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實案件改寫,所用人名皆為化名,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案件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聲明:作者專屬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搬運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夜晚十點,松海市刑偵大隊辦公室燈光慘白。
24歲的張明坐在審訊椅上,低著頭,雙手握緊又松開,汗水從他額頭滑落。
桌面上擺著他的工作證、一部屏幕碎裂的手機和一份簽字潦草的帶看房記錄表。
"李芳女士一小時前報警稱被你侵犯,在帶看房過程中。"陳警官面無表情地翻看檔案。
張明猛地抬頭,眼睛發紅:"不可能!我只是正常帶看了十分鐘房子!"
他的聲音在小房間里顯得尖銳而無力。
"冷靜點,張明。"陳警官推過一疊照片,"這是李芳手臂上的淤青,這是她衣領的撕裂痕跡。"
張明盯著照片,嘴唇顫抖:"我沒有…我根本沒碰她…"
門被推開,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快步走進來。
"林經理…"張明聲音嘶啞。
"我是'家和美'房產張明的直屬經理。"林志強遞上名片,表情嚴肅,眼神卻復雜。
陳警官點頭:"張明目前是嫌疑人,我們需要詳細了解情況。"
"我理解,我們會配合調查。"林志強看向張明,"你最好老實交代。"
"林經理,我真的什么都沒做!"張明急得站起來,"那是套兩室一廳,我就介紹了客廳和臥室,前后不超過十分鐘!"
"那這些傷痕你怎么解釋?"陳警官敲著桌子。
"我不知道!也許她自己…"張明話說了一半又咽了回去。
"自己什么?"陳警官緊盯著他。
張明無力地搖頭:"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是我造成的。"
林志強插話:"張明,事情既然發生了,警方一定會查清楚的。"
"調查什么?我被冤枉了!"張明聲音顫抖,"小區有監控,對面奶茶店也有攝像頭,一定能證明我的清白!"
陳警官記錄著:"我們會調取監控,但受害人的指控很明確。"
"我不是壞人…"張明蜷縮在椅子上,像個無助的孩子。
外面傳來腳步聲,又一名警官走進來:"李芳女士的筆錄做完了,她情緒激動需要休息。"
陳警官點頭:"先把張明帶到臨時拘留室,明早繼續調查。"
張明被帶走時,林志強拍了拍他的肩膀:"公司會請律師,你好好配合調查。"
門關上后,辦公室陷入沉默。
桌上的工作證照片中,張明穿著整潔的西裝,露出青澀的微笑,與此刻滿臉驚恐的他形成鮮明對比。
三天前,周六早晨七點半。
張明的出租屋是一個狹小的單間,床邊貼滿勵志便利貼:
"今天也要努力!"
"堅持就是勝利!"
"成功在向你招手!"
鬧鐘響起,張明一骨碌爬起來,熟練地疊好被子。
墻角小桌上放著一疊信件,最上面是半年未還的助學貸款通知書。
張明快速洗漱,對著鏡子練習微笑:"您好,我是'家和美'房產的張明,很高興為您服務!"
他反復練習五遍,直到笑容看起來自然些。
張明套上略顯寬大的西裝外套,拿起貼著"業績沖沖沖"便利貼的文件夾。
樓下,他的電動車坐墊已經磨得露出了海綿。
騎上車,他在手機上快速瀏覽今天的帶看預約——空空如也。
"沒關系,去公司守著,總會有散客的。"張明給自己打氣。
早高峰時段,他在車流中靈活穿梭,鞋底磨損嚴重的皮鞋在踏板上微微打滑。
八點十五分,張明第一個到達公司。
"張明啊,又是第一個到。"保潔阿姨笑著打招呼。
"早啊,劉阿姨。"張明熟練地幫忙搬開拖把和水桶。
他打開電腦,復習各小區的戶型和價格,在筆記本上整齊記錄最新變動。
九點,同事陸續到達。
"張明,聽說你昨天帶了個客戶看錦繡華庭?"同事小李問。
張明點頭:"是啊,不過價格超預算了。"
"我接你的客戶試試?提成五五分?"小李提議。
張明猶豫了一下:"客戶說再考慮考慮,我再跟進看看吧。"
"行吧,不過公司月底要考核,你再不出單可能要走人了。"小李拍拍他的肩膀。
十點例會,林經理站在白板前:"上月業績第一的是老劉,獎金3000元。"
會議室響起掌聲,資深中介劉強得意地接過紅包。
"新人里表現最好的是小張,雖然沒成交,但客戶反饋很好。"林經理看向張明,"再接再厲。"
張明挺直腰板:"謝謝經理,我一定努力。"
例會結束,張明繼續電話回訪老客戶。
"您好,我是'家和美'的張明,上周帶您看過麗景花園的房子..."
