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聲明資料
本文內(nèi)容基于佛教經(jīng)典《法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金剛經(jīng)》、《地藏經(jīng)》等佛教典籍,以及唐代高僧傳記和佛教修行傳統(tǒng)記載。文中涉及的修行法理均有經(jīng)教依據(jù),旨在弘揚正法,啟發(fā)修行。
故事人物慧遠法師原型參考唐代終南山修行僧人,智顗大師為天臺宗實際創(chuàng)始人,歷史上確有其人。文中描述的誦經(jīng)修行方法和理論,均符合傳統(tǒng)佛教修行體系。
本文僅作文化傳播和修行參考之用,具體修行實踐建議咨詢具德善知識指導。
"師父,弟子有一事不明。"
"說來聽聽。"
"昨日見到隔壁慧明師兄誦經(jīng)時,外面有人求救,他竟然充耳不聞,任由那人在門外哭喊。這不是有違慈悲之心嗎?"
老僧緩緩放下手中茶盞,神色變得凝重:"你可知他為何如此?"
"弟子不解,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豈有見死不救的道理?"
"呵呵,你這話若讓那些古德聽了,怕是要搖頭嘆息了。"老僧撫須而笑,"孩子,你可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寧可千日不誦經(jīng),不可一日誦半部?"
年輕僧人愣住了:"師父此言何意?難道誦經(jīng)還有如此嚴格的規(guī)矩?"
唐朝貞觀十三年,終南山翠微峰下有座名叫普光寺的古剎。寺中有位年近四十的比丘名叫慧遠,自十六歲出家以來,二十余年從未懈怠。他每日卯時起床,洗漱完畢便開始誦《法華經(jīng)》,這已成為他雷打不動的功課。
慧遠的師父圓寂前曾囑咐他:"經(jīng)文如甘露,需一口飲盡方能得其真味。切記,萬不可半途而廢。"慧遠當時年少,只覺得師父是要他堅持誦經(jīng),倒也沒想太多。
這日清晨,慧遠如往常般焚香凈手,在禪房中端坐誦經(jīng)。窗外晨霧繚繞,鳥兒啁啾,正是修行的好時光。他手捧經(jīng)卷,聲音清朗地誦讀著:"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誦到《方便品》時,院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慧遠心中一緊,但想起師父的教誨,強自按捺住好奇心,繼續(xù)誦經(jīng)。
馬蹄聲停在山門外,緊接著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師父!師父!快開門??!"聲音中帶著哭腔,顯得十分焦急。
慧遠手中經(jīng)書微微一顫,但仍然咬牙堅持著誦經(jīng)??赡乔瞄T聲越來越急,越來越響,還夾雜著一個婦女的哭喊聲:"求求師父救救我的孩子!村里人都說您有菩薩保佑,一定能救他!"
聽到這話,慧遠再也坐不住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豈能見死不救?他合上經(jīng)書,起身快步走向山門。
推開門一看,只見一個三十來歲的村婦跪在門外,懷中抱著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孩子。那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微弱,雙眼緊閉,顯然病得極重。
"師父,求您救救我兒!"婦女一見慧遠,立即磕頭如搗蒜,"我家住在山下王家村,孩子昨夜忽然發(fā)病,村中郎中都說沒救了,只有您能救他!"
慧遠趕忙扶起婦女,將她們母子帶進寺中。他仔細查看孩子的癥狀,發(fā)現(xiàn)是誤食毒蘑菇中毒。好在他幼時曾跟隨一位游方郎中學過些醫(yī)術,當即取來銀針施救,又煎了解毒的草藥給孩子服下。
忙活了大半個時辰,孩子終于緩過氣來,臉色也漸漸紅潤。婦女見狀,感激涕零,連連向慧遠叩頭:"師父大恩大德,我們母子沒齒難忘!"
