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不過是個農村老太太,連筷子都不會用,真丟人!"六歲的小杰在餐桌上指著奶奶大聲嘲笑。劉秀珍手中的筷子頓時掉落,飯廳里一片死寂。
她渾身顫抖,眼淚奪眶而出,卻強忍著不讓它們滑落。兒子王明和兒媳李琳面面相覷,尷尬地笑了笑,卻沒有一句責備孫子的話。劉秀珍站起身,碗里的飯菜一口未動,轉身走向了自己的房間。
01:
劉秀珍出生在江南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自小家境貧寒。十七歲那年,她嫁給了鄰村的王大山。婚后,兩人靠著種地、養豬勉強維持生計。日子雖然清苦,但也算踏實。
王大山是個憨厚老實的漢子,對劉秀珍很是敬重。即使在最困難的歲月里,他也從未對妻子說過一句重話。兩人同甘共苦,養育了一個兒子王明。
為了讓兒子能夠走出農村,劉秀珍省吃儉用,咬牙把王明送進了縣城最好的高中。每次去看望兒子,她都帶著自家種的蔬菜和自己腌制的咸菜,生怕兒子在學校吃不飽。王明爭氣,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城的重點大學。
大學畢業后,王明留在了城里工作,娶了同事李琳為妻。婚后,小兩口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王明在一家外企做了部門經理,李琳則在銀行工作。六年前,他們有了兒子小杰,生活更是圓滿。
三年前,王大山突發腦溢血去世,留下劉秀珍一人在農村。兒子每月都會寄錢回家,但鄉下的日子依舊孤獨。每當夜深人靜,劉秀珍常常一個人對著丈夫的遺像流淚。
"媽,您一個人在鄉下不方便,搬到城里和我們一起住吧!"去年春節,王明提出這個建議時,劉秀珍猶豫了。她舍不得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舍不得院子里那棵她和王大山一起種下的桂花樹,更舍不得那片承載著太多記憶的土地。
"我在鄉下住慣了,城里我不習慣。"劉秀珍擺擺手。
"媽,爸走了,您一個人在鄉下我不放心。再說,小杰也需要您的照顧啊!"王明堅持道。
李琳也附和道:"是啊,媽,您來了可以幫我們照顧小杰,我們工作也能安心一些。"
劉秀珍看著兒子兒媳期待的眼神,最終點了點頭。她心想,或許城里的生活會更好,至少能天天見到孫子,不用再忍受孤獨的煎熬。
臨行前,劉秀珍站在院子里,最后看了一眼那棵桂花樹,眼淚悄然滑落。"老頭子,我去城里了,你在這里安心吧,我會經常回來看你的。"她輕聲說道,仿佛丈夫就站在身旁。
02:
劉秀珍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兒子位于市中心的高檔小區。一棟二十層的高樓,電梯里鏡面般的墻壁,讓她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自己憔悴的面容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
王明夫婦的家是一套寬敞的三居室,裝修得時尚而舒適。劉秀珍被安排在了最小的那間臥室,雖然比起鄉下的土房子已經好太多,但她總覺得自己像個不速之客。
第一天晚上,李琳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歡迎婆婆。劉秀珍看著餐桌上精致的瓷盤和閃亮的刀叉,不知所措。她笨拙地模仿著兒媳婦的動作,卻還是弄灑了湯,弄臟了桌布。
"媽,您慢點來,不著急。"王明雖然嘴上這么說,但眉頭已經微微皺起。
李琳則笑著說:"媽,明天我教您用這些餐具。"語氣中卻透著一絲不耐煩。
劉秀珍尷尬地笑了笑,心里卻感到一陣酸楚。她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勤快能干,可到了城里,卻連吃飯這樣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接下來的日子,劉秀珍努力適應著城市生活。她主動承擔了家務和照顧孫子的責任,希望能為兒子減輕負擔。她做的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
李琳不喜歡她用舊報紙擦玻璃,說會留下墨跡;不喜歡她用大鍋炒菜,說會破壞廚房的整潔;更不喜歡她煮的稀飯和咸菜,說那是"農村土味"。
漸漸地,劉秀珍被禁止進入廚房,只負責照顧小杰放學后的生活。可即便如此,問題也接踵而至。
小杰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對奶奶的命令充耳不聞。他沉迷于電子游戲,劉秀珍勸他寫作業時,他總是大發脾氣。一次,劉秀珍試圖拿走他的平板電腦,小杰竟然尖叫著說:"你這個又臟又臭的老太婆,不要碰我的東西!"
