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執行,不是方法》第18章,執行不行,再好的方法技巧也沒用。
現在躺平休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父母們也特別為這個問題頭痛,你去那些老師直播間看看,大部分咨詢的父母,就是這類孩子的父母。
這篇專欄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并教父母如何真正的操作起來,并最終解決孩子的休學躺平問題。
那我們先來看一下休學躺平孩子的不同,細分起來,休學躺平的孩子主要可以分為兩類。
休學躺平的兩種類型
一類是因為否定自我而躺平休學的,這類孩子多以學習好的孩子為主。
有一些孩子特別重視學習,認為學習成績反映了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追求成績。而正因為重視,所以他們特別努力,最終成績也就比較好。
但問題是隨著成長,學習壓力會越來越大,畢竟篩選下來的基本都是智商不差,也很努力的孩子,這時候要想維持一個好的成績就比較難了。
為了獲得好的成績,這類孩子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但問題是成績并不是單純靠努力就能解決的,于是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哪怕他們再努力,成績也達不到他們的期望。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開始否定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無論再怎么努力也沒用。
一旦孩子產生了這種自我否定,那孩子就不愿意學習了,因為再努力學習也沒用,那還努力學習干什么呢?而在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他們最佳選擇就是躺平,撫慰自己的心靈,以便重新找回自信。
另一類是因為迷茫而躺平的,這類孩子則以學習差的孩子為主
那些學習好的孩子是因為過度的自我否定而選擇了躺平休學,而那些學習差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更能多是因為迷茫。
有一些孩子,他們不是太在乎學習,沒有形成學習成績就是一切的價值標準,而因為不是很在乎,所以成績也就比較一般。
但隨著成長,因為學習環境越來越惡劣,壓力越來越大,每天6點起,晚上11點睡,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受不了,他們就會質疑這樣學習的意義:他本身就不認為學習代表了一切,自己也不喜歡,那為什么還這么拼命的學呢?
所以孩子就會想要休學,結束痛苦的學習,但問題是休學之后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就在家里混日子了,得過且過,這就變成了迷茫型躺平。
當然,它們的作用也會發生交互重疊,長期學習不好的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可能也會受到打擊,而學習好的孩子,可能也會發現學習沒有意義,同時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因此而迷茫躺平。
如何解決孩子的躺平休學
理解這兩種躺平類型的產生原因,你也就知道如何如何解決孩子的躺平了。
對于因為否定自我而躺平的孩子,父母需要調整孩子的認知,同時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價值感,找回自信。
讓孩子意識到學習代表不了一切,即使學習不好,他們也依然可以是優秀的。
而對于迷茫而躺平的孩子,父母需要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他們自然就不躺平了。
那具體怎么做呢?
方法有很多,但是二者在具體操作上有一個共同的方法,那就是帶孩子多去嘗試探索新鮮的事物。
那為什么嘗試新鮮的事物,可以幫助兩種類型的躺平走出抑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