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你既然把180萬都給了張強,那你就讓他養你吧!我一分錢都不會出!"李明指著母親怒吼道,臉色漲得通紅,青筋暴起。
"兒子,我..."75歲的李奶奶顫抖著想要解釋,眼中滿含淚水,蒼老的手緊緊抓著沙發扶手。
"別叫我兒子!你心里只有女婿,沒有兒子!"李明憤怒地一揮手,手臂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從今天起,我們母子關系斷絕!我告訴你,想都別想讓我管你的死活!"
李奶奶瞬間癱軟在沙發上,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客廳里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墻上的時鐘滴答聲顯得格外刺耳。
砰——大門被重重摔上,整個樓道都在震動,鄰居家的狗被驚得狂吠不止。
女婿張強站在一旁,面色復雜地看著這一切,雙手無力地垂在身側,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他想開口說些什么,卻發現喉嚨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樣。
01
王秀蘭這輩子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咬牙切齒把兩個孩子拉扯大。
年輕時的她,是紡織廠里出了名的女強人。丈夫在建筑工地干活,她就在車間里日夜顛倒地倒班,為了多掙那幾十塊錢的夜班費,經常一個月只休息兩天。
"秀蘭啊,你這樣拼命,身體吃得消嗎?"同事們經常這樣勸她。
"不拼命怎么辦?孩子們要吃飯,要上學。"王秀蘭總是這樣回答,手上的動作從不停歇。
那時候的李明才十歲,李芳八歲,正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可是王秀蘭夫婦為了多掙錢,經常早出晚歸,有時候孩子們睡著了才回家,起床時又已經去上班了。
李明從小就顯得特別懂事,會照顧妹妹,會做簡單的飯菜。鄰居們都夸他:"這孩子真懂事,將來一定有出息。"
王秀蘭聽了心里既驕傲又心疼。她知道孩子早熟是被生活逼的,如果家里條件好一點,她何嘗不想像其他母親一樣,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給他們做熱騰騰的飯菜。
"明明,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了,就不用像爸爸媽媽這樣辛苦了。"這是王秀蘭最常對兒子說的話。
李明也確實爭氣,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們都說他將來一定能考上好大學,有個好前程。
高考那年,李明如愿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點大學。王秀蘭高興得一夜沒睡,第二天就到處跟人炫耀:"我家明明考上重點大學了!"
大學四年,王秀蘭夫婦勒緊褲腰帶供兒子讀書。為了給李明湊學費和生活費,王秀蘭甚至把自己唯一的金手鐲都賣了。
"媽,您的手鐲..."李明拿著學費,心里很不是滋味。
"沒事,就是個飾品,能換錢供你讀書就值了。"王秀蘭滿不在乎地擺擺手,"你好好讀書,比什么都強。"
李明大學畢業后,確實在省城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后來還升職做了部門經理。按理說,王秀蘭應該感到欣慰,可她卻發現,兒子離她越來越遠了。
剛工作那幾年,李明還會經常回家,給父母買些東西,陪他們聊聊天。可是自從他在省城結婚買房后,回家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
"明明現在出息了,有自己的小家庭了。"王秀蘭安慰自己,"年輕人忙一點是應該的。"
可是當老伴五年前突然心臟病去世時,李明甚至都沒能趕回來見最后一面。
"媽,我這邊工作太忙,脫不開身。您多保重,有什么事給我打電話。"李明在電話里這樣說,語氣匆忙,顯然正在忙別的事情。
王秀蘭握著電話,看著老伴冰冷的遺體,心如刀割。
老伴的葬禮辦得很簡單,主要是張強在操辦。李明匆匆趕回來參加了葬禮,第二天就又回省城了。
"媽,我工作實在太忙,您有什么事就找張強。他們在本地,照顧您方便一些。"李明走之前這樣說。
從那以后,王秀蘭就很少見到兒子了。
02
張強是個什么樣的人呢?用王秀蘭的話說,就是"比親兒子還親"。
張強出身農村,家境貧寒,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在這個城市扎根。他性格溫和,做事踏實,對長輩特別孝順。
當年他和李芳談戀愛的時候,王秀蘭對這個未來女婿還挺挑剔的。
"這小伙子家里條件不怎么樣啊。"王秀蘭曾經這樣對女兒說。
"媽,張強人品好,對我好,這就夠了。"李芳很堅持。
"人品好當不了飯吃。"王秀蘭有些擔心,"你跟著他會不會吃苦?"
