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 本文根據(jù)清朝歷史傳聞改編,為保護史實準(zhǔn)確性,部分細(xì)節(jié)已做藝術(shù)處理。文中涉及的人物關(guān)系和情感糾葛均基于歷史記載,旨在引發(fā)讀者對古代帝王統(tǒng)治、民間生活等社會問題的思考。
"好香啊!這胡餅做得實在是絕妙!"康熙微服私訪至北京城南,在小販攤前駐足品嘗。
"多謝大人夸獎,小民祖?zhèn)魇炙嚕鲲灹恕?餅師劉福滿臉喜色,雙手奉上熱騰騰的胡餅。
康熙連吃兩塊,連連稱贊:"香脆可口,京城少有!"
皇帝滿意離去,劉福高興地向街坊炫耀。
誰知三日后,御林軍突然闖入餅鋪,將劉福押往刑場。
一紙圣旨傳來:"餅師劉福,即刻斬首!"
01
順治十八年冬,滿族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駕崩,年僅八歲的玄燁繼位,是為康熙帝。這位童年登基的皇帝成長于亂世之中,深知江山社稷之不易。
康熙繼位之初,朝廷大權(quán)由四位攝政王把持,年幼的皇帝只能按照大臣們的安排學(xué)習(xí)、生活。
直到康熙十四年,年僅二十歲的康熙鏟除了權(quán)傾朝野的鰲拜,真正開始親政。自此,這位年輕的皇帝展現(xiàn)出驚人的才能和毅力,開始了他雄才大略的一生。
康熙二十年,年方二十七的皇帝已是氣度不凡。平定三藩之亂、收復(fù)臺灣,大清王朝逐漸迎來盛世。
然而盛世之下,隱藏著諸多暗流。滿漢矛盾依舊存在,許多漢人仍然心懷故國,暗中有"反清復(fù)明"之志。
康熙深知這一點,因此常常微服出訪,親自體察民情,了解百姓真實想法。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京城街頭,行人如織,車水馬龍。此時,正是康熙帝微服私訪的絕佳時機。
"爺,馬車準(zhǔn)備好了。"貼身太監(jiān)蘇培盛低聲稟報。
康熙點頭,放下手中奏折:"今日朕想騎馬出去,讓人把馬準(zhǔn)備好。"
蘇培盛遲疑片刻:"爺,騎馬太過招搖,不如坐馬車更為穩(wěn)妥。"
康熙笑了:"朕已經(jīng)多日未曾騎馬,今日便想舒展一下筋骨。"說著,他換下龍袍,穿上一件青布長袍,頭戴普通氈帽,將自己打扮成一位富商模樣。
不多時,康熙帝帶著三名貼身侍衛(wèi)和蘇培盛,騎馬出了宮門,向京城南部行去。這里遠(yuǎn)離皇城,是普通百姓聚居之地,也是康熙帝微服私訪時最常去的地方。
"爺,咱們這是要去哪兒啊?"蘇培盛低聲問道。
康熙微微一笑:"朕整日困在宮中,難得有機會體察民情。今日,就去看看京城百姓的真實生活。"
侍衛(wèi)們警惕地環(huán)顧四周,康熙卻顯得輕松自在,目光不時落在街邊的店鋪和行人身上。這些是他在宮中所看不到的,真實的民間百態(tài)。
一路上,康熙看到不少小販在叫賣各種小吃:燒餅、豆?jié){、油條、餛飩、面茶,琳瑯滿目,令人垂涎。
盡管宮中山珍海味應(yīng)有盡有,但這些街頭小吃卻有著別樣的風(fēng)味,是宮廷御廚無法復(fù)制的。
"聞到了嗎?"康熙突然勒住馬韁,鼻子微微翕動,"好香的味道。"
順著香氣望去,一家不起眼的小餅鋪前排著長隊。鋪面不大,只有一間門面,門口掛著一塊褪了色的木牌,上書"福記胡餅"四個字。
一位中年男子站在鋪前的大鐵鍋旁,熟練地將面餅放入滾燙的油鍋中,不一會兒,金黃酥脆的胡餅便出鍋了。
那香氣飄散開來,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爺,要不要嘗嘗?"蘇培盛問道。
康熙點點頭,翻身下馬,侍衛(wèi)們緊隨其后,警惕地打量著周圍。
蘇培盛將馬匹交給一名侍衛(wèi)牽著,然后跟隨康熙走向那家胡餅鋪。排隊的人不少,但見幾人氣度不凡,自動讓出一條路來。
"小二,這胡餅怎么賣?"蘇培盛上前詢問。
那掌柜聞言抬頭,露出一張滄桑卻溫和的臉。他約莫四十出頭,身材中等,臉龐黝黑,雙手因長期與面粉、油鍋打交道而顯得粗糙。
