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麗麗啊,你辛苦了,我給爸買了箱牛奶。"
嫂子李霞提著一箱牛奶走進病房,臉上掛著客套的笑容。
我看著她,心里五味雜陳。
公公住院已經半個月了,我日夜陪護,而她這個大兒媳,就來過這么一次,還就帶了箱牛奶。
"嫂子客氣了。"我勉強笑了笑。
她放下牛奶就走了,連多看公公一眼都沒有。
看著她的背影,我心里涌起一陣委屈。
但我沒想到,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我會聽到一段讓我徹底心寒的對話,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會這樣傻下去了。
我叫王麗,今年三十五歲,嫁到老公家已經十二年了。
我老公王建是家里的小兒子,上面還有個哥哥王強。
按理說,照顧公婆應該是大兒子大兒媳的責任更重一些,但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
這些年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在操心。
逢年過節買東西孝敬老人,是我;
老人生病了陪著去醫院,也是我;
平時噓寒問暖,還是我。
而我的嫂子李霞,就像個局外人一樣,偶爾露個面,象征性地表示一下關心,就完事了。
開始的時候,我心里也有怨言,但老公總是勸我:"麗麗,咱是小的,應該多做一些。
哥嫂工作忙,咱們體諒一下。
"時間長了,我也就習慣了,覺得反正都是一家人,我多付出一些也沒什么。
直到這次公公住院,我才真正看清了一些事情。
半個月前的一個晚上,公公突然肚子疼得厲害,疼得滿頭大汗,在床上打滾。
婆婆嚇壞了,趕緊給我們打電話。
我和老公趕到的時候,公公已經疼得說不出話了。
"快,送醫院!"我二話不說,和老公一起把公公送到了縣醫院急診科。
檢查結果出來了,是急性膽囊炎,需要立即手術。
醫生說:"病人年紀大了,手術有一定風險,需要家屬簽字。
而且手術后需要有人24小時陪護。"
這時候,大哥王強也趕到了醫院。他看了看檢查結果,皺著眉頭說:
"這手術費要不少錢吧?"
"強哥,現在不是考慮錢的時候,爸的身體要緊。"我說。
"那倒是。"
王強點了點頭,"但是咱們得商量一下,這陪護的事情..."
"我來陪護。"
我直接說道,"反正我的工作比較自由,時間安排得開。"
王強臉上露出了松了一口氣的表情:"那太好了,麗麗,辛苦你了。
我和霞子工作都比較忙,實在抽不開身。"
手術很成功,但醫生說公公需要住院觀察一個星期。
從那天開始,我就在醫院陪護,白天晚上都不離開。
老公王建本來也想請假陪護,但被我攔住了:
"建子,你去上班吧,家里還得有人掙錢。我一個人能行。"
就這樣,我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公公的重任。
醫院的陪護床又硬又窄,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
公公年紀大了,晚上經常要起夜,我得隨時起來扶他。
白天還要給他擦身子,喂飯,陪他聊天解悶。
最累的是第三天晚上,公公突然發燒了,我一夜沒睡,不停地給他擦身體降溫,監測體溫,還要隨時觀察他的精神狀態。
幸好第二天早上燒退了,醫生說沒什么大問題。
這些天里,嫂子李霞就來過兩次。
第一次是手術后的第二天,她來看了看,坐了十分鐘就走了,說是單位有事。
第二次就是我在導語里說的那次,帶了箱牛奶就走了。
每次她來,公公都特別高興,拉著她的手說:"霞子來了,辛苦你了。"
而李霞總是笑著說:"爸,您好好養病,有什么需要的盡管說。"
但是話說得好聽,實際行動卻很少。
公公需要的不是客套話,而是真正的關心和陪伴。
我心里有些不平衡,但表面上還是保持著和氣。
畢竟都是一家人,鬧翻了對誰都不好。
第五天的時候,公公的情況穩定了很多,醫生說再觀察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心里松了一口氣,總算熬到頭了。
這天下午,婆婆來醫院看公公,給我帶了些換洗的衣服和吃的。
"媽,您辛苦了。"我說。
"麗麗啊,這些天真是辛苦你了。"
婆婆握著我的手,眼圈有些紅,"你這孩子,比我親生女兒還親。"
聽到這話,我心里暖暖的。雖然累,但覺得值了。
"媽,這都是應該的。爸現在怎么樣?"
"好多了,醫生說恢復得不錯。"
婆婆看了看公公,然后壓低聲音對我說,"麗麗,我知道你心里委屈。
霞子那邊...唉,我也不好說什么。"
"媽,您別這么說,我沒有委屈。"我說,雖然心里確實有些不舒服。
"你這孩子就是心善。"婆婆嘆了口氣,"強子和霞子都忙,咱們理解理解。"
但是我心里想,再忙也不能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吧?
