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九華山深處,古洞幽暗。相傳當(dāng)年地藏王菩薩在此苦修時,曾因一個困惑而痛苦不已,甚至一度想要舍棄修行。
這個困惑是什么?竟讓這位發(fā)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大愿的菩薩如此掙扎?
據(jù)《九華山志》秘錄記載,那是地藏王證果前最黑暗的一段時光。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獨自在山中踱步七日七夜。
山中猛獸見他如此模樣,竟也不敢接近。究竟是什么問題,讓這位智慧深厚的菩薩陷入如此絕境?
終于,地藏王下定決心,要去尋找世尊釋迦牟尼佛。
但他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不是簡單的開示,而是一場足以顛覆修行認知的深度辯論。
這場辯論的核心,正是千百年來困擾無數(shù)修行人的終極難題:斷欲與親情,究竟能否兩全?
話說貞觀年間,竹林精舍中有一年輕比丘名喚慧明,因為無法平衡修行與孝道而苦惱不已。
這日他跪在世尊面前,泣不成聲:"世尊,弟子實在不知該如何取舍。若斷絕一切情緣,豈不是要舍棄對父母的孝養(yǎng)?可若不斷情欲,又如何能得解脫?"
世尊慈悲地看著他,緩緩說道:"汝之困惑,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他也曾為此問題痛苦萬分,甚至比汝更加絕望。"
"是誰?"慧明急切地問。
"地藏王菩薩。"世尊的聲音中帶著深深的回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汝可知,地藏王菩薩為何會發(fā)下那樣的大愿?"
慧明搖頭,滿臉困惑。
世尊微微一嘆:"那便聽我細說那段往事。那時的地藏王還不是菩薩,只是一位剛剛出家不久的沙門,法名金喬覺。"
時光倒轉(zhuǎn),回到千年之前。
九華山中,朝霧未散。年輕的金喬覺獨自坐在山崖邊,雙眼紅腫,顯然是徹夜未眠。他出身新羅王族,自幼享受榮華富貴,但天性向道,毅然舍棄王位,遠渡重洋來到大唐出家。
然而,出家三年來,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佛法教導(dǎo)要斷除一切情欲執(zhí)著,可他對故國的母親總是牽腸掛肚。每當(dāng)夜深人靜,母親慈祥的面容就會在他腦海中浮現(xiàn),讓他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定。
這日清晨,金喬覺又是一夜未眠。他凝視著遠方的云海,心中五味雜陳。三年來,他精進修行,誦經(jīng)持戒,禪定功夫也漸有所成。但每每想起遠在新羅的母親,心中就涌起深深的愧疚和思念。
"母親現(xiàn)在可好?身體是否安康?是否還在為我的出家而流淚?"這些問題如利刃般刺痛著他的心。
金喬覺曾試圖用各種方法來斷除這種思念。他觀身不凈,思維無常,但對母親的牽掛卻如野草般春風(fēng)吹又生。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修道,是否應(yīng)該還俗回到母親身邊盡孝。
就在這時,山下傳來鐘聲,那是附近寺院的晨鐘。鐘聲悠揚,在山谷中回蕩不息。金喬覺忽然想起師父說過的話:"修行人當(dāng)斷除一切執(zhí)著,方能得解脫。"
但是,孝養(yǎng)父母也是人倫大道啊!難道修行就要徹底舍棄這份天性嗎?
金喬覺越想越痛苦,他站起身來,在山崖邊踱來踱去。山風(fēng)呼嘯,吹動他的僧袍獵獵作響,就像他此刻紛亂的心境。
忽然,他停下腳步,雙拳緊握:"不行!我不能這樣下去!這個問題不解決,我永遠無法安心修道!"
金喬覺想起了世尊釋迦牟尼佛。傳說中,世尊智慧無邊,慈悲無量,必定能為他答疑解惑。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去尋找世尊,無論路途多么遙遠,無論要花費多少時日。
收拾好簡單的行囊,金喬覺告別了九華山,踏上了尋找世尊的漫漫征途。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去,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經(jīng)過數(shù)月跋涉,金喬覺終于來到了靈鷲山下。此時正值春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一派祥和景象。但金喬覺無心欣賞美景,他滿心只想著盡快見到世尊。
山路崎嶇,金喬覺一步一步地向山頂攀登。夕陽西下時,他終于到達了世尊說法的精舍。此時法會剛剛結(jié)束,諸多菩薩弟子正在散去。
金喬覺沒有貿(mào)然進入,而是在外恭敬等候。他知道世尊日理萬機,為無數(shù)眾生說法度化,自己的問題或許微不足道。但這個困惑已經(jīng)折磨了他太久,不解決就無法安心修道。
夜色漸深,精舍中逐漸安靜下來。金喬覺依然跪在門外,一動不動。他的虔誠感動了值守的弟子,那弟子進去稟報世尊。
不久,有人出來傳話:"世尊請你進去。"
金喬覺心中一喜,連忙整理衣衫,恭敬地走進精舍。只見世尊端坐法座,慈眉善目,渾身散發(fā)著莊嚴的光輝。
金喬覺立即五體投地,恭敬頂禮:"弟子金喬覺,拜見世尊!"