但是接觸久了,王秀蘭發現張強確實是個好人。他對李芳體貼入微,對王秀蘭夫婦也很尊敬,每次來家里都會主動幫忙干活。
結婚后,張強更是把王秀蘭當成了自己的親媽。他從小失去父母,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對親情格外珍惜。
"媽,您就是我的親媽。"張強經常這樣對王秀蘭說,"我會好好孝順您的。"
起初王秀蘭還以為這只是客套話,可是后來的種種事情證明,張強是真心的。
老伴生病住院那段時間,李明因為工作忙很少來醫院,倒是張強每天下班后都會來陪床。給老人洗臉、按摩、聊天,比親兒子做得還要周到。
"張強啊,你上班已經夠累了,晚上就別來了。"王秀蘭心疼女婿。
"媽,您別這么說。照顧您是應該的。"張強總是這樣回答。
老伴去世后,王秀蘭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經常感到孤單和恐懼。張強就提議:
"媽,要不您搬到我們家住吧?"
"不了,我住慣了這里。"王秀蘭雖然嘴上這么說,心里卻很感動。
"那我們每個周末都來陪您。"張強說到做到,風雨無阻。
有一次王秀蘭感冒發燒,半夜給張強打電話,他二話不說就開車趕來,送她去醫院掛急診。在醫院守了一夜,第二天還要正常上班。
"張強,你這樣太辛苦了。"李芳有些心疼丈夫。
"媽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我們做晚輩的應該多關心關心。"張強從來不覺得這是負擔。
相比之下,李明的表現就讓人寒心了。
自從老伴去世后,李明回家的次數更少了。有時候王秀蘭主動給他打電話,他總是說工作忙,匆匆聊幾句就掛了。
"明明,媽想你了,你什么時候回來看看?"王秀蘭在電話里小心翼翼地問。
"媽,我這邊工作太忙,實在抽不出時間。您身體怎么樣?有什么需要的話跟張強說。"李明的回答總是這么公式化。
有幾次王秀蘭想去省城看看兒子,李明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
"媽,我們這邊地方小,住不下。"
"媽,我工作太忙,沒時間陪您。"
"媽,您在家里好好保重身體,有什么事給我打電話。"
慢慢地,王秀蘭也不再主動聯系兒子了。她明白,李明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工作壓力也大,確實分身乏術。
但是對比之下,張強的好就更加明顯了。
03
轉眼到了今年三月,王秀蘭生了一場大病。
那是一個周三的晚上,王秀蘭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她嚇壞了,第一反應就是給兒子打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媽,怎么了?我正在加班。"
"明明,我胸口疼得厲害,喘不上氣..."王秀蘭聲音虛弱。
"那您趕緊去醫院啊!"李明聽起來有些著急,但接下來的話卻讓王秀蘭心涼了半截,"我這邊正在開會,走不開。您給張強打電話,讓他送您去醫院。"
"可是..."王秀蘭還想說什么,電話已經被掛斷了。
沒辦法,王秀蘭只能給張強打電話。
"媽,您怎么了?"張強接電話的聲音很關切。
"張強,我胸口疼..."
"我馬上過來!"張強二話不說,立刻開車趕了過來。
在去醫院的路上,王秀蘭問:"你不是在加班嗎?"