"不考慮了。"
"好的,祝您生活愉快。"張明保持微笑掛斷電話。
午飯時間,同事們三三兩兩出去吃飯。
張明從書包里拿出帶的飯盒,熱了熱,一個人在茶水間吃完。
下午,他拿著傳單在小區門口派發。
"先生,考慮買房嗎?我們有特價房源..."
"不需要。"
"女士,最近有換房需求嗎?我們..."
對方搖頭走開。
三小時,派出去兩百份傳單,只收獲三個電話號碼。
傍晚六點半,張明回到公司整理客戶資料。
"還不走啊?"打掃衛生的劉阿姨問。
"再整理一會兒。"張明揉揉酸痛的肩膀。
手機突然響起,是APP上的預約通知。
張明眼前一亮:有客戶預約明天看房!
他立即查詢房源信息,準備戶型圖和價格表。
"是李芳女士...預約明天下午三點看望湖花園的兩居室..."
他迅速回復確認,心情輕松了不少。
八點半,張明關上電腦,騎車回家。
路過一家面館,他猶豫片刻,走了進去。
"老板,來碗牛肉面,多加點蔥花。"
"咋了小伙子,今天這么高興?"老板笑問。
"剛完成了入行第一單,雖然提成不多,但終于開張了。"張明笑著解釋。
"恭喜啊!"老板給他加了兩片牛肉,"這是獎勵。"
張明吃完面,心滿意足地回家。
他打開手機相冊,里面全是各小區戶型圖和樣板間照片,幾乎沒有私人照片。
他又看了看明天預約的客戶資料:
"李芳,女,35歲,化妝品公司銷售主管,預算800萬以內..."
張明在備忘錄上寫下:"準備望湖花園周邊學校、醫院、商場資料,預估通勤時間..."
鉆進被窩前,他給自己定了三個鬧鐘,生怕誤了明天的預約。
警局詢問室,墻上時鐘指向上午十點。
"李芳女士,能否再詳細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女警官溫和地問道。
李芳穿著灰色套裝,妝容精致但略顯疲憊。
"我通過APP預約了看房,昨天下午三點。"她聲音平穩,"張明在公司門口等我,然后我們一起去了望湖花園。"
"他看起來很專業,介紹了小區環境和房型特點。"
李芳停頓了一下,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紙杯。
"進入房間后,他先介紹了客廳和廚房,然后..."
她深吸一口氣:"到主臥室時,他靠得太近,我感到不舒服。"
"我想離開,他突然..."李芳聲音哽咽,"他拉住我的手臂,力氣很大..."
女警官遞過紙巾:"需要休息一下嗎?"
李芳搖頭:"我掙扎時衣服被扯破了,幸好我大聲呼救,他才停手。"
另一個詢問室,李芳的好友王璐在作證。
"李芳最近一直在找房子,她離婚后想重新開始。"王璐說。
"她之前在朋友圈抱怨過租房難,說中介都不靠譜。"
"昨天她確實是去看房,下午發了小區門口的照片給我。"
王璐皺眉:"她一直很獨立自強,不會平白無故報警的。"
同時,警方在"家和美"房產公司取證。
前臺小周正在接受問詢:"李芳女士之前來過公司兩次。"
"第一次是上個月,當時是劉強帶她看的房子。"
小周回憶道:"她好像對劉強印象不錯,還加了微信。"
"第二次是上周五,她嫌劉強推薦的房子太貴,要求換人。"
"是我給她安排的張明,因為他負責的是中低價位房源。"
警官記錄著:"張明和李芳之前有接觸嗎?"
小周搖頭:"應該沒有,張明是新人,客戶不多。"
公司茶水間,幾位中介正在小聲議論。
"張明會做出這種事?我不信。"小李說。
"誰知道呢,業績壓力大,人會變的。"另一人聳肩。
資深中介劉強靠在門框上:"新人為了留客戶,有時候確實會做出些越界行為。"
"什么意思?"小李皺眉。
劉強壓低聲音:"上個月隔壁'安家'的小王,不也是因為對女客戶動手動腳被投訴了?"
