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第七天了,父親又要按照慣例,從我家回鄉下了。
但這回,我決定在父親下一次到來的時候做出改變。
“爸,你下一次來,我帶你去逛逛公園。”
父親十分驚訝:“好啊,我很期待!”
我學著不再和父親對著干,既然改變不了父親,那我就改變我自己。
讓我驚訝的是,父親下個月來了之后,他也變了。
他變得很安靜,不再用他那些老舊的教育理念來指揮“工作”,只經常坐在陽臺上看書發呆。
我松了口氣,但隨即覺得奇怪:“父親為什么突然變化這么大?”
01
父親李大山又來了,拎著那個熟悉的舊布包,里面裝著他的被子和幾件簡單衣物。
他站在我家門口,臉上的皺紋里堆滿了笑容,眼神卻透著一絲我讀不懂的復雜。
"小強,爸來看你們了!"他高興地喊道,聲音中帶著鄉下人特有的憨厚。
我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接過他手中的布包:"爸,您又來了。"
每個月的第一周,李大山都會從鄉下趕到城里住在我家,按時按點,雷打不動。
他會在我們家住滿七天,然后默默地收拾東西回鄉下的老房子。
這個規律持續了整整三年,從未間斷。
說實話,每次看到父親,我都有種頭疼的感覺。
不是不想見到他,而是他的到來總會讓家里變得雞飛狗跳。
"爸,現在都用洗潔精洗碗,您別再用那些老方法了。"我看著父親用鹽和醋清洗碗筷,忍不住提醒道。
"這些化學東西,誰知道有沒有毒?"父親固執地搖頭,"我這么大年紀了,不也活得好好的?"
這只是眾多沖突中的一個。
每天早晨六點,父親準時起床,二話不說就拉開窗簾開窗通風。
北方的冬天,寒風刺骨,我們一家三口都被凍醒,孩子還因此感冒了好幾次。
更讓我受不了的是,父親總是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指手畫腳。
"你們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了,"父親經常這樣說,"我們那個年代,七八歲就下地干活了。你看小明才十歲,連個碗都不會洗。"
"爸,現在社會不一樣了,"我試圖解釋,"孩子要以學習為主。"
"學習學習,就知道學習!"父親不以為然,"做人比讀書重要多了!"
每次這樣的對話,都會讓我感到精疲力竭。
我妻子小燕雖然嘴上不說,但我能感覺到她也很疲憊。
只有兒子小明,似乎很享受爺爺的到來,因為爺爺會教他一些農村的小把戲,比如用樹葉吹口哨、編草帽等。
晚上,我和妻子躺在床上,我終于忍不住了:"為什么爸每個月都要來住一周?"
小燕輕聲說:"可能是太想念我們了吧,畢竟他一個人在鄉下。"
"那為什么不搬來和我們一起住?"我疑惑道,"我提過好幾次,他都拒絕了。"
"老人有老人的想法,別想太多。"小燕翻了個身,準備睡覺。
但我心里隱隱覺得父親是不是有事情瞞著我。
每次來的時候,他總是特別珍惜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哪怕我對他發脾氣,他也不會真的生氣。
有時候,我半夜起來上廁所,會看到父親坐在陽臺上,望著星空,表情既平靜又憂傷。
我知道自己應該更體諒父親,但每當生活習慣的沖突再次發生,我又會陷入煩躁之中。
02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一推開門就聞到一股焦糊味。
我快步走向廚房,看到了讓我瞬間火冒三丈的一幕:鍋里的湯已經沸騰到溢出,灑得到處都是,灶臺一片狼藉,而父親正手忙腳亂地用抹布擦拭。
"爸,您怎么這么不小心!"我忍不住提高了聲音,"這鍋湯都快燒干了,萬一著火怎么辦?"
