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故事創作,地名人名為化名,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爸!你還要鬧到什么時候?"兒子張偉聲音顫抖。
"那就是一張破紙!108萬!我們全家8年的血汗錢!"
76歲的張大爺握著那幅花鳥畫,眼中閃著淚光:"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瘋了..."
"住手!別再碰那破東西了!"兒媳婦沖上前要搶畫。
張大爺緊緊護住畫卷,倔強地說:"今天,我一定要帶它去重新鑒定!"
01
2016年3月15日,春光明媚。
張建國坐在客廳里,手里捧著一張彩頁廣告,上面印著"江南文化精品游"幾個大字。
老伴王秀蘭剛去世兩個月,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他一個人,連說話的人都沒有。
"爸,你一個人在家太悶了,出去走走也好。"女兒張麗前一天打電話時這樣說。
張建國看著廣告上的介紹:蘇州園林、周莊古鎮、還有神秘的私人博物館參觀。
團費3980元,對于退休多年、每月只有2800元退休金的他來說不算便宜,但老伴留下的20萬存款還在,花點錢散散心也值得。
第二天一早,張建國背著小包出現在旅行社門口。接團的導游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叫小麗,笑容甜美,說話聲音很輕柔。
"張大爺,您今年多大了?"小麗主動搭話。
"76了。"張建國有些不好意思,"老伴剛走,孩子們讓我出來散散心。"
"大爺您保養得真好,看起來頂多六十出頭。"小麗的話讓張建國心情好了不少。
上了大巴車,張建國發現團里大多是像他這樣的老年人,男男女女十幾個,年紀都在六七十歲。
坐在前排的是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子,小麗介紹說他叫王教授,是專門研究古董文物的專家,這次跟團是為了考察江南地區的文物收藏情況。
"各位老朋友,這次旅行不僅能欣賞江南美景,還能跟王教授學習古董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小麗的話讓車里氣氛活躍起來。
王教授回過頭,沖大家微笑著點點頭。他看起來四十多歲,氣質儒雅,說話慢條斯理:"很高興和各位老朋友一起旅行。我研究古董文物二十多年了,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問我。"
"王教授,現在古董是不是特別值錢?"坐在張建國旁邊的老太太好奇地問。
"這要看是什么東西。真正的古董,特別是名家字畫,這些年價格漲得很厲害。我前兩天剛看到一幅清代畫家的作品,拍賣成交價是380萬。"王教授說得輕松,但車里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380萬!張建國心里一顫。這可是他工作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窗外春景如畫。但張建國的心思已經不在風景上了,他在想王教授剛才說的話。古董真的那么值錢嗎?
第一天的行程是游覽蘇州園林。拙政園里,王教授指著一幅古畫給大家講解:"你們看這幅畫的用筆,這種技法在清代很流行。現在市面上這樣的真品,少說也要幾十萬。"
張建國聽得入了神。他以前只知道古董值錢,卻不知道值到什么程度。王教授的講解讓他大開眼界,原來一幅畫里有這么多門道。
晚上在酒店里,張建國翻來覆去睡不著。老伴生前總說他沒什么眼光,買東西經常被騙。
如果他能買到一件真正的古董,既能證明自己的眼光,又能給孩子們留點有價值的東西,豈不是一舉兩得?
第二天的行程是周莊古鎮。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確實很美。但讓張建國更感興趣的是王教授在路上說的話。
"明天我們要去參觀一個私人博物館,那里的藏品都很精美。博物館的主人是我的老朋友,收藏了不少好東西。"王教授說這話時,眼中閃過一絲特別的光芒。
"私人博物館?"有團友好奇地問。
"是的,不對外開放的。能進去參觀是很難得的機會。"
王教授笑著說,"說不定大家還能碰到什么好東西呢。"
這話說得有些意味深長,張建國心里更加好奇了。
02
第三天上午,大巴車駛進蘇州市區一片高檔住宅區。
車子最終停在一棟三層別墅前,建筑風格很現代,門口掛著一個小牌子:梅園私人博物館。
"就是這里了。"王教授率先下車,"大家跟我來。"
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迎了出來,衣著考究,笑容滿面。
王教授介紹說這是博物館的主人陳老板。
"歡迎各位老朋友光臨寒舍。"
陳老板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蘇州口音,"里面請,里面請。"
進了門,張建國立刻被震撼了。
偌大的客廳里,四周的墻上掛滿了字畫,玻璃展柜里擺放著各種瓷器、玉器,看起來都很精美。
"哇,這些都是真的嗎?"有團友忍不住問。
"當然是真的。"
陳老板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這些年收集的,每一件都有來歷。"
王教授開始給大家講解:"這幅是明代的山水畫,你們看這個筆法...這件青花瓷是康熙年間的,胎質細膩,釉色純正..."
