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媽,我直說了,您做的飯不是什么油鹽的問題,只是味道不對,難吃。”
聽見女兒這話,我的心仿佛被針扎了一樣。
“可……以前你很愛吃啊……”我不知所措地回答。
“那是以前了,媽,我的口味早就變了。我看您不如回老家吧,在這里你也不習慣。”
我的心徹底涼了。
我放下筷子,淡淡說道:“明天我就走。”
坐上回家的車,我再也忍不住崩潰大哭。
那個從小粘著我的女兒,究竟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01
我叫秀芬,今年五十八歲,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丈夫去世得早,我一個人辛苦拉扯女兒陳麗長大,供她上大學,最后在城里安了家。
如今,陳麗已經懷孕七個月了,她丈夫李明工作太忙,常常不在家,所以女兒打電話讓我去幫忙照顧她。
得知這個消息,我高興得一晚上沒睡好覺。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收拾好行李,帶上農村的土特產,坐上長途汽車奔向城里。
一路上,我心里盤算著要怎么照顧女兒,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媽,您到哪了?"電話里,女兒的聲音帶著些許不耐煩。
"快到了,快到了,再有半小時就到你家樓下了。"我興奮地回答。
"您到了給我打電話,我下樓接您。"
"不用不用,你現在身子重,別下樓了,我自己能上來。"
掛了電話,我望著窗外飛速掠過的高樓大廈,心里滿是自豪。
我女兒在城里有房有車,過上了我一輩子都沒能過上的好日子。
到了女兒家,我二話不說就忙活起來。
把帶來的土特產一一整理好,然后開始掃地、拖地、擦桌子。
"媽,您別忙活了,這里沒那么臟,我每天都有打掃。"陳麗坐在沙發上,看著我手忙腳亂的樣子,皺了皺眉。
"不臟也得打掃,你現在是孕婦,不能碰涼水,更不能干重活。"我一邊說著,一邊繼續擦拭著已經很干凈的餐桌。
"媽,我們這里不像農村,不用那么勤快。再說了,我又不是殘疾人,能照顧好自己。"陳麗的聲音有些冷淡。
我愣了一下,但很快調整好情緒:"好好好,那媽去給你做飯,你肯定餓了吧?"
不等女兒回答,我就鉆進了廚房。
打開冰箱,里面的蔬菜水果琳瑯滿目,但都是我不太會做的西式食材。
我找出幾樣還算熟悉的食材,決定做幾道家鄉菜來給女兒補身體。
鍋里的油燒得滋滋作響,我往里面倒入蒜末和辣椒,熟悉的香味頓時彌漫開來。
我心里想著:"女兒肯定想念媽媽做的家鄉菜了,這一頓飯一定要做得豐盛些。"
一個多小時后,我端出了四菜一湯:紅燒肉、青椒土豆絲、蒜蓉空心菜、糖醋排骨和鯽魚豆腐湯。看著滿桌子的菜肴,我滿心期待地喊女兒來吃飯。
"來,嘗嘗媽做的飯,保證你愛吃。這是我特意為你準備的,都是對孕婦好的食材。"我殷勤地給女兒盛了一碗鯽魚豆腐湯。
陳麗接過碗,但只是嘗了一小口,就皺起了眉頭:"媽,這么油膩,我吃不下。現在醫生都建議孕婦少吃油膩的東西,清淡飲食更健康。"
我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可是...可是你以前最愛吃這些了,每次我做這些菜,你都要吃兩大碗飯的。"
"那是以前,現在不一樣了。"陳麗放下筷子,"媽,您別忙活了,我自己點外賣就行。"
看著女兒漠不關心的表情,我突然覺得自己像個多余的人。
心里一陣酸楚,但我強忍著沒有表現出來。
"行,那你點吧,媽以后會注意的。"我低聲說道,心里想著:"難道我真的不適合在這兒待著?我是不是幫倒忙了?"
