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安門,大家都會想到那氣勢恢宏的城樓、鮮艷的五星紅旗,還有每年國慶的閱兵大典。但不知是否注意過,門前站著一對雕刻精美的“石頭柱子”?...
這柱子不僅長得講究,上面還蹲著兩個“神獸”——“朝天犼”,一個望著宮里,一個盯著宮外,好像隨時準備對皇帝發出提醒:
“老大,別躲屋里偷懶,該出來上班啦!”
它就是華表,中華文化的象征!
古人的科技樹點歪了?華表竟然和天文有關!
天安門前的華表柱,造型獨特,雕工精美,站在那里氣勢不凡,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個裝飾物。其實,華表最早的作用,和天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研究天文歷法。那時候沒有現代望遠鏡....
也沒有高科技的天文儀器,人們就靠一根立起來的柱子——“表”來測量太陽的影子。
晝短夜長、寒來暑往,都可以通過觀察影子的長度變化來計算節氣。所謂“立竿見影”,就是這個道理。
秦漢時期,這種觀測方法更加系統化,國家專門設立了“靈臺”“司天臺”之類的機構,天文學家在高臺上立木柱,測量太陽影子的長度,推算出二十四節氣。
這些木柱被稱作“表木”,后來因為木頭容易腐爛,人們改用石柱,久而久之,就有了華表的雛形。
到了明清時期,天文觀測的手段逐漸豐富,但華表作為建筑元素已經成了一種文化象征。永樂年間,京城的建設達到了一個高峰,故宮等皇家建筑相繼落成,天安門也在這一時期建立。
為了延續華表的象征意義,工匠們在天安門前后豎立了一對華表,高約8米重達20噸,全部采用云南大理石雕刻而成,石質溫潤,白中透青,與紅墻黃瓦相映成趣,既莊重又大氣。
不僅如此,柱身還雕刻了精美的蟠龍流云紋飾,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四條巨龍盤繞而上,似乎在騰云駕霧。
柱頂的圓盤叫做“承露盤”,古代有個說法,天子是“真龍天子”,承露盤可以接天露,這露水據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