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這姑娘你必須娶!”父親拍著桌子說道。
我看著眼前這個又矮又黑的女孩,心里一萬個不愿意。
“爸,您這不是坑我嗎?”
“你懂什么,等你娶了就知道了!”父親神秘地笑了笑。
兩年后,當我發現真相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姜還是老的辣”。
01
2003年的春天,我已經29歲了,在這個小縣城里算是典型的大齡青年。
家里的土坯房墻皮都開始脫落,父母種的那幾畝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
每次走在街上,總能聽到鄰居們的竊竊私語:“看,那個張家的小子,都快三十了還沒找到媳婦。”
這些話像針一樣扎在我心里,讓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母親為了我的婚事愁白了頭,四處托人給我介紹對象。
這天,媒人王婆興沖沖地跑到我家,說有個好姑娘要介紹給我。
“這姑娘叫小麗,今年25歲,人特別實在。”王婆一邊喝著茶一邊說。
我心里還挺期待,想著終于有希望了。
可是當我在縣城的茶館里見到小麗的時候,心立刻涼了半截。
眼前的女孩身高最多一米五八,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發亮。
五官雖然端正,但絕對稱不上好看,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工作服。
她坐在我對面,低著頭不怎么說話,偶爾抬起眼睛看我一眼,又迅速移開。
我強撐著和她聊了幾句,心里已經打定主意要拒絕這門親事。
“你在哪里上班?”我禮貌地問道。
“我在附近打零工,什么活都干。”小麗的聲音很輕,帶著一股子靦腆。
“家里還有什么人?”
“就我一個人,爸媽都沒了。”她說這話的時候,眼神里閃過一絲悲傷。
我心里雖然有些同情,但還是覺得我們不合適。
一個小時后,我隨便找了個借口就結束了這次相親。
回到家里,我直接對父親說:“爸,這個女孩不行,我不想娶。”
父親正在院子里抽煙,聽了我的話,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你小子挑三揀四的,人家姑娘哪里不好了?”
“您又沒見過,她長得又不好看,家里又沒錢,我娶了她有什么用?”
父親聽了我的話,突然站起來,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
“你懂個屁!這姑娘有本事,你娶了絕對不會后悔!”
我從來沒見過父親發這么大的火,心里有些害怕。
“爸,您怎么知道她有本事?您又沒見過她。”
父親神秘地笑了笑,重新坐下來。
“兒子,爸活了這么多年,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
“這個小麗雖然長得不算好看,但是她有一股子韌勁,這樣的女人娶回家才能過日子。”
我還是不服氣:“可是爸,我總不能就這樣將就一輩子吧?”
父親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緩緩地說:“兒子,有些事情不是看表面的。”
“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再挑下去什么時候是個頭?”
“而且咱家的條件你也知道,能有姑娘愿意嫁過來就不錯了。”
父親的話雖然現實,但我心里還是不甘心。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想著小麗那張黑黑的臉,我就覺得委屈。
憑什么別人都能娶到漂亮媳婦,而我就得將就?
可是轉念一想,父親說得也有道理。
我都29歲了,再不結婚真的成老光棍了。
而且以我家的條件,確實也沒資格挑三揀四。
第二天一早,母親也開始勸我。
“兒子,媽覺得這個姑娘挺好的,人看起來實在。”
“現在找媳婦不容易,你就別挑了。”
面對父母的輪番勸說,我的心理防線開始松動。
也許,他們說得對,我應該現實一點。
02
經過一個星期的思想斗爭,我終于答應了這門親事。
父親聽到我的決定,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兒子,你不會后悔的,爸保證!”
