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朱師傅,從今天起,您只負責配菜,行政總廚的位置由他來接替。”
總經理的一句話,把我三十年的榮耀和尊重連根拔起。
我默默收拾辦公桌,站在配菜區角落里,看著主灶前的海歸派在指點江山。
我決定徹底“躺平”,只做自己職責內的事,不插手、不指導、不多言。
可誰想到,僅僅兩個月,酒店菜品質量急劇下滑,貴賓宴席頻頻翻車,屢次投訴逼得高層連連告急找我。
01
我叫朱文強,做了三十年廚師。
對我來說,廚房不僅僅是一個工作的地方,更像是我的第二個家。
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點,每一寸都熟悉得如同自己的皮膚。
我是星之源酒店的行政總廚,在這里,我有著絕對的權威和影響力。
無論是主廚的菜譜設計,還是食材的采購、存儲,甚至每一個廚具的擺放,都由我親自把關。
在這個廚房里,我不是個“領導”,更是一個藝術家,揮舞著我的用具,專注于每一份餐食的完美呈現。
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我的技術幾乎無人能敵。
那些年輕的廚師們,很多都成為了分店的主廚,而我依舊堅守在我的崗位上。
沒有誰能挑戰我的地位,甚至連酒店的高層也知道,
若沒有我,酒店的菜品口味很難保持穩定。
大家都非常尊重我。
直到總經理李志云帶著一位叫張銳的年輕人走進了酒店。
他剛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新任酒店總廚,四十出頭,穿著一身昂貴的西裝,氣場十足,話語中滿滿自信和決斷力。
第一次見到他,我就知道,風格不一樣的人到了這廚房。
這種年輕的海歸,帶著“現代化”和“創新”的理念,
他似乎始終放在“國際化”上,而對傳統技藝的重視,幾乎完全沒有。
那天的全員大會,氣氛異常沉悶。
李志云站在臺前,用他習慣性自信的語氣宣布:“為了提升餐飲質量,我們將進行一場徹底的廚藝創新。
我們將引入現代化的菜品呈現方式,更加注重創意和技術,傳統的做法需要逐步改進。”
他說得頭頭是道,底下的員工們既有期待,也有些許不安。
然后,他的目光掃過了我。
“朱總廚,經過酒店高層的討論,決定將您調任‘高級配菜師’,未來將專注于配菜工作,其他菜品研發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將由新的行政總廚張銳負責。”
李志云的話直接砸在了我的心坎上。
臺下頓時一片靜默,所有人都在等著看我的反應。
我坐在那里,面無表情,心中卻波濤洶涌。
雖然早有預感,但當這一切真實發生時,我依然無法平靜。
我沉默了一會,輕輕點頭,示意自己理解。
沒有激烈的言辭,也沒有反抗的動作。
我知道,張銳不過是執行了上層的決策,我不過是一個被邊緣化的“老人”。
他的創新意味著“變動”,而我,似乎成了過去式。
我默默地收拾了辦公桌上的所有東西。
那些獎杯,那些獎狀,曾經代表著我的榮耀,現在,它們只是我記憶中無情消逝的印記。
我從寬敞的行政總廚辦公室搬到了廚房的配菜區。
那里,環境嘈雜,空氣中彌漫著切菜和清洗的味道,和我曾經的地方截然不同。
昔日的尊嚴,就在這一刻被打破。
02
回到家,妻子看著我收拾著東西,一眼就察覺到我情緒的不對。
她輕聲問:“怎么了,今天?”
我抬起頭,淡淡地回應:“沒事,酒店有些調整。”
她臉上帶著幾分擔憂,但她并未再問什么。
女兒在一旁沉默不語,只是偶爾抬起頭看我。
她不懂,也許永遠不會懂,我這三十年在廚房里耕耘的所有心血,如何在一個瞬間變得如此輕如鴻毛。
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緒混亂。
三十年的努力,難道就這樣被輕輕打破?
我曾經堅信的廚房,不再屬于我。
而我,曾是這里的王者,居然被無情地剝奪了屬于我的地位和尊嚴。
就在我陷入沉思時,徒弟小李突然打來了電話,聲音中帶著急切:
“師傅,酒店接到了一個貴賓宴席的任務,要求極高的菜品水準。只有您能完成,真的只有您能做得到!”