送走了母子倆,慧遠這才想起自己的晨課還沒誦完。他回到禪房,重新拿起經(jīng)書,卻發(fā)現(xiàn)心中莫名煩躁,怎么也靜不下來。勉強將剩下的經(jīng)文誦完,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就像吃飯吃到一半被人打斷,再繼續(xù)吃時已經(jīng)沒了味道。
第二天清晨,慧遠又開始誦經(jīng)。奇怪的是,剛誦到昨天中斷的地方,院外又傳來敲門聲。這次是一個老漢,說自家牛突然倒地不起,求慧遠去看看。
慧遠心中疑惑,但還是放下經(jīng)書前去相助。他跟隨老漢來到村中,發(fā)現(xiàn)那頭牛只是累病了,給它喂了些草藥,牛很快就站了起來。
老漢千恩萬謝,慧遠卻心事重重地回到寺中。連續(xù)兩日誦經(jīng)被打斷,讓他隱隱感到不安。
第三日,慧遠特意提前半個時辰開始誦經(jīng),心想這樣總不會再被打斷了吧。誰知剛誦了沒多久,外面又來了人,這次是幾個商人,說在山路上遇到強盜,求慧遠收留一夜。
慧遠看他們確實狼狽,便收留了他們??傻劝差D好這些人,天已經(jīng)大亮,晨課的時間早就過了。
接連幾日,類似的事情不斷發(fā)生。有時是村民求醫(yī),有時是過路人求助,有時甚至只是一只受傷的小鳥飛進院中。每次慧遠都會放下經(jīng)書去處理,結果誦經(jīng)總是斷斷續(xù)續(xù),從未能完整誦完一部。
更奇怪的是,每當慧遠誦經(jīng)被打斷后,他就會做一個相同的夢。夢中,他看見自己在爬一座極高的山,山路崎嶇難行,但他咬牙堅持著往上爬。眼看就要到達山頂了,腳下突然一空,整個人直直墜落下來,重重摔在山腳。
每次醒來,慧遠都是一身冷汗,心中惶恐不安。白天誦經(jīng)時,更是心神不寧,常常走神。
這種狀況持續(xù)了半個多月,慧遠的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差。他面色憔悴,眼圈發(fā)黑,說話時也顯得有氣無力。寺中的其他僧人都很擔心,紛紛前來詢問。
"慧遠師兄,你這是怎么了?"年輕的慧明師弟憂心忡忡地問道。
慧遠苦笑道:"也不知怎的,總是心神不寧,夜里還常做噩夢。"
老僧慧空聽了,眉頭緊皺:"你可是修行上出了什么問題?"
慧遠想了想,將這些日子誦經(jīng)被打斷的事情說了出來。眾僧聽后面面相覷,都覺得蹊蹺。
"奇怪,為何偏偏在你誦經(jīng)時有人來求助?"慧明疑惑地問。
慧空捋著胡須沉思道:"這事不尋常,恐怕另有原因。"
正說著,外面又傳來敲門聲?;圻h心中一驚,下意識地看了看手中的經(jīng)書——他又在誦經(jīng)時被打斷了。
這次來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說是幾日沒吃東西了,求慧遠施舍一些食物?;圻h雖然心中疑慮,但還是給了乞丐一些齋飯。
乞丐走后,慧空忽然開口道:"慧遠,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求助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什么共同點?"慧遠不解地問。
"他們都是在你誦經(jīng)時出現(xiàn),而且每次都能準確找到你。"慧空若有所思地說,"這未免太巧了些。"
慧遠聽了,心中更加疑惑。確實,這些人仿佛都知道他什么時候在誦經(jīng),總是恰好在那個時候出現(xiàn)。
"會不會是......"慧明欲言又止。
"會不會是什么?"慧遠急忙問道。
慧明有些遲疑:"會不會是有什么東西不想讓你誦經(jīng)?"
這話一出,眾僧都沉默了。在佛門中,確實有傳說某些邪魔外道會阻撓修行人誦經(jīng)念佛。
慧空緩緩點頭:"很有可能?;圻h,你最近可曾得罪過什么人?"
慧遠想了想,搖頭道:"我平日里與人為善,應該沒有仇家。"
"那就更奇怪了。"慧空皺眉道,"若不是人為,那就......"
