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王桂芳老太太今年85歲,住在北京朝陽區一個普通的老小區里。
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給陽臺上的花草澆水,生活規律得像上了發條的鐘表。
鄰居們都知道她有一段傳奇經歷,但老太太從不主動提起。
“奶奶,您那幅畫真的值那么多錢嗎?”孫女王小雅有時會好奇地問。
王桂芳總是笑著搖頭:“傻丫頭,錢不錢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經歷教會了我什么?!?/p>
01
2020年春天,80歲的王桂芳報名參加了一個桂林夕陽紅旅游團。
老伴去世三年了,兒子兒媳工作忙碌,她覺得應該出去走走,別讓自己悶在家里發霉。
旅游團一共23個人,清一色的老年人,大家都是奔著桂林山水去的。
王桂芳坐在旅游大巴的第三排,旁邊是一位來自上海的退休教師李阿姨。
車子剛出北京城,坐在前排的一個中年男子就站起來做自我介紹。
“各位叔叔阿姨好,我叫李文華,是這次旅游團的隨團顧問。”
李文華看起來四十多歲,戴著金絲眼鏡,穿著得體,說話條理清晰。
“我平時在北京做古董生意,對文物收藏略有研究,這次去桂林,正好可以給大家講講當地的文化歷史?!?/p>
車廂里響起了掌聲,老人們都很喜歡有文化的年輕人。
王桂芳也覺得這個李文華挺有學問,說話有條有理的。
一路上,李文華確實沒閑著,給大家講桂林的歷史,講漓江的典故,講古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的詩詞。
“徐霞客曾經說過,桂林山水甲天下,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p>
“宋代的文人特別喜歡到桂林游覽,留下了大量的詩畫作品?!?/p>
“明代的文征明、唐寅這些大畫家,都曾經來過桂林寫生。”
李文華說得頭頭是道,車廂里的老人們聽得津津有味。
王桂芳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也聽得很認真,覺得長了不少見識。
到了桂林的第二天,李文華提議帶大家去看看當地的一個私人收藏館。
“這個收藏館不對外開放,是我朋友開的,里面有不少好東西。”
“咱們去長長見識,不買東西,就當開開眼界?!?/p>
旅游團的導游小劉有些為難:“這個不在我們的行程安排里?!?/p>
李文華笑著說:“沒關系,我來安排車子,不會耽誤大家的正常行程?!?/p>
大部分老人都同意去看看,王桂芳也覺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收藏館位于桂林市郊,是一棟三層的仿古建筑,看起來頗有些氣勢。
館主是個五十多歲的胖子,姓陳,自稱老陳,說話帶著濃重的桂林口音。
“各位遠道而來,真是我們桂林的貴客啊?!?/p>
老陳熱情地招呼大家,親自當起了講解員。
收藏館里確實有不少東西,瓷器、字畫、玉器、銅器,擺得滿滿當當。
老陳對每件東西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什么朝代的,什么工藝的,什么價值的。
“這個青花瓶是明代永樂年間的,你們看這釉色,看這造型,絕對是官窯出品?!?/p>
“這幅字是清代翁同龢的手跡,翁同龢知道吧,光緒皇帝的老師?!?/p>
老人們圍著這些古董轉來轉去,嘖嘖稱奇。
王桂芳對字畫比較感興趣,因為她年輕時曾經學過幾年國畫。
墻上掛著一幅山水畫,畫的是高山流水,云霧繚繞,筆法看起來很有功力。
“這幅畫怎么樣?”王桂芳問老陳。
老陳走過來,臉上露出了為難的表情:“這幅畫啊,說起來我都心疼?!?/p>
“這是明代文征明的真跡,我花了大價錢收來的,本來想傳給兒子的?!?/p>
“可是兒子要出國留學,急需一大筆錢,我只能忍痛割愛了?!?/p>
李文華湊過來看了看,點頭說:“確實是文征明的風格,這筆法,這構圖,很有明代文人畫的特色?!?/p>
王桂芳雖然不太懂,但看這畫確實很精美,構圖大氣,筆法細膩。
“這幅畫您準備賣多少錢?”王桂芳隨口問了一句。
老陳嘆了口氣:“標價是120萬,但說實話,我真舍不得賣?!?/p>
“文征明的真跡現在市面上很少見了,這幅畫放在拍賣行,起碼得150萬起拍。”
李文華在一旁說:“老陳,你這價格確實不高,文征明現在的市場行情我了解?!?/p>
王桂芳聽到120萬這個數字,心里一驚,這可不是小數目。
02
她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了60多萬的養老錢,另外還有一套老房子,估值也就60萬左右。
“我就是隨便問問,這么貴的東西,我可買不起?!蓖豕鸱伎嘈Φ?。
老陳看了看王桂芳,又看了看李文華,似乎在考慮什么。
“李先生,你看這樣行不行,如果這位老太太真的喜歡,我可以便宜一些?!?/p>
“畢竟大家都是有緣人,我也不想讓這幅畫落到不懂得欣賞的人手里?!?/p>
李文華想了想:“老陳,你打算便宜多少?”
