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1971 年 7 月 30 日,日本巖手縣盛夏酷熱難耐。
拿師町安田小學的孩子們在操場嬉戲時,一聲震耳欲聾、毛骨悚然的巨響劃破天際,方圓數十公里內的居民皆被驚動。
人們聞聲抬頭,驚見田野上方天空出現一團形狀怪異的白云,它急速凝聚、消散,延伸出白線。
隨后令人永生難忘的恐怖一幕出現:無數如黑芝麻般的物體,從白云下的白線處紛紛散落...
1.
1971 年,昭和 46 年 7 月 30 日,日本巖手縣被盛夏的酷熱所籠罩。
雖地處日本東北,夏季相對其他地區較為涼爽,但這一天的天氣卻異常燥熱。
天空萬里無云,只有一輪驕陽高懸,散發著熾熱的光芒。
拿師町安田小學的操場上,孩子們正在盡情地玩耍著。
他們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五年級的學生武田和小伙伴們正玩得起勁,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從空中傳來。
這聲巨響傳播極廣,不僅安田小學的學生們聽到了,就連方圓數十公里內的居民也都被驚動。
那聲音十分奇怪,不像是普通的爆炸,而是一種人們從未聽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響。
“看天上,看天上!” 隨著一些人的尖叫,眾人紛紛抬頭望向天空。
只見田野上方的天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團形狀極不規則的白云。
那云朵以很快的速度凝聚、消散,然后延伸出了一條白線。
緊接著眾人看到了一個永生難忘的恐怖場景:許多如同黑芝麻般的物體,從云朵下的白線處逐漸散落下來...
2..
“那是什么東西?” 人們心中充滿了好奇,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突然有人發出了驚恐的尖叫。
因為有的人已經看清了這些黑點的輪廓,原來這些黑點密密麻麻的,竟然全都是人體!
大約十幾秒后,難以計數的人如同下雨一般砸向地面。
操場上的孩子們被嚇得呆立當場,武田感覺自己的雙腿發軟,無法挪動半步。
他眼睜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大腦一片空白。
而這令人震驚的一幕,正是由一場慘烈的空難所引發。
從 1952 年開始,日本正式啟用民用飛機飛行。
在早期全日本的飛機主要以螺旋槳飛機為主。
但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長途客機逐漸被替換為噴氣式飛機,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
同時,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也讓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享受到了航空出行的便利。
1971 年 7 月 30 日下午 1 點 33 分,一架編號為全日空 58 號的航班,從北海道的千歲機場出發,正朝著東京羽田機場飛行。
58 號航班的機型是波音 727 - 200,這架飛機才服役了 3 年時間,是當時最先進的客機之一。
機上總共有 162 人,其中包括 7 名機組人員與 155 名乘客。
機長名叫川西三郎,41 歲,總飛行時間為 8033 小時,經驗豐富。
副駕駛石河營 27 歲,飛行時間為 2238 小時。
飛行工程師唐邁克爾卡彭特 30 歲,飛行時間超過了 2400 小時。
當天58 號航班原本計劃在 12 點 45 分起飛,可由于前一班航班晚點,飛機一直等到下午 1 點 33 分才起飛。
雖然延誤了 45 分鐘,但好在起飛過程比較順利。
3.
下午 1 點 46 分,58 號航班飛過了函館,飛機的高度保持在 8500 米左右。
客機計劃在 2 點 11 分經過宮城線,然后朝著東京飛行。
機長川西三郎也將飛機切換到了自動駕駛模式。
當時日本的航空業雖然正在高速發展,但由于價格等因素,有機會乘坐飛機旅游的人并不多。
58 號航班上的乘客大多是靜岡縣人,其中的 122 人是由二戰遺屬組成的一個旅行團。
他們剛剛游覽完北海道,滿心歡喜地準備搭乘這架班機前往東京。
航班上洋溢著一種快樂的氛圍,因為飛機上中老年人偏多,很多乘客都是抱著在去世前最后一次坐飛機的想法,然而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想法會以一種極其恐怖的方式結束。
而在 58 號航班起飛的 5 分鐘前,下午 1 點 28 分,兩架 F86 佩刀戰機從宮城縣的松島基地飛上了藍天。
這兩架戰機的駕駛員,都是日本航空自衛隊松島聯隊的飛行員。
31 歲的威太冒金是當天的教官,跟在他身后的是 22 歲的實習飛行員石川良美。
兩人當天訓練的科目是戰斗機的機動訓練,基本上石川需要跟上教官的各種機動動作,時刻保持讓教官的飛機出現在自己的視野里。
他們今天的訓練空域,原本規定只能在秋田縣的橫守空域,還包括了巖手縣盛岡市的一部分擴展空域。
下午 1 點 30 分,兩架戰機從海洋上空飛離了松島機場,然后繞了一圈以后重新進入了陸地。
戰機駛過了橫守市旁邊的力巨山,向著北邊繼續飛行。
4.