他的話沒說完,但眾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若不是人為,那很可能就是非人力所為了。
就在這時,外面又傳來了敲門聲。這次的聲音很輕,幾乎聽不見,但在這寂靜的寺院中卻顯得格外突兀。
眾僧都緊張起來,慧遠更是臉色發(fā)白。因為他手中正拿著經(jīng)書——他又要被打斷了。
"師父,師父......"門外傳來一個小孩的聲音,聲音很小,很虛弱,仿佛隨時會消失。
慧遠猶豫了一下,還是起身去開門。可當他推開門時,外面空無一人,連個影子都沒有。
"怎么回事?"慧明跟在后面,也看到了這一幕。
慧遠環(huán)視四周,月色下的山門前空曠寂靜,連一片落葉都沒有。他心中寒意更盛,趕緊關上門回到屋中。
"沒有人。"慧遠的聲音有些顫抖。
眾僧面面相覷,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慧空思索片刻,緩緩開口:"慧遠,我覺得你應該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請教。這事恐怕不簡單。"
"去找誰?"慧遠問道。
"天臺山的智顗大師。"慧空鄭重地說,"他是當世高僧,對佛法修行頗有心得,或許能為你解惑。"
慧遠聽了,心中一動。智顗大師的名聲他早有耳聞,確實是一位得道高僧。
"可是......"慧遠有些猶豫,"我這樣貿(mào)然前往,大師會見我嗎?"
"你就說是普光寺的慧遠,為修行中的困惑前來請教。以智顗大師的慈悲,定不會拒絕的。"慧空鼓勵道。
當夜,慧遠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那個怪夢又出現(xiàn)了,這次更加清晰。他看見自己在山路上艱難攀登,每走一步都無比吃力。好不容易快到山頂了,忽然聽到山下有人呼救,他猶豫了一下,回頭望去,結果腳下一滑,整個人滾落山谷。
醒來時,慧遠全身都被冷汗浸透。他明白,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弄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一早,慧遠收拾行囊,準備前往天臺山。臨行前,他在佛前焚香禮拜,祈求護佑。
正要出門時,院外又傳來了敲門聲?;圻h心中一驚,難道又要被什么事情耽擱嗎?
他強自鎮(zhèn)定,開門一看,竟是昨日那個乞丐又回來了。
"師父,我昨晚想了想,覺得應該報答您的恩德。"乞丐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布包,"這是我祖?zhèn)鞯囊活w佛珠,雖然不值什么錢,但聽說能避邪,就送給您吧。"
慧遠接過佛珠,只見那珠子呈淡黃色,質(zhì)地溫潤,確實不是凡品。他剛要道謝,抬頭一看,那乞丐竟然不見了。
慧遠環(huán)視四周,山門外空空蕩蕩,哪里還有乞丐的影子?他心中更加疑惑,難道剛才看到的都是幻覺?
看著手中的佛珠,慧遠心中五味雜陳。這一串神秘的經(jīng)歷,讓他對即將到來的天臺山之行充滿了期待和忐忑。
他緊握著那顆佛珠,邁步走出山門,踏上了前往天臺山的路程。身后的普光寺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在默默注視著他的背影。
路上,慧遠一邊走一邊想著這些天發(fā)生的怪事。那些突然出現(xiàn)的求助者,神秘的敲門聲,還有那個反復出現(xiàn)的噩夢,這一切都像是精心安排好的一樣。
最讓他困惑的是,為什么偏偏在他誦經(jīng)時會發(fā)生這些事?難道真如慧明所說,有什么東西不想讓他誦經(jīng)?如果是這樣,那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手中的佛珠溫潤如玉,仿佛在給他某種暗示?;圻h加快了腳步,他迫切想要從智顗大師那里得到答案。
在前往天臺山的路上,慧遠又遇到了幾次"求助"。有時是迷路的行人,有時是受傷的動物,每一次他都感到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他在路邊休息時拿出經(jīng)書想要誦讀幾句,必定會有"意外"發(fā)生,打斷他的誦經(jīng)。
這種詭異的巧合讓慧遠毛骨悚然,他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有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在阻撓他。
七日后,慧遠終于到達天臺山。智顗大師靜靜聽完他的敘述,面色卻越來越凝重。
"你可知道,你現(xiàn)在的處境有多危險?"智顗大師緩緩起身,走到窗前凝視遠山,"《楞嚴經(jīng)》中有云:'若不斷淫,必落魔道。'而誦經(jīng)中斷,其害更甚。"
慧遠心中一驚:"師父此言何意?"
智顗大師轉(zhuǎn)過身來,目光深邃如古井:"孩子,你可曾想過,為何那些'求助'偏偏都在你誦經(jīng)時出現(xiàn)?為何你一放下經(jīng)書,心中就會生出無名煩躁?"他頓了頓,聲音變得異常嚴肅,"更可怕的是,你可知道誦經(jīng)中途停止,究竟會給修行人帶來什么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