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是決定中國近代史走向的關鍵戰爭,雖然這場戰爭之持續了三年,可是這個過程中黨與軍隊可是面臨著不少危機抉擇時刻。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優秀且有能力的人物,他們讓所有人敬佩,也讓我們覺得中國有這些人在才有如今的模樣。
就說華野中的粟裕與陳毅這對搭檔,他們指揮華野為我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將敵人一點點的消滅,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畢竟當時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不過也有人不知道的是,在華野內部還是存在一些分歧的。那么當時這些分歧又是怎么被化解的呢?
1946年蔣介石公然撕毀雙十協定,然后內戰就這么開始了,最初蔣介石憑借自己兵力優勢就對我軍解放區進行全面進攻。不過隨著我軍的反擊,蔣介石的囂張氣焰也被我軍給遏制住了,不過最初毛主席還是希望國家和平,不要有戰亂了。
所以這場戰爭毛主席覺得應該控制在六個月內,只有將敵人的囂張給徹底打下去,那么這場戰爭對于我軍而言就會容易的多。那么毛主席為啥要控制在六個月內,其實這也是因為不僅是全國各地不愿意打仗,就連國民黨的地方部隊也都沒有多少人愿意打仗。
另外就是美國這邊也不怎么支持這場戰爭,因為當時歐洲地區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美國去解決,那么他們就沒有精力放在中國這邊。在考慮了各個方面因素后,毛主席決定了南線出擊的策略。其實毛主席的這個戰線主要是圍繞豫東,隴海線地區來打,這里是太行山地區的解放軍,而山東的解放軍就需要向徐州開戰,最后就是將野戰軍的部隊集中起來,對大別山,安慶還有浦口地區的國民黨發動進攻。
在之后的戰斗中,毛主席將華中野戰軍也派到了這個地方作戰,以此來獲取更大的戰績。當時這份作戰計劃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幾個中央的領導人清楚,這其中就有陳毅,至于粟裕是不清楚的。陳毅面對這份作戰計劃也是完全同意的,所以在第二天他就給毛主席了回復,還開始了作戰方面的部署。
不過這個計劃只有一個領導者知道還不行,這是需要征求一下前線指戰員們的意見,所以陳毅就給毛主席提出了意見,當時毛主席也是同意的,這也是為后續向淮南進軍做準備。不過粟裕在聽說這個計劃后,卻沒有同意,還讓他們后續出現了分歧,要說陳毅與粟裕搭檔時間也不短了,并且對于陳毅的意見粟裕則從來沒有反對過,不過這次作戰計劃粟裕卻有自己的打算。
他覺得南下作戰不利于部隊,反而在中原作戰才是正確的選擇,只有在這里打了勝仗才能夠鞏固我軍解放區的實力,從而讓敵人不敢輕易入侵。可是在粟裕將自己的意見進行匯報的時候,陳毅卻堅決不同意。而且毛主席看到粟裕意見的時候,也有些驚訝,對于之前的計劃也有了不確定性,后來毛主席在考慮之后,還是聽了粟裕的意見,可是陳毅卻不贊同粟裕的決定,從而讓兩個人爆發了爭吵,這還是毛主席出面調停才讓爭吵平息的。
可是在這之后,他們二人就各自指揮部隊作戰,結果卻是相差甚遠,粟裕的部隊總打勝仗,而陳毅的部隊卻是經常吃敗仗,這也就看出他們二人的軍事眼界,而且在華野組建后,陳毅原本在之后的戰斗中制定了好幾個作戰計劃,可是都被毛主席忽略了,陳毅自然明白這是毛主席想要讓粟裕來負責,因此陳毅就立刻讓出軍事指揮權,而粟裕拿到后,也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