“80萬吧,這已經是我的底線了,再低我就虧本了?!?/p>
王桂芳連忙擺手:“還是太貴了,我真的買不起?!?/p>
李文華拉住王桂芳的胳膊:“阿姨,您別急著拒絕,這確實是個好機會?!?/p>
“文征明的真跡現在市面上基本見不到了,這個價格確實不高?!?/p>
“您可以考慮考慮,這種機會可不是天天有的?!?/p>
旅游團里的其他老人也圍過來看熱鬧,有人勸王桂芳買,有人勸她別沖動。
上海的李阿姨說:“小王,這種事情還是要慎重,畢竟是一大筆錢?!?/p>
來自天津的張大爺卻說:“我看這畫確實不錯,如果是真的,80萬確實不貴?!?/p>
王桂芳猶豫不決,她覺得這畫很漂亮,但又擔心是假的。
李文華看出了她的猶豫:“阿姨,這樣吧,我幫您再跟老陳砍砍價?!?/p>
“老陳,你看這位阿姨這么喜歡這幅畫,能不能再便宜點?”
老陳做出很為難的樣子:“李先生,您這是讓我為難啊。”
“算了,看在您的面子上,70萬,這是最后的價格了?!?/p>
“再低我真的沒法交代了,這幅畫我當初收的時候就花了65萬?!?/p>
李文華轉頭對王桂芳說:“阿姨,70萬,這個價格真的很實惠了?!?/p>
“您要是錯過了這個機會,以后想買文征明的真跡,可就沒這么容易了?!?/p>
王桂芳心動了,她確實很喜歡這幅畫,而且李文華說得也有道理。
“可是我只有60萬現金,還差10萬呢?!?/p>
老陳眼珠一轉:“這樣吧,您先付60萬定金,剩下的10萬一個月內付清就行。”
“這幅畫我先給您包好,您拿回北京慢慢欣賞。”
李文華也在一旁勸說:“阿姨,這個條件已經很優厚了,您就別猶豫了?!?/p>
王桂芳最終被說動了,當場就給老陳轉賬60萬,又寫了欠條承諾一個月內補齊剩下的10萬。
老陳很快就把畫包裝好,還給了王桂芳一份收藏證書和專家鑒定書。
“阿姨,您這是買到寶了,回去好好保存,這畫只會越來越值錢。”
王桂芳抱著畫卷,心里五味雜陳,既興奮又緊張。
旅游團的其他老人都圍過來祝賀她,說她眼光好,買到了好東西。
只有上海的李阿姨拉著她悄悄說:“小王,你這么大一筆錢花得太沖動了。”
“萬一是假的怎么辦?這種事情水很深的?!?/p>
王桂芳也有些擔心,但李文華在一旁說:“李阿姨,您多慮了,我做這行這么多年,還是有眼力的?!?/p>
“這幅畫絕對是真的,王阿姨這是買到寶了?!?/p>
回到北京后,王桂芳馬上去銀行貸款,用老房子做抵押,湊齊了剩下的10萬塊錢。
她按約定時間把錢轉給了老陳,老陳也很快寄來了正式的收據和所有權證明。
王桂芳把畫掛在了自己的臥室里,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這幅畫。
她覺得這幅畫確實很美,山水之間透著一種文人的雅致,看著就讓人心情舒暢。
可是好景不長,兒子王建軍知道這件事后,差點沒氣暈過去。
王建軍是在王桂芳從桂林回來一個星期后才知道這件事的。
那天晚上,他和妻子張麗來看望母親,無意中發現了墻上多了一幅畫。
“媽,這畫哪來的?看起來挺精致的?!睆堺愲S口問道。
王桂芳有些得意地說:“這是我在桂林買的,明代文征明的真跡?!?/p>
“花了70萬,不過很值得,這種畫現在市面上很難買到了。”
張麗的臉色瞬間變了:“媽,您說什么?70萬?”
王建軍更是直接跳了起來:“媽,您沒開玩笑吧?70萬買一幅畫?”
“而且還是在旅游的時候買的?這明擺著是被騙了啊!”
03
王桂芳有些不高興:“什么叫被騙?這是文征明的真跡,有專家鑒定書的?!?/p>
“那個李老師說了,這種畫放在拍賣行至少值150萬。”
王建軍氣得臉都紅了:“媽,您怎么這么糊涂?旅游團里能有什么專家?”