他幾乎是告訴我時間很緊迫,要提前準備。
我知道那個宴席,規模龐大,要求無比高端。
而我,作為酒店的“頂梁柱”,聽著這一席話似乎在一瞬間變得極其渺小。
我緩緩掛斷電話,看著夜空中那輪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
自從被降職起,我心里就打定了主意:
既然被貶為“配菜師”,那我就干好配菜師的活,嚴格按照崗位職責執行,不越雷池一步。
那些年輕人想讓我去做他們的事,抱歉,我已不想插手了。
在廚房里,我依舊是那個講究食材、講究刀工的廚師。
每一根胡蘿卜、每一片白菜,我都切得極其規整。
切菜的動作流暢又精準,刀尖輕輕劃過食材,發出清脆的聲響。
每當我拿起那把老式的大刀時,心中有一種久違的安心感。
這是我賴以生存的工具,也是我最熟悉的朋友。
新來的總廚張銳看著我那把刀,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他對我說:“朱師傅,您能不能教我一點傳統的烹飪技巧?比如高湯怎么熬?”
他的聲音里帶著些許試探。
我看了他一眼,心里一陣冷笑。
張銳是新派的廚師,年輕氣盛,喜歡玩花樣,做什么分子料理,他的廚藝技術估計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我并不看得起這種“新潮”烹飪,但作為一個“配菜師”,我只能冷冷地回應他:
“我的任務是負責食材的清洗和切割,其他不在我的職責范圍內。”
說完,我轉身繼續切著手中的食材,眼神從未停留在他身上。
張銳愣了一下,隨即皺起了眉頭。
他顯然沒想到我會這么冷漠,也沒有料到我會一字不動地拒絕他。
這一拒絕,讓他估計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固執”的人。
但我不管他如何想,反正我已做出了決定。
03
接下來的2個禮拜里,廚房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
張銳多次試圖與我交流,甚至在他做某些菜肴時,來請教我一些傳統的技巧,可我始終不給他機會。
我并不想去管他這些所謂的“新派技藝”,畢竟,和我這樣的老派廚師相比,他的技術和經驗都還很薄弱。
我對廚房的要求從不含糊,所有的食材必須做到精致無瑕,每一道菜必須在最完美的狀態下出現在餐桌上。
無論是切菜、清洗,還是準備配料,我都會親力親為,做到極致。
但是,隨著我堅持只做配菜的行為,廚房的效率開始慢慢下降了。
張銳領導下的后廚團隊顯然沒有經驗,菜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出現了問題。
原本餐廳的口味一向穩定,深受顧客喜愛,但如今,因為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和協調,菜肴的口感越來越不穩定。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宴席,菜品的味道無法保持一致,甚至有些客人提出了投訴。
作為酒店的總經理李志云,他開始對我產生了不滿,認為我不積極配合創新,不愿意走出舒適區,固守舊有的烹飪理念。
他曾在幾次會議上提到,廚房的管理需要跟上時代,不能再依賴“傳統”,要加強技術更新。
然而,我心里明白,這不過是他推行“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
有一天,李志云突然走進廚房,他站在我的配菜臺前,輕聲問我:“朱師傅,最近廚房的效率怎么變得這么低了?宴席的菜品穩定性不如以前了,你能不能幫忙協調一下?”
