這種基本崗位主要是看匹配度就行了。在職場上,這樣的面試官不少,他們有一種幼稚的心理,就是覺得自己能夠面試別人就高了一等,以否定、批評和為難別人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你怎么知道人家雖然現在沒有工作,以后就不會比你強很多?你能面試人才,并不代表你是對的,更不意味著你比對方優秀。
一些企業家在公司規模頗大之后還堅持親自面試人才是有原因的,老板才知道公司需要什么人,而且也不容易錯失人才。
多少公司的面試水平都一言難盡,怎么破?看任正非是如何看面試的
在華為初期,任正非經常去面試人才,包括鄭寶用等人,也是親自面試,而且他們面試的時候很簡單,看看簡歷和人,再問幾個問題就下決定了。
這看起來有些草率,實際上他們看走眼的時候很少,事實證明他們留下的人才基本都不差,很多人都成了工作中的骨干。
牛人才能識別牛人,面試其實是雙方互相面試,你在考察人才,人才也在考察你,雙向選擇嘛,彼此合適才能達成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司獲取人才確實需要“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