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距離毛主席發表著名的《為人民服務》已經過去81年了。
如今,“為人民服務”已經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時代精神,烙印在每一個共產黨人的心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的這篇演講稿是為誰而寫。
因此,在2019年的時候,《為人民服務》入選了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2課,以讓新一代的接班人們,從小就記住這位英雄的名字——張思德!
一、出生窮苦,堅韌不拔
張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儀隴人,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他的母親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沒日沒夜地給地主打工,卻還是無法養活他,最終只好把他送給親戚撫養。
張思德從6歲開始就要下地干活,從割草到摘果子,幾乎田里要做的活他都要干。
1933年,紅四方面軍來到儀隴縣解放了當地的貧農。張思德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少先隊,成為了當地的第一任少先隊隊長。
當時紅軍缺糧食,張思德就率領少先隊挨家挨戶地籌款籌糧,他出色的表現還受到了鄉蘇維埃政府的嘉獎。
二、萬事當先,義無反顧
1933年12月,張思德加入工農紅軍,在瓦子寨戰斗中,奮不顧身,英勇殺敵,立下戰功。
1935年3月,張思德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北上,在渡嘉陵江時,遭遇到敵人的機槍阻擊。
張思德毫無懼色,往敵人的機槍陣地沖鋒。在右腿中彈的情況下,他率先沖入敵陣,用一把大刀砍殺敵人多名射手,并且一人奪下兩挺機槍。
渡過嘉陵江之后,張思德因為右腿的傷治療了兩個多月,剛剛有點恢復就迫不及待地歸隊了。
不久之后,紅四方面軍又遭遇敵人的阻擊,張思德不顧剛剛恢復的右腿再一次沖鋒陷陣,在擊斃數名敵人之后,右腿再次負傷,只好又離隊治療。
同年秋天,紅四方面軍行軍至丹巴黑水河旁邊。
這條河的兩岸都是陡峭的懸崖,水流湍急,掉下去就沒有生還的可能,而連接兩岸的只有一條生銹的鐵鏈。鐵鏈上懸掛著一個竹筒,想要渡河就只能使用這個竹筒滑過去。
站在河邊的戰士們有些發怵,都不愿意去試試。
這時,炊事班的老班長放下肩上的擔子說:“就讓我去試試吧!”
還沒等他上前,一個身影已經站在了鐵鏈邊上,說:“我先試!”,那就是張思德。
原來,張思德的右腿經過一個多月治療已經能夠行走,他才剛歸隊不久。
老班長見是張思德,擔憂地說:“不行,你的傷剛好,還是我來吧!”
可是,張思德義無反顧,轉身便跨上竹筒中垂下的繩結,隨即向對岸滑去!
張思德并不是為了渡河這么簡單,他是想為同志們試一試這根鐵鏈結不結實。
在滑到一半時,張思德狠狠地在空中晃了晃,戰士看得提心吊膽,但是張思德卻一點也不害怕。
最終,經過張思德的確認,這個鐵鏈沒有問題,他在渡過之后,向對岸的同志們大喊:“同志們,可以過!”
有了他的話,大家都信心倍增,順利地渡過了黑水河。
三、反對分裂,擁護中央
1935年8月,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大搞分裂,不顧中央的命令,選擇南下。
當時的張思德并不知道張國燾南下的目的,在張國燾的錯誤領導下,紅四方面軍不得不跟數倍于己、裝備精良的敵人作戰,張思德在戰斗中再一次負傷。
負傷之后,張思德認清了張國燾分裂的陰謀,他以及其他紅四方面軍戰士們都真心擁護朱德總司令團結北上的精神。
張國燾的分裂陰謀宣告失敗,只好接受中央的批評與調度,重新北上。
四、嘗遍百草,以身試毒
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順利會師,張思德被任命為通信班班長,兩軍一起北上進入號稱生命禁區的大草地。
茫茫的草地一望無際,戰士們的口糧逐漸消耗殆盡,不得不采集野草充饑。
然而,在吃下野草后,戰士們一個個地倒下,有些嚴重的部隊更是一個班一個班地犧牲。
朱德總司令立刻意識到野草不能隨便吃,有些是有毒的!
于是他下令,開展“嘗百草”活動,朱老總更是以身作則率先食用野草,在確認無毒后再將該野草畫成圖下發給戰士們傳閱,以幫助他們分辨野草與毒草。
張思德積極響應“嘗百草”活動,作為班長的他每一次都是率先食用野草。
有一次,張思德與一位小戰士一起尋找可食用的野草,小戰士找到一株長得像蘿卜的植物,他高興地拔起來說:“班長,這是野蘿卜!”
張思德謹慎地先吃了一口,味道甜甜的,沒有什么異樣,他就讓小戰士先采一些帶回去。
沒想到,小戰士剛轉身,張思德立刻感到肚子痛,吐出一堆清水,昏倒在地。
小戰士回過頭來,看見張思德昏迷不醒,趕緊把他背到了營部。
營部的大夫見了,馬上進行救治,張思德才脫離險境。
醒來后的張思德第一句話就是:“這草有毒,不能吃,告訴同志們!”
小戰士回答他說:“我已經告訴同志們了,你放心。”
聽到這句話,張思德才安心地躺下休息。
五、為救同志,跳入冰河
張思德跟隨著部隊在草地中繼續行走,來到了噶曲河邊。這條河是由雪山上的冰融化流下來形成的,常年冰冷刺骨。
張思德率先跳入河中,在游到河中央后,才讓通信班的同志們渡河。
他就站在河水的最深處,指揮同志們先通過,直到通信班的每一位戰士都上了岸后,他才從河里出來。
但是他一上岸就聽到身后傳來呼救的聲音,原來是總部的幾個女護士被湍急的河流沖走了。
張思德沒有絲毫猶豫一頭扎入水中救人,把女護士一一救上岸。
六、為救戰友,不幸犧牲
長征結束之后,中央將張思德調到了中央軍委的警衛營工作,不久之后進入警衛團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工作。
1944年,由于敵人的封鎖,根據地的經濟非常困難,一度連吃飯都成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毛主席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張思德響應號召,加入了中央機關的生產小分隊。
7月,他被派往安塞縣山中燒炭,張思德不怕累、不怕苦,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了能多開炭窯,他組織起突擊隊進山挖窯。
9月5日,張思德帶著隊伍在山中開挖新窯,突然天降大雨,剛剛挖出來的炭窯還沒有進行加固,在雨水下立刻被沖塌了!
危機時刻,張思德用力將身邊的戰友推出窯口,而自己卻被埋在了坍塌的土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七、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張思德是為了人民的革命事業而犧牲的,毛主席在知道他犧牲的消息之后非常悲痛。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組織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備團1000多人,在延安棗園溝口的操場上舉行了追悼會。
毛主席為張思德獻上花圈,并親筆題字:“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
隨后,毛主席發表了悼念講話,那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
毛主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作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而張思德同志就是這精神的代名詞、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人民服務”成為了黨政各機關單位的座右銘和行動口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
讓我們永遠緬懷這位英勇無畏的戰士、“為人民服務”的代表——張思德同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