劉秀珍被這句話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更讓她心寒的是,當她向兒子反映這件事時,王明只是敷衍地說:"孩子不懂事,您別跟他一般見識。"
一天晚上,劉秀珍偶然聽到了兒子兒媳的對話。
"你媽實在是太鄉下人了,昨天竟然在客廳里晾曬內衣,被我們主任夫人看見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釋。"李琳抱怨道。
"我也很無奈啊,農村的習慣一時半會兒改不了。再說了,接她來城里不就是為了照顧小杰嗎?你就忍忍吧。"王明嘆了口氣。
"忍?我每天回家看到廁所里那股土味消毒水的氣味就想吐!還有,你看看小杰最近的表現,成績都下滑了,老師說他在學校學會了一些粗俗的農村話。"
"行了,等我年終獎下來,我們給鄉下房子翻修一下,再請個保姆,送她回去吧。"
劉秀珍站在門外,淚流滿面。她沒想到,自己在兒子眼里,竟然只是個廉價的保姆。
03:
劉秀珍擦干眼淚,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她告訴自己,為了兒子和孫子,她必須適應城市生活。第二天一早,她趁家人還沒起床,打掃了整個房子,還特意按照李琳喜歡的方式整理了客廳。
"媽,您起這么早干嘛?"王明穿著睡衣走出臥室,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有些不悅,"家里有保潔公司定期來打掃,您不用這么辛苦。"
"沒事,閑著也是閑著。"劉秀珍笑著說,眼角的皺紋里卻藏著一夜未眠的疲憊。
李琳起床后,看了看客廳,勉強點了點頭:"媽,您今天收拾得還不錯,但茶幾上的花瓶位置不對,應該放在正中間。"
劉秀珍連忙道歉,心里卻苦澀不已。在鄉下,她從來不需要在意這些細節,只要家里干凈整潔就好。可在城里,連花瓶的位置都有講究。
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劉秀珍開始偷偷學習現代家居知識。她用兒子閑置的舊手機,在網上搜索各種家務技巧和城市禮儀。她學會了如何使用電飯煲、微波爐等現代廚具,學會了如何分類垃圾,甚至學會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機點外賣。
一天,趁著兒子兒媳上班,孫子上學,劉秀珍決定給家人一個驚喜。她買了新鮮的食材,準備做一頓既符合城市口味又帶有家鄉風味的晚餐。她精心準備了清蒸魚、紅燒肉和幾道時令蔬菜,還特意學著網上的視頻擺盤。
晚上,當王明一家回到家,看到餐桌上的菜肴,都驚訝不已。
"媽,您什么時候學會做這些菜的?看著還挺像那么回事兒。"王明好奇地問。
"好看不一定好吃,嘗嘗再說。"李琳小聲嘀咕。
小杰看了一眼桌上的菜,撇撇嘴:"我要吃麥當勞!"
劉秀珍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但她還是笑著說:"杰杰,奶奶特意為你做的,嘗一口好不好?"
在王明的勸說下,小杰勉強坐到了餐桌前。劉秀珍緊張地看著家人品嘗她的勞動成果。
"還不錯,有進步。"王明嘗了一口紅燒肉,點點頭。
李琳也勉強稱贊了幾句,但很快就提出了各種改進意見:"肉燉得太爛了,魚有點咸,青菜油太多..."
劉秀珍的一顆心忽上忽下,但看到家人都在吃她做的飯菜,還是感到一絲欣慰。或許,她真的可以適應這里的生活,真的可以融入這個家。
命運很快就給了她當頭一棒。
就在這頓晚餐上,小杰夾了一塊魚肉,卻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弄臟了剛剛打掃干凈的地板。劉秀珍習慣性地彎腰去撿。
"奶奶,你干嘛?"小杰大聲問道。
"地上的東西臟,不能吃了。"劉秀珍說著,準備把魚肉扔進垃圾桶。
"不過是個農村老太太,連筷子都不會用,真丟人!"小杰突然冷笑一聲,模仿著大人的語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