世尊溫和地說:"起來吧,汝遠道而來,必有要事相詢。"
金喬覺起身,但仍然恭敬地跪著:"世尊,弟子心中有一大惑,若不能解決,恐怕此生難得解脫,還請世尊慈悲開示!"
世尊微微點頭:"汝說來聽聽。"
金喬覺深吸一口氣,將心中困惑和盤托出:"世尊,弟子出家三年,深知佛法教導(dǎo)要斷除一切情欲執(zhí)著。但弟子對故國母親總是牽掛不已,越想斷除越是痛苦。弟子實在不知,修行人是否必須徹底斷絕親情?孝道與解脫,是否真的無法兩全?"
說到動情處,金喬覺聲音哽咽,眼中涌出淚水。
世尊靜靜地聽著,眼中滿是慈悲。等金喬覺說完,世尊沉默了良久,仿佛在思考什么重大問題。
終于,世尊開口了,但他的第一句話卻讓金喬覺大吃一驚:"汝之疑問,正是修行路上最關(guān)鍵的一關(guān)。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汝的根性甚佳。"
金喬覺一愣:"世尊,您的意思是......"
世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汝以為,斷欲就是要斷絕一切情感嗎?"
"難道不是嗎?"金喬覺困惑地問。
世尊又問:"那汝以為,真正的孝道是什么?"
金喬覺想了想:"孝道就是孝養(yǎng)父母,報答生育之恩。"
世尊微微搖頭:"汝之理解,還停留在表面。"
聽到這話,金喬覺更加困惑了。他原本以為世尊會直接告訴他答案,沒想到世尊卻說他的理解有誤。
"世尊,那弟子該如何理解呢?"金喬覺急切地問。
世尊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深意:"汝可知,斷欲與孝道,其實并不矛盾?"
這句話如晴天霹靂,讓金喬覺震驚不已。斷欲與孝道不矛盾?這怎么可能?他思考了三年都沒有想通的問題,世尊竟然說兩者并不矛盾?
"世尊,這......這怎么可能?"金喬覺結(jié)結(jié)巴巴地問。
世尊慈祥地笑了:"汝之所以困惑,是因為對斷欲和孝道的真正含義還沒有深入理解。汝以為斷欲就是要變成木石,孝道就是要執(zhí)著親情,殊不知這種理解大錯特錯。"
金喬覺瞪大了眼睛,等待世尊繼續(xù)解釋。
世尊緩緩說道:"真正的斷欲,斷的是什么?真正的孝道,又孝的是什么?當(dāng)汝明白了這兩個問題的真正答案,汝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僅不矛盾,反而可以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聽到這里,金喬覺心中既興奮又疑惑。興奮的是,似乎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疑惑的是,世尊的話太過深奧,他一時還無法理解。
"世尊,請您明示!"金喬覺懇切地請求。
世尊看著這位誠心求法的弟子,心中生起深深的慈悲。他知道,如果不能妥善回答這個問題,不僅金喬覺會繼續(xù)痛苦,天下無數(shù)修行人也會因此而困惑。
于是世尊說道:"既然汝如此誠心求法,我便詳細為汝解說。不過,汝要有心理準(zhǔn)備,因為這個答案可能會徹底顛覆汝對修行的認知。"
金喬覺連忙點頭:"弟子已有準(zhǔn)備,請世尊慈悲開示!"
世尊點點頭,正要開口詳細解釋,忽然停頓下來,似乎在思考如何表達這個深奧的道理。
就在這關(guān)鍵時刻,世尊的神色忽然變得異常莊嚴。他深深地看著金喬覺,緩緩說道:"善男子,汝可知,真正的斷欲斷的是什么?真正的孝道孝的又是什么?"
金喬覺屏息凝神,感覺到這將是改變他一生的關(guān)鍵時刻。
世尊繼續(xù)說道:"當(dāng)年我在菩提樹下證道時,也曾深思過這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世人對斷欲和孝道的理解,存在著根本性的偏差。"
"什么偏差?"金喬覺急切地問。
世尊微微一笑:"這個答案,將徹底改變?nèi)陮π扌械恼J知,也將解開千古以來無數(shù)修行人心中的疑惑。汝確定要聽嗎?"
金喬覺毫不猶豫地點頭:"弟子萬分確定!"
世尊深吸一口氣,正要說出那個驚世駭俗的答案時,忽然停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