他的眼睛卻很有神,透出一種堅毅和善良。
"這位客官,我們這胡餅一文錢一個,最少三個起賣。今日新出爐的,特別香脆。"掌柜擦了擦手上的面粉,笑著回答。
"好,給我們來十個。"蘇培盛說道。
"好嘞!"掌柜應(yīng)聲,動作麻利地將剛出鍋的胡餅裝進油紙包好,"趁熱吃,涼了就不脆了。"
蘇培盛接過胡餅,先恭敬地遞給康熙。康熙接過,小心翼翼咬了一口,頓時眼前一亮。
胡餅外皮金黃酥脆,內(nèi)里柔軟多層,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香味,與他在宮中吃過的任何點心都不同。
"好香啊!這胡餅做得實在是絕妙!"康熙由衷贊嘆道。
那掌柜聽了,連忙擦擦手上前行禮:"多謝大人夸獎,小民劉福,祖?zhèn)魇炙嚕鲲灹恕?
康熙仔細(xì)端詳著胡餅,只見其外形圓潤,色澤均勻,聞起來香氣四溢,咬一口,酥脆可口,回味無窮。
"這胡餅外皮酥脆,內(nèi)里軟嫩,還帶著一股奇特的香味,確實少有。"康熙又咬了一口,細(xì)細(xì)品味,"這香料配方可是你自創(chuàng)的?"
劉福謙虛地笑了笑:"回大人話,這是小民家的獨門配方,加了二十多種香料,最重要的是炸的火候要掌握好,否則外焦里生就不好吃了。
這秘方是祖上傳下來的,小民不敢有絲毫更改。"
說話間,劉福繼續(xù)忙著和面、搟餅、下鍋。他的動作行云流水,顯然是經(jīng)過多年練習(xí)的結(jié)果。
只見他先將和好的面團分成小劑子,然后用搟面杖搟成薄餅,再抹上一層特制的香料膏,折疊數(shù)次,最后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至金黃。
出鍋后的胡餅外皮酥脆,內(nèi)里層次分明,香氣撲鼻。
康熙看著劉福的操作,若有所思。他在宮中吃過無數(shù)精致點心,但像這樣用心制作的街頭小吃,卻有著別樣的魅力。
"你這生意看來很好啊。"康熙環(huán)顧四周,餅鋪前排隊的人不少。
劉福嘆了口氣:"大人有所不知,最近幾年戰(zhàn)事不斷,百姓生活不易。以前生意更好,現(xiàn)在嘛,勉強糊口罷了。"
他指了指不遠(yuǎn)處的幾家店鋪,"那邊新開了幾家大鋪子,做的都是新奇點心,年輕人都愛去那嘗鮮。我這老式胡餅,漸漸沒落了。"
康熙聞言,若有所思地看了劉福一眼,隨即從袖中掏出一錠銀子:"這胡餅確實美味,這是賞你的。"
劉福見那銀錠足有五兩重,驚得連連擺手:"大人,這使不得,區(qū)區(qū)幾個胡餅,不值這個價錢。"
康熙笑道:"我看你是個實誠人,這胡餅香脆可口,京城少有!這銀子你拿著,給家里添置些東西。"
劉福見推辭不過,只好雙手接過,連連叩頭:"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康熙滿意地點點頭,帶著侍從離去。劉福目送那幾人遠(yuǎn)去,捧著銀子,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喜悅。
02
康熙離開后,劉福立刻把銀錠拿給妻子李氏看。李氏正在鋪子后院的小廚房里準(zhǔn)備中午飯,見丈夫一臉興奮地跑進來,不禁有些詫異。
"當(dāng)家的,怎么了?這么高興?"李氏放下手中的菜刀問道。
李氏比劉福小兩歲,是個樸實的女人,長相普通,但眼神溫柔,笑起來很親切。她和劉福成親十年,生了一個兒子劉小福,如今七歲,聰明伶俐。
李氏勤勞持家,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幫劉福準(zhǔn)備做餅的材料,然后照顧兒子上學(xué),再操持家務(wù),日子雖然清苦,但過得踏實。
劉福興奮地說:"剛才來了位貴人,吃了咱們的胡餅,說好吃,賞了這么大一錠銀子!"他從懷里掏出那錠銀子,在李氏面前晃了晃。
李氏睜大了眼睛,小心翼翼地接過銀錠,掂了掂:"當(dāng)家的,這得有五兩銀子吧?"