接下來的一個月,雙方家長開始商量結婚的事情。
由于小麗是孤兒,只有她的一個遠房叔叔代表她的家人。
那個叔叔看起來也是個老實人,對彩禮的要求很低。
“我們家小麗不圖什么,只要你們家對她好就行。”叔叔誠懇地說。
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至少經濟壓力不會太大。
婚禮定在了那年的秋天,農忙過后的一個黃道吉日。
為了準備婚禮,家里幾乎掏空了所有的積蓄。
母親把家里僅有的一頭豬賣了,才湊夠了辦婚禮的錢。
我看著母親忙前忙后的身影,心里五味雜陳。
婚禮那天,來的客人并不多,大多是村里的鄰居。
小麗穿著一身紅色的婚紗,雖然不是很貴,但看起來比平時精神多了。
當她從遠處走過來的時候,我第一次仔細地打量她。
雖然皮膚還是那么黑,但五官其實還算端正。
特別是那雙眼睛,很清澈,像山間的泉水一樣。
婚禮進行得很順利,按照當地的習俗走完了所有程序。
當我們拜堂的時候,我偷偷看了她一眼。
她正認真地跟著司儀的指揮,臉上帶著羞澀的笑容。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吧。
婚禮結束后,客人們陸續離開。
我和小麗終于有機會單獨相處。
“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我有些尷尬地說。
“嗯,我會好好過日子的。”小麗點點頭,聲音還是那么輕。
新婚的第一個晚上,我們都很拘謹。
她在一邊收拾東西,我在另一邊看電視。
房間里安靜得只能聽到電視的聲音。
“你累了吧?早點休息。”我說。
“好的。”她簡單地回答。
那一夜,我們各自躺在床的一邊,誰也沒有主動靠近誰。
我望著天花板,心里想著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雖然我們已經是夫妻了,但感覺就像兩個陌生人住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我還在睡覺,就聽到廚房里傳來做飯的聲音。
我起床一看,小麗已經做好了早飯。
“這么早就起來了?”我有些意外。
“我習慣早起,以后每天都給你做飯。”她靦腆地笑了笑。
看著桌上熱騰騰的小米粥和煎蛋,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也許,這樣的生活也不錯。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開始慢慢適應彼此的存在。
小麗話不多,但很勤快,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
每天我下班回來,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
雖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味道很不錯。
“你的手藝挺好的。”我夸獎道。
“我從小就會做飯,一個人生活慣了。”她說。
聽到這話,我心里有些酸楚。
一個女孩子從小就要照顧自己,確實不容易。
慢慢地,我開始對她有了一些了解。
她雖然話少,但很善解人意。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從來不會追問原因,只是默默地做我愛吃的菜。
我生病的時候,她會整夜不睡地照顧我。
雖然我們之間還沒有深厚的感情,但至少相處得還算和諧。
03
婚后的生活很快就進入了平靜的軌道。
我在縣城的一家小工廠上班,每個月能掙一千多塊錢。
小麗說她在附近打零工,收入不太穩定,有時候幾百塊,有時候更少。
我們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勉強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
每天早上,我們幾乎同時出門。
我去工廠上班,她去找活干。
晚上回到家,她總是比我早到,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
“今天干什么活了?”我會例行公事地問一句。
“幫人家搬東西,一天五十塊。”她總是簡單地回答。
或者是“給飯店洗盤子”、“幫人打掃衛生”之類的。
我對她的工作也沒有太在意,畢竟能掙點錢就不錯了。
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還算平靜。
唯一讓我感到壓力的是鄰居們的眼光。
有時候我們一起出門,總能感覺到別人異樣的目光。
“你看,那個張家小子娶的媳婦,長得真夠黑的。”
“是啊,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就不能再等等?”
這些議論聲雖然不大,但我們都能聽到。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心里都很不舒服。
小麗從來不表現出來,但我知道她肯定也聽到了。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
“你就不生氣?他們這樣說你。”我問她。
“生氣有什么用?我們過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她平靜地說。
她的淡定讓我感到慚愧。
明明是我自己內心不夠強大,卻還要問她的感受。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的關系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雖然談不上深愛,但至少有了夫妻間基本的感情。
小麗對我很好,從來不會因為小事和我吵架。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會安靜地陪在我身邊。
我想吃什么,她總是想辦法給我做。
雖然家里的條件有限,但她總能變著花樣讓生活有點意思。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父親說得對,這樣的女人確實適合過日子。
但我心里始終有一個結,那就是面子問題。
我總覺得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
有一次和幾個老同學聚會,他們都帶著各自的妻子。
我看著他們的妻子,有的漂亮,有的時髦,心里羨慕不已。
“張哥,你妻子怎么沒來?”有人問我。
“她有事,來不了。”我找了個借口。
其實是我根本沒打算帶她來,怕被同學們看不起。
回到家后,小麗問我聚會怎么樣。
“挺好的,就是隨便聊聊。”我心虛地回答。
她沒有再問,但我看到她眼中閃過一絲失落。
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傷害了她。
但我又不知道該怎么解釋,只能裝作什么都沒發生。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年多。
我們的關系雖然不算壞,但也沒有什么大的進展。
就像兩個室友一樣,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
我開始懷疑,這樣的婚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當初堅持拒絕,現在會不會有不同的人生?
但事已至此,我也只能接受現實。
畢竟,離婚對于我們這樣的小地方來說,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而且小麗對我確實很好,我沒有理由提出離婚。
就這樣,我們的生活在平淡中繼續著。
我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直到那一天,我開始注意到一些不尋常的地方。
04
結婚一年半后,我開始注意到家里發生的一些微妙變化。
首先是飯菜變得豐富起來。
以前我們吃得很簡單,基本上就是青菜加咸菜。
但最近小麗總是能買到一些不錯的菜,有時候還有肉。
“今天怎么買肉了?”我好奇地問。
“菜市場搞活動,很便宜。”她總是這樣回答。
我也沒有多想,以為真的是運氣好遇到了便宜貨。
接著我發現她開始帶一些東西回家。
有時候是一袋子土豆,有時候是幾斤蘋果。
“這些哪來的?”我問。
“老板給的,說是賣不完了。”她解釋道。
我覺得有些奇怪,哪有老板經常給零工發這些東西的?
