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又向中國發出了訪華的意愿,但中國方面似乎并未給出任何回應。習慣了主導國際舞臺的特朗普,突然沒能收到中國的邀請函,這讓他有些不高興。為了回應中方的“冷處理”,特朗普又拿出了他的“老本行”——加稅報復。這回,他的目標直指中國的起重機和其他一些設備,擬征收高達100%的關稅。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討論,不少人也開始懷疑,特朗普這次是真的有誠意訪華,還是僅僅在做政治表演?
特朗普的訪華意愿早有表達,他想來中國,肯定是想在某些問題上和中方進行對話和談判。然而,按理說,大國之間的領導人會晤,總得先有一個發出邀請的步驟。通常情況下,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尤其是領導人的訪問,都會事先做足功課。而特朗普這次的做法似乎并不符合這個常規,他直接表達想來,結果卻遲遲沒有收到中方的邀請。這是怎么回事?按照常理,應該是中國方面給予回應,但在特朗普的表態后,連個明確的答復都沒有,這讓特朗普看起來有些尷尬。
雖然特朗普的言辭中透露著強烈的訪華意圖,但中方對此似乎并不感冒。特朗普并沒有展現出太多的誠意,反而是拿出了自己慣用的“關稅大棒”作為回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期舉行了一場聽證會,討論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問題。特朗普這次的目標,似乎就是要對中國的起重機設備征收100%的關稅,而這只是他報復性加稅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集裝箱等設備,也都在征稅范圍之內。
這看似一招“以牙還牙”的報復手段,實際上引發了美國國內的不滿。美國港務局協會主席戴維斯就指出,美國根本沒有制造這種大型起重機的廠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依賴進口。即使是日本和歐洲的廠商能夠制造,但他們的產能也遠遠不能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戴維斯更進一步建議,倒不如通過稅收抵免政策來刺激美國本土產能,而不是依賴加稅來解決問題。畢竟,跟中國的合作,能夠更好地滿足美國的需求,為什么要把這一合作弄得如此僵硬呢?
說白了,特朗普想訪華但遲遲等不到中方邀請,根本問題不在于中國的“冷漠”,而是他自己過去的言行,已經讓不少人對他產生了疑慮。從伊核協議到巴黎氣候協定,再到與中國簽署的貿易協議,特朗普一再反悔的歷史,讓他在國際上積累了不少“負面評價”。因此,中方在應對特朗普時,自然多了一份謹慎和提防。畢竟,特朗普有時候話說得很輕松,但行動起來卻可能會反復無常,誰也無法預料他真正的態度。
更何況,特朗普并不是唯一一個在中美關系中“搗亂”的人。最近,美國依然在高科技領域上施壓,中國的華為便成了受害者之一。美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發布了對華為芯片的禁令,雖然美國商務部后來有些許調整,但實際情況依舊很清楚:這些措施帶有明顯的政治歧視性,也破壞了中美會談中的共識。特朗普如果真心訪華,至少得表現出些許誠意,而不僅僅是單方面加稅來展示“強硬”態度。
可以說,中方在這個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耐心和理性,正是當前國際關系處理中最為睿智的選擇。中方不急于回應特朗普的“訪華請求”,也在觀察特朗普的行為到底是否真實可信。而特朗普,作為一位政治人物,最該清楚的是,任何外交關系的維護,始終都離不開平等、尊重與務實。如果他只是把訪問看作是自己的政治資本,那就注定很難獲得中方的歡迎。
至于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雖然充滿了波動,但并不代表兩國的合作就注定沒有未來。很多實質性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穩定雙邊貿易關系,如何在技術領域實現互利共贏,這些都需要中美兩國領導人共同努力。如果特朗普真有意訪華,也得拿出一些實際的行動,而不是光憑幾句口頭的表態和政策威脅。
總而言之,特朗普想訪華,卻遲遲等不到邀請,這件事背后的問題,比表面看起來要復雜得多。當前中美關系需要的是理性和務實,而不是只靠“強硬”手段來左右。希望特朗普能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放下政治游戲,專心解決實際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