02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和陳麗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從生活習慣到思想理念,我們之間似乎橫亙著一道無形的鴻溝。
"媽,您能不能別穿這種花花綠綠的衣服出門啊?這在城里很土氣的。"陳麗看著我的紅花棉襖,皺起了眉頭。
"這衣服多暖和啊,再說了,顏色鮮艷多喜慶。"我辯解道。
"可是太鄉下了,我朋友看到會笑話的。"
我沉默了,默默地回房間換上了陳麗給我買的那件素色外套。
心里卻在想:這衣服一點都不暖和,還貴得離譜,有這錢我在老家能買好幾件棉襖了。
洗衣服的方式也成了我們爭執的話題。
"媽,現在都用洗衣機,您非要手洗什么啊?"陳麗看著我蹲在浴室里搓洗衣服,不解地問。
"機器哪有手洗得干凈,再說了,你這些衣服料子這么好,機洗容易壞。"我繼續專注地搓著衣服。
"那也不用您這么辛苦啊,我們又不差那點電費。"
"習慣了,一輩子都是這么洗的。"
晚上睡覺時,陳麗又嫌我打呼嚕影響她休息,建議我搬到客廳的沙發上睡。
我心里酸楚,但還是笑著答應了。
躺在硬邦邦的沙發上,我望著陌生的天花板,眼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矛盾最終在一頓晚餐上爆發了。
那天,我決定再次嘗試做一桌女兒小時候最愛吃的菜,希望能修復我們之間的關系。
我從早上七點就開始準備,先去菜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然后細心地清洗、切塊、腌制。
為了照顧女兒的口味,我特意減少了油量和鹽量,還在每道菜里都加了女兒愛吃的食材。
"麗麗,來吃飯了!"我興奮地叫道,"今天媽特意按照你的口味做的,少油少鹽,肯定合你胃口。"
陳麗從臥室慢悠悠地走出來,看了一眼桌上的菜,沒什么表情。
她坐下來,夾了一筷子青菜放進嘴里,咀嚼了幾下,然后放下了筷子。
"怎么了?不合口味嗎?"我緊張地問。
"媽,我實話實說吧,"陳麗直視著我的眼睛,"您做的飯真的難吃,我吃不下去。不是少油少鹽的問題,就是味道不對。"
這句話如同一柄鋒利的刀,直接刺進了我的心臟。
我一瞬間感到呼吸困難,手指微微顫抖。
"我...我以前做的飯你不是都愛吃嗎?"我的聲音帶著顫抖。
"那是在農村,沒得選擇,現在城里美食那么多,我的口味早就變了。"陳麗毫不留情地說,"您回農村吧,在這里您也不習慣,我看得出來。"
我的心徹底涼了。
放下筷子,我低聲說:"那我明天就回老家吧。"
陳麗沒有挽留,只是點了點頭:"嗯,我讓李明送您去車站。"
那天晚上,我一直沒睡著。
我問自己:我的女兒,那個曾經對我依賴有加的小女孩,怎么會變成這樣一個陌生人?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么?
03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好了行李,準備回老家。
李明開車送我去車站,路上一直沉默不語。
"媽,您別往心里去,麗麗現在是孕婦,情緒不太穩定。"臨別時,李明終于開口說道。
"沒事,我理解。你好好照顧她,有什么需要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強忍著淚水,擠出一絲微笑。
"一定會的,您也保重身體。"
目送李明的車遠去,我才敢讓眼淚肆意流下。
坐在冰冷的長椅上,我像個無助的小孩子一樣抽泣著。
為什么曾經那么粘我的女兒會變成這樣?是城市改變了她,還是我真的做得不夠好?
回到農村老家,鄰居們見我這么快就回來了,都很驚訝。
"秀芬啊,你不是去城里照顧女兒了嗎?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王大姐好奇地問道。
"麗麗她...她不需要我照顧,我在那兒反而添亂。"我勉強笑了笑。
"怎么會呢?你一輩子把她拉扯大,她現在懷孕了,不該讓你去照顧嗎?"
"城里人想法不一樣,麗麗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插不上手。"我嘆了口氣,"她嫌我做的飯難吃,說我太土氣,影響她在朋友面前的形象。"
"這孩子真是白眼狼!你辛辛苦苦把她養大,讓她上大學,找好工作,現在翅膀硬了,就開始嫌棄你了?"王大姐憤憤不平地說。
"別這么說,麗麗她本性不壞,可能是我太鄉下了,不懂城里人的規矩。"即使心里再難過,我還是忍不住為女兒辯解。
"秀芬啊,你就是太慣著她了。"
回到許久沒人住的老房子,屋子里充滿了霉味和灰塵。
我放下行李,開始清掃打掃。
干活的時候,我總能短暫地忘記心中的痛苦。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努力讓自己忙起來:種菜、喂雞、給鄰居幫工。
但每當夜深人靜,躺在床上時,思念和委屈就會如潮水般涌來。
我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翻看陳麗從小到大的照片,然后淚流滿面。
我很想給女兒打電話,問問她最近好不好,肚子里的寶寶有沒有鬧騰,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但我怕自己的關心會讓她感到厭煩,怕又聽到她冷淡的語氣,所以最終還是忍住了。
"我可能真的幫倒忙了,還是在家里安生點吧。"我對鄰居說,心里卻是無盡的酸楚。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農村的生活簡單而重復。
春種秋收,年復兩年。
我慢慢習慣了獨居的生活,也試著接受女兒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子的事實。
但每當看到村里其他老人被子女接到城里享福,我的心里就會泛起一陣陣苦澀。
我不是羨慕他們能享清福,而是羨慕他們和子女之間的親密關系。
那種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覺,對我來說已經變得那么遙遠。
04
就這樣過去了兩年,我和女兒很少聯系,除了她生孩子那會兒,我去住了兩天幫忙。
那兩天我小心翼翼,生怕又做錯什么惹女兒不高興。
女兒請了月嫂,我也就沒多待,看到孫子平安出生就回農村了。
女兒坐月子都是由月嫂幫忙,我都沒在她身邊。
這兩年里,我漸漸學會了放下。
不再時時刻刻惦記女兒,也不再因為她的冷淡而傷心落淚。
我開始專注于自己的生活:種了一院子的花,養了幾只雞和一條狗,還跟村里的老姐妹們組了一個廣場舞隊,每天晚上跳得不亦樂乎。
"秀芬,你看起來氣色好多了。"王大姐夸我道。
"想通了唄,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操那么多心干啥?活好自己才重要。"我笑著回答,雖然心里依然有一處柔軟的地方,隱隱作痛。
正當我以為自己和女兒的關系就這樣定格了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那是一個普通的下午,我正在院子里摘菜,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看到屏幕上"麗麗"兩個字,我的心跳猛地加速。
"喂,麗麗?"我有些緊張地接起電話。
"媽,是我。"電話那頭,女兒的聲音出奇的溫柔,"您最近好嗎?"