"工作再重要,也沒有您的身體重要。"張強一邊開車一邊說,"您別擔心,可能就是心臟有點不舒服,到醫院檢查一下就好了。"
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后說是急性心臟病發作,需要住院觀察。
"醫生,嚴重嗎?"張強比王秀蘭還著急。
"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需要住院治療,而且要有人陪護。"醫生解釋。
"那就住院吧,我來陪護。"張強毫不猶豫地說。
住院手續辦好已經是半夜十二點了。張強在醫院的陪護椅上湊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要去上班。
"張強,你回去休息吧,我沒事的。"王秀蘭看著張強疲憊的樣子,心疼地說。
"媽,您別這么說。我下班后就過來。"張強揉揉紅腫的眼睛,"今天我讓芳芳請假來陪您。"
就這樣,張強夫婦輪流陪護,整整半個月沒有間斷過。
而李明呢?整個住院期間只來過兩次。第一次是在王秀蘭住院的第三天,匆匆來看了一眼就走了。
"媽,您好點了嗎?"李明問候的語氣有些生硬。
"好多了,醫生說再觀察幾天就可以出院了。"王秀蘭看到兒子來了,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那就好。"李明看了看手表,"我還有個會要開,就先走了。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事給張強打電話。"
說完他就匆匆離開了,前后在病房里待了不到十分鐘。
第二次來是在王秀蘭出院的前一天,也是因為醫院催著要家屬簽字,張強聯系不上李明,才緊急趕過來的。
"這個字必須要直系親屬簽。"醫生解釋。
李明簽完字,又是匆匆離開,連王秀蘭什么時候出院都沒問。
住院的這半個月里,王秀蘭看得很清楚。每天晚上,張強都會來陪她聊天,給她按摩,幫她洗臉洗腳。有時候累得在椅子上睡著了,半夜聽到王秀蘭有什么動靜,立刻就會醒來。
"媽,您要喝水嗎?要不要上廁所?"張強總是這樣體貼入微。
而李明,除了那兩次匆匆的探望,連一個電話都沒主動打過。
出院那天,王秀蘭握著張強的手,眼淚止不住地流:"張強啊,我這輩子沒白疼你。你比我親兒子還要親。"
"媽,您別這么說。"張強的眼圈也紅了,"照顧您是我應該做的。"
就在那一刻,王秀蘭心里有了一個決定。
04
四月的一個周日,王秀蘭把全家人都叫到了家里。她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李明難得地回來了,可能是覺得母親的語氣很嚴肅。張強夫婦帶著孩子也來了,一家人坐在客廳里,氣氛有些緊張。
"我把大家叫來,是想說一件重要的事。"王秀蘭的聲音有些顫抖,但是語氣很堅定,"我已經想好了,我的180萬存款,全部留給張強。"
這話一出,客廳里的空氣瞬間凝固了。
李明以為自己聽錯了:"媽,您說什么?"
"我說,我的180萬存款,全部給張強。"王秀蘭重復了一遍,從茶幾抽屜里拿出一份遺囑,"這是我前幾天去公證處辦的遺囑,法律效力。"
李明騰地一下站起來,臉色刷白:"為什么?我是您的親兒子!"
"就因為你是我兒子,所以我更看得清楚!"王秀蘭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和憤怒,"這五年來,張強對我比你這個親兒子還要親!"
"媽,您這是糊涂了!"李明的聲音開始發顫,"他是外人,我才是您的兒子!血濃于水啊!"
"外人?"王秀蘭苦笑著搖頭,"我生病的時候,是誰在醫院守了我半個月?我孤單的時候,是誰每個周末都來陪我?我有困難的時候,又是誰第一個趕到?"
每問一句,李明的臉就白一分。他想反駁,卻發現無話可說。
"媽,您別激動。"李芳想要打圓場,"有話慢慢說。"
"芳芳,你別說話。"王秀蘭擺擺手,"我這個決定考慮了很久。張強這么好的女婿,我怕以后你們受委屈。這錢給他,也是給你們小家庭的保障。"
張強一直沒說話,此時終于開口:"媽,您的心意我明白,但是這錢我真的不能要。"
"你必須要!"王秀蘭語氣堅決,"這是我的心意,也是我對你這些年照顧我的報答。"
李明徹底怒了:"好啊,您偏心就偏心,還找這么多理由!既然您把錢都給了張強,那以后養老的事您也別找我了!"
"李明!"李芳急了,"你怎么能這么說話?"
"我怎么不能?"李明紅著眼睛,指著張強,"她心里只有女婿,沒有兒子!既然這樣,讓女婿養她去!"
"大哥,您別這樣。"張強想要勸阻,"錢的事可以再商量..."
"別假惺惺的!"李明完全失去了理智,"你裝了這么多年好人,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現在目的達到了,就別在這里演戲了!"
"李明,你過分了!"李芳忍不住了,"張強這些年對媽怎么樣,你心里難道沒數嗎?"
