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北京,梁漱溟站在政協禮堂外的臺階上,望著長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眉頭卻緊鎖著。
他剛從山東、河南等地調研回來,那些農村的景象仍歷歷在目——干裂的土地、佝僂著背的老農、面黃肌瘦的孩童。
"梁先生,會議要開始了。"身后傳來工作人員的提醒聲。
梁漱溟點點頭,整了整深藍色的中山裝,邁步走進禮堂。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深知這次會議的重要性——這是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后的第一次政協擴大會議,將討論國家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的大計。
禮堂內已經座無虛席。梁漱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環顧四周,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張瀾、李濟深、沈鈞儒..
.這些民主人士與他一樣,都是受邀參與國家建設的知識分子代表。
前排就座的是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那高大的背影格外醒目。
會議開始后,周恩來首先作了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報告。
梁漱溟認真記錄著,但當聽到"優先發展重工業"時,他的筆尖停頓了一下。
在山東農村,他看到的是農民們將最后一粒糧食上交國家后,自己卻不得不以野菜充饑的景象。
"農民太苦了..."梁漱溟在心中默念著這句話,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桌面。
"下面請各位委員發表意見。"主持人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
會場一時安靜下來。梁漱溟深吸一口氣,舉起了手。
"請梁漱溟委員發言。"
他站起身時,感覺到周圍投來的目光。
有些是好奇的,有些則帶著警惕。前排的毛澤東也轉過身來,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視著他。
"主席,各位委員,"梁漱溟的聲音有些沙啞,但很快變得堅定,"我剛剛從山東、河南農村調研回來,想就農民問題談幾點看法。"
他從公文包中取出一疊筆記,那是他在農村走訪時記錄的第一手資料。
"解放后,農民分到了土地,積極性很高。但這兩年,尤其是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后,農民的生活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困難了。"
梁漱溟的聲音漸漸提高,"在臨沂,我看到農民交完公糧后,家里只剩紅薯干;在安陽,有農民告訴我,他們現在吃的還不如解放前..."
會場開始騷動。有人在小聲議論,前排幾位中共領導人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梁漱溟注意到毛澤東皺起了眉頭,但他沒有停下。
"我認為,現在的政策過分強調工業化,忽視了農民的利益。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農民卻生活在九地之下!城鄉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
這句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會場頓時嘩然。
"梁先生,請注意你的言辭!"一位來自工會系統的代表站起來反駁,"工業化是國家強大的必由之路,農民暫時做出犧牲是必要的!"
"犧牲?"梁漱溟毫不退讓,"憑什么要讓最貧苦的農民來承擔這種犧牲?我們革命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嗎?"
爭論越來越激烈。主持會議的周恩來不得不幾次敲桌維持秩序。梁漱溟的發言持續了近二十分鐘,結束時,他的額頭已經滲出細密的汗珠。
散會后,幾位民主人士圍住了梁漱溟。
"漱溟兄,你今天太沖動了。"張瀾低聲說,"這些話私下提建議可以,公開說出來..."
"正因為是公開場合,我才要說!"
梁漱溟摘下眼鏡擦了擦,"農民沒有發言權,我們這些了解農村的人不替他們說話,誰來替他們說?"
走出禮堂時,梁漱溟注意到毛澤東正被一群人簇擁著離開。
毛似乎感覺到了他的目光,回頭看了一眼,但很快又轉回去繼續與人交談。那眼神中的含義,梁漱溟一時讀不懂。
當晚,梁漱溟在燈下整理白天的發言稿,準備形成書面意見提交上去。敲門聲打斷了他的工作。
來人是他的老朋友、時任教育部長的張奚若。
"我就知道你這個倔老頭還沒睡。"張奚若進門后直接坐在了床沿上,"今天你在會上的發言,可是捅了馬蜂窩。"
梁漱溟給他倒了杯茶:"我只是說了實話。"
"實話也要看怎么說。"
張奚若搖頭,"你那些'九天之上、九地之下'的話,太尖銳了。現在國家剛定下工業化路線,你這不是唱反調嗎?"
"奚若兄,"梁漱溟放下茶杯,聲音低沉,"你在延安待過,了解黨的政策。但你真的到農村看過嗎?農民的日子有多苦,你知道嗎?"
張奚若沉默了。片刻后,他說:"明天毛主席可能要回應你的發言,你要有心理準備。"
"我準備好了。"梁漱溟望向窗外的夜空,"為了農民,我什么準備都做好了。"
第二天會議的氣氛明顯不同了。梁漱溟一進門就感受到無數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他挺直腰板,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面色平靜如水。
果然,在幾位代表發言后,毛澤東站了起來。
"昨天梁漱溟委員提出了關于農民問題的意見,"毛澤東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
會場鴉雀無聲。梁漱溟握緊了手中的鋼筆。
"首先,我承認梁先生說的是事實,農民確實還很苦。"
毛澤東的開場白讓梁漱溟稍感意外,"但是,"毛的話鋒一轉,"梁先生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
毛澤東走到講臺前,雙手撐在桌面上:"小農經濟救不了中國!沒有工業化,我們永遠只能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永遠受帝國主義欺負!蘇聯為什么能打敗希特勒?靠的就是強大的工業基礎!"
梁漱溟想站起來反駁,但被身旁的張瀾按住了手臂。
"梁先生說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毛澤東繼續道,語氣越來越嚴厲,"可你知道嗎?東北的工人們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住的是漏雨的工棚,吃的是高粱米!他們容易嗎?"
會場響起掌聲。毛澤東停頓了一下,目光直視梁漱溟:"梁先生一貫以農民代言人自居,但你的思想還是停留在改良主義階段,沒有跟上革命的發展!"
這番話如同一記重錘。梁漱溟感到臉上火辣辣的,但他依然倔強地抬起頭,與毛澤東對視。
"我不同意主席的看法。"梁漱溟站起來,聲音有些發抖,"改良有什么不好?如果能讓農民少受點苦,我寧愿做個改良主義者!"
"問題是你這種改良行不通!"
毛澤東罕見地提高了聲音,"不搞工業化,不搞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就沒有前途!你梁漱溟是站在什么立場上說話?是人民的立場,還是資產階級的立場?"
"我站在農民的立場上!"
梁漱溟激動得胡子都在顫抖,"革命勝利四年了,農民的生活為什么沒有明顯改善?主席,您當年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不是熱情謳歌農民運動嗎?現在怎么..."
"夠了!"毛澤東猛地拍了下桌子,"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