公公生病住院,這是多大的事啊。
第七天,醫生說公公可以出院了。
我給老公打電話,讓他來接公公回家。
老公來的時候,還帶著大哥王強。
"爸,您感覺怎么樣?"王強關心地問。
"好多了,多虧了麗麗這些天照顧。"
公公笑著說,"這孩子真是辛苦了。"
"是啊,麗麗辛苦了。"
王強看著我,"回頭我和霞子請你們吃飯,好好謝謝你。"
"強哥客氣了,都是一家人。"我說。
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我才知道這次住院的費用一共花了兩萬多。
王強主動承擔了一萬五,我們承擔了八千。
"強哥,這個比例是不是..."我有些猶豫。
"麗麗,錢的事情不要緊,主要是你這些天的辛苦無法用錢來衡量。"王強說得很誠懇。
聽他這么說,我心里好受了一些。
畢竟人家也出了大頭的錢。
回到家后,公公需要繼續休養。
醫生囑咐了很多注意事項,比如飲食要清淡,不能干重活,要按時吃藥等等。
我把這些注意事項都記在了本子上,每天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照顧公公。
早上給他準備營養粥,中午做些軟爛的菜,晚上再煮點湯。
公公的藥我也管著,什么時候吃什么藥,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老公看我這么辛苦,心疼地說:"麗麗,要不咱們請個保姆吧?"
"不用,我來就行。"我搖了搖頭,"請保姆也不放心,還是自己照顧踏實。"
就這樣,我又照顧了公公兩個星期。
這期間,嫂子李霞來過一次,還是象征性地坐了一會兒就走了。
我開始覺得累了,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累。
我總是在想,為什么都是兒媳婦,差別這么大?為什么我要承擔這么多?
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換做是我生病了,李霞會像我這樣照顧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但是我還是堅持著,因為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
公公對我一直很好,我不能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撒手不管。
第三個星期,公公的身體基本恢復了,能下床走動,也能自己吃飯了。
我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
這天晚上,我早早就回了自己的房間,想好好休息一下。
躺在床上,我回想著這一個月來的種種,心情很復雜。
老公推門進來,看到我躺在床上,關心地問:"麗麗,你累壞了吧?"
"還好。"我勉強笑了笑,"看到爸恢復得這么好,我心里也高興。"
"麗麗,這段時間真是辛苦你了。"
老公坐在床邊,握著我的手,"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是你也知道,哥嫂那邊..."
"我知道。"我打斷了他的話,"我沒有怨言,真的。"
但是我心里真的沒有怨言嗎?說不清楚。
第二天是周末,我正在廚房給公公準備午飯,聽到客廳里有說話聲。
原來是大哥王強和李霞來了。
"爸,您現在感覺怎么樣?"李霞關心地問。
"好多了,好多了。"公公笑得很開心,"多虧了麗麗這段時間的照顧。"
"是啊,麗麗確實辛苦了。"
王強說,"爸,您以后要注意身體,不要再讓大家擔心了。"
"我知道,我知道。"公公連連點頭。
他們在客廳里聊了一會兒,我在廚房里忙著做飯。
等飯做好了,他們已經準備走了。
"麗麗,我們就不留下吃飯了,單位還有事。"李霞對我說。
"好的,嫂子。"我點了點頭。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我心里又涌起了那種復雜的情緒。
為什么他們總是來去匆匆?
為什么不能多陪陪老人?
吃飯的時候,公公對我說:
"麗麗啊,你這段時間辛苦了。爸心里都記著呢。"
"爸,您別這么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說。
"你這孩子就是心好。"
婆婆也在一旁說,"不像有些人...算了,不說了。"
我知道婆婆是在暗指李霞,但我沒有接話。
畢竟都是一家人,我不想挑起矛盾。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我不說就不存在的。
這種不公平的狀況讓我越來越感到壓抑。
晚上,我和老公商量:"建子,我覺得以后照顧爸媽的事情,
咱們兄弟兩家應該輪流來,不能總是我一個人承擔。"
"麗麗,你說得對。"老公點了點頭,"我找機會跟哥談談。"
但是我心里知道,這種談話很可能沒什么效果。
因為這么多年來,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想要改變并不容易。
果然,幾天后老公告訴我,他跟大哥談了,大哥說他們工作確實忙,但是會盡量多抽時間來看老人。
盡量多抽時間?這話我聽了太多遍了,但實際行動呢?
我開始覺得自己像個傻子一樣,一直在默默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
這種感覺讓我很難受,但我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直到那個晚上,我聽到了那段對話,一切都改變了。
那是公公出院后的第四個星期,一個周二的晚上。
我在廚房里收拾碗筷,突然聽到客廳里傳來公公和婆婆的說話聲。
他們以為我已經回房間了,所以說話聲音不大,但我在廚房里聽得一清二楚。
"老頭子,麗麗這段時間確實辛苦了。"婆婆先開口。
"是啊,這孩子真是沒話說。"公公點了點頭,"比霞子強多了。"
聽到這里,我心里還有些欣慰,覺得自己的付出總算被認可了。
但接下來的話,讓我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