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匿名資助四年,揭秘少年身世之謎
“好心人,謝謝您一直以來的資助,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四年前,蘇晚晴在深夜刷到“愛心助學” 廣告,為貴州山區少年陳宇軒匿名寄出第一筆資助,此后通過信件陪他走過中考、升入重點高中,見證他從穿舊校服的困頓少年長成立志用技術助人的青年。
當約定見面的門鈴響起,陽光照亮少年面容的瞬間,她瞬間崩潰了...
01
蘇晚晴坐在書房里,獨自一人聽著窗外的雨聲。
她剛做完一天的公事,把筆記本合上,手機在手邊一遍遍滑動。
三十六歲的她,事業算得上順利,外人眼中是標準的“獨立女性”,可夜晚回家,偌大的房間里只剩她自己。
偶爾微信響起,群里的朋友們曬著聚會和旅游照,熱鬧的氣氛在她看來只是別人世界里的片段,與自己沒太多關系。
夜里,她刷著短視頻,屏幕忽然跳出一條“愛心助學”的公益廣告。
蘇晚晴皺了下眉,準備直接劃過。
但手機靜靜發亮,廣告畫面中一個穿著洗舊校服的少年照片映入眼簾,旁邊幾行文字簡單介紹著他的情況:“貴州山區,16歲,高中二年級,父母早逝,家庭困難。”
少年名字叫陳宇軒。
蘇晚晴下意識地點開了鏈接,頁面跳出一段采訪短片,陳宇軒坐在山村的土屋前,語氣平靜地說:
“我想讀完高中,將來能靠自己改變命運。”
視頻很短,但蘇晚晴注意到少年望向鏡頭的眼神,那種帶著倔強和安靜的目光讓她心頭一緊。
她又下拉頁面,看見一份詳細的資料:成績單顯示各科名列前茅,生活介紹寫著“每天清晨步行六公里上學,偶爾打些零工補貼家用。”
她腦海里浮現出自己十八九歲時,也曾在困頓和壓力里獨自咬牙前行。
那種“非要自己扛過去”的堅持,她比誰都清楚。
她猶豫了一會兒,終于點進了資助通道。
匿名輸入金額時,她選了學費和一學期生活費,順便把“需要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全都勾選。
付款成功頁面跳出來的一瞬間,她長舒了一口氣,卻又有種說不出的松快感。
第二天早晨,蘇晚晴照常出門上班。
她忍不住又打開手機看了一遍那個捐助頁面。
后臺發來一條自動感謝短信,還有學校老師錄制的簡短語音:“感謝您的愛心,陳宇軒同學已收到資助,孩子很感激您的幫助。”
她平時對這種“官方客套”向來無感,但這一次卻聽得格外認真。
下班后,她順手買了些文具用品,讓快遞公司寄往貴州山區。
一周后,公益平臺更新了反饋:陳宇軒發來了一張字跡端正的感謝信。
他寫道:“謝謝您的幫助,讓我有機會繼續上學。我會努力,不讓您失望。”
蘇晚晴在辦公室把信讀了三遍,平時很難感受到的那種踏實感,在這時候悄悄浮現。
她把信復印下來,夾在自己隨身的手帳本里。
后來,她留意到這個男孩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列,老師寫的評語一如既往:“吃苦耐勞,樂觀堅強。”
有幾次,平臺發來孩子的生活照片:冬天的破舊外套、課桌上的舊書本,和眼里依然沒被困境壓垮的光。
有同事無意間問她最近怎么經常心情不錯,她只是淡淡一笑:“沒什么,就是遇到了一件小事。”
這份善舉并沒有讓她的生活變得熱鬧起來,朋友圈依舊冷清,夜晚也依舊寂靜。
但她發現自己不再那么在意獨處時的孤獨。
她開始主動關注公益動態,也嘗試把一部分閑余時間放在志愿活動上。
02
一個月后的傍晚,蘇晚晴剛剛結束加班,回到家中。
她放下包,打開筆記本電腦,郵箱里出現一封新郵件,標題赫然寫著:“來自陳宇軒同學的感謝信”。
信的掃描件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普通作業紙上,一行行端正的字跡讓人一眼看出寫信人下了功夫。
“尊敬的好心人,您好!我是陳宇軒,今天收到了您的資助和寄來的東西,我很激動。老師說,有人愿意幫助我繼續上學,我特別高興。您寄的書包是我用過最好的,同學們都說好看,我很喜歡。”
“衣服很合身,穿上它感覺很有底氣。奶奶看到這些東西,抹著眼淚直夸世界上還有好人。她讓我一定要用心學習,將來報答您的恩情。我答應她,也答應您,一定會努力,不讓您失望。雖然不知道您是誰,但我會一直記住您的好。等將來有能力了,也會幫助別人。
此致,敬禮!