張建國聽得專心致志,他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古董集中在一起。每一件看起來都很精美,讓人眼花繚亂。
走到一面墻前,張建國被一幅花鳥畫吸引了。
畫上是兩只喜鵲站在梅花枝上,旁邊還有幾只小鳥在嬉戲。
畫工精細,色彩鮮艷,兩只喜鵲的眼睛畫得特別傳神,仿佛隨時會飛出畫來。
"老先生眼光真好。"
王教授不知什么時候走到了張建國身邊,"這幅畫是我見過的最精美的花鳥畫之一。"
"真的嗎?"張建國有些激動,"我就是覺得這兩只鳥畫得特別好,特別有神。"
王教授點點頭,壓低聲音說:"這是清代著名花鳥畫家沈銓的作品。沈銓是康熙、雍正年間的宮廷畫師,專畫花鳥,技法精湛。這幅畫應該是他晚年的作品,畫工已經爐火純青了。"
"沈銓?"張建國對這個名字很陌生。
"您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在收藏界,沈銓的畫是很受歡迎的。前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他的一幅《花鳥圖》拍出了260萬的高價。"王教授說得很認真,"您這幅比那幅的品相還要好。"
260萬!張建國心跳加速。他再次仔細端詳這幅畫,越看越覺得好。畫中的梅花朵朵盛開,喜鵲羽毛的質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確實是難得的好作品。
"這幅畫,陳老板會賣嗎?"張建國試探著問。
王教授為難地搖搖頭:"陳老板是真正的收藏家,從不輕易出手藏品。這幅畫他收了快十年了,平時連朋友借去欣賞都不肯。"
張建國有些失望,但心里對這幅畫的喜愛已經種下了種子。
參觀繼續進行,但張建國的心思一直在那幅花鳥畫上。他時不時地回頭看一眼,越看越喜歡。
中午在博物館附近的餐廳吃飯時,張建國坐在王教授旁邊。
"王教授,您剛才說的那個沈銓,他的畫現在市場價如何?"張建國忍不住問。
王教授放下筷子,認真地說:"沈銓的畫這兩年漲得很厲害。五年前,他的作品還只要幾十萬,現在動輒就是兩三百萬。主要是存世量太少了,而且大部分都在博物館里,市面上流通的很少。"
"那陳老板的那幅..."
"按現在的市場價,怎么也得300萬以上。"
王教授肯定地說,"而且還是有價無市,想買都買不到。"
300萬!張建國差點被這個數字驚呆了。這可是他一輩子都不敢想象的財富。
下午的行程本來是游覽另一個景點,但張建國心不在焉,滿腦子都是那幅花鳥畫。
晚上回到酒店,張建國給女兒張麗打了電話。
"爸,今天玩得怎么樣?"張麗關心地問。
"挺好的,看了很多古董。"張建國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那就好,您多散散心,別老想媽媽的事。"
掛了電話,張建國躺在床上,腦海里反復出現那幅花鳥畫的畫面。
如果能買到那幅畫,不僅能證明自己的眼光,還能給孩子們留下一筆巨大的財富。
想到這里,他心跳又快了起來。
03
第四天是自由活動時間,原計劃是大家自己在蘇州市區逛逛。
但早上吃早餐時,王教授神秘地對張建國說:"張大爺,您昨天對那幅花鳥畫很感興趣,要不要再去看看?"
