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能借我五千塊嗎?急用!”
林曉雯的微信突兀彈出,我愣住,心想她平時低調,怎么會開口借錢?
轉賬后,她卻音訊全無。
我升職、加薪,項目順利得像開了掛,可她的神秘電話、昂貴行頭和那本黑色筆記本讓我心生疑竇。
我叫李然,三十歲,在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做產品經理。
公司名叫“創星科技”,規模不大,員工不過百人,擠在市中心一棟老寫字樓的七八層。
辦公室裝修簡單,灰色地毯配上白色隔斷,窗外是川流不息的車流和對面大樓的玻璃幕墻。
氛圍倒還算融洽,同事之間沒太多勾心斗角,閑暇時聚在茶水間聊八卦,吐槽客戶的天馬行空需求。
每周五,公司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叫“下午茶時光”,行政小姐姐會訂些奶茶和蛋糕。
大家圍在會議室,邊吃邊開玩笑,偶爾還拿領導的口頭禪調侃兩句,氣氛輕松得像大學寢室。
那天正好是周五,午休時,我窩在工位上刷手機,翻著朋友圈里同事曬的周末計劃。
有人要去爬山,有人約了火鍋,還有人發了一堆寵物貓的照片,評論區全是“云吸貓”的表情包。
我正看得樂呵,微信突然“叮”了一聲,彈出一條消息,頭像是個簡簡單單的向日葵。
是同部門的林曉雯,入職一年多,平時不怎么熟,只在項目會上說過幾句工作相關的話。
林曉雯今年二十七歲,個子不高,皮膚白皙,總是穿著樸素的襯衫和牛仔褲。
她笑起來有點靦腆,眼睛彎成月牙,給人一種鄰家女孩的感覺。
在公司,她性格溫和,做事低調,從不搶風頭,工作上卻格外認真。
有同事說,她家境一般,父母在外地一個小城市,靠她自己在大城市打拼。
我點開消息,看到一句突兀的請求:“李然,能不能借我點錢?急用,五千塊,過幾天就還你。”
我愣住了,手指停在屏幕上,心跳莫名加快了幾分。
林曉雯在公司從不張揚,平時連部門聚餐都很少發言,怎么會突然開口借錢?
她平時看著挺穩重,生活簡單,午餐經常是自帶的便當,偶爾才點個外賣。
這種人怎么會缺錢?難道是遇到什么急事?
我盯著消息,腦子里閃過各種猜測:家里人生病?房租沒著落?還是被什么電信詐騙盯上了?
我皺著眉,想起上次部門加班,她幫我改了一份需求文檔,挑出好幾個邏輯漏洞。
那時候她語氣溫和,條理清晰,還順手給我泡了杯茶,說:“你也別太拼,注意休息。”
想到這些,我覺得她人不壞,況且五千塊對她來說可能真是救急的錢。
猶豫了幾秒,我自言自語:“應該不會賴賬吧?就當幫個忙。”
“好,沒問題,我轉給你。”
我打開手機銀行,熟練地輸入五千塊,轉了過去,順手在備注里寫了“借款”。
轉賬成功的提示音響起,我松了口氣,覺得自己還挺仗義。
不到一分鐘,她回復:“謝謝!下周一定還!真的太感激了!”
后面還跟了個鞠躬的表情包,卡通小人低頭哈腰,看起來有點可愛。
我笑了笑,回了個“沒事”,就收起手機,繼續刷我的朋友圈。
心里卻有點小得意,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順便還拉近了點同事關系。
這時,旁邊的同事小張探過頭來,嘴里叼著根吸管:“李然,干啥呢?笑得這么開心。”
小張叫張浩,二十八歲,是部門的技術骨干,平時大大咧咧,最愛分享奇葩新聞。
他戴著黑框眼鏡,頭發永遠亂糟糟的,工位上堆滿了手辦和零食。
我擺擺手:“沒什么,幫了個忙,感覺不錯。”
小張挑挑眉:“喲,啥忙?說來聽聽,八卦一下!”
我笑著搖頭,沒提借錢的事,畢竟這算林曉雯的隱私,傳出去不好。
小張沒追問,咕咚喝了口奶茶,轉頭去跟另一個同事聊起了新出的游戲。
我低頭繼續刷手機,但心里卻隱隱有點不安。
五千塊對我來說不算小數目,最近我還在攢錢想換輛車。
萬一林曉雯真忘了還,或者故意拖著,我豈不是虧大了?
