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這3千塊錢你省著點花,過年的人情往來都要用錢。"
妻子小雨把一疊現金遞給我,語氣平淡得就像在交代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我接過錢,心情復雜。
我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投資總監,月薪十萬。
可是在這個家里,我連自己的工資都不能自由支配。
春節回老家過年,妻子給我3千塊現金,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我一直以為自己理解妻子的理財方式,直到準備返城的那一刻,我在行李箱里發現了一些東西,整個人愣在了原地。
我叫陳浩,今年35歲,大學畢業后就留在上海工作,現在是一家知名金融公司的投資總監,月薪十萬,年終獎也不少。
按理說,這樣的收入在上海也算是中等偏上了,可是我卻過得很憋屈。
和妻子小雨結婚五年了,她是我大學同學,學的是財務專業,現在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小雨是個很精明的女人,對數字特別敏感,也很會理財。
剛結婚的時候,我還挺佩服她的,覺得有個會管錢的老婆是件好事。
"浩子,我們結婚了就是一家人,錢放在一起管理比較好。"
小雨當時這樣對我說,"我學的就是財務,對投資理財比較懂,你就把工資卡給我吧,我來統一規劃。"
我當時沒有多想,就把工資卡交給了她。
畢竟夫妻之間,總得有個人管錢,而且小雨確實比我懂理財。
剛開始的時候,小雨確實管得很好。
她給我們做了詳細的預算,把錢分成不同的用途:
房貸、生活費、應急資金、投資基金等等,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們很快就在上海買了房,雖然貸款壓力不小,但日子過得也算穩定。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
小雨對我的花銷控制得越來越嚴格。
我想買件稍微貴一點的衣服,她就說沒必要;
我想和朋友出去吃頓好的,她就說太浪費;我想換個新手機,她就說舊的還能用。
"浩子,我們現在正是攢錢的時候,不能亂花錢。"
小雨總是這樣說,"等我們的投資回報上來了,想買什么都可以。"
我理解她的想法,畢竟在上海生活壓力確實大,該省的錢還是要省。
但是讓我不舒服的是,小雨對自己的花銷卻沒有這么嚴格。
她會買很貴的護膚品,說是為了保養;
她會買名牌包包,說是工作需要;
她會經常和閨蜜去做美容,說是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
"你們男人不懂,女人在職場上形象很重要的。"
每次我質疑的時候,她都這樣回答。
更讓我不解的是,我連自己的錢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每個月小雨會給我一些現金作為零花錢,一開始是兩千,后來變成一千五,最近更是只給一千。
"現在通脹這么厲害,我們得更加節省。"
小雨解釋道,"你看,我給你的零花錢已經夠你平時花銷了,中午吃飯、交通費、偶爾買點小東西,一千塊足夠了。"
一千塊在上海確實只夠基本花銷,但問題是我根本不知道家里的財務狀況。
我想看看我們的銀行賬戶,小雨總是說她在處理,讓我不要操心。
"浩子,你專心工作就好了,家里的財務我來管。"
她總是這樣說,"你看,我們這幾年不是攢了不少錢嗎?房貸也還得差不多了。"
確實,我們的房貸還得很快,而且小雨說我們還有不少存款和投資。
但具體有多少,投資在哪里,我都不清楚。
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我太計較了?
畢竟小雨確實會理財,而且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但心里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像自己成了一個打工的,賺的錢全部上交,然后領一點零花錢。
這種感覺在今年春節回老家的時候達到了頂點。
我們老家在安徽的一個小縣城,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已經退休了。
每年春節我們都會回去過年,這也是我一年中最輕松的時候。
今年春節前,我和小雨開始準備回家的事情。
"浩子,今年回家你想給爸媽多少錢?"小雨問我。
"至少一萬吧,畢竟我們現在收入還可以。"我說。
"一萬太多了,五千就夠了。"
小雨搖搖頭,"你爸媽在老家花銷不大,給太多錢他們也用不完。"
我有些不高興:"小雨,我們一年回去一次,給父母的錢不能太少。
而且我現在月薪十萬,給一萬塊不算多吧?"
"你別總是說月薪十萬,"小雨有些不耐煩,"你知道上海的生活成本有多高嗎?
房貸、生活費、還有各種開銷,一個月下來能剩多少錢?"
