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主席書法作品是文化傳承一部分,深受書法愛好者推崇。近日我有幸目睹其幾幅鮮為人知佳作,技藝精湛,特此分享供同好賞析。
首先看到華主席以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為題的書法創(chuàng)作,筆力雄健,墨色濃淡有致,筆法堅定有力,字雖不相連卻充滿生命力,展現(xiàn)獨特風采。
另一幅是華主席所書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詩以梅表達堅毅樂觀精神。華主席此書法筆觸含深情,風格穩(wěn)重靈動,承襲傳統(tǒng)精髓又有個人創(chuàng)意。該作品是華主席贈苗子、郁鳳夫婦的,彰顯文化藝術交融之美 。
此外,華主席有一題詞作品令人難忘。雖未明確題寫對象,但從風格內(nèi)容看,很可能為鐵路系統(tǒng)所作。創(chuàng)作時,華主席注重筆法且追求整體和諧。原作墨汁書寫,翻印改朱砂色,這一變化未減藝術效果,反添古典獨特之美。
在此,我想提及一件私人珍藏 —— 唐代張旭《心經(jīng)》朱砂印本。印本朱砂印刷,色彩古樸高雅,與華主席朱砂色題詞相得益彰,盡顯書法藝術魅力。
看華主席的書法,想起了朋友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我認為,書法是書法,寫字是寫字,書法有法。書法寫得好、字寫得好,有一定的天份,但關鍵還是后天的勤學苦練、深入研習。沒練過書法的人,能夠?qū)懸皇趾米郑隙ㄊ怯行娜耍綍r注重了字的結構、筆法等等,日積月累,當然能把字寫好。至于書法,是需苦練加巧練的,還需有一定的書法理論功底,功夫在字外,最起碼得研讀書法通史。長期把別人吃喝玩樂的時間利用起來,在書法藝術上是能取一定成績的。
寫字與書法是有區(qū)別的。書法可稱之為藝術,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傳統(tǒng)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于書法中如何表現(xiàn)“神、氣、骨、肉、血”等范疇的理論,關于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chuàng)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著自身的體系的。
字如其人這就是真理!所以才有了筆跡科學用于鑒定!后天的是功夫,漂亮可以模仿,沒有不可能,真漂亮是另外的意思,是書法文化的內(nèi)容!
熟能生巧是學習藝術的秘訣!自己的劣性表現(xiàn)在字上,就永遠漂亮不了,那就堅決的改自己的劣性!
為什么有的人再練也寫不出飄亮的字?為什么有的人不練,字也寫得很漂亮?可以說,有這樣感慨的人,大都是對自己的字不滿意的人。
我的字也寫得不好,也練過,練也沒有大用。就是那種隨意亂寫的,習慣成自然,怎么也不好改變了。我感覺是練晚了,還有,時間也不允許。小時候?qū)W習馬虎,字寫得難看,也不在意,看到作業(yè)上老師打的對號,心里就美滋滋的,也沒考慮過練字。后來工作了,才發(fā)現(xiàn)字如人的臉面,字寫不好是很丑氣的,這才想起來練字。按理說練晚了也能練好,同事們告訴我說,字無百日之功。可是,年齡大了手腕不靈活,想做下來好好練,可是身邊有許多事要做,怎么也坐不下來,錯過了機會,沒人指點了,所以,即使練,也沒有青少年時期練習的效果。有人說,王羲之晚年才把字寫得好,是的。可我這樣的人是不行的。
有的人不練,字也寫得漂亮,我認為,他在上學的時候,一定遇到一個甚至幾個字寫得漂亮的老師。得到高人的指點,受到一定的影響,功夫是下過了的。寫字沒有人指點,想寫好是很難的。手把手教好于摩帖,摩貼強于隨意寫。字寫得漂亮的教師,本身就給學生做出了榜樣,看到學生寫的字不符合要求,他會及時糾正,就這一指點,學生不知練多少回,才能有這個效果。他的學生平時作業(yè),一是整潔,二是筆畫規(guī)范,給人一種悅目感。也就是說,做作業(yè)就是練字了,時間長了,書寫流利,漂亮的字就出來了!
無論哪個學生,在求學期間肯定能遇到字寫的漂亮的老師,機會千萬不要錯過;求學期間是練字的好時機,千萬要利用好。我就是后悔類的,想練字,年齡、時間都不允許了。有人曾說,好學時不好好學,不好學時又好好學了!唉,可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