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均為化名,細節經過合理藝術加工。
"張老師,求求您救救我們的孩子!"雨夜中,一個男人的聲音撕心裂肺。
"你們還有臉來找我?"門內傳來冰冷的回應。
"我知道當年是我們錯了,可是現在,只有你能救他!"
"救?七年前你們是怎么對我的,忘了嗎?"
女人突然跪了下來:"張老師,如果您不幫忙,我兒子就真的沒救了!"
門緩緩打開,昏黃的燈光下,一個憔悴的身影出現。
當他看清時,整個人如遭雷擊般僵在了原地。
01
2016年的秋天,梧桐葉正黃。
張明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五十多雙求知的眼睛,心中涌起一陣暖流。
這是他在春華中學執教的第十五個年頭,從青澀的師范畢業生到如今的骨干教師,他見證了無數孩子的成長。
"李小宇,你來回答這道題。"張明點名一個坐在后排的男孩。
李小宇慌忙站起來,臉漲得通紅:"老師,我...我不會。"
張明并沒有責備,而是溫和地說:"沒關系,坐下吧。課后來找我,我們單獨講一下。"
下課鈴響起,學生們陸續離開教室。李小宇磨磨蹭蹭地走到講臺前,低著頭不敢看張明。
"小宇,最近學習有什么困難嗎?"張明放下手中的教案,關切地問。
"張老師,我爸媽每天工作很忙,回家也沒時間管我。我自己看書總是看不懂,尤其是語文閱讀理解,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李小宇的聲音很小,帶著委屈。
張明心中一動。他知道李小宇的父母都在工廠上班,三班倒,確實很少有時間輔導孩子。
而語文這個學科,如果基礎不牢,后面會越來越吃力。
"這樣吧,你周末有時間嗎?老師可以給你補補課。"
李小宇眼睛一亮:"真的嗎?可是老師,我家沒什么錢..."
"誰說要收錢了?"
張明笑著摸摸他的頭,"老師就是想幫幫你,看你能不能把成績提上去。"
就這樣,張明開始了他的義務補課生涯。
第一個周末,李小宇按約定時間來到張明家。
這是一套老式的兩居室,客廳里擺著一張不大的餐桌,張明把它臨時改造成了學習桌。
"來,我們先從基礎的字詞開始。"張明搬了把椅子坐在李小宇旁邊,耐心地講解著每一個知識點。
張明的妻子王芳端著兩杯熱茶走過來:"小宇,喝點水休息一下。"
"謝謝阿姨。"李小宇禮貌地接過茶杯,心里暖暖的。
這種被關心的感覺,他很久沒有體驗過了。
兩個小時的補課結束后,王芳又端來了她親手做的小餅干:"小宇,帶回去給爸媽嘗嘗。"
李小宇感動得眼眶都紅了:"阿姨,您太好了。"
"孩子,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張老師的一片心意。"王芳慈愛地說。
李小宇用力點頭,攥著餅干的手都在輕微顫抖。
消息很快傳開了。
班里另外幾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家長找到張明,請求他也能幫幫自己的孩子。
"張老師,我家孩子數學還行,就是語文拖后腿。您能不能也給他補補課?
當然,補課費您開個價,我們絕對不會少給。"學生家長陳姐拉著張明的手懇切地說。
張明想了想:"補課費就算了,我也不缺這點錢。
主要是看到孩子們這么努力,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不過人數不能太多,最多再加三個,否則效果不好。"
就這樣,張明的義務補課班正式成立了。
每個周末,他家的客廳都會迎來四個孩子。
張明分別給他們制定學習計劃,針對每個人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輔導。
王芳也很支持丈夫的做法。她每次都會準備一些小零食,有時候是自己烤的蛋糕,有時候是買來的水果。
看到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夸贊著"阿姨手藝真好",她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老公,你看這些孩子多可愛。小宇現在見到我都會主動打招呼,小月每次走的時候都會幫忙收拾桌子,小軍雖然調皮但學習很認真..."