航空自衛隊的訓練十分嚴格,教官會全程給學員打分。
在前面的訓練中,石川犯了些小錯誤,因此他顯得十分緊張,時刻專注于跟上教官的動作。
下午 2 點 01 分左右,經過一路的飛行,兩架戰斗機在巖手山繞了一大圈以后,飛到了巖手縣的拿師町附近,開始轉向南邊飛行。
正在這時,石川看到教官轉了一個大彎,他趕緊操著飛機跟了過去。
而他剛轉過來后幾秒,石川就突然聽到無線電里傳來教官急迫的聲音:“轉彎!轉彎!快回避!”
石川心里一驚,他看到前方的能見度很好,完全沒有什么障礙物,他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教官又開始急轉彎,似乎是想要引導自己。
突然間石川想到了什么,趕緊往自己的右后方望去,結果他一下子看到有一架巨大的客機,正在他的眼前急速地放大。
石川只感到腦子里一片空白,兩秒鐘不到,天上地上所有的場景都開始在他的眼前旋轉了起來。
1971 年 7 月 30 日下午 2 點 02 分,日本巖手縣的拿師町周邊,大約 20 公里范圍內的人,都聽到了一股巨大的爆炸聲。
那恐怖的轟鳴,甚至傳播到了 20 公里外的盛岡市中心。
剛一開始,盛岡市政府以為這聲音是某架戰斗機發生的事故。
然而經過數十分鐘的確認,他們得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結果:有一架自衛隊的飛機和一架滿載的民用飛機,在空中相撞了!
而且更恐怖的是,許多民眾都在向市政廳報告,他們看見天上在下 “人雨”。
5.
下午 2 點 30 分左右,盛岡市警局和消防隊開始朝著事發的地點出發。
附近的陸上自衛隊也出動了一支 130 人的隊伍,向著拿師町一帶前進。
當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雖是盛夏,但眾人剛走進森林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他們看見有許多的褲子、內衣和衣服掛在樹上,就像是七夕節樹上掛的紙條一般,漫山遍野都是。
再往深處走,整個隊伍都頓住了。
他們看見了人,很多人也掛在樹上,而且掛在樹上的人,有的身體已經被巨大的重力給拉長,變得扭曲不堪。
接下來,搜索隊陸續在樹林里,找到了大量奇形怪狀的人體。
一群士兵看到一個女人的頭插在地上,雙腿折疊在頭的兩旁。
他們還在安田小學的操場上,發現了幾個被壓成一坨的“肉餅”,有的人身體只剩下了半截,其他的半個身體則砸進了土里。
每走十幾米,搜索隊就會發現一些人體的碎塊,他們完全無法估計尸體的數量到底有多少。
而且所有的尸體都幾乎是裸體的狀態,很多隊員邊找邊止不住地嘔吐。
因為當時缺少應對經驗,現場也缺少收納尸體的藏尸袋,很多隊員只能將找到的遺體,放到衣服的口袋里帶回,然后在廣場上進行拼湊。
這就是真正的尸橫遍野。
從 7 月 30 日傍晚到第二天下午,搜索隊在拿師町周邊發現了至少上百具人體殘骸。
他們還在安田小學附近的 3 公里范圍內,找到了大量的飛機殘骸。
在搜索的途中,他們沒有找到任何一具尸體是完整的。
在拿師町的空難發生以前,日本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慘烈的空難。
因為被發現的尸體損毀都太過嚴重,很多親屬在收尸的時候當場就崩潰了。
事故當天,日本成立了空難臨時調查委員會。
經過調查委員會確定,出事的飛機分別是一架 F86 佩刀戰機和一架編號為全日空 58 號的航班。
兩架飛機在巖手縣拿師町的上空發生了碰撞。
全日空 58 號航班的 162 人,包括所有的機組人員和乘客全部遇難,他們的身體從撞擊地點向南部擴散,灑向了 6 公里左右的大地。
而戰斗機的駕駛員石川良美,在撞擊后被彈射到了空中,利用跳傘僥幸存活。
那么一架民航機與一架戰斗機怎么會在同一時間、同一高度如此巧合地撞在一起呢?
6.
隨著調查的深入,調查組發現,這起駭人的災難,似乎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埋下了隱患,一個讓人震驚的真相也逐漸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