"我過分?"李明冷笑,"我倒要看看,拿了錢的張強,能不能真的把她養老送終!"
"你..."王秀蘭被氣得說不出話來。
"媽,您好好想想吧。"李明站起身來,"既然您已經有了新兒子,就不需要我這個親兒子了。從今天起,咱們母子關系斷絕!"
說完,李明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滿屋子的尷尬和沉默。
05
李明這一走,就徹底斷了聯系。
不接電話,不回微信,甚至把母親和妹妹都拉黑了。王秀蘭想去省城找他,李芳打聽到哥哥已經搬家了,連新地址都不知道。
"媽,要不我們報警吧?"李芳建議。
"報什么警?"王秀蘭苦笑,"人家不愿意理我們,警察也沒辦法。"
鄰居們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議論紛紛。
"秀蘭這老太太也真是的,怎么能把錢都給女婿呢?"
"那也不能怪她,她兒子確實不怎么樣。"
"話不能這么說,血濃于水啊,哪有兒子不孝順的?"
"你沒看見嗎?這五年來李明回來過幾次?倒是人家女婿,風雨無阻。"
這些議論傳到王秀蘭耳朵里,讓她更加難受。她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但是木已成舟,遺囑已經公證了,后悔也來不及了。
更讓她心痛的是,兒子的態度如此決絕。她曾經試著給李明寫信,寄到他公司的地址,但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
"媽,您別難過了。"李芳安慰母親,"哥哥可能是一時想不開,過段時間就好了。"
"不會的。"王秀蘭搖搖頭,眼中滿含淚水,"我了解你哥哥的脾氣,他說斷絕關系就真的斷絕了。"
張強夫婦也很為難。他們一方面要照顧老人,一方面又要面對周圍人的議論和質疑。
"張強,你們拿了老太太的錢,以后可要好好照顧她啊。"鄰居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那是當然的。"張強總是這樣回答,但心里的壓力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開始顯現出來。
王秀蘭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僅需要定期去醫院檢查,還經常半夜身體不舒服需要送急診。張強的工作本來就忙,現在還要隨時準備照顧老人,壓力巨大。
更要命的是經濟問題。雖然王秀蘭說要把180萬給張強,但老人還活著,這筆錢暫時動不了。而照顧老人的各種費用卻是實實在在的支出。
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每個月要花掉五六千。張強的工資本來就不高,還要養孩子、還房貸,經濟壓力越來越重。
"老公,我們還能堅持多久?"李芳私下里問丈夫。
"再難也要堅持。"張強咬咬牙,"我們不能讓媽失望。"
"可是..."李芳欲言又止。
"沒什么可是的。"張強的語氣很堅決,"當初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就說過要孝順媽。現在既然大哥不管,我們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06
六月的一個晚上,王秀蘭突然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進了醫院。
這次比上回更嚴重,直接進了ICU。醫生說老人年紀大了,各個器官都在衰竭,隨時可能有危險。
ICU的費用一天就要好幾千,張強咬牙堅持了一個星期,信用卡都刷爆了,借遍了朋友同事,還是不夠。
"先生,您需要盡快交費,否則我們無法繼續治療。"醫生催促道。
"醫生,再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想辦法。"張強急得滿頭大汗。
"老公,要不你給我哥打個電話?"李芳建議,"不管怎么說,媽是他的親媽。"
張強搖搖頭:"大哥的話你也聽到了,他不會管的。"
李芳還是不死心,偷偷給哥哥打了電話。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
"哥,媽住院了,在ICU里,你能不能..."