陳宇軒,2020年12月5日。”
蘇晚晴反復讀著,鼻子一酸,眼眶微微泛紅。這是她多年未有的觸動。
男孩的話不花哨,卻句句透著實在和感激,沒有一絲矯飾。
她把信件截圖保存在手機里,回復中介機構:“請幫我持續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有需要隨時聯系我。”
自那天起,陳宇軒每月都會寫信,通過中介轉交給蘇晚晴。
每次信里提到生活或學習上的需要,她都會第一時間響應。
冬天來時,男孩信里說山里很冷,宿舍夜里凍得寫作業手發麻。
蘇晚晴立刻網購厚羽絨服、保暖內衣、棉鞋,還寄了便攜電暖器。
春天,陳宇軒寫信說要備考中考,需要更多練習題。
她不僅郵寄了全套復習資料,還特地請教朋友,從市里搜集了最新的模擬題。
每次收到信,哪怕工作再忙,蘇晚晴都會停下來看,仔細讀完再整理收好。
她漸漸習慣了在信件里關注這個男孩的成長,幾乎成了她每月最期待的時刻。
信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
“好心人,昨天語文考試我拿了第一,老師在全班表揚我,說我是最努力的學生。我想告訴您,我會繼續加油。”
“好心人,昨天下雪了,我穿著您寄的羽絨服走在校園,同學們都覺得這衣服特別好。我也很自豪。”
“好心人,我想考市里的重點高中,將來學計算機,開發有用的軟件。老師說我有希望。我想靠知識改變命運,也像您一樣去幫助別人。”
這些樸實的句子不斷出現在蘇晚晴的生活里,讓她體會到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滿足感。
漸漸地,關注陳宇軒成了她生活里最自然的習慣。
朋友們察覺她的變化,有人調侃:“晚晴,你最近看起來特別溫柔,是不是有好事?”
她只是淡淡一笑,沒有解釋。
03
2021年初,疫情突然加重,全國多地學校延遲開學。
陳宇軒在信里提到,這段時間只能在家自學,反而比上學更用功。
他寫道:“好心人,現在我們都在上網課,可山里的信號很差,經常斷線。奶奶擔心我的學習,還借錢給我換了個新套餐,可每月費用挺高的。我和奶奶說,讓她別擔心,我自己能想辦法。”
蘇晚晴看完信,立刻將網絡費用打過去,還專門網購了一臺新筆記本電腦郵寄到貴州山區。
幾天后,她又收到陳宇軒的來信:“好心人,您寄的電腦到了!這是我第一次有自己的電腦,我整晚都激動得睡不著。有了它,我學習方便了很多。”
中考臨近,信里的內容多了幾分緊張。“
好心人,還有兩個月就要中考了。我心里有些緊張,這關乎我的未來。不過有您的幫助,我覺得再難也有希望。不管考得怎樣,我都會拼盡全力。”
蘇晚晴讀完,內心比男孩還要緊張。她反復查閱中考信息,自己也買了復習資料研究,想幫男孩規劃復習重點。
她還請教朋友,弄清楚市里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幫男孩做了詳細的志愿建議。
2021年7月,中考結束。那幾天,蘇晚晴幾乎每隔幾小時就刷新郵箱,等陳宇軒的消息。
7月29日,郵件可算是來了。
“好心人!我考上了!進了市一中重點班,比錄取線高了45分!”
