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實案件改寫,所用人名皆為化名,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案件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聲明:作者專屬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搬運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媽,你說那1500萬真能幫我買房?”電話里,兒子語氣里滿是期待。
張大媽坐在老舊的沙發上,笑得瞇起了眼:“放心吧,媽存了十年,利息不少,到時候取出來,房子的事包在我身上!”
2015年的江西南昌,春風和煦,街頭巷尾還帶著幾分過年的余溫。
張大媽,今年62歲,是個地地道道的普通人。
她身材瘦小,頭發花白,臉上刻滿了歲月留下的痕跡。
年輕時,她和丈夫靠著微薄的收入養大了兩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連肉都舍不得多吃一口。
誰能想到,命運會在她晚年時突然開了一扇窗——老家拆遷,她意外分到了兩套房子的補償款,加上這些年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硬是湊出了1500萬的巨款。
這筆錢對張大媽來說,既是驚喜,也是負擔。
她總覺得錢放在手里燙手,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沒了。
電視里那些詐騙新聞她看得心驚膽戰,銀行倒成了她心目中最安全的地方。
可她又不敢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思來想去,決定把錢分散存到幾家銀行,每家存個幾百萬,既穩妥又能賺點利息。
這一天,張大媽像往常一樣坐在家里,手里捧著個搪瓷茶缸,慢悠悠地喝著茶。
手機突然“叮”了一聲,她瞇著眼睛湊近一看,是銀行發來的短信:存款利息調整通知。
她粗粗掃了一眼,發現其中一家銀行的利息比其他幾家高了不少。
張大媽心里咯噔一下,既興奮又疑惑。
她不是個愛冒險的人,這么高的利息,總覺得有點不踏實。
“老李,你說這利息高是不是有啥貓膩啊?”張大媽撥通了閨蜜李大媽的電話。
李大媽比她大兩歲,性格爽朗,嗓門也大,一聽這話就樂了:“哎喲,這感情好啊!利息高還不賺?哪有嫌錢多的道理!”
張大媽皺著眉,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缸邊緣:“可我這錢都分散存好了,現在再折騰多麻煩。”
李大媽不以為意:“賺錢的事哪能嫌麻煩?你不去存,那不是白白便宜了銀行?”
一番話說得張大媽心動了。
她掛了電話,坐在沙發上發了會兒呆,最后一咬牙,決定去那家銀行看看。
第二天一早,張大媽穿上她那件最體面的灰色毛衣,挎上布包,坐了半個小時公交車來到那家銀行。
銀行大廳寬敞明亮,地板擦得能照出人影,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
她剛進門,就有個年輕小伙迎了上來。
小伙子二十出頭,西裝筆挺,臉上掛著職業化的笑容:“阿姨,您好!是來辦業務的嗎?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銀行的存款項目吧。”
張大媽被這熱情弄得有點局促,她點點頭,跟著小伙子走到柜臺旁。
小伙子叫小王,口才極好,介紹起存款項目來頭頭是道:“阿姨,您看我們這個定期存款,存得越多利息越高。比如存100萬,一年后能多拿好幾萬的利息,安全又劃算。”
張大媽聽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問:“那要是存得多,真的沒問題嗎?”
小王拍著胸脯保證:“阿姨,您放心,我們是正規銀行,國有背景,絕對安全!”
這話讓張大媽安心了不少。
她猶豫了一會兒,從包里掏出一張銀行卡,顫顫巍巍地遞過去:“那我先存100萬試試吧。”
小王笑得更燦爛了,麻利地幫她辦好手續,還貼心地送她到門口:“阿姨,您就等著收利息吧,到時候肯定滿意!”
一年后,張大媽果然拿到了不菲的利息。
她站在銀行門口,手里攥著存折,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那筆錢不多不少,正好夠給孫子買個新書包,還能添置點家里的東西。
她心里暗暗盤算:這銀行還真靠譜,利息高又穩當。
沒過多久,張大媽又來了銀行。
這次她膽子大了些,直接找到小王:“小伙子,你上次說的那個存得多利息更高,是真的吧?我要是存1500萬,能有多少利息?”
小王眼睛一亮,語氣更熱切了:“阿姨,您要是存1500萬,那可是我們最高的利率!一年下來,利息能有幾十萬呢!”
張大媽皺眉:“這么多錢放你們這兒,安全嗎?”
小王笑得胸有成竹:“阿姨,您看我們這大廳,這牌子,哪點不像正規銀行?您存這兒,絕對沒問題!”
張大媽低頭沉默了一會兒。
她想到這些年攢錢的辛苦,想到拆遷款來之不易,心里七上八下。
可小王那句“幾十萬利息”像根魚鉤,牢牢勾住了她的心。
最終,她一咬牙,決定把所有錢都存進去。
她跑了好幾家銀行,把分散的存款取出來,又一趟趟地轉到這家銀行。
小王全程陪著,忙前忙后,態度好得讓人挑不出毛病。
手續辦完那天,張大媽看著存折上“1500萬”的數字,心里既踏實又忐忑。
時間一晃,十年過去了。
2025年的南昌,城市變得更繁華,高樓林立,街頭車水馬龍。
張大媽也老了,背更駝了,走路得拄著拐杖。
她這些年過得平淡,兒女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她就守著那1500萬的存款,偶爾拿點利息補貼家用。
每次想到這筆錢,她心里就一陣安慰:這是她一輩子的心血,也是留給兒孫的保障。
這年春天,兒子打來電話,說想在城里買套新房,手頭還差一筆錢。
張大媽一聽,立馬拍板:“別急,媽有錢,到時候給你補上!”
掛了電話,她盤算著存款正好快到期,利息加上本金,足夠幫兒子把房子買下來。
她越想越高興,第二天就拄著拐杖出了門,直奔銀行。
銀行大廳還是那么敞亮,只是柜臺多了幾臺自助機器,工作人員也換了新面孔。
張大媽顫巍巍地走到柜臺前,把存折遞給一個年輕女員工:“姑娘,幫我查查這賬戶里有多少錢吧,快到期了,我想取出來。”
女員工接過存折,微笑著點點頭,熟練地在電腦上敲了幾下。
張大媽站在柜臺前,雙手拄著拐杖,眼睛盯著女員工的屏幕,滿心期待。
她已經開始想象取錢后怎么幫兒子付首付,剩下的錢還能留著養老。
可就在這時,女員工的眉頭突然皺了起來,手指停在鍵盤上,臉上閃過一絲疑惑。
張大媽心里一緊,忍不住問:“怎么了?有啥問題嗎?”
女員工抬頭看了她一眼,語氣有些遲疑:“阿姨,您稍等一下,我再核對一下。”
她又低頭敲了幾下鍵盤,屏幕上的數字卻讓她的表情變得更奇怪了。
張大媽察覺到不對勁,身體不由自主地往前傾,聲音也大了些:“到底怎么回事?你倒是說啊!”
女員工咽了口唾沫,抬起頭,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阿姨,您的賬戶余額……有點不對。”
張大媽瞪大了眼睛,拐杖“咚”地杵在地上,聲音顫抖:“什么叫有點不對?你快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