"我挺好的,你們呢?孩子長大了吧?"
"嗯,小寶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特別可愛。"提到孩子,陳麗的聲音里帶著笑意。
"那就好,那就好。"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怕一不小心又說錯話。
沉默了片刻,陳麗突然說:"媽,我想請您再來住段時間,可以嗎?"
我愣住了,以為自己聽錯了:"你...你是說讓我去你家住?"
"對,現在小寶大了,我想讓他多跟姥姥親近親近。而且...而且我也想您了。"
這句"我也想您了"讓我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兩年了,這是女兒第一次說想我。
我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好,好,我這就收拾東西,明天就去。"
掛了電話,我既高興又忐忑。
高興的是女兒終于想起我這個媽了,忐忑的是不知道這次去會不會又像上次一樣不歡而散。
回想起上次的經歷,我的心里充滿了猶豫。
"去吧,去吧,孩子都主動邀請你了,還猶豫什么?"王大姐鼓勵我,"說不定麗麗現在懂事了,知道媽媽的好了。"
經過一晚上的輾轉反側,我還是決定去看看女兒和外孫。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我盡到了一個母親的責任。
第二天,我簡單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帶上一些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踏上了去城里的路。
一路上,我不停地在心里排練著見面時該說什么,該怎么表現,生怕又做錯了什么,惹女兒不高興。
"這次我一定要注意城里人的規矩,不給麗麗添麻煩。"我對自己說。
到了女兒家門口,我深吸一口氣,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陳麗抱著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站在門口,臉上帶著我許久未見的笑容。
"媽,您來了。"她語氣溫柔地說。
"嗯,來了。"我有些拘謹地回答,目光卻被懷里的小外孫吸引,"這就是小寶啊,真可愛。"
"小寶,這是姥姥,叫姥姥。"陳麗輕聲對孩子說。
"姥姥好。"小寶奶聲奶氣地叫道,伸出小手想摸我的臉。
這一聲"姥姥"讓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我接過小寶,親昵地蹭著他的小臉蛋,眼淚差點掉下來。
"媽,您先坐,我去給您倒水。"陳麗熱情地說,語氣里沒有了往日的冷淡和嫌棄。
我驚訝地看著女兒忙前忙后的身影,心中滿是困惑:這還是兩年前那個嫌棄我做飯難吃,嫌棄我土氣的女兒嗎?為什么突然變得這么體貼了?
05
我走進廚房,發現鍋里煮著濃濃的雞湯,香氣四溢。
仔細一看,這不正是我以前經常做的那種清燉雞湯嗎?陳麗不是說我做飯難吃,嫌棄我做的菜太油膩嗎?怎么現在卻在煮這個?
"麗麗,你怎么煮這個湯?"我忍不住問道,"不是嫌我做得不好吃嗎?"
女兒笑了笑,眼神閃爍:"媽,等會兒再跟您說,先吃飯吧,您肯定餓了。"
吃飯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餐桌上的菜肴都是我曾經做過的家常菜,雖然味道和我做的有些不同,但風格很像。
更讓我吃驚的是,陳麗吃得很香,完全不像兩年前那樣嫌棄。
飯后,陳麗突然拿出一個本子遞給我,說:"媽,你看。"
我疑惑地接過本子,翻開后發現里面都是我的家常菜做法,還有一些陳麗自己寫的備注,比如"少放油"、"清淡點"、"少放鹽"。
每一頁都寫得密密麻麻,字跡工整,顯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這是...?"我不解地問。
"這是我這兩年學做的您的菜。"陳麗的聲音有些哽咽,"媽,我想學您做的菜,想念您的味道。"
我的心猛地一震,眼眶瞬間濕潤了。
這兩年來,我以為女兒早已把我拋在腦后,沒想到她竟然一直在學習我的廚藝。
但就在我感動得想哭的時候,女兒的下一句話讓我愣住了。
陳麗低頭輕聲說道:"媽,其實,我有件事情想告訴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