"至少五兩!"劉福喜不自禁,"那貴人穿著考究,氣度不凡,肯定是個大官!他說我的胡餅是京城少有的美味呢!"
李氏有些不安地將銀子遞回給丈夫:"當(dāng)家的,這銀子來路不明,咱們還是別用為好。官府最近查得嚴(yán),萬一這是什么贓物..."
劉福不滿地打斷妻子:"有什么不明的?人家就是覺得咱們的胡餅好吃,所以賞賜咱們。
你想啊,那貴人要是常來,咱們這生意不就好了嗎?這可是咱們翻身的好機會啊!"
李氏欲言又止,她一直是個謹(jǐn)慎的人,總覺得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但看到丈夫這么高興,她也不好掃興。
"那...咱們先把銀子收起來,過幾天再花?"李氏妥協(xié)道。
劉福爽快地答應(yīng)了:"好!先收著。我得趕緊回去繼續(xù)做餅,今天生意特別好!"
正說著,鄰居王掌柜從院子外走過,聽到動靜,探頭進來:"老劉啊,什么事這么高興?"
王掌柜是隔壁雜貨鋪的老板,五十出頭,為人圓滑,消息靈通。他和劉福是多年的鄰居,平日里偶爾會一起喝酒聊天。
劉福得意地描述:"王哥,你是不知道,剛才來了個貴人,大約三十來歲,身材高大,面相威嚴(yán),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他的隨從都對他畢恭畢敬,肯定是朝中大官!他吃了我的胡餅后,連連稱贊,還賞了我五兩銀子!"
王掌柜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隨即變成羨慕的表情:"你可走運了!這銀子夠你家過半年了。"
"是啊!"劉福開心地說,"那貴人說我的胡餅是京城少有的美味呢!"
王掌柜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老劉,你可要記住那貴人的樣子,說不定以后還會來光顧呢。"
"那是當(dāng)然!"劉福信心滿滿,"我這胡餅的味道,吃過一次就忘不了!"
王掌柜拍拍劉福的肩膀:"行,不打擾你做生意了。晚上咱們喝兩杯,你好好給我講講那貴人的事。"
劉福爽快地答應(yīng)了,轉(zhuǎn)身回到鋪子前繼續(xù)做胡餅。
轉(zhuǎn)眼到了傍晚,劉福的胡餅全部賣完,收攤早于往日。他哼著小曲,把工具收拾好,準(zhǔn)備關(guān)鋪子回家。這時,幾個衣著樸素的路人停在鋪子前,東張西望。
"這就是那個福記胡餅?"其中一個人低聲問。
"應(yīng)該是,聽說今天來了個貴人,賞了老板五兩銀子。"另一個人回答。
劉福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由得挺起胸膛,自豪地說:"幾位客官,是找我有事嗎?"
那幾人聞言,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哦,沒什么,就是聽說你家胡餅特別好吃,明天想來嘗嘗。"
劉福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明天一早就開張,保證讓各位吃到最香的胡餅!"
那幾人點點頭,轉(zhuǎn)身離去,還時不時回頭看一眼劉福的鋪子。
劉福關(guān)上鋪門,滿心歡喜地回到后院的家中。七歲的兒子劉小福正在院子里玩耍,看到父親回來,立刻跑過來。
"爹!"剛進門,七歲的兒子劉小福就撲了過來,"娘說你今天發(fā)財了?"
劉小福長得虎頭虎腦,圓臉大眼,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最喜歡聽父親講故事,尤其是關(guān)于古代英雄的傳說。
劉福哈哈大笑,抱起兒子:"對啊!爹今天遇到貴人了!以后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李氏聽到動靜,從廚房出來:"飯好了,趁熱吃吧。"桌上多了幾個菜,還有一壺酒。
劉福看著難得豐盛的晚餐,心滿意足:"今晚咱們好好慶祝一下!"
