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收拾下屬,從不會明說,而常用的5個權謀手段
收拾下屬,不用太強勢。
相反,真正的高手,從不明著來,而是用以下這5大權術,駕馭人才,收拾刺頭。
一:控人2大權術
1:以守為攻——暫時讓步,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局面
那些難纏的下屬,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一種“贏了”的感覺;而你作為領導,追求的則是最終“贏”的結果。
例子一:
有個區域經理,碰上一個老員工老是越級匯報,他沒直接發火,反而在大會上說:“老張經驗豐富,以后有想法可以直接跟我說。”
暗地里,他卻做了三件事:
①、把老員工提的建議,轉手交給了自己更上層的領導去處理;
②、安排了個新人接手了老員工手里最重要的客戶;
③、在財務審批流程里,特意加上了需要直屬領導簽字的環節。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老員工自己就乖乖回到了正常的匯報軌道上。
例子二:
特斯拉某工廠的主管,遇到工人集體抗議加班,他立刻宣布:“好,那本周大家都提前兩個小時下班。”
但同時,他悄悄啟動了兩項計劃:
①、開始安裝自動化設備,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②、另外招聘了一批兼職人員,隨時可以補上人手。
結果,兩周后,帶頭鬧事的工人因為“活兒不夠干,顯得自己閑著”被調去了別的崗位。
搞定刺頭的三步計策:
①、裝作理解
公開場合表示,理解對方部分訴求的合理性;
②、設定陷阱
引導對方提出一些不太現實、難以完全達成的目標;
③、收緊網
當對方承諾的事情沒完全辦到時,就順勢把之前的權限收回來。
④、核心訣竅
“你要的是面子,我給你面子;但你想要實際的好處,我就要動真格了。”
2:借力打力——通過調整規則,來約束刺頭
用制度這種硬性規定,來代替人與人之間直接對抗。
例子一:
某創業公司的CEO,為了管住一個喜歡搶功的運營主管,做了兩項調整:
①、規定所有項目進展,必須用共享文檔詳細記錄每個人的貢獻;
②、把周報的形式改成“過程截圖+數據看板”的形式。
半年下來,這位主管再想搶功也沒了機會,只能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
例子二:
京東曾經有個規定,“會議超時就要罰款”。
有個高管習慣用冗長的會議來顯示自己的權威,結果連續三次被罰款后,他自己也開始主動把會議流程給精簡了。
設計制度限制刺頭的四項原則:
①、不針對個人
制度要指向某個普遍現象,而不是針對某個人(比如規定“所有總監級會議必須提前報備”);
②、能量化
盡量用數據說話,代替主觀判斷(比如規定“客戶投訴必須在2小時內響應”);
③、連帶影響
讓那些包庇違規者的人也要承擔責任(比如規定“下屬違規,直屬領導要扣掉當月的管理獎金”);
④、分步實施
先在小范圍試點,再逐步推廣到全公司,這樣阻力會小很多。
內心法則:“想要制服人,不一定非要動刀,改改規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