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在日本茨城縣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東海村在當地是一顆璀璨明珠,靜靜躺在中部地區。
它占地約37平方公里,曾經這里的常住人口在全國村莊里名列前茅,村里的生活簡單寧靜,祖祖輩輩的村民們大多以農為生,日子雖不算富裕,卻也自得其樂。
1957年,對于東海村而言,是一個轉折,那一年日本原子能研究所選擇在此扎根。
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第一座核反應堆——JRR - 1的建立。
這座反應堆的誕生,既為東海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隨著核反應堆的運轉,東海村開始圍繞著核工業區悄然發生改變。
村民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水漲船高,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可是他們未曾料到,有一場巨大的危機在悄然醞釀...
1.
大內久是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村民,就像村里大多數男人一樣,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家庭的重擔。
1999年,對他來說,是人生軌跡改變的一年。
在這一年,他正式加入了JCO東海工廠,成為了一名底層員工。
JCO公司,這家看似普通的公司,主營業務是為東海村當地的核電站提供高濃度的氧化鈾和燃料。
采購這些燃料的公司,會用它們來進行核反應,最終實現商業發電等用途。
大內久的工作聽起來似乎充滿了危險,但實際上,對于他這樣的底層員工而言,操作流程并不復雜。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現成的原料反復倒進幾個罐子里,按照一些固定的操作步驟,最終提取出高濃度的核燃料商品。
盡管工作內容枯燥乏味,但大內久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
他認為這份工作能讓家里的生活變得更好,能讓父母安享晚年,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1999年的夏天,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東海村也沉浸在一片悶熱之中。
9月30日,這一天,對于大內久來說,原本應該和往常一樣,在工廠里重復著熟悉的工作,然后下班回家,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溫馨的晚餐。
可是意外就在這一天出現了。
2.
這天大內久和經常配合的兩位前輩被分配到了一起。
其中小原理人負責在高處將硝酸鈾酰溶液倒進容器里,大內久則在一個被稱作沉淀槽的裝置上扶著漏斗,而他們的組長橫川,則坐在4米外墻壁的另一端,靜靜地等待著工作的結果。
剛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兩人像往常一樣,先完成了幾個常規的操作,隨后便開始了最后的步驟。
前面倒入的幾桶溶液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大內久和小原理人漸漸放松了警惕。
可是當倒入第七桶溶液時,一聲清脆的“咔嚓”聲打破了原本的平靜。
緊接著沉淀槽里冒出了一陣藍色的光芒,那光芒在昏暗的工廠里顯得格外詭異。
大內久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驚呆了,他感覺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
那美麗的藍光,讓他有了一種恍惚的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卻不知危險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不知道過了幾秒,他才聽到耳邊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那聲音尖銳急促。
隨后從遠處傳來了組長橫川歇斯底里的叫喊聲:“快跑,臨界了,快跑!”
橫川作為一個對核能有一定了解的員工,在聽到工廠內的警報響起時,心中就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當他看到沉淀槽里發出的藍色輝光時,更是感到頭皮一陣發麻。
他太清楚了,這是鏈式核裂變反應所生成的輻射,將空氣里的物質電離后的結果。
工廠里沒有核反應堆,正常情況下,根本就達不到臨界的要求,怎么會突然引發臨界現象呢?
想到四周彌漫著看不見的恐怖輻射,橫川來不及思考,一把拉起還在發呆的大內久和小原理人,拼命地向著隔壁的去污室逃去。
3.
三人剛跑進屋子,橫川就看到距離沉淀槽最近的大內久,像一塊門板一樣直挺挺地摔在了地上,失去了意識。
驚駭之際,他趕緊翻出了手持放射線的檢測裝置。
可是當看到檢測結果時,他的心瞬間沉入了谷底——測試儀爆表了,數量巨大的輻射就在三人的身邊。
1999年9月30日上午11點34分,市本茨城縣消防局接到了報警電話。
與此同時,警察本部、當地醫院也相繼接到了通知:位于東海村的JCO工廠疑似發生了臨界事故。
大多數普通的救援人員完全不知道臨界是什么意思,在聽到消息的時候,有人還以為是林海發生了什么事故。
但接到任務后,所有的人都立刻向著東海村的事故現場出發。
因為JCO東海工廠周圍被很多的住宅和農地包圍,初步估算,工廠附近至少有600多人,在第一時間暴露在了輻射之中。
而三位直接接觸了輻射的員工,情況則比普通人要嚴重得多。
三人很快被送到了附近的千葉縣醫院。
由于輻射的范圍、大小與后續的影響無法在短時間內確定,通往JCO工廠的道路被立即封鎖。
350米范圍內的居民被緊急轉移避難,10公里內的居民全都接到廣播,要求他們封好門窗,禁止走出房屋。
所有的電視節目只播放著一個畫面:“請留在家中。”
整個東海村彌漫在一場看不見的恐懼之中,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
4.