"當(dāng)家的,這酒是王掌柜送來的,說是恭喜你遇到貴人。"李氏一邊盛飯一邊說。
劉福笑道:"王哥真是夠意思!等會兒我去謝謝他。"
飯后,劉福讓妻子和兒子先休息,自己則去了隔壁的雜貨鋪。王掌柜正在整理貨架,見劉福來了,連忙迎上前。
"老劉,來了!坐,咱們喝兩杯!"王掌柜熱情地說,同時從柜臺下拿出一壇好酒和兩個杯子。
兩人就坐在鋪子里的小桌旁,邊喝邊聊。酒過三巡,劉福的臉已經(jīng)紅了,話也多了起來。
"王哥,你是不知道,那貴人真是太大方了!吃了幾個胡餅就賞五兩銀子!"劉福喝了一口酒,興奮地說,"他還說我的胡餅是京城少有的美味呢!"
王掌柜給劉福倒了滿滿一杯酒:"老劉啊,你這運氣真是太好了。不過..."他突然壓低聲音,"你可知道那貴人是誰?"
劉福搖搖頭:"不知道,但肯定是個大官。他身邊的人對他畢恭畢敬,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王掌柜神秘地笑了笑:"最近有傳言說,皇上喜歡微服出巡,親自體察民情。說不定那貴人就是..."
"不可能!"劉福擺擺手,笑著打斷了王掌柜的話,"怎么可能是皇上?皇上能吃我這小攤子的胡餅?"
王掌柜沒有反駁,只是意味深長地說:"世事無常,什么事都有可能。不過,老劉,你得小心點。最近官府查得嚴(yán),你那香料配方...可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劉福打了個酒嗝:"什么特別的?就是祖?zhèn)鞯南懔吓浞剑瑳]什么特別的。"
王掌柜點點頭:"那就好。你看,既然有貴人賞識你的手藝,說不定以后生意會更好。你得準(zhǔn)備充足啊。"
劉福拍著胸脯保證:"那是當(dāng)然!我劉福做了二十年胡餅,手藝絕對過硬!"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劉福喝得醉醺醺的,王掌柜送他回家。臨別時,王掌柜拍拍劉福的肩膀:"老劉,記住我的話,小心為上。"
劉福擺擺手,醉意朦朧地回到家中。李氏已經(jīng)睡了,劉小福卻還醒著,正趴在窗邊看星星。
"爹,你喝醉了?"劉小福關(guān)切地問。
劉福摸摸兒子的頭:"沒醉,就是高興。以后爹有錢了,給你買新衣服,讓你上更好的學(xué)堂,好不好?"
劉小福眼睛一亮:"真的嗎?那我可以學(xué)更多的字,看更多的書了!"
劉福笑著點頭:"對,我兒子將來是要當(dāng)大官的!"
劉小福卻搖搖頭:"我不想當(dāng)官,我想像爹爹一樣做胡餅。"
劉福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好,那你就繼承爹的手藝,做京城最好的胡餅!"
父子倆又聊了一會兒,劉福哄兒子睡下,自己則坐在院子里,望著滿天繁星,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然而,就在這平靜的夜色下,一場風(fēng)暴正在悄然醞釀。
飯后,劉福拿出一個精致的木盒,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一些干燥的植物和粉末,色彩各異,散發(fā)出奇特的香味。
"這是什么?"李氏好奇地問。
劉福神秘地笑了:"這是祖?zhèn)鞯南懔吓浞剑颐刻於家獪?zhǔn)備明天用的香料。"
李氏湊過去聞了聞:"好香啊,難怪你做的胡餅?zāi)敲词軞g迎。"
劉福認(rèn)真地稱量著不同的香料,然后混合在一起:"這些香料的比例要精確,差一點都不行。我爹臨終前反復(fù)叮囑我,說這配方是祖上傳下來的,萬不可更改。"
李氏若有所思:"那貴人為何對你的胡餅如此喜愛?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好吃?"