"啪!"電話被直接掛斷了。
李芳再打,發現已經被拉黑了。
沒辦法,張強只能到處借錢。朋友、同事、親戚,能借的都借了,終于湊夠了一周的費用。
一周后,王秀蘭的情況稍微穩定了一些,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但是后續的治療和康復,仍然需要大量的費用。
"媽,您感覺怎么樣?"張強在病床邊關切地問。
"張強啊,我給你們添麻煩了。"王秀蘭虛弱地說,"要不,你們把我送到養老院吧。"
"媽,您千萬別這么說。"張強握住老人的手,"我們說過要照顧您一輩子,就一定會做到。"
"可是你們的經濟負擔太重了。"王秀蘭眼中含淚,"我知道你們為了我花了多少錢。"
"錢的事您別擔心,我們會想辦法的。"張強安慰道,但心里卻五味雜陳。
這時,李芳哽咽著說:"媽,哥哥他...他還是不愿意來看您。"
王秀蘭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我知道,我知道他恨我。我這個當媽的,確實做得不夠好。"
"媽,您別這么說。"李芳心疼得不行,"是哥哥太過分了。"
病房里一片沉默,只有醫療設備的蜂鳴聲在響著。
07
從醫院回家后,王秀蘭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她經常在深夜給張強打電話,說自己害怕,說自己想兒子。有時候半夜三更的,張強都要趕過來陪她。
"張強,我是不是做錯了?"一個深夜,王秀蘭拉著張強的手,眼淚不停地流,"我想明明了,可是他不理我了。"
"媽,您別想太多,好好養病。"張強安慰她,但心里也很難受。
"我知道我給你們添麻煩了。"王秀蘭哽咽著說,"如果我當初不那么偏心就好了。"
"媽,您不是偏心,您只是想回報關心您的人。"張強握緊老人的手,"這沒有錯。"
"可是現在明明恨死我了,連我這個當媽的都不認了。"王秀蘭越說越傷心,"我這一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他。"
張強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人心里苦,但又不知道該怎么安慰。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強夫婦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是經濟壓力,還有精神壓力。
張強的同事們開始有意見了:"張強,你最近總是請假,影響工作啊。"
"對不起,我媽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張強解釋。
"話不能這么說,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影響工作啊。"同事們的話讓張強很難堪。
李芳的情況也不好。為了照顧母親,她經常請假,老板已經很不滿了。
"李芳,你再這樣下去,我們就要考慮換人了。"老板直接警告。
"老板,我媽身體不好..."李芳想要解釋。
"每個人都有老人要照顧,但不能因為私事影響工作。"老板的態度很堅決。
夫妻倆回到家后,都感到身心俱疲。
"老公,我們還能堅持多久?"李芳忍不住問。
"我也不知道。"張強第一次露出了疲憊的神色,"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媽。"
"我知道,我也不想放棄。"李芳嘆了口氣,"只是覺得壓力好大。"
"我們再想想辦法。"張強安慰妻子,"實在不行,我換個工作,找個收入高一點的。"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了敲門聲。
08
開門一看,是社區的工作人員。
"您好,我是社區的劉阿姨。"來人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女性,穿著工作服,態度很和藹,"聽說您家里遇到了一些困難?"
"沒有什么困難。"張強有些警惕,"您找我們有什么事嗎?"
"是這樣的,最近有鄰居反映,說王秀蘭老人的情況有些特殊,我們想了解一下。"劉阿姨解釋,"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希望您能配合。"
張強和李芳對視一眼,只能請劉阿姨進屋。
"王阿姨現在的情況怎么樣?"劉阿姨直接問道。
"我媽身體不太好,但我們在照顧她。"李芳小心翼翼地回答。
"我聽說老人的兒子已經很久沒有回來了?"劉阿姨繼續問。
這個問題讓張強夫婦很為難。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既不想說李明的壞話,又不想隱瞞事實。
"我哥哥...他工作比較忙。"李芳勉強解釋。
"是因為遺產分配的問題嗎?"劉阿姨顯然已經了解了一些情況。
張強嘆了口氣:"劉阿姨,這是我們的家事..."
"我明白,但是老人的贍養問題不僅僅是家事,也關系到社會責任。"劉阿姨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如果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我們社區有義務介入。"
"我們在照顧媽,沒有不管她。"李芳急忙解釋。
"我知道你們很努力,但是僅憑你們兩個人的力量,能照顧得了嗎?"劉阿姨指出了關鍵問題,"老人的醫療費用,護理費用,這些你們能承擔得起嗎?"