王芳和張明分享著她的觀察。
"是啊,這些孩子都很懂事。其實他們不是不聰明,就是缺少人引導。"張明感慨地說。
兩個月過去了,期中考試成績出來。
李小宇的語文從原來的65分提高到了82分,其他三個孩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張老師,太謝謝您了!小宇這次考試進步這么大,我和他爸都不敢相信。"李小宇的媽媽專程來到學校,手里拎著一大袋土雞蛋。
"師母,這是我們家自己養的雞下的蛋,您一定要收下。"
張明連忙推辭:"不用不用,看到小宇進步我就很高興了。"
"張老師,您這樣我們心里過意不去。您周末犧牲休息時間給孩子們補課,還不收一分錢,我們真的很感激。"
最終張明還是收下了雞蛋。他知道如果不收,這些樸實的家長心里會更不安。
期末考試前夕,張明決定加大輔導力度。
除了周末,他還利用放學后的時間給孩子們答疑解惑。
"張老師,這道閱讀理解題我還是不太懂。"小月舉手問道。
"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看題目問的是什么..."張明拿著紅筆在試卷上圈圈點點,講得非常詳細。
不知不覺已經六點多了,其他老師都下班了,辦公室里只剩下張明和四個學生。
"老師,您累不累?要不今天就到這里吧?"李小宇有些心疼地問。
"不累,趁熱打鐵,把這幾道題搞明白了再走。"張明笑著說。
王芳打來電話:"老公,什么時候回家?飯菜都涼了。"
"馬上就好,你先吃吧,不用等我。"張明一邊接電話一邊繼續給學生講題。
期末考試成績出來的那天,張明比學生們還要緊張。
當他看到成績單的時候,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李小宇語文93分,比開學時整整提高了28分。
其他三個孩子也都有顯著進步,最少的也提高了15分。
"太好了!太好了!"張明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教導主任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老張,你這個義務補課班辦得不錯啊。這幾個孩子的進步有目共睹,你功不可沒。"
"哪里哪里,主要是孩子們努力。"張明謙虛地說,但眼中的自豪掩飾不住。
放學后,四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一起來到張明家,每家都帶了禮物。
"張老師,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是啊,張老師,沒有您就沒有孩子們今天的成績。"
張明看著這些樸實的家長,心中涌起一陣感動。
這就是教師這個職業最大的回報——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謝謝大家的心意,不過這些禮物太貴重了,我不能收。"張明堅持推辭。
"張老師,您辛苦了一個學期,連一分錢補課費都沒收,我們真的過意不去。"李小宇的爸爸說著,眼圈都紅了。
最后,在大家的堅持下,張明只收了一些土特產,其他禮物都退了回去。
寒假里,幾個孩子時不時會給張明發短信,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張明也會及時回復,給予指導和鼓勵。
"張老師,我在家讀了您推薦的《朝花夕拾》,感覺魯迅先生寫得真好。"
"張老師,我按您說的方法寫了一篇作文,媽媽說寫得比以前好多了。"
看著這些稚嫩而真誠的文字,張明心里暖暖的。他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學期開始,更多的家長找到張明,希望他能幫助自己的孩子。
但張明考慮到精力有限,還是堅持只帶原來的四個學生。
"張老師,您就再收幾個學生吧,我們愿意出雙倍的補課費。"
"不是錢的問題,"
張明耐心解釋,"人數太多了我照顧不過來,教學效果就不好了。而且我本來就是義務幫忙,不收補課費的。"
聽到"義務"兩個字,這些家長更加敬佩張明了。
在這個什么都要錢的時代,還有這樣無私奉獻的老師,實在是太難得了。
春天來了,張明的義務補課班繼續進行著。
孩子們的成績穩步提升,家長們也越來越信任和感激張明。
然而,就在這一片和諧的氛圍中,一場風暴正在悄悄醞釀著...
02
李華是李小宇的叔叔,一個做小生意的中年男人。
他的兒子李小軍和李小宇同班,但成績一直不太好。
看到侄子李小宇在張明的幫助下成績突飛猛進,李華心里既高興又有些不平衡。
"為什么張老師只給小宇他們補課,不給我兒子補?"李華在心里嘀咕。
一天晚上,李華找到了李小宇的父母。
"大哥,聽說張老師給小宇補課,效果很好?"
