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扔出一篇重磅報道,直接喊話:“韓國要動真格了!中韓一旦開戰,中國火箭軍將率先受到威脅。”這消息一出,簡直像往平靜的湖面丟了塊大石頭,瞬間激起中韓關系和東北亞局勢的層層波瀾。
要聊這事,先得從一個人說起——申源湜,韓國前國防部長官,也是這風波里的關鍵人物。他1958年出生在韓國統營市,一個靠海的小地方,家里不算富裕,但靠著努力考進韓國陸軍士官學校,1977年入學,1981年畢業,開始了35年的軍旅生涯。
他在軍隊里一步步爬上來,干過連長、當過團長,還管過首爾的防務。2015年,他升到聯合參謀本部作戰本部長,相當于韓國軍隊作戰指揮的大腦。2016年退役后,他沒閑著,轉頭從政,2020年當上國會議員,2023年被總統尹錫烈看中,提名當國防部長官,直到2024年8月又升任國家安全顧問。
申源湜這人,作風硬朗,眼里揉不得沙子。他當部長官時,韓國正跟朝鮮關系緊張,又趕上中國這邊因為薩德的事跟他國關系鬧得不太愉快。他上臺后,國防預算年年漲,2024年直接批了5.5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大概300多億,買新武器、升級導彈系統,忙得不亦樂乎。他還老跑美國,跟美防長奧斯汀談聯合軍演,恨不得把美韓同盟綁得更死。
對中國,他態度挺微妙。2024年8月,他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話里有話,說東北亞有“試圖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勢力,點名沒點名,大家心里都明白。他不想韓國卷進南中國海的渾水,但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他明顯有點戒心。
《中央日報》這篇報道算是把中韓關系的弦繃到了新高度。文章說,韓國軍方已經有了計劃,一旦中韓真打起來,第一步就是要打中國火箭軍,削弱咱們的戰略威懾力。這話聽著挺嚇人,但細想想,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中國火箭軍是咱們國家的戰略王牌,管著彈道導彈和核武器。東風-26這種導彈,射程能到4000公里,別說韓國,日本、關島都得掂量掂量。韓國那邊呢,靠著薩德系統,能探測到中國東部沿海的導彈活動,再加上他們新升級的“玄武”導彈,射程800公里,理論上真能威脅到咱們的部分軍事設施。
報道還提到,韓國和美國在烏山空軍基地搞過聯合軍演,模擬的就是怎么對付中國火箭軍的導彈威脅。韓國還通過衛星和無人機盯著中國沿海的動靜,情報系統升級得挺快。更別提他們還想多買美國的“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擺明了是防著咱們的火箭軍。
這事得從薩德說起。2016年,韓國決定在星州部署薩德,中國這邊炸了鍋。外交部抗議了好幾輪,民間也掀起抵制韓貨的熱潮,樂天超市在中國直接被擠兌關門。
薩德這東西,名義上是防朝鮮,但雷達盯著中國,誰心里沒點數?到現在,薩德已經跑了好幾年,韓國媒體拿它做文章,說能幫著鎖定火箭軍的位置,意思是韓國有底氣跟中國硬碰硬。
不過,這報道聽著狠,實際水分也不少。中韓經濟綁得太緊,2024年雙邊貿易額3000億美元,真打起來誰都討不了好。韓國放這狠話,更多是想嚇唬人,給自己壯膽,順便在美韓同盟里刷存在感。可這招玩得有點大,輿論一炒,緊張氣氛直接拉滿。
中韓關系怎么走到這步的?得從頭捋捋。1992年建交后,中韓關系一直挺熱乎。韓國文化靠韓劇、K-pop在中國火得不行,中國游客也愛往首爾跑。經濟上,韓國出口半導體、汽車,中國這邊賣原材料、消費品,大家賺得盆滿缽滿。可這表面的和氣,底下早就埋了雷。
薩德是導火索。2016年這事一出,中國覺得韓國在自家門口架槍,安全感沒了。韓國呢,又覺得中國反應過激,畢竟他們還得防著朝鮮的導彈。雙方各有各的理,誰也不肯退步。后來特朗普上臺,美國在東北亞推“印太戰略”,韓國被拉著站隊,中韓關系就更微妙了。
申源湜上臺后,局勢沒緩和,反而更緊繃。他當部長官時,韓國跟美國、日本搞三方會談,2024年6月在新加坡簽了協議,還計劃搞“自由邊緣”軍演,直接把中國和朝鮮當假想敵。這動作擺明了是沖著咱們來的,中國這邊自然不樂意。
但話說回來,中韓真打起來可能性有多大?不太現實。韓國經濟靠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韓國的技術,雙方撕破臉誰都吃虧。韓國媒體這時候跳出來喊打喊殺,估計是想給政府施壓,或者干脆就是博眼球的噱頭。
報道一出,中韓雙方都坐不住了。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表態,說薩德威脅國家安全,敦促韓國別玩火。韓國那邊呢,青瓦臺開了緊急會,申源湜作為國家安全顧問站出來講話,說韓國要和平,但絕不怕威脅。
中韓在首爾開了高層安全對話,雙方都想降溫,不讓事態失控。會議上沒啥具體成果,但至少表明大家都不想真動手。申源湜沒直接上桌談判,可他的政策思路明顯影響了韓國這邊的底線。
同一時間,申源湜還在推美韓日合作。黃海上的“自由邊緣”軍演照常搞,美國航母都拉來了。這演習規模不小,擺明了是給中國和朝鮮看的。韓國國內反應兩極化,有人覺得該硬氣,有人擔心把鄰居惹毛了沒好果子吃。
火箭軍被韓國盯上,這事聽著挺糟心。咱們的火箭軍不光是軍事力量,更是戰略威懾的底氣。東風導彈一亮相,周邊國家都得掂量三分。可薩德在這杵著,韓國又有美國撐腰,火箭軍的安全確實多了點不確定性。
不過,咱也別太慌。火箭軍的基地位置保密得很嚴,機動性又強,不是隨便就能敲掉的。韓國“玄武”導彈射程也就800公里,夠不著咱們內陸的戰略縱深。再說,中國也不是吃素的,反制手段多著呢,電子戰、反導系統,隨手就能拉出來應個急。
關鍵還是得看外交。硬實力是底牌,但軟實力得跟上。中韓關系要想穩,靠的是利益捆綁和互相理解。韓國媒體喊得兇,真干起來他們也得想想后果。
這事看著嚇人,其實透著點虛張聲勢的味兒。申源湜是個硬漢,可他也明白打仗不是鬧著玩的。中韓關系這幾年磕磕絆絆,但大方向還是得往和平走。火箭軍的安全是個大課題,咱得警惕,但也不用草木皆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