我安慰自己,她看著不像那種人,況且她都說了下周還,應該沒問題。
誰知,這筆錢像丟進了水里,毫無音訊。
轉眼一周過去了,林曉雯沒提還錢的事,連微信都沒再發過。
我有點不爽,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催,畢竟是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
那天在茶水間碰到她,她端著杯咖啡,沖我笑了笑,說了句“最近忙死了”。
我張了張嘴,想提錢的事,可她已經轉身走開,留給我一個背影。
“算了,再等等吧。”我安慰自己,也許她真有難處。
但心里總有點疙瘩,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好說話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開始留意林曉雯,發現她似乎有點不對勁。
有一次開會,她遲到了五分鐘,抱歉地笑著說路上堵車。
但我無意中看到她包里露出一張高鐵票,日期是當天早上。
她不是本地人嗎?怎么一大早就坐高鐵來公司?
我沒多想,以為是她臨時出差,但這事還是在我腦子里留了個小問號。
沒過幾天,公司組織了一次團建,去郊外爬山。
林曉雯穿了件普通的運動服,但她腳上的登山鞋卻讓我多看了一眼。
那是一雙限量版的進口品牌,我一個戶外愛好者朋友說過,得好幾千塊。
一個普通員工,工資也就八千出頭,哪來的錢買這種鞋?
我忍不住偷偷問旁邊的同事小張:“曉雯是不是有啥副業?她東西挺貴的。”
小張聳聳肩:“誰知道呢,她挺低調的,沒聽她說過。”
團建結束那天晚上,大家在燒烤攤上喝酒聊天,氣氛熱熱鬧鬧。
林曉雯坐在角落,安靜地吃著烤串,偶爾和人搭句話。
我喝了兩瓶啤酒,膽子大了點,湊過去想旁敲側擊問問錢的事。
“曉雯,最近還好吧?上次借的……”
話沒說完,她手機響了,她看了眼屏幕,臉色微變,起身走開接電話。
我隱約聽到她壓低聲音說:“嗯,知道了,我會處理。”
語氣冷得像換了個人,完全不像平時那個靦腆的她。
我愣在原地,啤酒的苦味在嘴里散開,心里更覺得不對勁。
半個月后,公司突然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聽說有幾個部門要合并,還有人可能會被裁。
我有點慌,畢竟我在公司不算核心員工,業績平平。
沒想到,調整名單公布那天,我的名字赫然在列——被調到新項目組。
新項目是公司今年的重點,號稱要開發一款面向海外市場的智能硬件。
負責人直接向CEO匯報,項目組成員個個都是精挑細選的“尖子生”。
我一個普通產品經理,怎么會被選中?
項目組的第一次會議上,我推開會議室的玻璃門,意外發現林曉雯也在。
她坐在長桌的角落,低調得幾乎讓人忽略,面前放著一杯白開水。
她穿著簡單的白色襯衫,頭發隨意扎成馬尾,手里握著一支黑色中性筆。
會議開始后,她偶爾在筆記本上記幾句,字跡工整,話卻一句沒說。
我忍不住多看了她兩眼,心想她一個文職,怎么會被分到這么核心的項目?
會議內容很密集,負責人老王講了整整兩個小時,布置了一堆任務。
散會時,大家都松了口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我趁著人多,鼓起勇氣走到林曉雯身邊,低聲問:“曉雯,那五千塊……”
她愣了一下,像是被我的話打斷了思緒,隨即露出一個歉意的笑。
“對不起,最近忙忘了,下周一定還!”她聲音輕柔,帶著點不好意思。
我點點頭,沒再追問,但總覺得她笑得有點勉強,眼底閃過一絲慌亂。
她迅速收拾好筆記本,起身離開,步伐比平時快了幾分。
我站在原地,心里泛起一絲疑惑,這反應不太對勁。
接下來的日子,項目進展得出奇順利,我的工作狀態也越來越好。
我和團隊一起優化了產品功能,提出的幾個改進建議被老王夸了好幾次。
同事們都說我像是開了掛,方案寫得又快又好,客戶反饋也很積極。
三個月后,公司開了一次全體大會,老王當眾宣布我被提拔為項目副組長。
薪水直接漲了三成,年底還有額外的項目獎金。
同事們紛紛圍過來恭喜,笑著說:“李然,你這是抓住了機會,運氣好到爆!”
我嘴上笑著,心里卻隱隱覺得,這一切來得太順了,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
升職后,我的工作量大了不少,但成就感也更強。
林曉雯依然在項目組,負責一些文檔整理和數據分析的工作。
但我發現,她似乎比以前更忙了,經常加班到深夜。
有幾次,我下班路過會議室,看到她一個人坐在里面,盯著電腦屏幕。
她的眉頭緊鎖,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
我敲了敲門,問她:“曉雯,這么晚了,要幫忙嗎?是不是有啥困難?”
