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領導,這6種下屬,馬上換掉,免留后患!
真正的管理高手,極其擅長用人。
哪些人能重用,哪些人不可重用,心中有數(shù)。
尤其是以下這6種下屬,當了領導立馬要干掉。
一:當了領導必須干掉的6種人
1、表里不一的兩面派
這類人總是表面上對你恭順有加,百依百順,讓你誤以為他們是團隊中最聽話、最值得信賴的成員。
然而,一旦轉(zhuǎn)身,他們便會在背后對你進行詆毀,破壞你的聲譽,并煽動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你。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指出:“一個組織的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信息傳遞的透明度。”
如果團隊中存在“兩面派”,信息就會失真,決策也會受到阻礙。
這類人最危險之處在于其高超的偽裝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你需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深入了解情況。
不能只聽他們在你面前如何說,更要留意他們在背后做了什么。
可以通過與其他成員交流、查閱工作記錄等途徑,來核實他們的真實表現(xiàn)。
一旦確認他們是表里不一的兩面派,就不要猶豫,直接將其清除出團隊即可。
2、喜歡搶鏡的個人主義者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成了某些喜歡出風頭的個人主義者的行動指南。
這類人或許能力不凡,但在他們心中,唯有自身的利益至高無上,團隊的整體成就則顯得無關緊要。
他們處理所有工作的出發(fā)點都是“如何讓自己更顯眼”,具體表現(xiàn)為爭搶功勞、過度修飾個人形象,甚至不擇手段地打壓身邊同事。
對于這種熱衷于搶鏡的個人主義者,必須果斷將其替換,以恢復團隊健康的協(xié)作生態(tài)。
首先,應著重強調(diào)團隊層面的績效指標,讓考核體系更側(cè)重集體戰(zhàn)果而非個人表現(xiàn),使團隊成員認識到,唯有團隊整體成功,個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價值認可與回報。
其次,對于那些搶功、排擠同僚的行為,需予以公開的批評,明確告知此類行徑在團隊中是絕不被接受的。
例如,可以在會議上直接發(fā)問:“這個項目是大家共同完成的,為何在總結(jié)時只提及你個人的貢獻?”
借此讓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難堪,起到警示效果。
3、暗中使壞的幕后黑手
有這樣一種下屬,表面上對安排言聽計從,實則私下里通過影響其他成員、操控信息流通、甚至煽動所謂的“集體意見”來暗中引導你的決策方向。
他們不會公開與你作對,卻能讓你的決定在不經(jīng)意間符合他們的意圖。
他們還可能暗地里散布流言蜚語,離間同事關系,致使團隊陷入內(nèi)耗,難以形成合力。
當你試圖探究事情真相時,他們又能巧妙地掩飾自身,將責任推得干干凈凈。
根據(jù)社會心理學中的“群體極化”現(xiàn)象,群體成員間的互動會強化彼此的觀點,若這種互動是負面的,便會加劇群體的極端化與分裂。
因此,當你察覺到“團隊似乎總在跟隨某一個人的節(jié)奏行動”時,就該提高警惕了。
4、轉(zhuǎn)嫁責任的推諉者
“責任重于泰山”,然而存在這樣一類人,工作中功勞全歸自己,過失則全推給他人;一旦項目遭遇問題,他們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忙著將責任轉(zhuǎn)嫁給別人。
他們會指責同事:“這并非我的過錯,是某某某配合不力。”
這種推諉行為,嚴重侵蝕了團隊的信任基礎和協(xié)作精神。
成員間會滋生猜忌,人人不敢擔責,生怕成為他人背黑鍋的對象。
所以,對于這種習慣推卸責任的推諉者,絕不能姑息,必須讓他們?yōu)樽约旱男袨槌袚蠊撆u的要批評,該處罰的要處罰,情節(jié)惡劣的,應直接將其剔除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