最后我們妥協了,給雙方父母各五千。
但是小雨又說了一句讓我很不舒服的話:
"這些錢從你的年終獎里出,不能動我們的儲蓄。"
我想問她我們到底有多少儲蓄,但看她的表情,我又把話咽了回去。
回家前一天,小雨拿出一疊現金給我:
"這是三千塊錢,你帶著回家用。
過年期間的人情往來、請客吃飯,都從這里面出。"
我接過錢,心里五味雜陳。
三千塊錢,對于月薪十萬的我來說,真的是太少了。
但我沒有說什么,畢竟小雨管家這么多年,我已經習慣了。
到了老家,我才真正體會到三千塊錢的拮據。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父親去菜市場買年貨。
看著滿市場的雞鴨魚肉,我想多買一些好的,讓父母過個豐盛的年。
"爸,我們買點好的海鮮吧,過年就要吃得好一點。"我指著一些進口的海鮮說。
"太貴了,浩子,我們買點普通的就行了。"
父親看了看價格,有些心疼。
我掏出錢包,發現里面只有那三千塊錢。
買了一些海鮮后,錢就去了一大半。
我心里有些郁悶,以我的收入,不應該為這點錢發愁啊。
更讓我尷尬的是,初二那天,我的高中同學聚會。
"浩子,聽說你在上海發展得不錯,是不是發大財了?"同學們開玩笑地說。
"還行吧,混口飯吃。"我謙虛地回答。
"那今天這頓飯你請客啊,讓我們也沾沾光。"
我看了看菜單,這頓飯下來要兩千多。
我摸了摸錢包,里面只剩下一千多塊錢了。
"不好意思,我今天沒帶夠錢。"我有些尷尬地說。
同學們都有些驚訝,畢竟在他們眼里,我在上海工作,收入應該不錯。
最后還是另一個同學買的單,我心里別提多難受了。
回到家后,我給小雨打電話。
"小雨,錢不夠用了,你能給我轉點嗎?"
"怎么這么快就花完了?"
小雨的語氣有些不滿,"我給你的錢應該夠用了啊。"
"同學聚餐,還有買年貨,花銷比較大。"
"行吧,我給你轉一千,省著點花。"
一千塊錢,對于我這個月薪十萬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侮辱。
但我無話可說,畢竟錢都在她那里。
初五那天,我的大學室友來我家拜年。
他在深圳工作,收入比我稍微少一些,但是過得比我瀟灑多了。
"浩子,你在上海收入不錯吧?"室友問我。
"還可以,月薪十萬左右。"我如實回答。
"那你應該過得很舒服啊,我在深圳收入沒你高,但是日子過得還不錯。"
我苦笑了一下,沒有多說什么。
室友走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月薪十萬,在別人眼里是高收入,但我卻連自由支配三千塊錢都覺得拮據。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開始仔細回想這些年的生活。
小雨確實很會理財,我們的房子也確實買得比較順利,但我對家里的財務狀況一無所知。
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銀行卡里有多少錢,不知道我們的投資收益如何,不知道我們的資產到底有多少。
"也許我應該要求參與家庭財務管理。"我在心里想。
但是每次我提出這個想法,小雨總是說我不懂理財,讓我專心工作就好。
久而久之,我也就不再過問了。
在老家的這幾天,我發現父母對我的狀況有些擔心。
"浩子,你在上海過得怎么樣?"母親私下里問我。
"挺好的,媽,你別擔心。"
"我看你這次回來,花錢都很小心,是不是有什么困難?"
母親的話讓我心里一酸。
確實,以前回家我都會很大方,給家里買很多東西,請親戚朋友吃飯也不會計較。
但這次,我處處都在算計著那三千塊錢夠不夠用。
"沒有困難,媽,就是現在理財觀念不一樣了,要節省一些。"我勉強解釋。
母親沒有再說什么,但我能看出她眼中的擔憂。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
我想起剛工作那會兒,雖然收入不高,但至少我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里了。
現在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我卻感覺失去了什么。
我失去的是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雖然小雨管錢管得很好,但我像個透明人一樣,對家里的財務狀況一無所知。
我甚至不知道我們的錢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不知道我們的投資是賺了還是虧了。
更重要的是,我失去了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
月薪十萬,卻要為三千塊錢的預算發愁,這讓我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我決定回上海后要和小雨好好談談,我需要了解我們家的財務狀況,需要有一些自主權。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理解小雨的做法。
她確實很會理財,這些年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
也許她是對的,也許我應該更信任她。
在老家的最后一天,我和父親一起去鎮上逛街。
看到一些小商品,我想給小雨買點什么作為禮物,但摸了摸錢包,里面只剩下幾百塊錢了。
"算了,回上海再買吧。"我心里想。
但這種窘迫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
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小雨經常說,她的理財方式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是銀行卡里有很多錢,但卻不能自由支配?
還是雖然錢不多,但至少能夠自主決定怎么花?
我想起大學時候的生活,雖然拮據,但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的,每一分錢都知道花在哪里。
那種踏實的感覺,是現在的我所缺少的。
春節假期很快就結束了。
回上海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父母促膝長談。
"浩子,你在上海要好好照顧自己。"
母親說,"有什么困難就和家里說,不要硬撐。"
"我知道,媽。"
"還有,"父親看著我,"夫妻之間要多溝通,有什么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要積累矛盾。"
父親的話讓我心里一動。也許他看出了什么。
"爸,我沒有什么問題。"
"浩子,你是我兒子,我還不了解你?"
父親拍拍我的肩膀,"你有心事,我看得出來。"
我沒有說話,心里卻五味雜陳。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要回上海了。
小雨比我早起,在收拾行李。
"浩子,起來了,我們準備走了。"她叫我。
我起床洗漱,然后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
看著行李箱,我突然有種想要逃避的感覺。
回到上海,又要開始那種被管制的生活,又要開始為一點零花錢而發愁。
"浩子,你在發什么呆?快點收拾。"小雨催促我。
我強打精神,繼續收拾行李。
就在我彎腰整理行李箱底部的時候,我的手觸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我把它拿出來,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