張強和李芳都沉默了。這確實是他們最大的難題。
"我想見見王阿姨,跟她聊聊。"劉阿姨提出要求。
"她現在在休息..."李芳有些猶豫。
"沒關系,我等等。"劉阿姨很堅持。
過了一會兒,王秀蘭醒了。看到陌生人,她有些緊張。
"王阿姨,您別緊張,我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劉阿姨溫和地說,"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生活情況。"
"我...我沒給大家添麻煩吧?"王秀蘭小心翼翼地問。
"您沒有添麻煩,我們只是關心您的生活。"劉阿姨安慰她,"聽說您的兒子已經很久沒來看您了?"
提到兒子,王秀蘭的眼淚又流了下來:"是我不好,是我偏心了。明明恨我,不愿意理我了。"
"能跟我說說具體是什么情況嗎?"劉阿姨溫和地詢問。
王秀蘭斷斷續續地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越說越傷心。
"我知道我做錯了,可是張強這些年確實對我很好..."老人泣不成聲。
劉阿姨聽完后,陷入了沉思。作為社區工作者,她見過太多這樣的家庭糾紛,但這個案例確實比較特殊。
"王阿姨,您別太難過。"劉阿姨安慰道,"我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
臨走前,劉阿姨留下了自己的電話:"有什么困難,隨時給我打電話。"
09
劉阿姨走后,開始了深入的調查工作。
她首先查閱了相關的法律條文,咨詢了社區的法律顧問,然后又走訪了王秀蘭的鄰居們,了解更多的情況。
"劉阿姨,這家人的事情我們都看在眼里。"鄰居王大媽說,"老太太確實偏心,但她兒子也確實不孝順。"
"怎么說?"劉阿姨詢問。
"這五年來,李明回來的次數屈指可數。老太太生病住院,也是女婿在照顧。"王大媽詳細地說,"但話說回來,哪有把全部遺產都給女婿的?這也太過分了。"
"現在的情況是什么樣的?"劉阿姨繼續了解。
"現在就是女婿在照顧老太太,經濟壓力很大。"另一個鄰居插話,"我看張強夫婦都快撐不住了。"
"李明現在什么態度?"
"他說斷絕關系就真的斷絕了,連電話都不接。"鄰居們搖頭嘆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劉阿姨又找到了王秀蘭的主治醫生,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
"老人的情況不太樂觀,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醫生說,"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費用會越來越高。"
"家屬的經濟能力怎么樣?"劉阿姨詢問。
"據我了解,主要是女婿在承擔費用,壓力挺大的。"醫生搖頭,"他們已經欠了醫院不少錢了。"
經過一番調查,劉阿姨基本掌握了情況。她發現這個案例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法律問題,而且很可能當事人都不清楚。
"這是個典型的案例。"劉阿姨在工作日志中寫道,"需要進行法律普及教育。"
經過深思熟慮,劉阿姨決定召集所有相關人員開一次家庭調解會。她相信,只有把話說清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但是李明肯定不會主動參加,她必須想個辦法讓他來。
八月的最后一天,社區會議室里,張強夫婦坐在一邊,王秀蘭拄著拐杖坐在中間,而李明的座位空著。
劉阿姨撥通了李明的電話:"李明先生,今天下午兩點,社區會議室,關于您母親贍養問題的調解會,希望您能參加。"
"我沒什么好說的。"李明在電話里態度冷硬,"她把錢都給了女婿,讓女婿養她去。"
"李明先生。"劉阿姨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我作為社區工作人員,必須告訴您一個關鍵事實。這個事實,將徹底改變您對整個情況的認知。如果您不來,可能會后悔一輩子。"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
"什么事實?"李明終于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請您務必親自過來。"劉阿姨的語氣更加嚴肅,"有些話,必須當面說。而且,這不僅關系到您個人,更關系到您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
"法律后果?"李明明顯被震驚了。
"是的,法律后果。"劉阿姨一字一頓地說,"李明先生,看來您對相關法律還有些誤解。這個誤解如果不及時糾正,后果可能比您想象的更嚴重。"
電話里再次陷入長久的沉默。
時鐘指向下午兩點,會議室里的所有人都在等待。就在大家以為李明不會來的時候,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
李明面色陰沉地走了進來,在自己的座位上重重坐下。
"說吧,什么法律后果?"他直視著劉阿姨,語氣中帶著明顯的不服氣。
劉阿姨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深深吸了一口氣:"李明先生,我必須告訴您一個關鍵事實,這個事實將徹底改變整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