"可以嗎?陳老板愿意嗎?"張建國有些意外。
"我昨晚和他聊了聊,他說您很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他最得意的藏品。"
王教授笑著說,"他想單獨和您聊聊。"
張建國心中狂喜,立刻答應了。
上午十點,張建國和王教授再次來到梅園私人博物館。這次只有他們兩個人,顯得很安靜。
陳老板親自泡茶招待,聊的都是古董收藏的話題。張建國雖然不懂,但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表示贊同。
"張老先生,您昨天看中的那幅沈銓花鳥畫,說實話,是我的心頭好。"陳老板端著茶杯,感慨地說,"我收它的時候花了180萬,現在市價至少翻了一倍。"
"陳老板真是慧眼識珠。"張建國由衷地贊嘆。
"但是..."陳老板話鋒一轉,"最近我遇到了一些困難,急需一筆資金周轉。王教授建議我可以考慮出手一些藏品。"
張建國心跳加速,但表面上保持冷靜:"那您打算怎么處理?"
"拍賣行是一個選擇,但手續復雜,而且要等很長時間。"
陳老板看似無意地說,"如果遇到真正懂行的人,私下交易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王教授適時插話:"張大爺,您昨天的眼光真的很準。那幅畫確實是陳老板藏品中的精品。"
"但是我不太懂這些..."張建國有些猶豫。
"這個您不用擔心。"
王教授信心滿滿地說,"我在這個行業二十多年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幅沈銓的畫,我可以用人格擔保,絕對是真跡無疑。"
陳老板嘆了口氣:"說實話,我真的不想賣這幅畫。但是現在資金緊張,沒有辦法。如果拿去拍賣行,按現在的市價,怎么也得350萬以上。但拍賣行要收15%的傭金,還要等三四個月才能拿到錢。"
"那您的心理價位是多少?"張建國試探著問。
陳老板和王教授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后說:"如果是現金交易,我可以便宜一些。300萬,這已經是我的底線了。"
300萬!這個數字讓張建國頭暈目眩。他的全部積蓄也就20萬出頭,差得太遠了。
看出張建國的為難,王教授說:"張大爺,我知道這個數字比較大。但您想想,這可是沈銓的真跡啊。現在買到手,過兩年再出手,至少能翻一倍。這樣的投資機會可遇不可求。"
"可是我沒有那么多錢..."張建國實話實說。
"這個好辦。"
陳老板好像早有準備,"我看張老先生確實喜歡這幅畫,而且王教授也說您是真正懂行的人。這樣吧,我再讓一步,200萬,不能再少了。"
200萬,還是差得很遠。張建國搖搖頭。
王教授突然拍了拍腦袋:"我差點忘了,昨天晚上我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是上海的一個收藏家,一直在找沈銓的作品。他說如果能找到真品,價格不是問題,400萬以內都可以接受。"
"400萬?"張建國和陳老板都有些驚訝。
"是的,沈銓的作品在上海市場更受歡迎。"
王教授肯定地說,"張大爺,您要是買下這幅畫,我可以幫您聯系那個朋友。保守估計,您能賺100萬以上。"
張建國的心跳得更快了。100萬的利潤,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但是我真的沒有200萬..."張建國還是很為難。
陳老板和王教授又小聲商量了幾句,然后陳老板說:"張老先生,看您確實喜歡這幅畫,我再做最后一次讓步。150萬,而且可以分期付款。您先付50萬定金,剩下的100萬一個月內付清。"
150萬,分期付款。張建國心動了。
他雖然只有20萬現金,但房子還值100多萬,實在不行可以抵押貸款。
"您再考慮考慮。"
王教授勸說道,"這樣的機會真的很難得。沈銓的作品存世量本來就少,而且這幅畫的品相這么好,錯過了真的很可惜。"
張建國站起來,又仔細端詳了一遍那幅花鳥畫。
畫中的喜鵲栩栩如生,梅花朵朵盛開,確實是難得的佳作。而且王教授這樣的專家都說是真品,應該不會有錯。
"如果我要買,需要什么手續?"張建國終于開口了。
"手續很簡單。"
陳老板立刻來了精神,"簽個轉讓協議,您付定金,我把畫給您,就這么簡單。"
"那畫的來源..."
