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與岳飛同為南宋武將,并且,韓世忠還與秦檜有過節,但最終,岳飛被秦檜所害,而韓世忠卻得以善終。
是韓世忠運氣好嗎?當然不是,那么,為何秦檜不敢動韓世忠呢?
實際上,秦檜并非不敢動韓世忠,早在岳飛被害之前,秦檜就打過韓世忠的主意,甚至一度想將他弄死。
具體的經過,發生在紹興十一年。
當年年初,南宋抗金形勢一片大好,除了岳飛取得連連勝利之外,韓世忠所率領的大軍,也頗有戰果。
而正當韓世忠銳意進取之際,南宋朝廷卻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當時,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逐漸占據了上風,通過各種言語蠱惑,讓宋高宗趙構開始傾向于議和。
另外,趙構也擔心,如果韓世忠、岳飛等人繼續取得勝利,那么說不定就會把自己的哥哥宋欽宗迎回來,到了那個時候,自己這個皇位,怕是就坐不穩了。
所以,趙構下旨,將韓世忠、岳飛以及張俊三大將調離前線。
這就意味著,抗金三大將的兵權被解除,而這便是當時岳飛為何會嘆息“十年功廢”的核心原因所在。
而在這三人中,第一個主動交出兵權的,則是張俊。
張俊深知趙構和秦檜想收回大將兵權,所以干脆來了個主動上交,這樣也能留下個好印象,果然,在他主動交出兵權后,被委任為臨安樞密院樞密使一職。
而在之后,張俊又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另幫助秦檜制造各種偽證,最終促成岳飛冤獄。
由此可見,當時的張俊已然和秦檜開始穿一條褲子。
且不說張俊是如何轉變的,單說他主動配合秦檜解除兵權后,在當年五月,就接到了秦檜的一個秘密任務。
什么任務呢?就是分化收復韓世忠留在楚州的軍隊。
不過,此舉張俊并未成功,當時他和岳飛一起到的楚州,而在他挑唆岳飛,希望岳飛同他一起分解韓世忠軍隊時,遭到了岳飛的嚴詞拒絕。
所以,此事暫時作罷。
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并未就此打住。畢竟,秦檜對張俊有授意,目的就是要整韓世忠,所以,張俊必然要繼續尋找能下手的機會。
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努力之下,還真讓張俊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時韓世忠的一個心腹將領,名字叫做耿著,此人是個直性子的爽快脾氣,說簡單點就是有什么就說什么,心里藏不住話。
因此,在張俊和岳飛剛剛抵達楚州,來到韓世忠軍中時,直性子的耿著,就對同僚胡紡發了幾句牢騷,
具體的牢騷內容并不復雜,前后也就兩句話。
韓世忠軍吏耿著與總領胡紡言:“二樞密來楚州,必分世忠之軍。”且曰:“本要無事,卻是生事。”
原本,張俊并不知道耿著發牢騷,但他努力搜集整倒韓世忠證據的同時,收買了不少韓世忠軍中將領。其中,剛好就有這個胡紡。
所以,胡紡自然而然的,就把耿著之言,上報給了張俊。
實際上,在當時的情況下,耿著的話已經犯了大忌諱,尤其是后面的那句“本要無事,卻是生事”,更是給人以話柄。
畢竟,朝廷派下來視察工作的官員,怎么能叫“本無事,卻生事”呢?
況且,張俊正處心積慮的找韓世忠的麻煩,這不正好給了張俊一個很好的理由嗎?所以,在張俊和秦檜的一番運作之后,耿著被冠以“蠱惑視聽,意在生事”之罪。
當然,僅僅是治罪于耿著,肯定不是張俊和秦檜的目的,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們開始往耿著的主帥,也就是韓世忠身上扯,試圖通過此事,加害韓世忠。
甚至,當時秦檜還有意授意黨羽輪番上書,對韓世忠進行彈劾,同時,他在趙構面前也多次提及,要就耿著一案,懲治主帥韓世忠。
而這就已經很明顯了,秦檜是準備把韓世忠往死里整的。
當然,秦檜最終并未成功,韓世忠也保全了性命,這又是為何呢?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蘊含了在此之后秦檜沒再對韓世忠下手的原因。
什么答案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有人出面保下了韓世忠,而這個人,便是趙構。
當時,先是岳飛深感韓世忠無辜,于是寫信將秦檜有意加害的消息對其告知,之后,韓世忠“亟奏乞見,投地自明”,意思就是面見了趙構,把事情來龍去脈說明,而趙構在聽完后,當即就說:“安有是!”
這意思就是,你韓世忠把心放在肚子里,我不會讓你有事的。
果然,在第二天上朝時,趙構當面就此事責問了秦檜,當然,趙構也給秦檜留了面子,明確示意,此事到耿著為止,抓緊時間對耿著定罪,然后此事就算了結了。
所以到最終,此事以耿著被處以“脊杖、發配”結束,而韓世忠也安然渡過難關。
從這個結果來看,明顯是因為趙構插手,韓世忠才得以躲過一劫,不然的話,按照秦檜的架勢,分明就是想借助耿著一案,把事情擴大化,最終達到整倒或者整死韓世忠的目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趙構愿意出面保下韓世忠呢?其實答案也不復雜,因為韓世忠對趙構有恩。
在古代有一種人,一般人不敢惹,因為給他們撐腰的是當朝皇帝,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從龍之臣”。
什么叫“從龍之臣”?
就是在皇帝上位之前,一些大臣武將,一路擁戴扶持,幫助新皇上位。在這過程中,這些大臣武將要面對各種風險,要為新皇帝掃清各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