"是啊,老二,你不知道小宇現在成績提高了多少。
張老師真是個好人,周末義務給孩子們補課,一分錢都不收。"李小宇的爸爸興奮地說。
"義務?真的不收錢?"李華眉頭一皺。
"當然了,我們想給補課費,張老師堅決不要。還說什么看到孩子們進步就是最大的回報。"
李華心里更加不平衡了。如果真的是義務,為什么不給所有需要的學生補課?
為什么偏偏選中了李小宇而忽略了他兒子?
"那你們有沒有給過什么好處?比如送禮什么的?"李華試探性地問。
"就是過年過節送點土特產,張老師一般都不收。實在推不掉的,他也會回禮。"
李華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他開始懷疑這所謂的"義務補課"背后是否有什么貓膩。
第二天,李華專程來到學校找張明。
"張老師,您好,我是李小軍的父親。"李華笑著伸出手。
"李家長,你好。小軍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有點貪玩。"張明客氣地回應。
"是的,所以我想請您給他補補課。聽說您周末有補課班?"
張明搖搖頭:"不好意思,李家長。我現在的學生已經夠多了,精力實在有限。"
"那補課費多少?我可以出雙倍。"李華直接開門見山。
"李家長,您誤會了,我不收補課費的。
只是現在真的沒有精力再帶更多學生了。"張明耐心解釋。
李華臉色有些難看:"張老師,同樣是學生家長,為什么小宇就能享受這個待遇,我兒子就不行?這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張明感覺到了李華語氣中的敵意,但還是保持著禮貌:"李家長,我理解您的心情。但確實是因為時間和精力的問題,不是針對哪個學生。"
"那我問您,您真的沒收過一分錢補課費?"李華逼問道。
"當然沒有。"張明肯定地回答。
"那家長送的禮品呢?"
"偶爾收過一些土特產,但我都會回禮的。"
李華冷笑一聲:"張老師,您這話說得就有問題了。
什么叫偶爾?什么叫土特產?您能保證這些東西沒有價值嗎?"
張明被問得有些莫名其妙:"李家長,您這是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我就是想為我兒子爭取一個公平的機會。"
李華站起身來,"既然張老師這么忙,那我就不打擾了。"
看著李華離去的背影,張明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
幾天后,張明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教導主任急匆匆地走了進來。
"老張,有人舉報你違規補課收費,上面要來調查。"
張明愣住了:"舉報?誰舉報的?我根本沒收過補課費啊!"
"我也知道你的為人,但既然有人舉報,就必須配合調查。你先把相關材料準備一下。"
當天下午,教育局的調查組就來到了學校。
"張明老師,請您配合我們的調查。有人舉報您違規有償補課,這是舉報信。"調查員出示了一封匿名舉報信。
張明接過舉報信,看到上面寫著:"張明老師利用職務之便,強制學生參加有償補課,每人每月收費500元。家長敢怒不敢言,希望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這完全是誣陷!"
張明憤怒地說,"我從來沒有收過任何補課費,更沒有強制學生參加!"
"那您能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嗎?"調查員問。
張明一時語塞。他確實在給學生補課,這是事實。
雖然沒收費,但他拿什么證明自己沒收費呢?
"我可以讓學生家長來作證。"張明說。
"好的,請您聯系一下相關家長,我們需要了解情況。"
很快,李小宇、小月、小軍和另一個學生的家長都來到了學校。
"請問張老師有沒有向你們收取補課費?"調查員問。
"沒有!絕對沒有!"
李小宇的媽媽激動地說,"張老師每個周末都義務給孩子們補課,我們想給錢他都不要。"
"是的,張老師人很好,從來不收我們一分錢。"其他家長也紛紛證明。
調查員詳細記錄了家長們的證詞,然后又單獨詢問了幾個學生。
孩子們的回答都很一致:張老師沒有收過錢,補課是自愿的。
看起來調查應該很快就能結束,張明也松了一口氣。
然而,就在這時,李華出現了。
"我要實名舉報張明違規收費!"李華聲音很大,引來了不少人圍觀。
"李家長,您有什么證據?"調查員問。
李華拿出一個錄音筆:"這里有錄音證據,張明親口承認收過家長的禮品。禮品也是有價值的,這就是變相收費!"