"張明不是那種人。"小李反駁。
劉強冷笑:"他轉正在即,一單沒開,著急也正常。"
警方對劉強進行了專門詢問。
"李芳是我的客戶,但她覺得我推薦的房子太貴。"劉強說。
"你和她除了工作還有其他接觸嗎?"警官問。
劉強搖頭:"純工作關系,我客戶太多了。"
"聽說你向警方暗示張明可能為了業績做出越界行為?"
劉強不置可否:"我只是說行業內有這種情況。"
"你和張明關系如何?"
"普通同事,他是新人,話不多,做事認真但缺乏銷售技巧。"
下午,張明的大學同學陳浩匆匆趕到警局。
"我和張明大學四年同寢室,他絕對不是那種人!"陳浩情緒激動。
"他性格內向,大學四年幾乎沒談過戀愛,連聯誼活動都很少參加。"
"畢業后他四處投簡歷,好不容易找到這份工作,怎么會干這種事?"
陳浩堅定地說:"他寧可餓肚子也不會去做違法的事。"
望湖花園門口,小區保安老劉正在接受詢問。
"昨天下午確實見到張明和一位女士進入小區。"老劉回憶道。
"什么時間?"警官問。
"大概三點左右,我剛換班。"
"他們看起來有異常嗎?"
老劉撓頭:"沒注意,當時我在登記另一位訪客。"
"他們離開時呢?"
"也沒特別注意,中介帶人看房每天都有。"
警方技術人員調取了張明的手機記錄。
"張明和李芳之前有多條預約看房的短信往來。"技術員報告。
"內容都很專業,詢問需求、確認時間、發送房源信息等。"
"最后一條是昨天下午2:50,'李女士,我已到公司門口等您,藍色襯衫'。"
"她回復:'看到了,馬上到'。"
"之后沒有更多通訊記錄。"
晚上八點,警方內部會議。
"目前證據表明,張明和李芳確實在昨天下午三點左右一起進入望湖花園。"陳警官總結。
"李芳的傷痕經法醫確認是新近造成的。"
"但張明堅稱自己清白,要求調取監控。"
"有個情況值得注意。"一名警官插話,"張明的同事劉強暗示,張明可能為了業績不惜越界。"
"劉強提到,張明即將面臨轉正考核,但業績幾乎為零。"
"而且,張明的瀏覽器歷史記錄中有多次搜索'如何快速提升業績'、'新人中介如何留住客戶'等內容。"
會議室陷入沉默。
"明天調取小區監控和周邊店鋪的攝像頭記錄。"陳警官拍板,"事實勝于雄辯。"
人的一生,有時候會在不經意間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對張明來說,這個路口就是望湖花園3棟502室。
而真相,正被時間的塵埃一層層掩埋。
次日上午,松海市刑偵大隊技術室。
"監控確認了,張明和李芳在下午2:57分進入望湖花園。"技術員指著屏幕。
監控畫面中,張明穿著藍色襯衫,李芳提著精致的手包,兩人一前一后進入小區。
陳警官敲著桌子:"3棟的監控呢?"
技術員尷尬地搖頭:"3棟五樓走廊的監控,當天下午1點到3點恰好顯示'設備維護'。"
"什么巧合?"陳警官皺眉,"查設備維護記錄。"
"已經查了,物業確認有登記,但維修人員簽名潦草難辨。"
陳警官撥通電話:"調取其他樓層和出口的監控,看看他們什么時候離開。"
十分鐘后,技術員找到了答案。
"3:38分,李芳獨自從3棟出來,行色匆忙。"
"3:42分,張明從同一出口出來,看起來神色如常。"
陳警官瞇起眼睛:"張明之前說只看了10分鐘房子,但實際在小區停留了40多分鐘。"
法醫報告送達,陳警官快速翻閱:
"李芳手臂淤青形成時間約為昨日15:00-16:00,符合案發時間段。"
"衣物破損處發現藍色纖維,初步判斷與張明當天所穿襯衫材質相符。"
與此同時,另一組警員搜查了張明的出租屋。
"報告,張明的筆記本電腦瀏覽記錄顯示,近期多次搜索'如何快速提升業績'、'中介轉正考核標準'、'沒有業績會被開除嗎'等內容。"
"還有什么發現?"陳警官問。
"他床頭柜里有一盒安眠藥,半空了。"
午后,警方組織多名小區居民問詢。
六樓的劉阿姨回憶:"那天下午我去倒垃圾,確實聽到502房間有女人尖叫聲。"
"當時什么反應?"