"您放心,來源絕對清白。"
陳老板拍著胸脯保證,"我有收藏證書,還有專家的鑒定報告,手續齊全。"
王教授也在一旁說:"張大爺,您不用擔心。陳老板在圈子里的信譽很好,不會有問題的。"
張建國咬咬牙,做出了決定:"好,我買了!"
陳老板立刻讓人拿來了轉讓協議。
協議內容很簡單,就是陳老板將沈銓花鳥畫以150萬元轉讓給張建國,張建國先付定金50萬,余款一個月內付清。
"定金我現在沒有50萬,只有20萬。"張建國有些不好意思。
"沒關系,20萬也行。"陳老板很爽快,"您什么時候能湊齊剩下的錢?"
"一個月應該可以。"張建國盤算著,房子抵押應該能貸出100多萬。
簽完協議,刷完卡,那幅心愛的花鳥畫就屬于張建國了。
捧著畫卷,他心中涌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可是價值幾百萬的寶貝啊!
回到酒店,張建國小心翼翼地把畫收在行李箱里。
他已經開始想象一個月后賣給上海收藏家的情景了。400萬!除去成本150萬,凈賺250萬!
這一晚,張建國興奮得幾乎沒有睡著。
04
旅行結束回到家,張建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幅花鳥畫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兩天后,女兒張麗來看他。
"爸,這幅畫是什么時候買的?"張麗指著墻上的花鳥畫問。
"旅游的時候買的。"張建國有些得意,"怎么樣,好看吧?"
"還行吧。"張麗沒有多想,"多少錢買的?"
"不貴,就幾千塊錢。"張建國沒有說實話,他怕女兒擔心。
一周后,兒子張偉也來了。他對古董字畫一向不感興趣,看了一眼就沒再注意。
張建國開始著手籌集剩余的資金。他去銀行咨詢房屋抵押貸款,銀行工作人員說他的房子可以貸出120萬左右。手續雖然復雜,但一個月內辦完應該沒問題。
就在這時,王教授的電話來了。
"張大爺,我聯系了上海的那個朋友,他對您的畫很感興趣,想親自來看看。"
"真的嗎?"張建國興奮不已。
"是的,他說如果畫沒問題,現在就可以成交。價格可以談到380萬。"
380萬!比之前說的還要高。張建國激動得手都在顫抖。
"什么時候來?"
"就這兩天,我安排一下。"王教授說,"您把畫保護好,千萬別碰壞了。"
掛了電話,張建國圍著那幅畫轉了好幾圈。380萬!除去150萬成本,凈賺230萬!這簡直就是奇跡。
兩天后,王教授果真帶著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來了。男子自稱姓李,是上海的一個收藏家。
李先生仔細檢查了那幅畫,拿著放大鏡看了很久,最后點點頭:"確實是沈銓的作品,而且品相很好。"
"那價格..."張建國迫不及待地問。
"我出350萬。"李先生很爽快,"現金交易,立刻就可以辦手續。"
350萬!張建國差點跳起來。這可是凈賺200萬啊!
但是李先生提出了一個條件:"我需要您把尾款付清,拿到完整的產權證明,我才能收購。收藏品交易必須手續齊全,這是規矩。"
這個要求很合理。張建國立刻表示會盡快籌齊尾款。
送走李先生,張建國立刻加快了房屋抵押的進度。
為了早日拿到貸款,他甚至托關系走后門,一周后就拿到了120萬貸款。
加上自己的積蓄,湊齊150萬沒有問題。張建國立刻聯系王教授,準備把尾款付清。
"太好了!"