錄音播放出來,正是李華和張明那天談話的內容。
張明承認收過"土特產"的話被放大了,聽起來確實有些曖昧。
"還有,"
李華繼續說,"張明明顯是在搞小圈子,只給關系好的學生補課,不給關系一般的學生補課。這是不是師德問題?"
現場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開始議論紛紛。
"原來這個張老師也不是什么好人啊。"
"現在的老師都這樣,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就說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張明聽著這些議論,臉色變得蒼白。
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會被這樣曲解。
"我可以解釋..."張明試圖為自己辯護。
"您還有什么好解釋的?錄音就是證據!"李華得理不饒人。
其他家長看不下去了,紛紛為張明證明:"張老師真的沒有收過錢!那些土特產我們也是強制他收的,而且他都會回禮!"
"就是!張老師是個好人,您不能這樣誣陷他!"
"李華,你這樣做太過分了!小宇成績提高了這么多,都是張老師的功勞!"
李華面對眾人的指責,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激動:"你們這是被收買了!收了人家的好處當然要說好話!"
現場一時間吵成一團。
調查員維持了一下秩序:"請大家安靜,我們會根據調查結果做出公正的判斷。"
當天晚上,這件事就在網上傳播開了。
有人拍了視頻,發布到了社交媒體上,標題是《某中學老師被舉報違規補課,家長當場吵翻天》。
視頻中,李華義憤填膺地控訴張明的"罪行",而其他家長為張明辯護的聲音則被淹沒在吵鬧聲中。
網友們看到的更多是沖突場面,而不是事實真相。
評論區很快炸了鍋:
"又是一個黑心老師,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這種老師就應該開除!"
"現在的教育界太黑暗了。"
"為什么總有人為這種老師辯護?肯定是被收買了!"
也有一些理性的聲音:
"先別急著下結論,等調查結果出來再說。"
"感覺舉報的人有問題,為什么要用錄音?明顯是有預謀的。"
但理性的聲音很快就被憤怒的謾罵聲覆蓋了。
張明回到家,王芳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心疼得不行。
"老公,你別太在意網上那些話,清者自清。"
"我就是想不通,我明明是在幫助那些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張明痛苦地說。
"可能是有人嫉妒吧。你看小宇他們進步這么大,肯定有人眼紅。"
張明苦笑:"嫉妒?我又不是為了名利,我圖什么?"
"你圖的是哪些孩子能夠成才,圖的是教師的責任心。可惜有些人不理解。"
第二天,張明硬著頭皮來到學校。
他發現同事們看他的眼神都有些異樣,有同情,有疑惑,也有疏遠。
"老張,你這次可能有點麻煩。"
一個關系較好的同事悄悄對他說,"上面的壓力很大,可能要嚴肅處理。"
"可是我真的沒有做錯什么啊。"張明無奈地說。
"我相信你,但現在輿論壓力太大了。你知道的,息事寧人總是最簡單的選擇。"
果然,下午學校就找張明談話了。
"老張,這次的事情影響很大,上面很重視。
雖然調查還沒有結束,但為了平息輿論,學校決定先讓你停課反思。"校長語氣沉重地說。
"停課?"張明不敢相信,"校長,我真的沒有違規收費啊!"
"我知道,我知道。但現在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影響的問題。
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教育局壓力很大。"
"那我的學生怎么辦?"張明最擔心的還是那些孩子。
"會安排其他老師接手的。"
張明感覺天旋地轉。他教了十五年書,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走出校長辦室,張明看到李小宇等幾個學生正在走廊里等著他。
"張老師,網上說的都不是真的,對吧?"李小宇眼中含著淚水。
張明強忍著淚水,摸摸孩子的頭:"小宇,老師沒有做錯任何事。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受影響。"
"張老師,您還會給我們補課嗎?"小月問道。
張明愣住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這時,教導主任走過來:"你們幾個快回教室去,別在這里聚集。"
孩子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李小宇回頭看了張明一眼,那眼神讓張明心如刀絞。
03
停課的日子對張明來說無比煎熬。
他每天待在家里,看著網上鋪天蓋地的負面評論,心情越來越沉重。
"師德敗壞的老師就應該開除!"
