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刺客,大家一定會想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特別是荊軻辭別太子丹出發時吟唱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悲壯中彰顯了決絕之心、英雄之氣。荊軻最后雖然折戟沉沙,但其追求的“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價值,卻對后世影響深遠,鼓舞著后人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在西漢昭帝時期,也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刺客,他叫傅介子。
漢武帝幾次大規模反擊匈奴之后,恢復了西域與中原的交通。到了漢昭帝時期,匈奴盡管西遷,但勢力依舊很強大,西域一些國家為了自保,政治立場搖擺不定,時而傾向匈奴,時而傾向漢朝。有些國家還助紂為虐,暗中幫助匈奴劫殺漢朝使節、搶掠商隊,這不但阻礙了商貿往來,更是對漢王朝的一種嚴重挑釁。驅逐匈奴在西域的勢力,恢復和西域的商貿往來,就成了漢昭帝急需解決的一項緊迫任務。那么,誰能幫助漢政府“了卻君王天下事”呢?于是,傅介子應運而起,登上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