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領導后,在這6個方面,你越強勢,下屬越服你
做管理,千萬不能太弱勢,否則會被當成軟柿子。
下屬不僅不服你,甚至騎在你頭上作威作福。
當上領導后,在以下這6個方面,一定要足夠強勢。
一:陷入危急時要強勢
當察覺下屬的工作可能即將偏離正軌時,領導者要學會適度放權,避免過度干預,但這并非意味著完全撒手不管。
一旦你明確判斷他確實行將出錯,就必須強勢介入,進行干預。
1、應急處理(救火)
這是應對已經發生問題的策略。
當團隊遭遇突發的、重大的緊急狀況時,你必須迅速、強勢地介入,以防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2、風險預防(搶險)
所謂搶險,是指處理那些即將發生但尚未爆發的問題。
比如,當你明顯感覺到業務發展勢頭不妙,若不干預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或者當你察覺到所任用的人才并不可靠,存在重大隱患時,你就必須拿出強硬的態度。
這時,不僅要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更要著眼于長遠,設法杜絕問題再次發生,比如通過改進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等。
相比“救火”,“搶險”更是一項需要系統規劃和長遠考慮的工程。
二:為團隊爭取利益時要強勢
有一類領導者,在爭取團隊利益方面顯得過于保守。
他們常常對下屬表示,公司提供的待遇在行業內已是相當優厚,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或許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他并非有意貶低下屬(PUA),而是真心持有這種看法。
然而,下屬聽到這樣的話,難免會心里嘀咕:你是領導,待遇自然不低,但我們普通員工的收入還遠遠不夠啊。
長此以往,只會積累下屬的不滿情緒,甚至導致人才流失,轉投他人門下。
因為:高尚的準則或許能約束自身,卻難以強制他人認同。
所以,作為領導者,在為團隊爭取應得利益時,應當展現出更強硬的姿態;在對外拓展業務、爭取資源時,更需寸土必爭。
只有你的業務版圖不斷擴張,公司給予的激勵才會相應增加,團隊的回報自然水漲船高,下屬最終能分到的實惠也會更多。
三:團隊懈怠時要強勢
當團隊在工作中普遍顯現出精力不濟、缺乏干勁的狀態時,作為管理者,首要任務便是精準診斷出導致這種狀態的原因——究竟是工作任務過于繁重、目標設定不夠清晰,還是激勵措施未能到位?
一旦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你就需要果斷介入,以強有力的姿態打破這種令人壓抑的消極局面。
此時,不妨從人的基本需求出發,設定一系列短期能夠達成的小目標。
這些目標不僅要具體明確,更要與團隊成員的個人利益緊密掛鉤。
讓他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每付出一份努力,都能換來切實可見的回報。
為了進一步鞏固這種積極導向的效果,一套清晰明確的獎勵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無論是豐厚的績效獎金,還是額外的休息時間,都應能直接觸動成員的內心深處。
讓他們真切體會到,自己的投入與所得是相匹配的。
同時,公開表彰那些進步顯著的個人或小組也至關重要。
讓這些表現突出的成員成為團隊中的榜樣力量,這也是營造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團隊氛圍的關鍵舉措。
四:揭露問題時要強勢
當困境來臨時,應如何應對?
是選擇將其掩藏,任由其發展,還是勇敢地將其擺上臺面,正視挑戰,進而尋求解決之道。
對于一些較為怯懦的領導者而言,無論是自身犯錯,還是察覺團隊中的失誤,由于缺乏承認過失的膽量,他們常常選擇逃避問題。
他們往往要等到問題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才被迫去處理,然而此時多半已是“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為何遵義會議成為歷史的轉折點?
正是因為它毫無保留地揭開了當時面臨的所有問題。
面對“湘江戰役”那慘痛的失敗,若沒有非凡的勇氣,是斷然不敢正視的。
正是這種深刻的自我剖析,將所有癥結都暴露無遺;也正是這種敢于直面挫敗、汲取教訓的氣魄,才使得紅軍得以浴火重生。
因此,作為領導者,必須時刻保有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