"什么義務補課,都是幌子,肯定背后收錢了。"
"這種老師還有臉在學校待著?"
"現在的教育界就是被這種人搞壞的。"
王芳看著丈夫日漸憔悴的樣子,心疼得不行:"老公,要不我們換個地方生活吧,離開這里。"
"我不甘心,我明明什么都沒做錯。"張明握緊了拳頭。
"可是繼續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垮掉的。"
張明的確感覺身體不如以前了。
失眠、頭痛、食欲不振,這些癥狀接踵而至。
更讓他痛苦的是,連一些原本信任他的人也開始動搖了。
一天,張明在小區里遇到了鄰居劉阿姨。
"小張,聽說你被停課了?"劉阿姨的語氣有些微妙。
"是的,阿姨。"張明苦澀地回答。
"哎,我以前還想讓我孫子找你補課呢,現在看來..."
劉阿姨搖搖頭,"做人還是要本分一點。"
張明愣住了。劉阿姨是看著他長大的,對他一向很好。連她都開始懷疑自己了嗎?
回到家,張明更加沮喪了。王芳安慰他:"老公,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會嗎?現在有誰還愿意相信我?"張明苦笑。
正在這時,門鈴響了。王芳去開門,發現是李小宇的媽媽。
"師母,我來看看張老師。"她手里拎著一袋水果。
"快進來坐。"王芳熱情地招呼她。
李小宇媽媽坐下后,眼圈就紅了:"張老師,對不起,都是我們沒用,沒能保護好您。"
"您這是說什么話?"張明連忙說,"這不是您的錯。"
"張老師,小宇每天回家都問我,您什么時候能回去上課。他說沒有你,他的成績肯定又要下降了。"
聽到這話,張明心里五味雜陳。
"還有啊,小月的媽媽讓我轉告您,她們全家都支持您。小軍的媽媽也是,她說要不是李華從中搗亂,根本不會有這些事。"
張明點點頭,心里稍感安慰。至少還有人相信他。
"張老師,您千萬不要放棄。那些網上的話都是胡說八道,我們這些了解您的人知道您是什么樣的人。"
李小宇媽媽走后,張明感覺心情好了一些。但這種好心情并沒有維持多久。
幾天后,教育局的調查結果出來了。
雖然沒有找到張明收費的直接證據,但考慮到"社會影響",決定給予張明"警告"處分,并調離教學崗位。
"什么?調離教學崗位?"張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張,這已經是最輕的處理了。考慮到你多年來的工作表現,上面才網開一面。"校長無奈地說。
"可是我根本沒有違規!為什么要處分我?"
"現在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影響的問題。這件事鬧得太大,必須有個交代。"
張明感覺全世界都在塌陷。
十五年的教學生涯,就這樣被一個莫須有的舉報給毀了。
回到家,王芳看到丈夫臉色蒼白的樣子,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了?"
"我被調離教學崗位了。"張明聲音很輕,但每個字都像重錘一樣砸在王芳心上。
"什么?憑什么?你又沒有做錯任何事!"王芳憤怒地說。
"他們說是考慮到社會影響。"
張明苦笑,"我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教書育人,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
王芳抱住丈夫,兩人相擁而泣。
第二天,張明去學校辦理調動手續。他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門,負責校園綠化工作。
從語文老師到綠化工人,這個轉變對張明來說無比殘酷。
看著曾經熟悉的教室,看著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他心如刀絞。
李小宇幾次想找張明,都被阻止了。"張老師現在不能給學生補課了,你不要去打擾他。"教導主任嚴厲地說。
李小宇只能遠遠地看著張明在花園里澆水、修剪花草。
那個曾經在講臺上神采飛揚的老師,現在變得那么沉默寡言。
"張老師好像變了很多。"李小宇對同桌說。
"是啊,聽說他現在不怎么愛說話了。"
學期結束了,李小宇的成績果然下降了不少。
新來的語文老師雖然也很負責,但教學方法和張明完全不同,李小宇一時間適應不了。
李小宇媽媽心疼兒子,也心疼張明:"都是那個李華害的!明明是誣告,結果卻把張老師給毀了。"
更讓人心酸的是,王芳也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壓力,經常和張明爭吵。
"你為什么要去義務補課?為什么不能安分一點?"王芳在一次爭吵中歇斯底里地喊道。
"我這是為了學生好!"張明也很憤怒。
"為了學生好?結果呢?你現在連工作都丟了,我們的生活也被毀了!"
