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要么接受降薪,要么滾蛋。”廠長的話音剛落,52歲的生產主管王烈站起身:“我選擇離開。”
所有人都以為這個倔老頭瘋了,放著工作不要。
王烈收拾東西,認真交接,平靜離開。
第二天早上,他被手機驚醒——360條未讀消息。
“怎么可能?”他點開第一條,臉色瞬間慘白。
01
王烈今年五十二歲,是恒泰制造廠的生產主管,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干了整整二十年。
每天早上六點半,他總是第一個到達工廠,巡視車間,檢查設備,這已經成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車間里的機器轟鳴聲對他來說就像交響樂一樣悅耳,每一個聲音的細微變化他都能聽出來。
“老王,你這是真把工廠當家了。”同事老張總是這樣調侃他,王烈總是笑笑不說話。
家,對王烈來說確實是個沉重的詞。
上有七十八歲的老母親,因為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每月光醫藥費就要兩千多。
下有正在讀大三的兒子,學費加生活費一年要花掉他大半年的工資。
妻子在家照顧老人,沒有收入來源,全家的經濟重擔都壓在王烈的肩膀上。
“爸,您別太累了,身體要緊。”兒子每次電話里都會這樣說。
王烈總是回答:“爸爸還撐得住,你安心讀書就行。”
他的月薪八千五百元,在這個三線城市已經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
憑借二十年的工作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能力,王烈在工廠里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供應商們都認識他,有什么技術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王烈。
“王主管,這批原料的質量標準您再把把關。”供應商劉總每次都會親自給王烈打電話。
王烈從不敷衍,每一批貨都會親自檢驗,確保質量過關。
正是因為這份認真負責的態度,工廠的產品質量在同行業中一直名列前茅。
春天到了,廠區里的樹木開始發芽,一切看起來都充滿生機。
王烈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樓下忙碌的工人們,心情很好。
“老王,廠長找你去開會。”秘書小陳敲門進來通知。
王烈整理了一下衣服,拿起筆記本走向會議室。
會議室里已經坐了十幾個人,都是工廠的中層管理人員。
廠長陳明坐在主位上,臉色有些凝重,桌上擺著一堆財務報表。
“各位同事,今天叫大家來是要商討一個重要問題。”陳明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王烈打開筆記本,準備記錄會議內容,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漲價,我們工廠的效益持續下滑。”陳明的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
聽到這話,在座的人都不禁皺起了眉頭。
“經過董事會研究決定,從下個月開始,全員降薪百分之二十。”陳明的話音一落,會議室里頓時一片嘩然。
02
王烈手中的筆停住了,抬頭看向廠長。
“這個決定是最終決定嗎?”王烈問道。
“是的,這是為了保證工廠能夠繼續經營下去。”陳明回答。
降薪百分之二十,意味著王烈的月薪要從八千五百降到六千八百。
少了一千七百塊錢,對于他這樣一個家庭經濟支柱來說,壓力巨大。
老母親的醫藥費,兒子的學費,房貸,各種生活開支,每一項都需要錢。
“廠長,我想問一下,管理層的薪資也要降嗎?”王烈繼續問道。
會議室里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了。
陳明沉默了幾秒鐘,說:“管理層會適當調整,但幅度不會這么大。”
王烈聽了這話,心里涌起一陣憤怒。
憑什么普通員工降薪百分之二十,管理層只是“適當調整”?
