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革命公墓中,有一座十分簡樸的公墓:
它只有三尺見方,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只有一塊黑色墓碑,鐫刻著長眠之人的姓名——李鵬、朱琳之墓。
李鵬,這位國務院前總理,兢兢業業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哪怕退休之后也時刻心系國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總理。
2019年7月,李鵬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通過李鵬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老一輩同志們的家國情懷,以及那份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
出身革命家庭
李鵬是一位革命同志的后代,父親李碩勛是我黨早期領導軍事斗爭的先驅之一,曾任廣東軍委書記等職。
1928年10月,李鵬出生在上海法租界,彼時他的父親因為忙于革命事業,幾乎沒有時間陪伴他。
所以,李鵬對于父親的印象,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個模糊的背影。
李鵬三歲那年,父親被中央安排到海南主持一場軍事會議。
殊不知,李碩勛的行蹤早已被叛徒出賣給了國民黨,大批特務早早地設下埋伏,就等著他自投羅網。
李碩勛一到海南,就被特務抓捕,扔到了大牢中嚴刑拷問。
作為一名黨員,李碩勛直到犧牲也沒有屈服,讓國民黨特務一無所獲。
三歲的李鵬從此失去了父親,連父親的相貌都沒能印在腦海,這也成為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作為革命烈士的后代,李鵬自小就耳濡目染,深受革命思想的陶冶。
這也讓他早早地立下壯志,要投身于革命事業,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13歲時,李鵬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這里,他遇到了周總理,也見到了毛主席。
在延安生活的幾年里,李鵬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件事讓他時隔多年都無法忘懷。
那是他在延安大學中學部就讀時,與毛主席的一次對話。
毛主席親切地問李鵬:你最佩服《三國演義》中哪個人物?
李鵬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曹操!
毛主席很驚訝,趕忙追問:你為什么佩服曹操?
李鵬回道:因為曹操能團結干部!
這個回答讓毛主席倍感意外,他回過頭對身邊的陳云說:這個娃娃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培養,將來肯定是個人才!
晚年的回憶錄中,李鵬用濃厚的筆墨描述了這一幕。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毛主席的眼光相當獨到,李鵬確實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離開延安前夕,18歲的李鵬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革命同志。
恰逢這時解放戰爭爆發,李鵬知道,自己是時候投身革命事業了。
于是,他響應號召奔赴前線,在1947年7月被組織安排到哈爾濱工作,進入一家油脂廠擔任黨支部書記。
深耕水電工業三十載
在哈爾濱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李鵬和油脂廠經理楊真相互配合,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
正當李鵬在油脂廠大展身手時,卻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中央決定派遣一批青年學生前往蘇聯留學,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李鵬正是其中之一。
收到消息時,李鵬面對未知的前方,不知該如何選擇。
思索再三,他作出了選擇,前往蘇聯留學深造。
48年9月21日,李鵬和葉挺之子葉正大、葉正明等一批高干子女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車。
抵達蘇聯后,李鵬進入莫斯科動力學院主修水電專業。
這期間,李鵬打下了扎實的專業知識,也在幾個水電廠短暫實習,可大部分都是觀摩而已。
李鵬真正發揮長處的,還是在1955年回國之后,在水電部的工作。
李鵬在水電部工作時深入基層,從基礎的技術工做起,把發電站的每一處細節都了熟于心,解決了許多個技術問題。
短短兩年后,28歲的李鵬就升任副廠長。
之后的幾年里,李鵬深耕水電部門,離開發電廠后又接任東北電業管理局調度局局長等職務。
時間來到70年代,李鵬已經在水電行業奮斗了15年,憑借出色的成績做到了北京電業管理局局長。
周總理在參加一次水電部的會議時,聽聞有同志提到了“洋教條”的字眼,他趕忙問李鵬:水電部有沒有洋教條?
李鵬怎么會聽不出總理的畫外音,可他還是坦誠地回答:在過去的工作中,確實受到過蘇聯留學時期的教條影響。
周總理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把眾多的電力管理單位精簡,工作中也不用遵循洋教條中的繁文縟節。
這場會議給李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對日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從1955年回國算起,到1983年離開水電部門,李鵬深耕水電工業28年,創造性地提出了“電力先行”的戰略。
推動電站建設和電力工業的蓬勃發展,是我國電力工業的重要開創者。
擔任總理建設國家
1983年,對于李鵬而言是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他離開了深耕多年的水電部門,調任國務院副總理,主要分管能源、交通和重點建設項目等工作,88年又就任總理。
雖然離開了水電一線,但電力工業也分屬能源,所以李鵬還是會經常關心水電工業的發展和建設。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三峽水電樞紐的建設。
1994年12月14日,是三峽工程開工的日子。
李鵬在會場發表了題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講話,并宣布了三峽工程的規劃:15年內全部竣工投入生產使用。
作為一位資深的水電人,李鵬在三峽的建設中可以說是殫精竭力,為三峽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總理任上,李鵬深化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和政策,使得我國迅速擺脫了經濟困境,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1998年,李鵬結束了10年的總理任期,70歲的他轉到了全國人大委員長的職務上,開始了新的旅程。
五年后,李鵬從領導崗位上退休,雖然已經退居幕后,但他依然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建設事業,特別是在反腐上,李鵬的態度無比堅定。
退休之后,李鵬能夠靜下心來,和妻子過起屬于自己的生活。
1958年,李鵬和朱琳喜結連理,共同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
在對子女的教育上,身為革命烈士后代的李鵬是出了名的嚴格,兒子李小鵬在他的教導下,也投身于國家建設事業,如今已經是交通部長。
2019年7月22日,李鵬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七日后,李鵬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紛紛到場,悼念這位為祖國建設奮斗終生的同志,政府部門下半旗致哀。
遺體火化后,李鵬和朱琳的骨灰被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一座小小的墓地和一塊不大的石碑,就是李鵬夫婦的長眠地。
墓地前方,只有一棵蒼勁的樹木作伴,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如此簡樸的墓地,如果不是特地了解,很難讓人相信其中埋葬的,會是一位前總理。
可正是這樣的質樸和簡潔,更能彰顯出李鵬作為老一輩革命同志的高尚情操。
結語
李鵬的一生,真正詮釋了一位革命同志的高尚。
三歲喪父之后,他在組織的關懷下成長,學成歸國投身到建設祖國的行列中,并為之奮斗終生。
最后在離開時,不帶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座三尺見方的公墓,正如他的初心那般,簡潔又崇高:一切為了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