父親放下抹布,低著頭說:"對不起,我只是想給你們做頓好吃的,出去買了點菜,回來就忘了關火。"
"您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就別碰這些危險的東西!"我繼續數落道,心里的火氣越來越大。
父親嘆了口氣,小聲嘟囔:"我一個老頭子,哪能事事都做得好。"
聽到這句話,我心里既愧疚又煩躁。
我知道父親是好意,但這種"好意"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麻煩。
我默默地幫他一起清理廚房,但整個下午都心情不佳。
晚上,我對妻子抱怨:"我不是不孝順,可他每次來都讓我覺得喘不過氣。他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和我們格格不入。"
小燕勸我:"你爸年紀大了,你要多包容。"
她頓了頓,又說:"我覺得他每次來,都是為了多陪陪我們。你看他對小明多好。"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他在鄉下不是還有自己的菜園子要照料嗎?"
就在這時,我聽到陽臺上傳來父親的說話聲。
他似乎在打電話,聲音壓得很低。
我好奇地靠近,隱約聽到幾句話。
"是的,我現在在小強家里......"父親的聲音很輕,"再等等,再住幾次就夠了......不,他們還不知道......"
這些斷斷續續的話語讓我心里涌起一絲疑惑:父親在和誰說話?他到底在計劃什么?什么叫"再住幾次就夠了"?他背著我們做了什么決定?
第二天早上,我試探性地問:"爸,您昨晚在和誰打電話啊?"
父親明顯愣了一下,然后笑呵呵地說:"沒誰,就是和村里老王聊聊天。他問我你們過得怎么樣,我說你們過得可好了。"
我點點頭,沒再追問,但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那天下午,父親出門買菜,我注意到他放在床邊的布包。
這個包他每次來都會帶著,里面除了衣物和被子,還有一個精心包裹的木盒。
我從未見他打開過那個盒子,也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
"這個木盒里究竟裝著什么?"我心里暗想,但最終還是沒有去翻看。
尊重父親的隱私是基本的孝道,哪怕我對他的舉動再疑惑。
但我內心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
03
父親來的第三天,我決定試探他一下。
"爸,您每次從鄉下來一趟也挺折騰的,要不以后少來幾次?"我假裝隨意地問道,"您年紀大了,坐那么久的車不好。"
父親正在看電視,聽到我的話,他的手微微顫抖了一下,但很快恢復了平靜。
"我閑著也是閑著,來看看你們挺好的。"他故作輕松地說,"再說了,我身體好著呢,不像那些整天喊腰疼腿疼的老頭子。"
那天晚上,父親拿出一大堆從鄉下帶來的土特產:自己種的蔬菜、腌制的咸菜、曬干的香菇和木耳。
看著這些裝滿了塑料袋的食物,我有些無奈。
"爸,您別總往家里帶這么多東西,我們菜市場什么都有。"我說道。
"這些都是我自己種的,沒有農藥,比外面賣的健康多了。"父親堅持道,"再說了,我又不能幫你們什么,帶點吃的也是心意。"
更讓我意外的是,我在清洗衣服時,從父親的外套口袋里發現了一沓錢,足足有兩千塊。
我知道這對于只靠退休金生活的父親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晚飯時,我把錢放在桌上:"爸,這是您的錢,怎么塞在口袋里?"
父親看了一眼,裝作若無其事地說:"哦,忘了拿出來。這是給小明的零花錢,讓他買點喜歡的玩具書籍。"
"爸,您自己過日子也不容易,別總想著給我們。"我忍不住說,"我們家條件不差,您的錢留著自己用吧。"
父親卻擺擺手:"一家人,客氣啥?再說了,我一個老頭子,還能花多少錢?"
這一周里,我發現父親似乎刻意在避開一些話題,我想繼續追問的時候,父親已經轉身離開了。
那一刻,我感到父親和我之間似乎隔著一道無形的墻,而他正努力不讓我看到墻的另一邊。
04
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我對父親的到訪越來越感到煩躁。
那個星期,公司里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項目,我經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
周五晚上,一家人都在餐桌前吃飯。
我兒子小明因為數學考試只得了85分,有些悶悶不樂。
"爸,我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的。"小明小聲對我說。
我點點頭:"知道錯在哪了嗎?"