他在這個工廠工作了二十年,兢兢業業,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正是因為有他這樣的技術骨干,工廠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現在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削減員工的薪資。
“我不同意這個方案。”王烈站起身來,聲音很平靜但很堅決。
會議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年輕的副主管小李先開口了:“王師傅,現在形勢這么嚴峻,我們還是要以大局為重。”
“是啊,保住工作最重要,降點薪總比失業強。”另一個主管也附和道。
王烈環視了一下會議室里的同事們,發現大家的眼神都很復雜。
有同情,有無奈,也有一絲不解。
“我理解大家的想法,也理解工廠的困難。”王烈緩緩說道。
“但是我認為,我的貢獻值得我現在的薪資,甚至更多。”
這話說得很直接,也很有底氣。
確實,王烈的技術能力和工作經驗在工廠里是獨一無二的。
許多關鍵技術問題,只有他能解決。
重要客戶的技術要求,也只有他能準確理解和執行。
“王主管,您的能力我們都認可,但現在是特殊時期。”陳明試圖說服他。
“特殊時期更應該留住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通過降薪來壓榨他們。”王烈反駁道。
會議室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其他人都低著頭,不敢參與這場爭論。
他們心里都明白,王烈說的有道理,但又不敢公開支持。
畢竟,在這個就業形勢嚴峻的時代,保住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那您的意思是?”陳明問道。
“我的意思很明確,我不接受降薪。”王烈回答得很干脆。
會議結束后,王烈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心情五味雜陳。
他知道自己的態度可能會帶來什么后果,但他無法違背自己的原則。
二十年來,他為這個工廠付出了自己最好的年華。
每一個技術難題,每一次設備故障,他都第一時間沖在前面。
深夜接到客戶電話,他從不推辭。
周末加班解決生產問題,他從無怨言。
正是因為有他這樣的技術骨干,工廠的生產效率才能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
現在工廠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從員工身上找錢。
這讓王烈感到寒心。
“老王,你剛才是不是太沖動了?”老張推門進來,神情擔憂。
“我沒有沖動,我只是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王烈回答。
老張坐下來,遞給王烈一根煙。
“話是這么說,但是現在的形勢你也看到了。”老張嘆了口氣。
“年輕人都愿意降薪保工作,你這樣堅持,會不會...”
“會不會被辭退?”王烈接過話茬。
“我想過這個可能性,但我不后悔。”
老張搖搖頭,不再說什么。
他理解王烈的處境,也佩服王烈的骨氣,但又擔心王烈的未來。
03
午飯時間,王烈走進食堂,明顯感覺到周圍的氣氛有些異樣。
平時會主動跟他打招呼的同事,今天都只是點點頭就走開了。
只有幾個關系比較好的老員工還愿意坐在他旁邊吃飯。
“王師傅,您今天在會上說的話傳開了。”老員工李大爺小聲說道。
“大家心里都支持您,但是...”
“但是不敢表態,我理解。”王烈夾了一口菜。
“現在工作不好找,特別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李大爺繼續說道。
王烈點點頭,他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五十二歲的年齡,在就業市場上確實處于劣勢。
但是他也明白,如果這次妥協了,以后還會有更多的妥協等著他。
公司會把員工的忍讓當作理所當然,壓榨會變本加厲。
下午三點,人事經理李萍來到王烈的辦公室。
“王主管,廠長想單獨跟您談談。”她說道。
王烈收拾了一下桌面,跟著李萍走向廠長辦公室。
陳明這次沒有坐在辦公桌后面,而是坐在會客區的沙發上。
“老王,坐。”陳明指了指對面的沙發。
王烈坐下來,等著陳明開口。
“我們認識這么多年了,我很了解你的性格。”陳明開始說道。
“你是個有原則的人,這一點我很佩服。”
王烈靜靜地聽著,沒有表態。
“但是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到了,工廠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陳明繼續說道。
“原材料價格上漲了百分之三十,客戶的訂單量下降了百分之二十。”
“如果不采取措施,工廠很可能會倒閉。”
王烈知道陳明說的都是實情,工廠的困難確實存在。
但這不意味著解決困難的唯一辦法就是犧牲員工的利益。
“廠長,我想問一個問題。”王烈開口說道。
“你說。”
“公司的高管有沒有減薪?董事會成員有沒有減少分紅?”
陳明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這個...情況比較復雜。”
“不復雜,就是一個簡單的是或不是的問題。”王烈追問道。
陳明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承認了:“高管的薪資只是象征性地減少了百分之五。”
“董事會的分紅確實沒有變化。”
聽到這個答案,王烈的心徹底涼了。
公司高層一分錢都不愿意少拿,卻要求基層員工降薪百分之二十。
這種做法簡直是在侮辱員工的智商。
“老王,我知道你心里不平衡,但是你要理解公司的立場。”陳明試圖解釋。
“高管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
“那我們基層員工承擔的就不是責任和壓力嗎?”王烈反問道。
“沒有我們的技術支持,沒有我們的辛勤勞動,高管們的價值從何體現?”
陳明被問得有些無言以對。
“老王,我最后問你一次,你真的不愿意配合公司的決定嗎?”
