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道家修真之路,自古便有無數求道者踏足其中,然真正得道成仙者卻寥寥無幾。
即便是莊周這樣的得道高人,面對修道中的諸多困惑,也需向太上老君請教。
那日,莊子帶著一個困惑已久的疑問來到老君面前:"世間修道之人如過江之鯽,有人苦修一生,持齋守戒,煉氣導引,卻終究未能超脫生死,這究竟是為何?"
老君聽后,神色凝重地說道:"修道不成,皆因三個天機未明。"這三個天機,便是修道成敗的根本所在。
那是一個秋風蕭瑟的黃昏,莊子獨自一人在蒙山之巔靜坐,望著夕陽西下,心中卻有著深深的困惑。作為道家的賢者,他見過太多修道之人,有的在深山古洞中苦修數十載,有的在道觀宮殿里日夜誦經,有的煉丹服食,有的導引吐納,可是真正能夠超脫生死、得道成仙的卻屈指可數。
這個疑問在莊子心中已經盤桓多年。他想起了曾經遇到的那位老道士,在終南山中修行了八十余年,每日子時起床打坐,卯時開始煉氣,辰時誦讀經典,一日三餐只食清粥淡飯,從不沾葷腥。這位老道士精通各種煉丹之法,也懂得導引養(yǎng)生之術,按理說應該早已得道,可是當莊子再次見到他時,發(fā)現(xiàn)他依然是凡人之身,并未超脫生死輪回。
還有那位在華山修行的女真人,她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十幾歲便開始修道,對《道德經》倒背如流,對各種玄妙道理也能侃侃而談。她每日在山頂迎朝陽,晚上對月修煉,嚴格按照古法進行各種修行功課。可是三十年過去了,她雖然氣質超凡,容顏不老,但依然沒有真正得道。
更讓莊子困惑的是那位峨眉山的修道者,此人曾經是朝中大臣,因為看破紅塵而出家修道。他舍棄了榮華富貴,在山中苦修二十載,每日只食野果山泉,冬不穿棉,夏不避暑,其苦行程度令人嘆服。然而當莊子遇到他時,發(fā)現(xiàn)此人雖然意志堅定,修行刻苦,卻依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
還有那些遍訪名師的修道者,他們踏遍千山萬水,尋訪各路高人,學習各種秘法。有的人學會了胎息之術,可以數日不食;有的人掌握了辟谷之法,能夠長期不進五谷;有的人練成了輕身術,行走如飛。可是縱然有了這些神通異能,他們依然無法真正超脫,依然要面對生死輪回。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莊子見過的修道者中,真正能夠脫胎換骨、超凡入圣的不過十之一二。大多數人縱然苦修一生,最終還是要面對生死輪回,這讓莊子感到十分困惑。
修道之法,自古有之。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其中蘊含著無窮玄機;黃帝問道于廣成子,得到了長生不老的秘訣;彭祖活了八百歲,其養(yǎng)生之道流傳至今;呂洞賓得道成仙,留下了無數修煉心得。既然前賢已經為后人指明了道路,為何還有如此多的修道者無法成功?
莊子曾經試圖從各種典籍中尋找答案,他仔細研讀了《周易》、《道德經》、《黃庭經》等經典,也拜訪過許多得道高人,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圓滿的解釋。有人說是天賦不足,有人說是機緣未到,有人說是功法不對,可是莊子總覺得這些解釋都不夠根本。
帶著這個困惑已久的疑問,莊子決定去拜訪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始祖,道德天尊,他的智慧如海深莫測,必定能夠解答這個困惑。
莊子來到太清境,只見仙云繚繞,瑞氣千條。老君正在八卦爐前煉丹,見莊子到來,放下手中的拂塵,笑容可掬地說道:"莊周,你心中有疑惑,專程前來求教吧?"
莊子恭敬地行禮:"老君慧眼如炬,弟子確實有一事不明,特來請教。"
老君示意莊子坐下,親自為他斟了一杯仙茶。這茶水清香撲鼻,一飲而下,頓覺神清氣爽,五臟六腑都得到了滋潤。
"請說吧。"老君和藹地說道。
莊子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弟子多年來游歷天下,見過無數修道之人。他們有的苦修幾十年,有的甚至上百年,按照各種古法進行修煉,可是真正能夠得道成仙的卻寥寥無幾。這讓弟子十分困惑,既然修道之法已經流傳千古,為何成功者如此稀少?"
老君聽后,沉思片刻,臉上露出了深邃的表情。他緩緩點頭,似乎對莊子的疑問并不感到意外。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老君說道:"確實,修道者多如牛毛,但得道者卻少如麟角。這其中的原因,并非修道之法有誤,也不是天賦機緣的問題。"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莊子急切地問道。
老君站起身來,走到煉丹爐旁,指著爐中跳躍的火焰說道:"你看這爐火,同樣的柴薪,同樣的風力,為何有的時候能煉出九轉金丹,有的時候卻只能得到廢渣?"
莊子仔細觀察著爐中的情況,思考著老君話中的深意。
"材料是一樣的,方法也是一樣的,區(qū)別在哪里?"老君繼續(xù)問道。
莊子沉思片刻:"弟子愚鈍,請老君明示。"
老君轉過身來,眼中透著深邃的智慧:"區(qū)別就在于,大多數煉丹者并不真正明白煉丹的根本道理。他們只是按照古法照貓畫虎,卻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做。修道也是如此。"
莊子心中一動,隱約感覺到老君即將說出什么重要的道理。
老君走回座位,重新坐下,神情變得莊重起來:"世間修道者之所以難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明白修道的真正奧秘。這個奧秘,可以用三個天機來概括。"
聽到"三個天機"四字,莊子心中震撼不已。他知道老君從不說虛言,既然提到了天機,那必定是修道的根本秘密。
"請老君詳細說明這三個天機。"莊子恭敬地請求道,內心充滿了期待。
老君走回座位,重新坐下,神情變得莊重起來:"這三個天機,乃是修道成敗的根本所在。如果這三點不明,修道就如盲人摸象,永遠無法窺見全貌。"
莊子屏息凝神,等待著老君的進一步解釋。他知道接下來聽到的,將是修道的根本奧秘。
老君端起茶杯,輕抿一口,然后放下杯子,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良久,他才緩緩開口:"這三個天機,每一個都關系到修道的根本,缺一不可。明白了這三個天機,修道自然水到渠成;不明白這三個天機,縱然苦修萬年,也難有成就。"
莊子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他感覺自己即將聽到修道的最大秘密。
老君繼續(xù)說道:"你剛才提到的那些修道者,無論是終南山的老道士,還是華山的女真人,還有峨眉山的苦行者,他們之所以修行多年而不得道,都是因為不明白這三個天機。"
"這三個天機究竟是什么?"莊子忍不住問道。
老君緩緩開口:"這第一個天機,關系到修道的根本,世間九成九的修道者都敗在這一點上。"
莊子心中無比震撼,原來修道不成竟有如此深層的原因。
老君見莊子神情專注,點了點頭:"不過要完全明白這個天機,還需要從根本上理解道的本質。"
老君停頓片刻,望向遠方,目光中透著深邃的智慧:"這第一個天機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