王教授很高興,"我馬上聯系陳老板,約個時間付款拿證明。"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張建國措手不及。
05
就在張建國準備付尾款的前一天,意外發生了。
張麗突然打電話,說要帶男朋友來家里吃飯。張建國當然高興,特意買了很多菜。
張麗的男朋友叫劉強,是個文物專業畢業的研究生,現在在市博物館工作。
吃飯的時候,劉強無意中看到了客廳里掛著的那幅花鳥畫。
"叔叔,這幅畫挺有意思的。"劉強站起來仔細看了看,"是現代仿制的吧?"
"什么?"張建國一愣,"什么仿制的?"
"這幅畫。"劉強指著墻上的花鳥畫,"雖然畫得不錯,但明顯是現代仿制品。您看這個用紙,還有這個顏料的色澤,都不對。"
張建國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你確定嗎?"
"我在博物館工作,這些還是看得出來的。"劉強很肯定,"不過仿制得挺不錯的,應該也值幾千塊錢。"
幾千塊錢!張建國腦子嗡的一聲,差點站不穩。
"怎么了爸?"張麗發現父親臉色不對。
"沒...沒什么。"張建國強撐著說,"可能是累了。"
劉強沒有注意到張建國的異常,繼續說:"現在市面上這種仿制品很多,主要是糊弄不懂行的人。真正的古畫在博物館里都有記錄,輕易不會流到市場上。"
張建國的心徹底沉到了谷底。150萬!這可是他一輩子的積蓄啊!
送走女兒和劉強,張建國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盯著那幅花鳥畫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給王教授打電話。
"王教授,我有個朋友說這幅畫是仿制品,這是怎么回事?"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王教授說:"張大爺,您朋友是干什么的?懂古董嗎?"
"他在博物館工作,應該比較懂。"
"哦,那可能是看法不同吧。"
王教授的語氣有些不自然,"古董鑒定本來就有爭議,同一件東西,不同的專家可能有不同的觀點。"
"那到底是真是假?"張建國追問。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幅畫絕對是真品。"
王教授很堅決,"不信的話,我們可以找更權威的專家來鑒定。"
但張建國心里已經產生了懷疑。他決定暫緩付尾款,先搞清楚畫的真假再說。
接下來的幾天,張建國坐立不安。他偷偷去了幾家古董店,想找人鑒定那幅畫,但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現代仿制品,工藝不錯,但沒什么收藏價值。
張建國徹底絕望了。他被騙了,被騙得很慘。
王教授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來,催促他付尾款。張建國都推說手續還沒辦完,需要再等等。
一周后,王教授親自來了。
"張大爺,您到底怎么了?尾款什么時候付?"王教授有些不耐煩。
"王教授,實話跟您說吧,我找人鑒定過了,這幅畫是假的。"張建國攤牌了。
王教授的臉色變了變,然后說:"張大爺,您找的是什么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半吊子專家,根本不懂行。"
"那您敢不敢陪我去正規的鑒定機構?"
王教授猶豫了一下,說:"當然可以,但是鑒定費要您出。"
但是當張建國真的要去鑒定機構時,王教授卻推說有急事,匆匆離開了。
從那以后,王教授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張建國打他的電話,不是關機就是無人接聽。
去旅行社詢問,旅行社說王教授只是臨時聘請的導游,現在已經不合作了。
張建國這才徹底明白,自己被騙了。
06
被騙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孩子們那里。
張偉氣得直跳腳:"爸!您怎么能這么糊涂!150萬啊!我們家哪有這么多錢!"
"我...我以為是真的..."張建國聲音顫抖。
"真的?您懂什么古董?"張偉的聲音越來越大,"您知道150萬是什么概念嗎?我們一家人不吃不喝要攢十年!"
張麗也趕來了,看到父親的樣子,她心疼得直掉眼淚:"爸,您怎么能瞞著我們做這么大的決定?"
"我想給你們留點有價值的東西..."張建國的解釋顯得那么蒼白。
"有價值的東西?"兒媳婦也來了,指著墻上的畫就罵,"這破玩意兒值什么錢?您是不是老糊涂了?"
