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山海經》《太上感應篇》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王母娘娘,西天瑤池之主,掌管天下女仙,更是姻緣之事的至高主宰。《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雖形象威嚴,但王母娘娘慈悲為懷,常常點化有緣人。
在道教典籍《太上感應篇》中提到,天地有司過之神,察人善惡以定禍福。而王母娘娘作為女仙之首,對于世間女子的姻緣更是格外關注。
民間流傳著許多王母娘娘點化癡情女子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個關于梳妝臺上擺花招桃花的奇妙傳說。
這朵神秘的花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擺在梳妝臺上就能招來姻緣?王母娘娘的點化中又隱藏著怎樣的天機?
相傳在宋朝年間,江南有一位名叫柳如煙的女子,年方二十有三,容貌秀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按理說這樣的女子早該有人上門提親,可偏偏姻緣遲遲不來。
柳如煙的父親是當地的富商,家境殷實,為女兒的婚事愁得日夜不安。媒婆倒是來了不少,介紹的男子也不在少數,可不知為何,每次相親都沒有下文。要么是男方看不上如煙,要么是如煙對男方不滿意。
這日,如煙正在閨房中對鏡梳妝,看著鏡中的自己,心中滿是愁緒。"為何我的姻緣如此坎坷?難道真的要做一輩子的老姑娘嗎?"
正當如煙黯然神傷的時候,忽然聽到院子里傳來一陣清脆的笑聲。她透過窗欞往外看去,只見一位鶴發童顏的老婦人,身穿淡青色的道袍,手持拂塵,正在和她的丫鬟小翠聊天。
"姑娘,外面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奶奶,說是要給您看相呢。"小翠興沖沖地跑進來稟報。
如煙心想,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妨讓這位老人家看看。于是便整理了一下衣裳,來到了院中。
那老婦人見了如煙,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之色,點頭說道:"果然是個有福相的女子,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如煙急忙問道。
老婦人搖了搖頭,說道:"姑娘的面相很好,桃花運也不差,但有一點阻礙了姻緣的到來。"
"什么阻礙?"如煙聽了心中一緊。
"姑娘,你可知道姻緣之事,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老婦人慢慢說道,"你雖然天時不錯,人和也具備,但就是少了地利。"
如煙聽得云里霧里,不明白什么叫地利。
老婦人見她困惑,便解釋道:"所謂地利,就是說你居住的環境缺少了招桃花的氣場。特別是你的閨房,雖然布置得雅致,但少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
"什么東西?"如煙迫不及待地問。
"桃花。"老婦人淡淡地說道,"準確地說,是一種特殊的花,需要擺放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起到招桃花的作用。"
如煙聽了,心中將信將疑。這位老人家說得頭頭是道,但桃花招桃花這種說法,未免太過玄乎。
老婦人似乎看出了如煙的疑慮,微微一笑,說道:"姑娘不信也無妨,貧道只是隨口一說。不過,如果姑娘愿意試試,貧道倒是可以告訴你具體的方法。"
"您請說。"如煙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想聽聽。
"你需要在梳妝臺的右側,也就是青龍位上,擺放一盆牡丹花。"老婦人說道,"但不是普通的牡丹,而是粉色的牡丹,而且必須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為什么要粉色的?為什么要含苞待放?"如煙好奇地問。
"粉色代表著柔情和浪漫,最能招來桃花運。"老婦人耐心地解釋,"而含苞待放,象征著姻緣即將到來,有盼頭、有希望。如果是已經開放的花朵,反而沒有這種效果。"
"那為什么要擺在梳妝臺的右側?"
