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的一天,彭德懷來到太原,參加解放太原的總前委擴大會議。他在會上講話:“我來太原前線就辦兩件事,一是總攻太原,二是來帶兵。打完太原后,18和19兵團將調往西北戰場,參加對胡、馬軍的決戰。”
軍委為加強解放太原戰役的指揮力量,指示彭德懷留太原,與抱病工作的徐向前一同指揮。正式開戰前的空閑時間,傅崇碧為了給首長們換換腦子、娛樂一下,于是就請彭德懷等首長看山西梆子戲。
當時的山西梆子戲有個時代特點,那就是“陰盛陽衰”,風行女角主演。過去的山西梆子是鏗鏘陽剛,現如今變為曲調婉轉悠揚、做派綿綿纏纏。說白了,這是因為那時女子演戲更能招來觀眾、更能掙錢,有些俗過頭了。
彭德懷一開始不知道是看什么戲,高高興興坐在臺下。直到戲目開演,他看見臺上主演是女角,名喚蘇三。這戲是《蘇三起解》啊。彭德懷當場就發了火,怒目圓睜道:“這個婊子戲,你們看吧!”說完扭頭就離開了。其他首長見狀,你看我我看你,也選擇起身離開。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蘇三起解》。《蘇三起解》主要講的是名妓蘇三,情情愛愛、受人陷害的故事。
我們現在看到的《蘇三起解》,是經過戲曲大家梅蘭芳改編,符合新中國新社會思想導向的。所以大家不要以現代《蘇三起解》的視角,代入到彭德懷看到的《蘇三起解》當中。
彭德懷為什么對《蘇三起解》這么不滿,當眾離席?他的原話說了,“婊子戲”。大戰前的軍營,演出這樣的內容合適嗎?比如美艷的蘇三在堂上被扒光衣服,在獄中的種種遭遇,(那時候可沒有相關部門的審查和要求整改),各種隱晦內容讓人浮想聯翩。
說起彭德懷,大部分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艱苦”二字。他做事認真、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總是能提出真知灼見。像不看《蘇三起解》這事,傅崇碧事后一想也明白過來,意識到自己沒思慮周全。
彭德懷的一生都在以身作則,讓人于公于私都挑不出毛病。他想的從不是自己個人,而是軍隊和人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這里的一點壞,下面就會壞一大片。大家都說他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彭德懷對此樂此不疲,直到建國后條件好了、物資充沛了都不改。
抗戰中期彭德懷到386旅臨時駐地附近公干,旅長陳賡就準備招待一下遠道而來的彭德懷。由于當時敵人的掃蕩和封鎖不是很厲害,386旅又在縣城里,所以物資比較充足;而彭德懷因長期在前線,吃得不太好,工作很勞累,身體也不是很好,陳賡就想好好招待一下,給他補充一點營養。
陳賡深知彭德懷脾性——強烈反對請客和特殊化,更知道要是給他吃太好會挨罵,但陳賡最后還是決定弄點好的。其實說是好的,也就一盤清蒸魚和一盤清蒸雞。
看到上完魚后又來了雞,彭德懷冷著臉問陳賡:“你不是請我吃魚嗎?又搞只雞做什么?”陳賡意識到彭德懷是在批評他,但還是裝作不在意的樣子,給他打了好幾勺雞湯:“雞湯好啊,可以補養身體。”
這時彭德懷放下了筷子,說:“現在是減租減息的時候,不是在打土豪。”然后他就離場了。陳賡連忙跟過去解釋,彭德懷便沒再批評。至于那雞湯還喝沒喝,應該是沒喝的。事后陳賡對身邊人苦笑道:“彭總今天對我夠客氣的了。”
陳賡跟彭德懷是老相識,要是其他人鐵定要挨頓臭罵。晚上陳賡匯報工作時,彭德懷還沒忘白天的事,特地提醒道:“要盡量保持部隊現有的生活水平,也要為今后的斗爭環境趨向困難作準備。以后的形勢會越來越嚴峻,也要告訴群眾作艱苦斗爭的思想準備。”
事實證明,彭德懷的話是很有預見性的,之后的抗日形勢正如他所言。敵人因局勢的僵持,各種物資被大量消耗卻無法得到補充,遂變得十分瘋狂,對我方根據地開始連續掃蕩和更大力度的封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