但我也沒有深究,畢竟有便宜占總是好事。
慢慢地,我發現這些“樣品”越來越多樣化。
有時候是山里的野菜,有時候是手工制作的小商品。
“小麗,你到底在哪里打工?怎么老是有這些東西?”我終于忍不住問了。
“我現在不只是打零工了,還幫人家代賣一些東西。”她說。
“代賣什么?”
“就是一些土特產,農村人自己種的菜,做的手工藝品什么的。”
她說話的時候顯得很自然,但我總感覺哪里不對勁。
“能掙多少錢?”我追問。
“不多,就是賺點差價,一個月能有幾百塊吧。”
聽到這個數字,我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
幾百塊確實不算什么大錢,符合她一個打零工的人的收入水平。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更加困惑。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發現客廳里堆著好幾箱東西。
“這是什么?”我指著那些箱子問。
“一些貨物,明天要送給別人。”小麗有些緊張地說。
我走近一看,箱子里裝的都是包裝精美的干貨。
有香菇、木耳、紅棗等等,看起來品質都不錯。
“這得值不少錢吧?”我估算著說。
“不是我的,我就是幫人家送貨而已。”她趕緊解釋。
“那人家怎么放心讓你保管這么多貨?”
“我和他們合作時間長了,比較信任。”
她的解釋聽起來合理,但我心里還是有疑問。
一個打零工的人,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業務量?
而且這些貨物的包裝都很專業,不像是個人小打小鬧的生意。
從那以后,我開始更加留意小麗的行為。
我發現她經常接電話,而且說話時聲音很小。
有時候我想聽清楚她在說什么,但她總是走到另一個房間去接電話。
“誰的電話?”我有時候會問。
“工作上的事情。”她總是簡單地回答。
我也試圖偷聽過幾次,但只能聽到零星的幾個詞。
“貨到了”、“明天送過去”、“價格”之類的。
聽起來確實像是在談生意,但具體是什么生意我就不清楚了。
更讓我覺得奇怪的是,小麗對市場行情似乎很了解。
有一次我們去買菜,她看了看攤位上的青菜,搖了搖頭。
“這菜不新鮮,而且價格貴了。”她說。
“你怎么知道?”我問。
“我經常跑市場,知道行情啊。”
她說得很自然,但我覺得她對價格的了解程度有些超出了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范圍。
還有一次,我們路過一個水果攤。
老板熱情地和小麗打招呼:“小麗姐,今天不進貨啊?”
“今天不需要,改天再來。”小麗笑著回答。
等我們走遠了,我問她:“你還賣水果?”
“偶爾幫人家帶一點,賺個小錢。”她輕描淡寫地說。
但我明顯感覺到,那個老板對她的態度不像是對一個偶爾買點水果的顧客。
更像是對一個合作伙伴。
這些疑問在我心里越積越多。
但每次我想深入了解,小麗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而且她的解釋聽起來都很合理,我也找不到什么破綻。
家里的經濟狀況確實在慢慢改善。
雖然我的工資沒有增加,但生活質量明顯比以前好了。
我們能夠買一些以前買不起的東西,也能偶爾下館子改善一下伙食。
“小麗,你這代賣生意看起來不錯啊。”我試探著說。
“還行吧,夠補貼家用就行了。”她總是很謙虛。
但我心里清楚,如果只是幾百塊錢的收入,不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有這么大的改善。
我開始懷疑,小麗是不是在隱瞞什么。
但她平時表現得很正常,每天還是早出晚歸,對我也一如既往的好。
我實在想不出她有什么必要欺騙我。
也許,她真的只是比較會做小生意,掙得比她說的多一點。
我這樣安慰自己,但心里的疑問卻越來越大。
05
結婚兩年后的一個周末,我終于有機會揭開這個謎團。
那天小麗說要去進貨,我突然心血來潮想跟著去看看。
“我和你一起去吧,正好沒事。”我說。
小麗明顯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復了正常。
“你不是不喜歡跑市場嗎?”
“今天閑著也是閑著,就當散心了。”
她想了想,點點頭:“那好吧,不過可能要跑好幾個地方。”
我們坐上了去市里的班車。
一路上,小麗顯得有些緊張,不時地看表。
“著急嗎?”我問。
“有點,和人家約好了時間。”她說。
到了市里,我以為她會帶我去農貿市場。
但她卻徑直走向了一個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到了地方之后,眼前的場景頓時就令我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