劉福自信地說:"當(dāng)然是因為好吃!我劉福的手藝,在京城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李氏看著丈夫的樣子,不再多言。
03
第二天一早,劉福的鋪子前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昨天的消息不脛而走,街坊四鄰都慕名而來,想嘗嘗"貴人"稱贊的胡餅。
劉福特意起得比平時更早,準(zhǔn)備了更多的面團和香料。李氏也來幫忙,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
"劉掌柜,聽說昨天有貴人賞了你五兩銀子?"一位常客問道。
劉福笑著點頭:"是啊,那位大人說我的胡餅是京城少有的美味!"
"那我今天得多買幾個嘗嘗!"
"聽說是朝中大官呢!"
"我看八成是御史大人,他們最喜歡微服私訪了。"
眾人議論紛紛,劉福忙著做胡餅,心中美滋滋的。他的手藝確實不錯,胡餅外酥里嫩,層次分明,而且有一種獨特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生意異常火爆,劉福忙得汗流浹背,卻滿臉笑容。到了中午,胡餅竟然賣完了,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娘子,你去再和點面,咱們今天再多做一些!"劉福對李氏說道。
李氏欣喜地應(yīng)了,剛要轉(zhuǎn)身,突然看到鋪前站著幾個陌生人。為首的是個中等身材的男子,身穿便服,卻氣度不凡。
"敢問這位可是劉福劉掌柜?"那人上前問道。
劉福連忙點頭:"正是小人,不知這位大人有何貴干?"
那人微微一笑:"久聞劉掌柜的胡餅味道獨特,特來品嘗。"
劉福連忙作揖:"大人過獎了。只是今日胡餅已售罄,需稍候片刻。"
那人不以為意:"無妨,我可以等。"
約莫半個時辰后,新一批胡餅出鍋了。劉福親自端給那位"貴客"。
那人接過胡餅,仔細(xì)端詳,然后咬了一口,眉頭微皺:"劉掌柜,這胡餅中的香料是自制的嗎?"
劉福點頭:"是的,家傳秘方,不敢外傳。"
那人又問:"這秘方傳了幾代了?"
劉福自豪地說:"已有三代了,從我祖父開始。"
那人點點頭,不再多問,吃完胡餅后留下銀錢離去。
這一天,來買胡餅的人絡(luò)繹不絕,劉福忙得幾乎沒時間喝水。到了傍晚,他不僅賣完了所有的胡餅,還收到了好幾位富商的預(yù)訂,要求明天送胡餅到他們家中。
"娘子,我們發(fā)財了!"劉福興奮地對李氏說,"這些富商每人要了五十個胡餅,價錢出得比平常高一倍!"
李氏欲言又止,最終只是點點頭:"那明天我們得起更早,準(zhǔn)備更多的面團和香料。"
"對!我得好好準(zhǔn)備香料,這可是咱們胡餅的精髓!"劉福說著,拿出了那個裝香料的木盒。
傍晚時分,又有幾個穿著整齊的人來到鋪前,他們沒有排隊,直接站在一旁觀察。劉福覺得有些奇怪,但沒多想。
一天的忙碌后,劉福一家終于可以休息了。劉小福從學(xué)堂回來,興奮地向父親展示今天學(xué)的新字。
"爹,你看!我今天學(xué)會寫'忠'字了!"劉小福驕傲地說。
劉福摸摸兒子的頭:"真棒!我兒子就是聰明!"
李氏在一旁說:"先生說小福很有天分,若能繼續(xù)上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劉福點點頭:"那是當(dāng)然!以后咱們有錢了,一定讓小福好好讀書!"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完晚飯,劉福拿出那個木盒,開始準(zhǔn)備明天要用的香料。
"爹,你在做什么?"劉小福好奇地湊過來。
劉福笑道:"爹在準(zhǔn)備做胡餅的香料。這可是咱們家的秘密,不能告訴別人哦。"
劉小福認(rèn)真地點點頭:"我不會告訴別人的!"
劉福讓兒子幫忙稱量一些簡單的香料,父子倆配合默契,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準(zhǔn)備工作。
"好了,明天的香料準(zhǔn)備好了。"劉福滿意地說,"咱們早點休息,明天還要早起呢。"
夜里,劉福一家正準(zhǔn)備就寢,突然聽到外面有輕微的響動。
"誰?"劉福警覺地問道。
無人回應(yīng),只有風(fēng)吹過樹葉的沙沙聲。
"可能是貓吧。"李氏安慰道。
劉福點點頭,但仍感到一絲不安。他起身檢查了門窗,確保都已上鎖,這才回到床上。
04
第三天清晨,劉福早早起床準(zhǔn)備開鋪。當(dāng)他走出院子時,發(fā)現(xiàn)門口站著一個陌生人。
"劉福?"那人問道。
劉福點頭:"正是。敢問閣下是?"
