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面對統(tǒng)一攻勢,“臺獨”分子們會頑抗到底嗎?答案是:這些天生的“軟骨頭”哪里會這么硬,他們只不過是打打嘴炮的戰(zhàn)術,或者是學習宋江先抵抗后“招安”的套路,以獲得更大利益罷了。
有一位臺青告訴我,臺灣的“割據(jù)政權既得利益者”綁架了臺灣老百姓。所謂“割據(jù)政權即得利益者”,就是靠“割據(jù)政權”吃飯的人,除了某些政客還有島內(nèi)利益家族。這些利益家族也會世代交替,財產(chǎn)不斷累積,進而成為地方禍害,壟斷島內(nèi)利益。這些“割據(jù)政權既得利益者”為何支持“臺獨“,因為他們相信,要大陸重視他們就必須先對抗,而后接受招撫。你看梁山泊的宋江不就是這個套路嗎?他本鄆城一小吏,想當官封妻蔭子想得發(fā)了瘋,即便造反上了梁山也沒斷了這個念頭,跟朝廷對抗竟然是為了招安,讓朝廷看看他的“實力”。最后宋江靠梁山兄弟們的鮮血染紅了他的前程,弄了個楚州安撫使,得償所愿。
“割據(jù)政權既得利益者”們也是這個套路,他們認為越抵抗,大陸越會“統(tǒng)戰(zhàn)”他們,安撫他們,跟他們談條件,獲得莫大的好處。賴清德不就提出“公司并購論”,隔空喊大陸跟他談條件嗎?這些人甚至埋怨臺灣的“統(tǒng)派”,說“統(tǒng)派”為什么那么快支持大陸,不懂得聰明抵抗拿利益。這些“割據(jù)政權既得利益者”吃準了大陸“需要他們”,懂得大陸最后一定會因為統(tǒng)戰(zhàn)大局原諒他們、招安他們。他們吃定了大陸有這種心理,所以色厲內(nèi)荏喊“臺獨”,撈取未來搖身一變后被“招安”的本錢。
還真是“以史為鑒”啊,按這位臺青所說,連“臺獨”分子也從《水滸》這本書中學到了經(jīng)驗,走宋江的路。還別說,宋江是這么想的,宋江的軍師吳用,也是給他這么出主意的,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才能理解為什么宋江“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后不乘勝追擊,如李逵所言“殺到東京奪了鳥位”。實際上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規(guī)模很小,跟方臘起義沒得比,哪里用得著高俅、童貫這個級別的人物去鎮(zhèn)壓,一個知州張叔夜就把宋江給辦了。《水滸》之所以成為名著,好就好在寫活了宋江的“招安”,讓人們看清歷史上還有這樣一類小人。
這位臺青分析的對不對?他信誓旦旦地說立字為證。不過呢,我倒認為這些“割據(jù)政權即得利益者”也許會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演戲演過了頭,被“斬首行動”丟了卿卿性命。這位臺青跟我說,這些“割據(jù)政權即得利益者”會掏空臺灣,即便解放軍占領了臺灣也只是一個“空殼子”,他們拿著大把的財富流亡海外也會成為“富家翁”,妄想哪一天被統(tǒng)戰(zhàn)“招安”了,仍不失王侯之位,這就是他們心里打的小算盤。
我這位臺青朋友對“割據(jù)政權即得利益者”是仇恨的,他希望黨和政府對“臺獨”分子不要那么心慈面軟,而要學習當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偉人作風,統(tǒng)一臺灣時一定要“宜將剩勇追窮寇”,全部沒收“割據(jù)政權即得利益者”的財產(chǎn),再踏上一只腳將他們批倒批臭,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而讓廣大臺灣人民獲取實實在在的利益,體驗一把“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快感,則臺灣人心自然歸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