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一貫清晰且堅定。不過,作為鄰近國家的菲律賓,卻多次采取挑釁行動,甚至不惜拉攏域外勢力,試圖在南海制造事端。
面對菲方步步緊逼,中方于7月1日果斷出手實施制裁,此舉無疑帶有殺雞儆猴的警示意味。
令人玩味的是,中方的制裁話音未落,美國航母便高調現身南海水域, 這一系列動態究竟釋放了何種信號?
菲律賓的連環挑釁術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在南海展現了極大的克制與善意。面對菲律賓船只的非法侵擾,常規操作多是口頭警示或派遣海警船依法依規進行勸阻驅離。
這種點到為止的處置方式,本意是為地區和平穩定創造空間。
不過,善意并未換來理解與收斂。菲律賓某些勢力錯誤解讀了中國的克制,膽子越來越大,行為逐步升級,從初期的試探性侵權,發展到有組織、成規模的拉幫結派策略。
他們積極引入域外勢力攪動南海局勢,不僅與美國、日本海岸警衛隊大搞聯合演習,更在軍事部署上邁出危險一步。
4月底美媒曝出計劃,美國海軍意圖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附近,租賃一塊面積達1.9萬至3.3萬平方米的土地,打造其全球最大的預制倉庫。
按計劃,該設施將從2026年起運作十年,為美軍儲存戰備物資。
軍事專家分析指出,此類倉庫絕非普通物流中心。它們專為軍事行動設計,主要服務于兩種模式,成為美國海軍專屬的海外備件庫與維修站,支持其艦艇、飛機在周邊海域的長期部署。
充當多軍種共享的裝備寄存點,預置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裝備。
設想一下,美軍士兵只需輕裝飛抵菲律賓,便能迅速武裝投入戰斗,這無疑大幅提升了美軍在該地區的快速反應與持續作戰能力。
美軍辯稱倉庫僅用于存放車輛、通訊設備和工程車輛,并承諾不儲存彈藥。此說法被專家視為掩人耳目的煙霧彈。
中國國防部于5月8日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維系霸權私利,妄圖將亞太變成火藥桶,把個別國家變成炮灰,嚴重危害地區安全。
做美國的敵人危險,但做美國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警示相關國家勿引狼入室,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令人遺憾的是,菲律賓并未止步。其國內甚至炮制出所謂《海洋區域法》,企圖以國內立法的荒唐形式,將中國南海固有領土強行劃入自家版圖。這種單方面改變現狀、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的行徑,無異于火上澆油。
精準亮劍
面對菲方持續且升級的挑釁,特別是某些政客為撈取政治資本不惜破壞兩國關系的惡劣行徑,中方不再僅僅是口頭警告。
7月1日,中國外交部擲地有聲地宣布,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
選擇托倫蒂諾作為制裁對象絕非偶然,此人是菲國內知名的反華急先鋒,政治履歷亮眼。曾擔任大雅臺市市長,2019年當選參議員,并出任菲律賓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副主席。
更重要的是,他深度參與了破壞中菲關系的系列行動,推動《海洋區域法》和《群島海道法》的出臺,妄圖以國內立法固化非法的南海仲裁裁決;在菲國內大肆散播涉華負面不實言論,甚至無端誣蔑中國干涉菲內政、污蔑中國。
中國南海問題專家剖析,托倫蒂諾依仗家族政治資本上位,長期持頑固反華立場。其核心目標就是坐實非法仲裁裁決,固化菲方非法主張。
馬科斯政府上臺后,他更加活躍于輿論場,善于給菲國內主張對華友好、客觀看待南海問題的理性人士扣上帽子,以政治攻擊打壓異己,嚴重毒化中菲關系氛圍,可謂政治信譽透支殆盡。
頗具戲劇性的是,托倫蒂諾在2025年中期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其參議員任期于6月30日剛剛結束。中方的制裁緊隨其后,精準鎖定其個人,禁止其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外交部發言人強調,損害中國的利益必然要付出代價。這一制裁雖針對個人,警示意義直指菲律賓國內其他蠢蠢欲動的反華勢力。也是給那些菲律賓背后所謂的盟友看看中國的態度,發出警告。
航母壓境
就在中方制裁措施公布后不久,美國海軍展現了其行動力。7月3日,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高調抵達菲律賓馬尼拉港。
這是該艦自2024年底開始前沿部署日本以來的首次訪菲,時機之巧,令人玩味。
根據公開報道,華盛頓號此次行程緊湊,6月10日駛離日本橫須賀,進行艦載機資格認證訓練;6月16日訓練完成后即開啟夏季巡航;6月30日尚在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域。
7月1日便穿越島鏈進入南海,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進入南海的當天至7月2日期間,該航母特意接待了乘機登艦的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英國等美國盟友駐菲外交官以及菲律賓當地媒體,一場精心安排的力量展示秀。
當前,在尼米茲號航母離開中東后,華盛頓號航母打擊群成了美軍在“印太”地區唯一的前沿部署航母力量。
與此同時,由美國號兩棲攻擊艦領銜的兩棲戒備大隊正在珊瑚海活動,準備參加7月中旬的護身軍刀-2025大規模多國聯合軍演,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編隊也已奔赴參演。
一張以演習為名、實則拉攏盟友展示武力的網絡正在中國周邊海域鋪開。
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6月30日的言論與美軍行動形成呼應。他聲稱將東海和南海視為整體的行動區域具有合理性,并透露美澳日菲組成的小分隊計劃在12月建立協調中心來推行此一個戰區概念。
雖然其表示該區域不包括朝鮮半島,但強調菲在爭議海域面臨的威脅與日本相似。這清晰表明菲律賓正積極融入美日主導的區域安全聯動架構。
國際問題專家解讀,此類小多邊聯動是美國實施印太戰略、拼湊對華遏制陣營的慣用伎倆。近兩年,從東海、南海到臺海的三海聯動態勢愈加明顯。
作為該體系中的相對短板,菲律賓試圖通過與美日澳深度捆綁,借力提升自身在南海問題上的博弈籌碼。不過,美國戰略的飄忽性與菲自身實力的限制,使得這種遏華小圈子注定松散脆弱。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6月30日還與遙遠的立陶宛簽署了所謂安全聯盟協議,理由竟是共同擔憂中國等國的咄咄逼人行為。
這種跨越萬里的抱團取暖,本質仍是拉幫結派、炒作中國威脅論的陳舊戲碼,無益于地區真正和平,只會徒增緊張。
菲律賓部分勢力拉幫結派、引入域外強權的行徑,非但不能為其非法主張增添法理砝碼,反而將自身置于更加危險的境地。
中國對托倫蒂諾的制裁,如同一聲響亮的警鐘,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無論包裝為何種形式,都必將付出相應代價。這既是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的正當防衛,也是對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的堅定守護。
主要信源
散播涉華負面言論,干擾破壞中菲關系,中國制裁菲律賓反華政客——環球時報2025-07-02
“華盛頓”號航母抵達菲律賓訪問——觀察者網2025-07-04
美國妄圖把亞太變成“火藥桶”嚴重損害地區安全福祉——中國軍網2025-05-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