"那你的意思是我不應該幫助那些孩子?"
"我沒有這個意思,但你也要考慮一下我們的生活啊!現在鄰居們怎么看我們?親戚朋友怎么看我們?"
張明被問得啞口無言。他確實沒有考慮到王芳的感受。
矛盾越積越深,最終王芳提出了離婚。
"我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每天都有人對我指指點點,說我嫁了個師德敗壞的老師。"王芳流著淚說。
"芳芳,我們可以換個地方生活..."張明試圖挽回。
"沒用的,這件事已經在網上傳開了,去哪里都一樣。而且你的性格也變了,變得沉默寡言,變得疑神疑鬼。"
"我沒有疑神疑鬼!"
"那你為什么不愿意和別人交流?為什么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張明無法反駁。他確實變了,變得不再信任任何人,變得封閉內向。
那場舉報事件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理創傷。
最終,兩人還是辦理了離婚手續。十多年的婚姻,就這樣結束了。
張明一個人住在小小的出租屋里,每天按時去學校上班,下班后就回到出租屋里,很少和人交流。
同事們對他也很客氣,但明顯保持著距離。
畢竟,誰也不想和一個"有問題"的人走得太近。
"老張,要不要一起去吃飯?"偶爾有同事邀請他。
"不了,我回家還有事。"張明總是禮貌地拒絕。
他不是不想社交,而是害怕。害怕別人提起那件事,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害怕再次被人誤解。
時間一天天過去,張明逐漸適應了這種孤獨的生活。
他不再關注網上的評論,不再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像一個與世隔絕的人。
春華中學來了新的語文老師,學生們也習慣了新老師的教學方式。
李小宇雖然想念張明,但也慢慢接受了現實。
只是偶爾路過張明工作的花園時,他還是會停下來看一眼那個曾經改變他命運的老師。
張明也會注意到李小宇的目光,兩人會點頭致意,但不再有更多的交流。
七年就這樣過去了。
張明從一個風華正茂的中年教師,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校園綠化工。
那份對教育的熱情,那份對學生的關愛,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再也沒有展現的機會。
他以為這輩子就會這樣平淡地過下去,再也不會和教學扯上關系。
然而,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捉弄人。
就在那個雨夜,當張明看到跪在門外的李華夫婦時,他整個人都震驚了。
"張老師,求求您救救我們的孩子!"李華的聲音在雨夜中顯得格外凄厲。
張明死死盯著這個曾經毀掉自己一切的男人,心中涌起復雜的情緒。
憤怒、困惑、難以置信,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七年了,你們還有臉來找我?"張明的聲音冰冷得像寒冬的刀子。
"張老師,我知道當年是我們錯了,可是現在小軍真的沒救了!醫生說了,只有你能救他!"李華的妻子痛哭流涕。
"我能救他?"張明冷笑,"我一個綠化工,能救什么?"
"不是的,張老師,您不知道..."
李華顫抖著從包里掏出一疊資料,"這些年我們到處求醫,最后專家告訴我們..."
李華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
"爸爸,媽媽,你們在干什么?"一個虛弱的聲音從黑暗中傳來。
張明轉頭看去,昏暗的路燈下站著一個瘦弱的少年,正是李華的兒子李小軍。
只是現在的他和七年前那個調皮活潑的孩子完全不同了——他的眼神空洞,面容憔悴,整個人透露著一種詭異的陰郁。
更讓張明震驚的是,李小軍看到他的那一瞬間,突然露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張老師,我終于又見到您了..."
看見李小軍那個詭異的笑容。
張明感覺脊背發涼,心中警鈴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