他表面上看似關心,實際上帶著一絲命令的口氣。
我沒有回應,繼續專注在我的切菜工作上。
李志云看了我一眼,似乎是有些失望,但他沒有再說什么,轉身離開了。
我知道,李志云越來越不滿意我這種“躺平”的態度,覺得我不合適擔任現在這個崗位。
然而,我并不在意他的態度。
自從我被降職以來,我就已經不再想去爭什么了。
接下來,廚房里開始流言四起。
一些老員工開始討論我現在的態度,認為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主動,甚至有些員工暗地里嘲笑我。
的確,以前我總是走在前線,任何問題我都會親自解決,但現在,面對張銳帶來的“新風潮”,我選擇了冷眼旁觀。
廚房的氛圍開始變得緊張,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和新管理層之間的沖突,
雖然我沒有直接與任何人爭執,但每個人都知道,事情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和諧。
有一場重要的商務宴席,是酒店的一個長期客戶安排的。
原本,這樣的宴席我都會親自把關,每一道菜都力求完美,
但這次,我依舊沒有出手,只是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配菜工作。
張銳依舊想讓我去參與,他甚至試圖用“經驗”來勸我,但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底線:“不在我的職責范圍內。”
很快宴席當天,菜品的質量出現了問題。
張銳嘗試復刻我的招牌菜“開水白菜”,但由于他對細節的把控不夠精準,菜品的味道明顯沒有達到標準。
餐廳的李總經理趕緊跑來找我,可我依舊站在配菜區,一動不動:
“這是張總廚的責任,我只負責配菜。”
經理一臉尷尬地看著我,但我依舊沒有給他任何希望。
這場宴席最終沒有達到客戶的預期,盡管客戶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不滿,但我們酒店的口碑卻因為這一場小小的失誤受到了影響。
事后,酒店內部抱怨聲不斷,有些老員工開始私下議論,認為我太固執,不配合工作。
李總經理的態度變得更加冷淡,他甚至直接在會議上說過:“如果朱師傅能稍微主動一些,后廚的效率和質量應該能得到改善。”
可是,我依舊無動于衷。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真的想要改變這個現狀,我必須從根本上堅持自己的原則,而不是隨波逐流。
04
那次宴席后,氣氛變得越來越不一般。
張銳執意進行的創新菜肴最終完全失敗。
那場重要的商務宴席,原本是酒店爭取的一筆大單子,客戶是酒店的長期合作伙伴。
這些客戶對我們餐廳的口味要求極高,尤其是那些復雜的菜肴,每一道都不容許有任何瑕疵。
而張銳的分子料理嘗試,卻無力支撐起這個重擔。
他的東坡肉實驗版,所謂的“現代化呈現”,在擺盤和口感上都出了問題,整個菜肴看起來不倫不類,口味也偏離了傳統的預期。
客戶最終提出了投訴,聲稱菜肴的味道不如從前,甚至有人直言“這頓飯吃得一點都不滿意”。
面對這幾乎公開的羞辱,張銳顯然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他不停地在廚房里走來走去,臉色蒼白,手忙腳亂。
作為總廚,他的技藝和經驗依然很淺。
而我,依舊坐在配菜區,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我的刀在切菜,心卻早已不在廚房。
我對廚房的每一塊菜板,每一根食材,都充滿著熟悉感,但對這場混亂,我卻沒有絲毫想要插手的欲望。
那些年輕廚師急匆匆地跑來問我該如何調整口味,如何處理這道菜的失誤,但我依然沒有出手。
對我來說,這場風暴并非屬于我,而是張銳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但酒店的管理層顯然并不這么看。
李志云對我這種“袖手旁觀”的態度感到非常不滿。
他親自來到廚房,站在我面前,臉色沉重:
“朱師傅,大家都看到了,這場宴席出了問題,你作為酒店的資深員工,應該挺身而出,而不是站在一旁看著問題擴大。
你知道,我們酒店現在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嗎?你不出手解決,后果嚴重!”
我看著李志云,心里有些苦澀。
說實話,我并不覺得自己有義務去解決張銳的錯誤,畢竟,我只是一個“配菜師”。
但我沒有回應,只是低下頭,繼續切著手中的菜。
李志云見我沒有反應,語氣更加嚴厲:“你應該為你的不作為負責!”
這種言辭讓我心里更加不滿,然而,我并沒有選擇反駁。
李志云的管理理念和做事方式與我格格不入,他期待的那種“快速、創新”的做法,根本沒有考慮到傳統技藝的價值。
我的沉默也許在他看來是“消極抵抗”,但對于我來說,這不過是我內心最真實的回應。
我并不想再為這個所謂的“創新”去付出什么。
這邊張銳在廚房里越發焦慮,他跑來跑去,眼神里滿是挫敗感。
這時,我看到他忽然停下腳步,回頭看了我一眼。
那一瞬間,我知道他想要說些什么,但他最終沒有開口。
他可能在想,作為老一輩的廚師,難道真的連一個“基礎的建議”都不愿意給他嗎?