"我以為是裝修工人在吵架,那房子空了好幾個月了。"
隔壁501室的退休老教師也點頭:"我當時在午休,被尖叫聲驚醒,聽著像是爭執。"
陳警官讓同事記錄:"尖叫聲持續多久?"
"就一聲,很短,然后就沒了。"
與此同時,李芳在心理咨詢師陪同下再次接受詢問。
"您能詳細描述當時的情況嗎?"女警官輕聲問。
李芳雙手交握,微微發抖:"進到主臥后,他說要介紹衣柜空間..."
"然后靠近我,我感覺不對想離開,他突然拉住我的手臂..."
"我掙扎時衣服被扯破,尖叫了一聲,他好像害怕了才松手..."
心理咨詢師示意暫停:"李女士需要休息,這種回憶會加重創傷。"
傍晚,林志強來到警局探望張明。
"張明,監控顯示你們在小區呆了40分鐘,不是你說的10分鐘。"
張明驚訝地抬頭:"不可能!我明明記得很清楚..."
"那你解釋下為什么李芳在你離開前4分鐘就先走了?"
"我...我不知道,可能她看完直接走了,我去確認了下水表和電表..."
林志強眼神復雜:"電表在戶外配電箱,你不需要留在屋內。"
張明急得站起來:"經理,我真的沒做任何事!"
林志強搖頭離開,只留下一句:"公司已經停掉你的工牌和系統權限了。"
張明一個人坐在拘留室,雙手抱頭,整個人像是被抽走了靈魂。
墻上時鐘滴答作響,每一秒都像是一把錘子敲在他心上。
嫌疑在不斷累積,證據一個個指向他。
但案件背后,似乎還有未被發現的陰影。
第三天早上,警方接到一個匿名電話。
"張明不可能做那種事,他連搭訕都臉紅。"電話那頭聲音壓得很低。
"請問您是?"
"我是'家和美'的中介,我有些情況想反映。"
兩小時后,一名女性中介在咖啡廳與女警官見面。
"李芳最近看過至少十套房源,對每套都挑剔得不行。"女中介小聲說。
"她總說價格太高,要求退定金,和幾個同事都鬧過矛盾。"
女警官記錄著:"你為什么匿名提供信息?"
"我不想惹麻煩,但張明是個老實人,我不信他會...那樣。"
同時,另一組警員找到了李芳的前夫程遠。
高檔寫字樓會客室,程遠西裝革履,態度冷淡。
"我們已經離婚兩年,她的事與我無關。"
"需要了解一些背景情況,協助調查。"警官解釋。
程遠皺眉:"她確實有過...情緒問題。我們婚內最后一年,她曾指控我出軌。"
"屬實嗎?"
"完全是她的臆想。后來她自己也承認是壓力太大導致判斷失誤。"
程遠補充道:"她易怒且固執,一旦認定什么事,很難改變。"
午后,望湖花園業主群里已經議論紛紛。
"聽說502出事了?那個女的報警說被中介非禮?"
"嚇死人,我女兒一個人住得加個門鏈了。"
"我昨天在電梯遇到那個女的,看著挺正常啊,還化著精致妝容。"
"難道是碰瓷?現在什么人都有。"
警方注意到這條信息,隨即找到了發言的4棟業主劉芳。
"您說在電梯里見過李芳?什么時間?"
"案發當天下午吧,大概3點40左右。"
"她看起來什么樣?"
劉芳回憶:"挺平靜的,還在看手機,化著精致妝容,看不出受過驚嚇。"
下午,由張明家人聘請的律師楊文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
"李芳所在的化妝品公司最近在裁員,她所在部門已經裁了三人。"
楊律師展示資料:"根據同事透露,李芳最近財務狀況不佳,還有房貸壓力。"
"這些能證明什么?"陳警官問。
"我們擔心有敲詐動機。"楊律師直言,"查了李芳的社交賬號,她曾多次發布對房產中介的不滿言論。"
楊律師遞過打印件:"這些內容在案發后被刪除,但我們有截圖證據。"
截圖顯示李芳曾發布:"中介就是吸血鬼,找機會一定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還有,張明最近一直在接受心理咨詢,治療社交恐懼癥。"
楊律師出示醫療記錄:"這種心理狀況的人,不太可能主動對陌生女性有過激行為。"
案情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警方內部開始有不同聲音。
"證據有些矛盾,需要更謹慎處理。"刑偵隊副隊長提出。
"但受害人指控非常明確。"另一位警官反駁,"我們應該優先保護受害者。"
陳警官陷入沉思:"再給我24小時,別讓案子被輿論帶偏了。"
晚間新聞簡短報道了這起案件,網絡上立刻炸開了鍋。
"必須嚴懲犯罪,保護女性安全!"
