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財神降福有定數,世人求財多枉然。"明代道士劉基曾在《財神真經》中寫下這句話,道出了供奉財神的玄機。
正月初五,江南某富商府邸內香火繚繞,供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金銀元寶。主人虔誠跪拜,口中念念有詞:"恭請趙公明真君降臨,弟子一心求財..."
而在百里外的山村小廟,一位貧苦農夫僅以清水一碗、粗餅三塊供奉財神,卻神情專注,毫不懈怠。
《道藏·正一玄壇真君寶誥》載:"玄壇趙元帥,掌天下財庫,司人間禍福。"
這位被尊為財神之首的趙公明,麾下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大財神,掌管人間一切財富流轉。然而同樣的虔誠供奉,為何有人財源廣進,有人卻越拜越窮?
傳說趙公明成仙前曾是終南山修道之人,得張天師親傳,后受玉皇大帝冊封為"正一玄壇真君"。《搜神記》中記述:"公明性剛直,執法無私,世人求財若心不正,雖日日焚香亦不得感應。"道門秘傳,供奉財神真正的奧秘,并非在于供品豐厚與否,而在于三個關鍵要訣。
話說明朝萬歷年間,蘇州城有一商賈名叫王文昌,祖傳三代經營絲綢生意,家境殷實。王文昌自幼便見父親每日供奉財神,香火不斷,生意興隆。
父親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吾家能有今日,全賴財神爺庇佑。你須記住,每日清晨必須上香三炷,供品要用最好的,萬不可怠慢。"
王文昌謹遵父訓,每日五更即起,精心準備供品。山珍海味、金銀紙錠,樣樣不缺。他還專門請來道士做法事,花費不菲。
然而奇怪的是,自父親去世后,生意竟日漸衰落。先是幾筆大買賣莫名其妙地黃了,接著貨物在運輸途中頻頻出現意外,損失慘重。
王文昌百思不得其解,更加虔誠地供奉財神。他將供桌換成紫檀木制,供品更是精益求精,連香都要用最貴的沉香。
每日跪拜時間也從一炷香延長到三炷香,嘴里念念有詞:"財神爺在上,弟子王文昌一心向善,祈求真君保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可是生意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三年下來,王文昌已經變賣了大半家產。眼看就要破產,他心中焦急萬分,決定前往終南山尋訪高人指點迷津。
秋日的終南山層林盡染,王文昌沿著崎嶇山路而上,歷經數日終于來到一座古樸的道觀前。觀門上書"玄真觀"三字,筆力遒勁。守門道童見他一臉愁容,便問:"施主從何而來,所為何事?"
王文昌長嘆一聲:"小生蘇州王文昌,祖傳經商,向來供奉財神。奈何近年生意衰敗,家道中落,特來求見高人指點。"
道童點頭:"觀主正在殿中,施主可自行前往。"
王文昌踏進觀門,只見正殿香火裊裊,一位鶴發童顏的老道正在打坐。老道睜開雙眼,目光如炬,仿佛能看透人心:"你就是那個王文昌?"
王文昌大驚:"道長如何知曉在下姓名?"
老道淡然一笑:"貧道早已算出今日有人前來求財之法。你且說說,平日是如何供奉財神的?"
王文昌詳細講述了自己的供奉方式,從供品的豐盛到儀式的虔誠,無不盡心盡力。老道聽后搖頭嘆息:"你可知道,同樣是供奉財神,為何有人得福,有人卻越供越窮?"
"還請道長指教。"王文昌恭敬地說。
老道起身走到神龕前,指著趙公明的神像說:"財神趙公明,乃正一玄壇真君,執掌天下財庫。世人皆知他能賜財,卻不知他更重德行。《太平廣記》載:'公明察人心如鏡,善惡分明,毫厘不差。'你雖供品豐厚,儀式周全,卻犯了供奉財神的大忌。"
"什么大忌?"王文昌急忙問道。
老道背著手踱步,久久不語,只是深深地看著王文昌。
王文昌被看得心中發毛:"道長,弟子是否有什么不妥之處?"
"你父親生前,生意興隆,家道殷實。你繼承家業后,卻日漸衰落。同樣的血脈,同樣的生意,為何結果如此不同?"老道的話如謎語一般。
王文昌苦笑:"弟子也百思不得其解,或許是運氣不好,或許是時運不濟..."
"運氣?時運?"老道搖頭,"世間萬事皆有因果,豈有無緣無故的禍福?"
"那...那究竟是為什么?"王文昌急切地問。
老道走到窗前,望著遠山:"天機不可泄露,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悟。"
"道長,弟子實在愚鈍,還請明示。"王文昌跪倒在地。
老道轉身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神像,猶豫半晌:"罷了,既然你誠心求教,貧道便指點你一二。但此事非同小可..."
話剛說到一半,老道忽然住口,神情變得凝重起來。
就在這時,觀外忽然狂風大作,松濤陣陣。老道面色一變,快步走到窗前觀望,只見天空中烏云翻滾,電閃雷鳴。
"奇怪,剛才還是晴空萬里,怎么突然變天了?"王文昌疑惑地問。
老道回過頭來,神情嚴肅:"這不是尋常的天象變化??磥碛腥嗽诎抵杏^察,不愿讓貧道泄露天機。"
話音剛落,殿中供奉的財神像忽然金光大放,整個大殿都被金輝籠罩。王文昌瞪大了眼睛,只見財神像仿佛活了一般,威嚴的面容上閃過一絲神光。
老道連忙上前拜倒:"弟子參見玄壇真君!"
一個威嚴的聲音在殿中響起:"你既要傳授供奉之法,為何不事先稟報?"
老道恭敬回答:"弟子見此人虔誠求教,一時心軟,還請真君恕罪。"
"也罷,"那聲音稍緩,"既然他遠道而來,又確有誠心,便可一說。但須知,供奉財神的三大要訣關乎天機,不可輕傳。"
王文昌此時已經跪在地上,渾身顫抖。他從未想過能親眼見到財神顯靈,心中既激動又恐懼。
財神的聲音再次響起:"世人供奉財神,十有八九都做錯了。他們只知求財,不知財從何來;只知供奉,不知供奉真意。"
趙公明停下腳步,回首望向那些依然跪伏不起的求財者,眼中閃過一絲憐憫。他緩緩抬起金鞭,指向殿中那些琳瑯滿目的供品,聲音如雷:"爾等可知,同樣是供奉財神,為何有人財源滾滾,有人卻越拜越窮?"
"莫非...莫非供品有別?"一位商賈顫聲問道。
趙公明搖頭:"非也。貧富之差,全在三事。做對這三事者,縱然粗茶淡飯供奉,我亦必降福澤。"
虛空中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世間求財者眾,能得此三事真諦者卻寥寥無幾。既有有緣人在此,便可一說。但須知,這三事一旦做錯,不僅求財無門,更會..."
虛空中的聲音停頓片刻,繼續說道:"更會損耗自身福報,世代貧窮。這三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世人不知,枉費了多少虔誠。"
財神趙公明此時顯現真身,身披金甲,手持定海神珠,威嚴無比。他看著王文昌說:"你既誠心求教,貧道便將這三大要訣詳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