“我的態度很明確,我不接受降薪。”王烈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場。
陳明嘆了口氣,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那我也只能明確告訴你,如果你不配合,公司會考慮對你的職位進行調整。”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就是威脅王烈要么接受降薪,要么離開。
王烈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服。
“廠長,我在這里工作了二十年,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公司的事情。”
“如果公司覺得我不合適,我會配合辦理相關手續。”
說完這話,王烈轉身走出了廠長辦公室。
04
晚上回到家,王烈坐在餐桌前,看著妻子準備的晚飯,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怎么了?今天臉色這么難看。”妻子張秀英關心地問道。
王烈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妻子。
張秀英聽完后,沉默了很久。
“你這樣堅持,萬一真的被辭退了怎么辦?”她擔心地問道。
“到時候再說吧,總不能為了工作就放棄原則。”王烈回答。
“可是咱們家的開銷這么大,老人要吃藥,孩子要上學...”張秀英的聲音有些哽咽。
王烈握住妻子的手,說:“我知道你擔心什么,但是有些底線是不能退的。”
“如果這次我退了,以后還會有更多的退讓等著我們。”
張秀英雖然擔心,但還是選擇了支持丈夫。
“那你打算怎么辦?”
“如果公司真的要辭退我,我就找新工作。”王烈說道。
“憑我的技術和經驗,應該能找到合適的崗位。”
這話說得輕松,但王烈心里很清楚,五十二歲重新找工作并不容易。
特別是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哪里還會招收年齡偏大的員工。
但是他沒有選擇,原則和尊嚴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早上,王烈還是按時到了工廠。
車間里的工人們看到他,都顯得有些尷尬。
顯然,昨天會議的內容已經傳開了。
“王主管,您來了。”班長小趙主動打招呼。
“嗯,今天的生產安排怎么樣?”王烈問道。
“一切正常,設備也都檢查過了。”小趙回答。
王烈點點頭,開始巡視車間。
這可能是他最后幾次巡視這個熟悉的車間了。
每一臺設備,每一個工位,都承載著他二十年的記憶。
上午十點,人事經理李萍再次來到王烈的辦公室。
“王主管,廠長讓我正式通知您,公司的決定。”她手里拿著一份文件。
王烈放下手頭的工作,看向李萍。
“公司認為您不適合繼續擔任生產主管的職務。”李萍的聲音有些顫抖。
顯然,她也不愿意說出這樣的話。
“現在給您兩個選擇,要么接受降薪調到普通崗位,要么辦理離職手續。”
王烈聽完后,內心反而平靜了下來。
事情終于到了這一步,他早就有心理準備。
“我選擇離職。”王烈回答得很干脆。
李萍聽到這個答案,眼圈有些發紅。
“王主管,您真的不再考慮一下嗎?”
“不用考慮了,我意已決。”王烈說道。
“那好吧,請您配合辦理相關手續。”李萍無奈地說道。
05
辦理離職手續比王烈想象的要復雜。
二十年的工作資料需要整理,各種合同文件需要清點,還要向接班人詳細交接工作內容。
“王師傅,這些資料您慢慢整理,不用著急。”李萍說道。
王烈搖搖頭:“既然要走,就要走得干干凈凈,不能給公司留下任何麻煩。”
他開始一份一份地整理自己的工作資料。
這些資料記錄了他二十年來的工作軌跡,每一份都飽含著他的心血。
生產流程改進方案,設備維護保養記錄,供應商評估報告,客戶技術要求檔案...