然而,我深知,給他建議,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我不再像過去那樣,去過問每一道菜的細節,去做每一件“該做”的事。
隨著幾次宴席的失敗,酒店內部的員工之間開始互相指責,后廚的士氣開始下滑。
那些曾經一心一意為酒店付出的廚師們,也開始抱怨:
我們依舊在一線工作,但卻被這個新的管理層和所謂的“現代化創新”弄得心力交瘁。
老員工們開始悄悄議論:“朱師傅這么做,不是太冷漠了嗎?”
“廚房的節奏都亂了,朱師傅怎么不管一下?”
他們說的這些話讓我心里更加沉重。
我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是他們口中的“定海神針”。
而李志云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他時不時就會在全員大會上提到,
“傳統廚藝的傳承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就會被淘汰。”
他從未提到過我一手培養起來的團隊和技術,而是一次次強調“創新”和“年輕化”。
這些話讓我很難接受。
每天工作結束后,我回到家,看到妻子和孩子在一起,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媳婦總是會提醒我:“你現在是不是太壓抑了?酒店發生了這么多事,難道你就不想改變什么?”
她的話讓我有些無言以對。
我并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心里早已決定,既然無法改變局面,那就干脆順應而為。
每當媳婦問我這段時間的感受時,我總是笑著搖搖頭:“不必太擔心,廚房不過是個飯桌,煮的只是人心罷了。”
我并不想讓她知道自己內心的痛苦,畢竟家里有孩子,責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那些看似不關我的事,最終都會影響到我的家庭,甚至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教育。
雖然我表面上冷靜,但內心的掙扎和無奈早已在心底深埋。
05
不久后,我們再次迎來了一個貴賓宴席,客人身份尊貴,宴席規模也相當大。
這對張銳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宴席的菜單上有一道我曾經親自研發的招牌菜——“開水白菜”。
這道菜看似簡單,實則精妙,講究火候、刀工和食材的搭配。
張銳決定重現這道菜,盡管我內心早有預感,這道菜的重現將會面臨怎樣的結果。
但是宴席當天,廚房里依然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張銳忙得不可開交,神情焦慮。
顯然,他在做“開水白菜”時遇到了問題。
湯色渾濁,味道也完全不像我當年做的那樣清新爽口。
作為曾經的“味覺魔術師”,我知道,只要張銳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巧,他是無法完成這道菜的。
在廚房里,我看到張銳一臉焦慮地走過來,要尋求幫助。
我的目光依舊集中在切配區,每一道食材都在我手中被處理得精致無比。
張銳再次開口:“朱師傅,這道‘開水白菜’我做得不好,能不能請您來幫忙?”
我沒有抬頭,冷冷回應:“我只負責配菜,其他不在我的職責范圍。”
張銳愣住了,他沒有再說話,默默地離開了。
廚房里一片混亂,菜肴的失敗讓后廚的效率降到了最低。
張銳四處走動,試圖調整其他菜肴,但明顯有些力不從心。
而我,依舊坐在配菜臺前,刀刃劃過菜肴的聲音清脆悅耳,其他一切與我無關。
宴席的餐桌上,客人的抱怨聲越來越大,餐廳經理急匆匆地跑進廚房,
面色凝重:“朱師傅,客戶要求見您,他們說‘開水白菜’做得不像以前的味道了,您能不能出手調整一下?”
我依然沒有起身,依舊保持著沉默。
經理站在我身邊,似乎沒有料到我會這樣冷漠,他的語氣變得愈加急切:
“朱師傅,我們真的不能失去這個客戶,這個宴席非常重要。”
我沒有回應,繼續專注于自己的工作。
這一刻,我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隔閡。
我的冷處理態度正在讓酒店的聲譽面臨巨大的風險,但我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立場。
張銳的失敗,不該由我來承擔。
酒店高層若認為我有能力,那早就不該將我降職到這個位置。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變化。
總經理李志云急匆匆地趕到了廚房,臉色有些難看,
他的眼神中透著焦慮和憤怒:“朱師傅,我們現在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您曾經是這里的掌門人,您現在必須做。”
他說話的語氣有些激動,顯然,他已經始意識到這場宴席的失敗將會帶來的后果。
我看著他,心中有些復雜。
李志云推行的創新,壓得我幾乎喘不過氣來。
我對這個酒店已經沒有多少感情,也早已不愿再為這場創新獻身。
然而,面對他那焦急的目光,心中又不免有些動搖。
李志云繼續說道:“朱師傅,現在是最關鍵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您來拯救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