張建國想為自己辯解,但說不出話來。事實擺在面前,他確實被騙了,而且被騙得很慘。
"現在怎么辦?房子還抵押了貸款,每個月要還一萬多。"張偉焦急地說,"您這個退休金根本還不起。"
"我...我去找那個陳老板退錢。"張建國提議。
"您知道他在哪里嗎?"張麗問。
張建國搖搖頭。除了那個博物館,他對陳老板一無所知。而且那個所謂的博物館,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了。
孩子們商量了半天,決定報警。但警察來了解情況后說,這種案件很難立案,因為張建國是自愿購買的,而且還簽了協議。除非能找到賣家,否則很難追回損失。
從那以后,張建國的生活徹底變了。每月一萬多的貸款讓他壓力巨大,孩子們雖然在幫忙還貸,但對他的態度明顯冷淡了很多。
特別是兒媳婦,看他的眼神充滿了埋怨。有一次她當著張建國的面對張偉說:"以后別讓爸一個人出門了,萬一又被騙怎么辦?"
那句話像刀子一樣刺痛了張建國的心。他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從被尊敬的老父親變成了需要被監護的"老糊涂"。
鄰居們也知道了這件事,見到張建國時指指點點,有人甚至當面嘲笑:"76歲還被騙150萬,這老頭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張建國越來越少出門,每天就在家里對著那幅花鳥畫發呆。這幅畫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當初的愚蠢。
但是他又舍不得扔掉這幅畫。150萬買來的,哪怕是假的,也代表著他曾經的希望和夢想。
時間一天天過去,張建國的頭發更白了,背也更駝了。孩子們來得越來越少,即使來了也是為了商量還貸的事情,很少有溫情的交流。
有時候半夜醒來,張建國會想起老伴王秀蘭。如果她還在,絕不會讓他做這樣的傻事。老伴生前總說他沒有主見,現在看來,她說得真對。
八年就這樣過去了。張建國從76歲變成了84歲,那幅花鳥畫也從墻上換到了柜子里,再也沒有人愿意看它一眼。
直到這個春天,一個偶然的發現讓張建國做出了驚人決定——他要重新鑒定這幅畫!
07
2024年3月的一個下午,84歲的張建國坐在客廳里看電視。
電視里正在播放一檔收藏節目,主持人正在介紹一幅剛剛拍賣成交的古畫。
"這幅沈銓的《松鶴圖》,最終以52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沈銓作品的拍賣新紀錄..."
沈銓!這個名字像閃電一樣擊中了張建國。他猛地坐直身體,緊緊盯著電視屏幕。
"沈銓,清代著名花鳥畫家,宮廷畫師,存世作品稀少,近年來市場價格一路飆升..."
張建國的心跳得越來越快。
他想起了柜子里那幅被塵封了8年的花鳥畫,想起了王教授當初說的話:"這是沈銓的作品..."
會不會...會不會那幅畫真的是真品?
張建國顫顫巍巍地走到柜子前,打開柜門,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幅畫。
8年了,他第一次這么仔細地端詳它。
畫中的兩只喜鵲依然栩栩如生,梅花依然嬌艷欲滴。盡管經過了8年的歲月,畫的色彩似乎并沒有太大變化。
張建國想起了當年劉強說的話:"這是現代仿制品"。
但是,如果劉強錯了呢?如果那些古董店的老板也錯了呢?
那天晚上,張建國失眠了。
他在想,這么多年來,他從來沒有找過真正權威的機構鑒定這幅畫。
當年兒子女兒鬧得那么厲害,他也就不敢再提鑒定的事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84歲了,還有什么可顧慮的?
第二天一早,張建國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去權威的鑒定機構,給這幅畫做一次正式的鑒定。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一個人坐公交車來到了市里最權威的古董鑒定所——文博鑒定中心。
"老先生,您要鑒定什么?"接待的工作人員很客氣。
"一幅畫。"
張建國小心地打開畫卷,"麻煩您看看,這是不是古畫?"
工作人員看了一眼,臉色立刻嚴肅起來:"您稍等,我請我們的專家來看看。"
很快,一位五十多歲的專家走了過來。他戴著白手套,拿著放大鏡,開始仔細檢查這幅畫。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專家的表情越來越凝重,手也開始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