厚厚的幾大本文件夾,承載著一個技術工人的職業生涯。
“這些資料對公司來說都很重要,您一定要詳細說明。”接班人小劉坐在旁邊認真記錄。
小劉今年三十歲,是工廠新提拔的主管,技術基礎還不夠扎實。
“這份設備保養計劃是我根據多年經驗制定的,你要嚴格按照執行。”王烈指著一份文件說道。
“特別是三號生產線的那臺設備,每個月必須更換一次潤滑油,不能延誤。”
小劉邊聽邊記,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
“王師傅,這個供應商名單里,哪些是最可靠的?”小劉問道。
王烈拿過名單,在幾個名字上做了標記。
“這幾家是我們合作多年的老供應商,質量穩定,價格合理。”
“特別是這家,老板姓劉,為人很誠信,關鍵時刻從來不掉鏈子。”
小劉認真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
他知道這些經驗對他來說是無價之寶。
“還有這份客戶技術要求檔案,你一定要仔細研究。”王烈繼續介紹。
“每個客戶的要求都不一樣,有些細節必須嚴格把控。”
“比如這個客戶,他們對產品的尺寸精度要求特別高,誤差不能超過零點一毫米。”
小劉聽得很認真,不時提出一些問題。
王烈都耐心地一一解答,毫無保留。
“王師傅,您這樣詳細地教我,我真的很感激。”小劉由衷地說道。
“我知道您對公司的決定不滿意,但您還是這么認真地交接工作,真的讓我佩服。”
王烈停下手中的工作,看著年輕的小劉。
“工作是工作,個人恩怨是個人恩怨,不能混為一談。”
“我對公司的決定確實不滿,但我不會因此就不負責任。”
這就是王烈的性格,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保持自己的職業操守。
下午的時候,一些老同事陸續來到王烈的辦公室。
他們都是在這里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對王烈的離開感到很不舍。
“老王,你這一走,我們心里真的很難受。”老張說道。
“是啊,工廠少了你這樣的技術骨干,以后遇到問題怎么辦?”另一個同事也表達了擔憂。
王烈收拾著桌面上的物品,淡然地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工廠沒有我也能正常運轉。”
“話不能這么說,您的技術和經驗是無法替代的。”有人反駁道。
王烈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這些同事雖然不舍,但沒有一個人愿意站出來支持他。
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現實的無奈。
在生存面前,很多原則都顯得蒼白無力。
06
傍晚時分,王烈的辦公桌已經收拾得干干凈凈。
所有的工作資料都整理好了,相關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完成。
他拿起自己的水杯和幾件私人物品,準備離開這個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
走出辦公室的時候,王烈回頭看了一眼。
這個不大的空間,曾經是他揮灑汗水的地方。
多少個加班的夜晚,他在這里埋頭工作。
多少次技術攻關,他在這里絞盡腦汁。
現在,一切都要結束了。
“王主管,這是您的離職證明和相關文件。”李萍追了出來。
王烈接過文件,簡單檢查了一下。
“工資和補償金會在三個工作日內到賬。”李萍補充說道。
“謝謝。”王烈點點頭。
走出工廠大門的時候,保安老李主動跟他打招呼。
“王主管,以后就看不到您了。”老李的語氣有些感傷。
“是啊,以后你們要多保重。”王烈拍了拍老李的肩膀。
站在工廠門口,王烈最后看了一眼這個熟悉的地方。
工廠的煙囪還在冒著白煙,生產線還在正常運轉。
但是這一切都跟他沒有關系了。
回到家,妻子正在廚房忙碌。
“回來了?手續都辦完了?”張秀英問道。
“辦完了,以后就是自由人了。”王烈有些自嘲地說道。
晚飯時,兒子王強從學校打來電話。
“爸,我聽同學說您離職了,是真的嗎?”兒子的聲音有些擔心。
王烈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告訴兒子實情。
“是的,爸爸離開原來的工廠了。”
“為什么?是不是因為我的學費壓力太大?”兒子問道。
“不是的,是因為一些原則問題。”王烈解釋道。
“爸爸不想為了工作就放棄自己的底線。”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爸,我支持您的決定。”兒子最終說道。
“大不了我申請助學貸款,您不用為我擔心。”
聽到兒子這樣說,王烈心里既欣慰又愧疚。
欣慰的是兒子理解他的選擇,愧疚的是讓兒子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壓力。
“你放心讀書,爸爸會盡快找到新工作的。”王烈安慰兒子說道。
掛了電話,王烈坐在沙發上,心情復雜。
明天開始,他就要面對完全不同的生活。
五十二歲重新開始,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他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有些東西比工作更重要,比如尊嚴,比如原則。
晚上十點,王烈躺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
二十年的工作生涯就這樣結束了,心里五味雜陳。
明天開始,他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雖然前路未卜,但他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一定能闖出一條新路。
不知不覺中,王烈終于沉沉睡去。
這是他離開工廠后的第一個夜晚,也是他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在夢中,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剛進工廠的那一天。
那時的他年輕有為,對未來充滿憧憬。
現在的他雖然年齡大了,但初心未改。
07
第二天早上,王烈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
他迷迷糊糊地摸索著手機,想要看看幾點了。
手機屏幕亮起的瞬間,一個數字讓他瞬間清醒。
360條未讀消息。
王烈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
但是屏幕上的數字依然清晰地顯示著:360。
這些消息是從昨晚到今早陸續發來的。
發送者包括工廠同事、供應商、客戶,甚至還有一些他完全想不到的人。
王烈心里涌起一陣不安。
什么事情會讓這么多人在短時間內給他發消息?
他隨機點開一條消息查看,看完后,王烈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