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人們常說,幸福的晚年是對一生奮斗的最好回報。退休后有錢有閑,含飴弄孫,本該是每個老年人向往的生活圖景。然而,生活的真相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今天,我想分享一個關于選擇與絕望的故事。
早晨八點,我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電話那頭是市警局的老同學小張:"老李,出大事了,海濱公園發現兩具遺體,是一對老夫妻,從懸崖跳下去的。"
"又是一起老年人自殺案件?"這類案件最近幾年越來越多,我作為刑警隊的隊長已經有些麻木了。
"這次不一樣,"小張的聲音有些顫抖,"死者是周教授和他夫人。你還記得嗎?當年就是周教授為你寫的推薦信,你才能進入警校。"
我的手猛地一抖,手機差點掉在地上。周教授是我大學時的導師,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退休前是國內頂尖大學的物理系主任。他和夫人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模范夫妻,怎么會...
"現場有什么線索?"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有一封遺書,還有兩本存折。"小張頓了頓,"存款加起來有600多萬。遺書上只寫了四個字:無路可走。"
六百萬!這可不是小數目,普通人辛苦一輩子都攢不下這么多錢。周教授夫婦到底遇到了什么困境,讓他們帶著巨額存款卻選擇結束生命?
二十分鐘后,我趕到了現場。周教授夫婦的遺體已經被打撈上來,蓋著白布躺在岸邊。看著那兩具形狀的輪廓,我的心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狠狠攥住。
我掀開白布,看到周教授的臉。他眼睛閉著,表情出奇地平靜,仿佛只是睡著了。他的手緊緊握著夫人的,即使在死亡的那一刻,他們也沒有分開。
警方例行調查開始了。我親自去了周教授家,那是一套位于大學教師小區的三居室,裝修簡樸但整潔。
客廳的茶幾上擺著一張全家福,周教授和夫人中間站著一個年輕人——他們的獨子周明。照片中,三人笑容燦爛,看起來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但讓我感到奇怪的是,整個屋子里幾乎沒有周明生活的痕跡。臥室里只有老兩口的衣物,書房里的照片和紀念品也都是老兩口的。按理說,父母自殺,兒子應該第一時間趕回來,但現在連他的蹤影都沒有。
從鄰居口中,我得知周明已經十多年沒回過家了。他大學畢業后去了國外,幾乎與父母斷絕了聯系。鄰居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周教授夫婦對兒子的愛幾乎到了溺愛的地步。
"周教授夫婦退休金加起來每月有一萬多,生活很節儉,幾乎所有錢都給兒子寄出國了。"隔壁的老王告訴我,"前些年,他們還把一套市中心的房子賣了,據說也是為了給兒子創業用。"
在書房的抽屜里,我找到了幾本日記。翻開最近的一本,周教授工整的字跡躍入眼簾:
"今天又給明明打電話,還是無人接聽。上次見到他還是五年前,那次他回來就是為了讓我們在那份文件上簽字...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么樣,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按時睡覺..."
字跡到這里有些顫抖,明顯是寫到動情處。
再往后翻,我發現了一段更令人不安的內容:
"醫院通知我,檢查結果顯示小蘭的情況不太好,需要立即手術。但那需要80萬元。這些年積蓄都給了明明,現在手頭拮據。給明明發了消息,希望他能借些錢給我們,可他已經一周沒回復了..."
我繼續調查,發現周夫人小蘭近期確實在市中心醫院就診過。醫生告訴我,她被確診為晚期肺癌,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和后續治療,費用預計在80萬左右。
"周教授來醫院時情緒很激動,"主治醫生回憶道,"他說一定會籌到錢,讓我們給他太太最好的治療。可兩天后,他們就再也沒來過了。"
我皺起眉頭,事情開始變得撲朔迷離。既然周教授夫婦有600萬存款,為什么會為80萬的手術費發愁?為什么會說"無路可走"?
回到周教授家,我再次仔細搜查,終于在床頭柜的暗格里發現了一個U盤。插入電腦后,我被眼前的內容震驚了。
里面是一段視頻,錄制于一個月前。視頻中,周教授顫抖著聲音說:
"如果有人看到這段視頻,說明我和小蘭已經不在人世了。我們之所以選擇這條路,是因為我們真的無路可走了。那600萬不是我們的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