"梳妝臺是女子每日必用之物,氣場最為活躍。而右側青龍位主事業和貴人,擺在那里最能招來良緣。"老婦人說道,"記住,花盆最好是白瓷的,因為白色屬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樣才能讓花的能量最大化。"
如煙聽得似懂非懂,但還是認真地記下了這些要點。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老婦人提醒道,"每天早晨梳妝時,要對著花兒說話,告訴它你對姻緣的期盼。這樣可以讓你的心愿通過花兒傳達到天界。"
說完這些,老婦人便要告辭。如煙想要送她一些銀兩作為答謝,但老婦人擺手拒絕了。
"貧道云游四方,不收分文。如果這個方法真的靈驗了,姑娘只需要在成親時,在喜宴上擺一桌素席就行。"老婦人說完,轉身就走。
如煙送她到門口,眼看著老婦人走向街頭,可是一轉眼的功夫,人就不見了蹤影。如煙心中暗暗稱奇,這位老人家莫不是神仙下凡?
回到房中,如煙越想越覺得那位老婦人不簡單。她決定按照老人家的指點試試看,反正也沒有什么損失。
第二天,如煙就讓小翠去花市買了一盆粉色的牡丹花。花兒開得正好,幾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透著淡淡的粉色,煞是可愛。白瓷花盆簡潔雅致,擺在梳妝臺的右側正合適。
從那天開始,如煙每天早晨梳妝時,都會對著牡丹花說說心里話。起初她還覺得有些別扭,但漸漸地就習慣了。
"牡丹花呀牡丹花,你要幫我招來一個好姻緣。我不求他多么富貴,只求他人品端正,對我真心就好。"如煙每天都這樣對花兒祈禱。
奇怪的是,自從擺了這盆牡丹花后,如煙感覺自己的心情好了很多。以前總是為姻緣的事情愁眉苦臉,現在卻變得開朗起來。而且,她發現自己的皮膚也變得更加水潤有光澤。
更讓人驚喜的是,牡丹花在如煙的精心照料下,越開越旺。原本只有幾朵花骨朵,現在竟然又長出了好幾朵。而且花香陣陣,整個房間都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一個月后的某一天,如煙正在房中刺繡,忽然聽到院子里有客人來訪。小翠跑來告訴她,是鄰縣的張員外帶著他的兒子張文軒來拜訪。
張文軒年約二十五歲,相貌堂堂,談吐不凡。據說他剛剛中了舉人,正準備進京趕考。兩家父母在客廳里聊得很投機,張文軒則被安排在花園里等候。
如煙透過窗戶偷偷打量這位張公子,只見他正在欣賞院中的花草,神情專注,頗有文人的雅致。正巧一陣風吹過,如煙房中的牡丹花香飄到了院子里。
張文軒聞到花香,抬頭看向如煙的閨房,兩人的目光剛好碰在一起。如煙羞得臉紅,急忙躲到簾子后面。張文軒則是看得有些癡了,這位柳家小姐真是美若天仙。
當天的相親很成功,兩人都對彼此印象不錯。張員外當場就表示愿意結這門親事,柳員外自然也很高興。于是兩家約定,等張文軒從京城回來,就正式下聘。
如煙高興得差點跳起來,她急忙跑到房中,對著牡丹花說道:"牡丹花呀牡丹花,謝謝你幫我招來了好姻緣!"
就在如煙以為一切都會順利進行的時候,張文軒進京后卻音信全無。原本說好的三個月期限過去了,他不但沒有回來,連一封信都沒有寄回來。
如煙心中忐忑不安,難道這門親事要黃了嗎?她每天對著牡丹花祈禱,希望張文軒能夠平安歸來。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就在如煙快要絕望的時候,那位神秘的老婦人再次出現了。這一次,她看起來更加仙風道骨,身上還散發著淡淡的光芒。
"姑娘,可是在為張公子的事情擔心?"老婦人溫和地問道。
如煙點點頭,眼中含著淚水。
老婦人微微一笑,說道:"姑娘莫急,這其中還有更深的玄機。你可知道,這牡丹花的真正來歷?"
如煙搖搖頭,她確實不知道這朵花有什么特殊之處。
"其實,"老婦人神秘地說道,"這不是普通的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