下午7點15分,日本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組總算趕到了現場。
JCO,這家制備核燃料的公司,既不是核電站,也不是核能研究機構,沒有核反應堆,怎么會突然出現臨界現象呢?
負責現場的專家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JCO公司的名字。
調查組本來以為會花一段時間才能查出事故的起因,可是他們剛剛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了解,很快就得到了一個荒唐的真相。
根據日本技術廳的規范,JCO這一類的工廠在制備核燃料時,會執行一個固定的流程。
職工需要先將低濃度的鈾粉末溶于硝酸液體中,送入一個叫做溶解罐的容器里,然后再將生成的硝酸鈾酰溶液,倒進一個形狀細長的緩沖罐里,最后由緩沖罐緩慢地轉移至沉淀罐,接著就可以逐步地提煉出高濃度的氧化鈾燃料。
可調查組了解到,為了節省操作時間,從1995年開始,JCO就放棄了第一個步驟里對溶解罐的使用,而是采用一個十升的不銹鋼桶來代替。
工作人員用一只勺子將氧化鈾粉末和硝酸液體舀入桶中,像攪拌水泥一樣將其攪拌均勻,然后倒入緩沖罐里開始下一個步驟。
雖然這種方法非常不專業,但因為緩沖罐有將化合物均勻化的作用,不會導致鈾在短時間里囤積在同一個地方,所以6年的時間里,這種方法沒有引發事故。
9月29日,工廠的管理人員開設了一條新的生產線,要求員工們盡快趕工。
9月30日,為了完成超量的任務,剛剛上崗沒多久、根本沒有經過太多核知識培訓的小原理人和大內久,干脆連緩沖罐的步驟也跳了過去,直接將硝酸鈾酰溶液倒入了沉淀罐中,以為這樣就可以簡單地縮短時間。
可是他們卻完全沒想到,缺少了緩沖罐的控制,當毫不知情的兩人向沉淀槽中倒入了16.6公斤的鈾溶液時,槽內的鈾濃度迅速超過了界限,鏈式核裂變反應就在這一瞬之間發生了。
5.
沉淀槽里釋放出強大的輻射,整個工廠變成了一個裸核反應堆,同時也觸發了廠里設置的警報,這才有了最開始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這場駭人的臨界事故,竟然是由一種完全沒有基本核常識的操作造成的。
調查組要求員工身穿防護服,以每人一分鐘的工作時間為限,向場區里的沉淀槽注入硼酸水,來對鏈式反應進行控制。
經過20多個小時的連續工作,臨界事故終于漸漸平息。
在處理事故的期間,9月30日下午,大內久也在醫院里蘇醒了過來。
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看到周圍陌生的環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懼。
想到擔心的父母和妻兒,他醒來沒多久就焦急地詢問醫生:“我什么時候可以回家?”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永遠也無法再回到那個溫暖的家了。
住進醫院的前兩天,大內久感覺自己除了皮膚看上去比正常人紅一點以外,能走能跳,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問題。
在他的認知里,輻射雖然危險,但好像不至于會很快致命。
他安慰著前來探望的妻子,說自己如果能治好病,就用剩下的時間多陪陪孩子。
妻子看著他,眼中滿是擔憂,緊緊地握著他的手,久久不能言語。
可是剛到了第三天,事情就開始變得不對勁了。
大內久感覺自己頭暈得厲害,頭發開始逐漸掉落,經常會有很強的嘔吐感。
而且他發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當時距離沉淀罐最近的右手變成了血紅一般的顏色,還伴隨著一股鉆心的疼痛。
那種疼痛,就像有無數根針在同時扎著他的手,讓他痛苦不堪。
6.
大內久本來還以為,也許是因為千葉縣的醫院里沒有什么專家,轉到好一點的醫院就能醫治。
但是在他被轉院到東大醫院,又經過了幾天的醫治后,他感到自己不但右手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左手、背部、肩膀也開始痛了起來。
那種疼痛,從身體的各個部位蔓延開來,仿佛有無數只螞蟻在啃噬著他的身體。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大內久身上的各種毛病越來越多,所有的醫療手段似乎都完全不起作用。
他的皮膚開始滲血,變得無法下地行走,感覺就像是有什么東西,在從內部啃咬自己的身體。
更可怕的是,大內久從這時開始,還產生了一種世界末日般的恐慌感。
他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身體到底出什么事了,那種未知的恐懼像潮水一般將他淹沒。
一天晚上,大內久在睡得迷迷糊糊之間,看到一位護士從他的身上取下膠布時,他忍不住慘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