"知道了,是應用題我沒看清楚條件。"小明回答。
"知道就好,下次仔細點。"我溫和地說。
這時,父親突然插話:"現在的孩子真是嬌氣,我們那個年代,能上學就不錯了,哪有時間整天糾結分數。小明啊,學習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
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可能是父親這種毫無來由的"說教"已經積累了太多次,我終于忍不住了。
"爸,您能不能少操點心?"我放下筷子,聲音提高了八度,"我們家不用您來管!我知道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餐桌上瞬間安靜下來。
父親愣住了,眼中閃過一絲受傷的神色。
他默默放下筷子,輕聲說:"我吃飽了",然后起身回了客房。
小燕責備地看著我:"你怎么能對你爸這么說話?他一個人在鄉下挺可憐的,你就不能多體諒他一點?"
"我已經夠體諒他了!"我壓低聲音反駁,"他每次來都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好像我們什么都做不好似的!"
"他是關心則亂,"小燕嘆了口氣,"老人家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你多包容一點。"
"包容?我已經包容了三年!"我越說越氣,"每個月的固定時間來,住上固定的七天,這不正常!正常的父子關系是隨時可以來往,而不是這種像例行公事一樣的拜訪!"
小明低著頭,小聲說:"爸,我喜歡爺爺來。他教我很多有趣的東西。"
看著兒子失落的表情,我突然感到一陣愧疚。
我是在遷怒嗎?父親到底做錯了什么?不過是生活習慣不同,教育理念有差異而已。
"我去和爸道歉。"我站起身,走向客房。
門是關著的,我輕輕敲了兩下:"爸,我能進來嗎?"
沒有回應。
我小心地推開門,看到父親背對著門坐在床邊,正在看那個神秘的木盒。
他似乎沒有聽到我進來,自顧自地低聲說著什么。
"再過幾次就好了……小強,爸對不起你……"
我輕咳一聲,父親慌忙合上木盒,轉過身來。
他的眼角有些濕潤,但很快就擦干了。
"爸,對不起,我不該那樣對您說話。"我坐在他身邊,誠懇地道歉。
"沒事,"父親拍拍我的肩膀,"是我多嘴了。你比我有文化,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我們沉默了一會,我心里有八百個疑問,但看著他疲憊的面容,這些話我一句也沒有問出口。
05
第七天到了,按照慣例,父親該收拾東西回鄉下了。
但這一次,我決定改變自己的態度。
既然無法改變父親的習慣,那么我就改變自己,學著去接受和適應。
"爸,下個月您再來的時候,我陪您去城市公園轉轉。"我幫父親整理行李時說道。
父親驚訝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笑了:"好啊,那我可得期待了。"
父親離開后,家里恢復了平靜,但我卻總是想起他離開時那個復雜的眼神。
接下來的幾周,我嘗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要學會"擺爛",學會適應——既然改變不了父親,那就改變自己的態度。
一個月后,父親如約而至。
讓我驚訝的是,這次他的行為有了明顯的變化。
他不再堅持用老方法洗碗,也不再一大早就開窗通風,甚至連對孫子的教育問題都很少發表意見了。
他變得安靜多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陽臺上看書或者發呆。
"爸,您今天怎么這么安靜?"我忍不住問道。
父親微笑著說:"老了,沒那么多精力了。再說了,我來是看看你們,不是來找麻煩的。"
這種變化讓我松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感到一絲異樣。
父親似乎一夜之間老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滿活力。
第二天一早,父親說要去附近的公園走走。
臨出門前,我注意到他忘了帶那個裝著木盒的布包。
好奇心驅使下,我悄悄進入客房,找到了那個包。
手摸到木盒時,我的心跳加速了。
這個盒子跟隨父親來回三年,里面到底裝著什么?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木盒,里面是一封泛黃的信和一張老照片。
正當我剛想打開看看信里究竟寫了什么時,門突然開了,父親站在門口,臉上的表情說不出是悲傷還是釋然。
"小強,"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你終于看到了。"
"爸,這是什么意思?"我拿著照片和信,心里亂成一團。
父親坐在沙發上,深吸一口氣:"既然你看到了,那我也不瞞你了……"
他緩緩講述了一個關于家庭的秘密,每一個字都像重錘一樣砸在我心上。
我的眼眶漸漸濕潤,而當父親說到最后一句時,我徹底愣住了,喃喃地說:"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