她抬起頭,笑了笑,聲音一如既往地溫和:“沒事,就是點小活,馬上搞定。”
但我注意到,她說完就把電腦屏幕切換到了桌面,像在掩飾什么。
我沒多說,寒暄兩句就走了,但心里卻留了個疙瘩。
那五千塊,她始終沒提過還,我也不好意思再開口。
畢竟現在我是副組長,催同事還錢總覺得有點掉價。
但我開始有意無意地留意林曉雯,發現她的一些細節越來越不對勁。
比如,她用的手機是最新款的頂級旗艦,價格得兩萬多。
有一次她在茶水間換手機殼,我無意中瞥見,屏幕上還有定制的限量版壁紙。
她的衣服也讓我起了疑心,雖然款式簡單,但都是低調的高端品牌。
比如她常穿的那件米色風衣,我在商場見過,標價五位數。
一個普通員工,月薪不過八千,哪來這么多錢買這些?
我忍不住跟同事小張八卦:“曉雯是不是有啥副業?她東西挺貴的。”
小張嘖嘖兩聲:“誰知道呢,她低調得跟隱形人似的,沒聽她說過家里的情況。”
我點點頭,表面沒再問,心里卻開始犯嘀咕。
更奇怪的事發生在一次午休,我去樓下咖啡店買飲料,路過公司側門。
林曉雯站在走廊拐角,正在接電話,聲音完全不像平時的她。
“張總,項目進度沒問題,我會盯著,放心。”
她的語氣冷厲,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像在對下屬發號施令。
我愣在原地,腳下像被釘住,腦子里一片混亂,心想她是在和誰說話?
我們公司的張總我見過,是個笑瞇瞇的中年男人,喜歡在年會上講冷笑話。
可林曉雯電話里那個“張總”,聽她語氣,分明不是同一個人。
那聲音冷得像刀,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威嚴,像在對誰發號施令。
疑惑像種子一樣在我心里生根,我開始暗暗觀察林曉雯的每一個細節。
她的工位在靠窗一角,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只有一臺電腦和一本黑色筆記本。
那本筆記本像是她的命根子,從不用電腦記筆記,永遠帶在身邊。
每次開會,她都會攤開筆記本,拿一支銀色鋼筆,寫寫畫畫,神情專注得像在解數學題。
她的字跡小而密,偶爾翻頁時,我瞥見幾行像是公式,又像是某種編碼。
有一次加班,我路過她工位,她臨時去接電話,筆記本攤在桌上。
我忍不住湊近看了一眼,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跡讓我頭皮一緊。
不是普通的工作記錄,倒像是一些復雜的圖表、數字和箭頭連接的流程圖。
有一頁甚至畫了個奇怪的圖形,像公司項目的核心架構圖,但細節完全不同。
我沒看清具體內容,但那種感覺很奇怪,像在偷看一份機密文件。
我趕緊收回目光,心跳得像擂鼓,生怕她突然回來撞見。
從那天起,我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但又不敢直接問,怕顯得太八卦。
萬一她只是個特別認真的員工,我這不成了捕風捉影?
但林曉雯的異常讓我沒法裝作沒事人,我開始留意她的一舉一動。
她每天來得早走得晚,偶爾會在茶水間泡咖啡時看一眼手機,眉頭緊鎖。
有一次,我假裝去倒水,偷偷瞄了眼她的屏幕,是一封英文郵件,標題全是專業術語。
她迅速鎖屏,抬頭沖我笑了笑:“李然,你也加班啊?”
我尷尬地點頭,端著水杯逃回工位,心想她反應也太快了。
就在這時,公司宣布了一個大消息,項目組的群里炸開了鍋。
我們項目組要接待一位神秘的投資人,據說是個行業大佬,手握數億資金。
領導說,這位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可能決定我們能不能上市。
老王在會上拍著桌子強調:“每個人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絕不能出錯!”
我被分到準備材料的小組,忙著整理PPT和數據,整天焦頭爛額。
林曉雯卻顯得格外平靜,甚至主動提出負責接待投資人的行程安排。
她站在會議室,語氣平靜地說:“我之前對接過類似活動,比較有經驗。”
老王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好,曉雯你來負責,務必讓投資人滿意!”
我有些不解,她一個普通員工,怎么這么積極?
接待當天,投資人如期而至,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西裝筆挺,氣場強大。
他一來就直奔會議室,領導們陪著,氣氛緊張得像要談判。
我負責準備材料,忙進忙出,沒時間多想。
但在會議間隙,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幕,差點讓我手里的文件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