她看到信,直接從沙發上站起來,連聲說:“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她馬上寫了回信表達祝賀和鼓勵,還表示高中階段也會繼續支持他的學費和生活費。
為了給男孩慶祝入學,她又選了一臺性能更好的平板電腦當作禮物,寄到山里。
很快,又收到男孩的回信:“好心人,我已經收到了您的祝福和禮物,這平板電腦很棒,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用它認真學習。我真的很想當面謝謝您,能不能告訴我您是誰?我很想親口和您說一聲謝謝。”
其實這三年來,陳宇軒不止一次表達過想見面的愿望。
每次收到類似請求,蘇晚晴總是婉拒。
她說自己工作忙,或者正好在外出差,理由很自然。
其實她心里也猶豫過,甚至有幾次在電腦前想要松口,但終究還是按下了拒絕。
她說服自己,不見面也挺好,保持這份單純的支持可能更適合雙方。
可有時夜深人靜,她也會好奇,信里的那個少年到底是什么模樣,他的笑容是不是如這些文字一樣真誠。
04
陳宇軒考入市一中后,寄來的信越寫越詳細。
他描述著從山村到城市的轉變,每封信都充滿對新環境的好奇和努力。
“好心人,高中的課程很難,老師講得很細致。我每天都去圖書館自習。身邊同學成績都很優異,我得加倍努力才能跟上進度。”
“今天第一次用電腦寫程序,覺得很有意思。我希望以后能開發一款軟件,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走出大山。”
通過這些信,蘇晚晴仿佛和他一起經歷了校園生活。
她開始關注計算機和教育相關的新聞,看到信息技術方面的內容,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陳宇軒。
男孩的學習成績依舊優異,還加入了學校的編程社團,常常在信中分享比賽和獲獎的消息。
“好心人,我拿到了編程比賽二等獎,獎狀拍照發給您了。獎金我想存起來,將來一定還給您,雖然您說不用,但我真的很想報答您的幫助。”
讀到這些話,蘇晚晴心里既欣慰又多了幾分責任。
她開始留心男孩信里提到的生活細節,除了學費之外,還會滿足他的小小心愿。
男孩想練口語,她買來最新的英語教材和電子詞典寄過去。
男孩提到需要好一點的顯示器,她就選擇了專業型號直接郵寄到學校。
漸漸地,蘇晚晴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這些信,每月等來新信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進入2023年,陳宇軒升入高三,他的信比以前更成熟,內容里多了對人生的思考。
“好心人,今天是媽媽的忌日。我去了墓地,把這幾年我的變化告訴她,也說起您一直在幫助我。我想,媽媽一定很感激您。”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會有像您這樣的人?我們素不相識,您卻愿意一直幫助我,從不求回報,甚至連見面都不肯。我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這些話讓蘇晚晴心里很受觸動,也讓她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行為。
最初只是單純的善舉,可幾年下來,這份關系已經變成了雙方的精神支撐。
男孩的進步讓她自豪,遇到難題時她也會跟著擔心。
他每次在信里流露的快樂,也總能感染她的心情。
“好心人,今天我參加了人生第一場編程實習,做了一個小程序,雖然很簡單,但很有滿足感。我好像終于懂了您的想法,原來幫助別人真的會讓人變得快樂。”
“我越來越肯定,想做程序員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想通過技術去幫助別人,就像您一直幫我那樣。”
到了2024年春天,陳宇軒即將高中畢業。
他在信中提到,已經收到了幾家科技公司的實習邀請,最終選擇了家鄉的一家初創企業。
“好心人,我要畢業了!三年高中結束,對未來很有期待。雖然實習工資不高,但我已經很滿足了。能做喜歡的事,多虧有您的支持。”
“您知道嗎?這幾年我一直想見見您,想親口道謝。希望這次您能答應,哪怕只見一面,讓我可以把這份感謝說出來。”
陳宇軒的請求比以往更堅定,還專門托中介工作人員幫忙溝通。
中介也多次勸蘇晚晴,說孩子很執著,這次如果再拒絕,可能很難釋懷。
蘇晚晴想了很久,終于點頭同意。
05
見面日期臨近,蘇晚晴的心情變得格外復雜。
白天還能集中精力工作,一到夜晚就開始反復設想見面的情景。
她琢磨著男孩到底長什么樣,平時說話會不會靦腆,還自己在腦海里演練幾種可能的對話。
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還特地買了男孩在信里提到喜歡的零食和飲料。
衣柜前,她挑了一套簡單大方的衣服穿上,對著鏡子輕聲自嘲:“晚晴,比見客戶還認真。”
但她知道,這種緊張不是壓力,而是因為期待。這個素未謀面的男孩,早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見面當天,蘇晚晴請了假,待在家里,反復整理著男孩寄來的信。
每封信她都又讀了一遍,仿佛想通過這些字句重新了解一次陳宇軒。
中午,她草草吃了點東西,心里卻沒底。時間慢慢逼近兩點,她在客廳來回走動,不時看表,手心微微冒汗。
門鈴忽然響起,清脆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蘇晚晴深吸口氣,快步走到門口。
透過貓眼,她看到門外站著一個身材高瘦的少年,手里拎著一個簡單的禮品袋。
她拉開門。
“姐姐您好,我是陳宇軒,今天特意來當面感謝您。”
少年嗓音溫和,表情有些緊張,眼神很明亮,帶著初見的拘謹。
蘇晚晴微笑示意,“不用客氣,快進來吧。”她一邊讓開門口,一邊認真看著少年。
可就在陳宇軒抬起頭、陽光正好照在他的臉上時,蘇晚晴的笑容僵住了。
她的臉色瞬間煞白,手指不自覺顫抖,眼神滿是震驚和不可置信。
“這……不可能!一定是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