那人沒有回答,只是遞給他一張紙條,然后迅速離開。
劉福困惑地打開紙條,上面只有簡單的幾個字:"小心禍從口出。"
"這是什么意思?"劉福皺眉自語。他把紙條揣進懷里,決定先不告訴妻子,免得她擔(dān)心。
這一天,來鋪子買胡餅的人更多了,但劉福心不在焉,總覺得有人在暗中觀察他。每當(dāng)他抬頭張望,卻又找不到可疑的人。
"爹,你怎么了?"劉小福幫忙遞面團時,仰頭問道。
劉福強擠出一個笑容:"沒事,爹只是有點累。"
"當(dāng)家的,有人送胡餅來了。"李氏走過來,指著鋪外幾個等待的仆人,"說是昨天那些富商家里的。"
劉福點點頭,開始準(zhǔn)備訂好的胡餅。他特意多加了些香料,希望能讓這些富商更滿意。
"掌柜的,我們老爺說您的胡餅確實不錯,想請您明日上門,為家中宴席準(zhǔn)備一批。"一位仆人說道。
劉福欣喜地答應(yīng)了:"一定一定!請問府上在哪里?需要多少胡餅?"
那仆人詳細(xì)說明了地址和數(shù)量,還預(yù)付了一部分銀子。其他幾家也有類似的要求,劉福一一答應(yīng),心中暗喜這生意越來越好。
中午時分,劉福在準(zhǔn)備香料時,突然想到了什么,臉色驟變。他連忙檢查木盒,發(fā)現(xiàn)里面的一種香料少了不少。
"有人動過我的香料!"劉福驚慌地對李氏說。
李氏也嚇了一跳:"會不會是小福玩的時候碰灑了?"
劉福搖頭:"不可能,我一直把盒子鎖得好好的。昨晚準(zhǔn)備完香料后,我親自鎖上了。"
李氏面色凝重:"那會是誰?難道有人偷偷進了咱們家?"
劉福環(huán)顧四周:"不知道,但肯定有人動過我的東西。"他突然想起早上那張紙條,心中更加不安。
"當(dāng)家的,要不咱們報官吧?"李氏建議道。
劉福猶豫了:"報官?說有人偷看了我的香料配方?這算什么案子?再說了,萬一那些富商知道了,還敢來訂胡餅嗎?"
李氏嘆了口氣:"那你打算怎么辦?"
劉福思考片刻:"先別聲張,我會小心防范。今晚我親自守著,看看是不是真有人來偷配方。"
李氏擔(dān)憂地看著丈夫:"你一個人怎么行?我和你一起。"
劉福搖搖頭:"你照顧好小福就行。別擔(dān)心,可能只是哪個同行眼紅我的生意,想偷學(xué)配方罷了。"
下午,王掌柜來到鋪子,笑呵呵地說:"老劉,聽說你接了好幾家富商的訂單?發(fā)財了啊!"
劉福勉強笑了笑:"是啊,多虧那位貴人的夸獎。"
王掌柜壓低聲音:"老劉,坊間有傳言,說那位貴人可能是......"他做了個向上的手勢。
劉福心中一驚:"真的假的?"
王掌柜神秘地點點頭:"千真萬確!我聽內(nèi)城的朋友說的,最近確實有皇上微服出巡的消息。"
劉福一時語塞,如果那真是皇帝,那他豈不是..."不可能吧?就算是皇上,吃了我的胡餅后也是贊不絕口啊,怎么會有麻煩?"
