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以為到了四五十歲就淡定了,不像年輕時候那么焦慮,后來發現并非如此,我看周圍六七十歲的人都還有焦慮呢。
有個長輩告訴我,他很羨慕蔡瀾那樣的人生,“我大半輩子都活得很緊張,沒有那種松弛感。”
焦慮是很折磨人的狀態,它讓你內心非常焦灼,忐忑不安,就像是身上背負了很大的壓力,你不知道結果什么樣。
舉個例子,劉強東當年創業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就有過“一夜白頭”的體會,他內心是恐懼,擔心失敗,無法給弟兄們一個交代,辜負了他們的信任。
那么,如何才能緩解焦慮呢?
習慣性焦慮的時代,如何能有真正的松弛感?不是有錢就能從容不迫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這是很多人的想法,曾經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后來我認識到焦慮不可能完全杜絕,焦慮感注定會伴隨人的終生。
所以我很不屑那些網上的雞湯,好像腦子里隨便想一想就萬事大吉了。當然我也不反對別人去看這些,虛假的安慰也是安慰,誰也改變不了誰,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沒必要去改變。
至少雞湯比成功學要好上那么一點點,后者完全是販賣焦慮了,好像唯有成功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什么是成功?
按照他們的意見就是發財,賺很多錢,出大名,得大利。不過我也沒有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焦慮的消失,相反,他們實際上還是心神不寧,不是焦慮不安就是自我膨脹。
真正具備松弛感,讓自己能夠從容不迫的人,我現在都沒有見到一個。很多有錢人確實淡定一些,但焦慮也還是有的。
焦慮是階段性的,從雷軍說起。
金山時期的雷軍就談不上松弛感,哪怕他把金山帶上市了,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內心也沒有多少成就感。
這大概是跟馬云等互聯網大佬相比較的緣故,他明明是出道更早,結果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績跟“后輩”沒法比,這確實讓人沮喪。
而且雷軍真正有錢應該是從賣了卓越網的,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網,這個價格其實有些低了。如果網站繼續做下去,至少也能做到一兩億美元的估值,但歷史不能假設。
反正等收購完成后,雷軍算是有錢了,從此不必為錢而焦慮,解鎖了人生的一大成就。現實中很多人也是從解決了金錢問題后才放松下來的,原來都是生存壓力所迫,緊張兮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