"無罪推定原則不能丟,證據不足別草率定罪!"
兩派網友吵得不可開交,案件成為社會焦點。
李芳的情況也引發關注。
有人扒出她曾在網上抱怨工作壓力和財務狀況:"每個月還房貸,連吃飯都成問題,這社會太難了。"
但也有人力挺:"受害者有經濟困難就活該被傷害?這是什么邏輯?"
法醫和技術組全力投入證據分析,多方信息交織在一起。
案件的天平似乎開始微妙傾斜。
第四天早晨,技術組發現了新線索。
"李芳手機定位數據顯示,案發后她并未如自述立即回家。"
技術員指著屏幕:"3:50到4:20,她在松海農商銀行松園支行停留了半小時。"
陳警官皺眉:"她說案發后太過驚嚇,立即打車回家報警的。"
"銀行那邊可以調監控確認。"
下午,銀行監控畫面送達警局。
畫面清晰顯示:李芳神色平靜地在ATM機前操作,隨后前往柜臺辦理業務。
"她看起來并無異常,與描述中的驚恐狀態不符。"
法醫王教授同時送來新的檢測報告。
"李芳衣物上的撕裂痕跡存在疑點。"王教授指著顯微照片。
"從纖維斷裂特征看,更像是均勻受力造成,而非人為拉扯的不規則斷裂。"
"什么意思?"陳警官問。
"這種斷裂特征,通常出現在人為緩慢撕扯的布料上,不符合突發爭執場景。"
楊律師再次提交新證據:張明近半年的心理咨詢記錄。
"張明一直在接受社交恐懼癥治療,醫生評估他在陌生環境中甚至無法與女性保持正常目光接觸。"
楊律師強調:"這種心理狀況下的人,不太可能有勇氣實施侵犯行為。"
與此同時,李芳向警方提供了更多證據。
"這是當天我在502室拍的照片,時間戳可以證明我確實在現場。"
照片顯示房間內部,時間顯示為15:15,與案發時間吻合。
"我拍照是想記錄房間布局,正常看房流程。"
李芳情緒激動:"為什么沒人相信我?我才是受害者!"
案情似乎陷入僵局,雙方各執一詞,證據也相互矛盾。
陳警官決定擴大調查范圍。
"走,去小區對面的'甜心奶茶店'看看,他們的店面正對3棟。"
奶茶店老板陳阿姨熱情接待:"警察同志,啥事啊?"
"貴店監控能拍到對面公寓的窗戶嗎?"
"能看到一部分,我們店剛好對著3棟。"
監控畫面被調出,雖然模糊但能看到502窗戶的一角。
"案發那天下午的監控還在嗎?"
"在的,我們存30天呢。"
技術人員將存儲卡帶回警局仔細分析。
與此同時,另一組警員恢復了張明手機中被刪除的數據。
"找到案發當天拍攝的房間照片,一共12張。"
技術員展示恢復的照片:"時間從15:05到15:14,內容都是房間布局和細節。"
"這符合正常帶看房的操作,沒有異常。"
陳警官揉著太陽穴,案情的復雜遠超預期。
"所有證據都整理一下,明天開案情分析會。"
就在這時,值班警員匆忙跑來:"陳隊,有人找,說有關鍵證據!"
一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年輕人被帶進來。
"我是小區網絡維修人員,看到新聞才知道出了這事。"
小伙子緊張地搓著手:"那天我在502室裝網絡,可能...有些情況。"
"什么情況?"陳警官瞬間警覺。
"我有三段視頻,是測試攝像頭時無意錄下的。"
小伙子遞上一個加密U盤:"我不確定有沒有用,但覺得應該交給警方。"
技術人員立即破解U盤加密,將視頻文件傳輸到大屏幕。
隨著U盤內的三段視頻的播放,審訊室內的警員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
陳警官的表情從困惑、震驚到憤怒,最后變成難以置信。
"立即電話通知李芳警官,馬上回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