王掌柜拍拍他的肩膀:"誰知道呢?官場的事,咱老百姓哪里猜得透?總之,你小心點為好。"
劉福點點頭,心中卻充滿了疑慮。
傍晚,劉福早早關(guān)了鋪子,謝絕了幾位遲來的顧客。他將李氏和劉小福安頓好,自己則坐在鋪子里,警惕地觀察著外面的動靜。
夜深了,街上行人漸少,最終只剩下了寂靜。劉福靠在柜臺后,不知不覺中睡著了。
半夜,一陣輕微的響動驚醒了他。劉福猛地睜開眼,發(fā)現(xiàn)有人影在鋪子里晃動。
"是誰?!"劉福厲聲喝道,同時抄起一根木棍。
那人影一驚,迅速向門外跑去。劉福追了幾步,卻在門口被什么東西絆倒,等他爬起來時,那人已經(jīng)消失在夜色中。
劉福連忙回到鋪子里,檢查自己的木盒。盒子安然無戀,但他總覺得有什么不對勁。
仔細(xì)檢查后,他發(fā)現(xiàn)盒中的幾種香料似乎被人動過,雖然沒有少,但擺放的位置變了。
"到底是誰?為什么對我的香料這么感興趣?"劉福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天傍晚,劉福早早關(guān)了鋪子。他總覺得有什么不對勁,那張紙條的警告揮之不去。
"當(dāng)家的,要不咱們找個地方躲幾天?"李氏建議道。
劉福搖搖頭:"躲什么躲?咱們又沒做虧心事。"
李氏嘆氣:"我總覺得有大事要發(fā)生。"
夜幕降臨,劉福一家剛吃完晚飯,突然聽見外面?zhèn)鱽砑贝俚那瞄T聲。
"誰啊?"劉福警惕地問道。
"開門!奉旨查問!"門外傳來一個威嚴(yán)的聲音。
劉福和李氏對視一眼,臉色煞白。劉福顫抖著打開門,只見門外站著十幾名身著盔甲的御林軍,為首的官員手持圣旨。
"劉福何在?"官員厲聲問道。
劉福跪下:"小人劉福,叩見大人。"
官員冷冷地說:"劉福,你可知罪?"
劉福磕頭如搗蒜:"小人不知犯了何罪,請大人明示!"
官員沒有回答,揮手示意:"帶走!"
兩名御林軍上前,粗暴地將劉福拖起。
"爹!"劉小福哭喊著撲過來,卻被一名士兵攔住。
李氏跪地求饒:"大人,我丈夫是良民啊,他做錯了什么?"
官員置若罔聞,命令道:"搜查此處,所有物品帶走!"
御林軍開始翻箱倒柜,很快找到了劉福的香料木盒。
"此物也帶走!"官員下令,然后轉(zhuǎn)向劉福,"皇上有旨,即刻將你押往刑場!"
劉福如遭雷擊:"小人到底犯了什么罪?!"
官員冷笑:"到了刑場你自然會知道。"
劉福被拖出家門,街坊鄰居紛紛探出頭來,竊竊私語。
"劉福被官府抓走了!"
"聽說是要押去刑場!"
"他犯了什么罪?"
李氏抱著劉小福,淚如雨下,追出幾步又被御林軍攔住。
"娘親,爹爹去哪里了?"劉小福哭著問。
李氏抱緊兒子:"娘也不知道啊!"
劉福被押上囚車,心中一片茫然。三天前那位貴人的贊賞言猶在耳,為何今日卻要取他性命?
囚車穿過熙攘的街道,引來無數(shù)好奇的目光。劉福低著頭,不敢與任何人對視。他回想這幾日的經(jīng)歷,試圖找出自己犯下的過錯,卻一無所獲。
囚車最終停在了刑場。劉福被拖下車,雙膝跪地。刑場四周已經(jīng)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
一位內(nèi)務(wù)府官員踱步而來,手持圣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餅師劉福,勾結(jié)叛逆,圖謀不軌,即刻斬首,以儆效尤!"
"冤枉啊!"劉福嚎啕大哭,"小人只是個賣餅的,何來謀反之說?!"
官員不為所動,示意劊子手準(zhǔn)備行刑。
劉福跪在刑場中央,脖頸處已感受到劊子手刀鋒的冰涼。他不明白,為何三天前還贊不絕口的貴人,今日要取他性命。
"劉福,可知罪?"內(nèi)務(wù)府官員手持圣旨高聲宣讀。
"小人不知啊!"劉福聲淚俱下,"只賣胡餅為生,何罪之有?"
官員冷笑著俯身,在他耳邊低語幾句。劉福聞言,瞬間面如死灰,全身劇烈顫抖,眼中滿是不可置信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