“70萬啊,這是您一輩子的積蓄,怎么能這么隨便就花掉了?”
張麗也在一旁勸說:“媽,建軍說得對,這種事情十有八九是騙局。”
“旅游團購物被騙的新聞您沒看過嗎?專門騙老年人的?!?/p>
王桂芳堅持說:“這不一樣,我買的不是什么保健品,是文物,是藝術品。”
“而且那個李老師確實很有學問,一路上給我們講了很多歷史知識。”
王建軍徹底急了:“媽,您醒醒吧!什么李老師,人家就是托兒!”
“專門和那些古董店合伙騙老年人的,這是典型的套路!”
“您把您的養老錢全搭進去了,以后生病了怎么辦?”
王桂芳也有些生氣:“我的錢我自己做主,不用你們管。”
“這幅畫我看著就喜歡,花多少錢都值得。”
張麗看氣氛不對,趕緊打圓場:“媽,您別生氣,我們也是關心您?!?/p>
“這樣吧,明天我們找個專業的地方鑒定一下,如果是真的,我們就不說什么了?!?/p>
王建軍點頭同意:“對,找專業機構鑒定,如果是假的,我們就報警追回錢款?!?/p>
第二天,王建軍帶著畫去了北京最權威的古董鑒定機構。
鑒定專家只看了一眼就搖頭:“這幅畫明顯是現代仿品,而且仿得很粗糙?!?/p>
“文征明的筆法不是這樣的,這個印章也是假的,連紙張都不對?!?/p>
“市場價值最多幾千塊錢,70萬買這個,確實是被騙了?!?/p>
王建軍拿著鑒定報告回到家,氣得渾身發抖。
“媽,您看看這個鑒定報告,專家說這畫就值幾千塊錢?!?/p>
“您被人騙了70萬,整整70萬?。 ?/p>
王桂芳看著鑒定報告,臉色瞬間蒼白:“這……這不可能吧?”
“那個李老師說這是真的,還有鑒定證書的?!?/p>
張麗嘆了口氣:“媽,那些證書都是假的,就是用來騙人的道具?!?/p>
“現在騙子的手段很高明,什么都能造假?!?/p>
王建軍越想越氣:“不行,這事不能就這么算了,我要報警?!?/p>
“這種詐騙團伙必須嚴懲,不能讓他們繼續害人?!?/p>
王桂芳急忙攔?。骸皠e報警,多丟人啊,讓鄰居知道了怎么辦?”
“而且那個李老師人挺好的,可能他也不知道畫是假的?!?/p>
王建軍哭笑不得:“媽,您到現在還替騙子說話?”
“人家就是專業騙子,您還覺得人家人好?”
爭吵一直持續到深夜,最后王建軍氣得甩門而去。
張麗臨走前對王桂芳說:“媽,這件事我們就不外傳了,免得您難堪?!?/p>
“但是您以后可不能再這么沖動了,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和我們商量?!?/p>
王桂芳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著墻上的畫,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騙了,但又不甘心承認。
第二天,消息還是傳了出去。
鄰居王大媽在樓下碰到王桂芳,假裝關心地問:“桂芳啊,聽說你在桂林買了幅畫?”
王桂芳勉強笑笑:“是買了一幅,還不錯?!?/p>
王大媽壓低聲音:“我聽說花了不少錢?70萬?”
“桂芳啊,這種事情你怎么不和孩子們商量一下呢?”
王桂芳的臉瞬間紅了:“沒那么多,就是個愛好而已。”
王大媽搖搖頭:“現在騙子太多了,專門騙我們老年人,你可要小心啊?!?/p>
類似的對話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不斷重復。
小區里的老人們都知道了這件事,大家見面時總是用同情的眼光看著王桂芳。
有人直接說:“桂芳,你這次被騙得不輕啊?!?/p>
有人在背后議論:“70萬買個假畫,這老太太真是糊涂了?!?/p>
還有人搖頭嘆息:“現在的騙子太可惡了,專門騙老實人。”
王桂芳每次出門都感覺壓力很大,仿佛所有人都在議論她。
她開始減少外出,除了買菜基本不下樓。
兒子王建軍一個星期都沒來看她,顯然還在生氣。
張麗倒是來過一次,但態度明顯冷淡了許多。
“媽,您這次的事情確實讓建軍很傷心?!?/p>
“他擔心您以后的生活,現在養老錢沒了,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怎么辦?”
王桂芳低聲說:“我還有房子,大不了賣掉?!?/p>
張麗嘆氣:“媽,房子是您的根,怎么能隨便賣呢?”
“算了,這事已經發生了,以后您可得長點心?!?/p>
04
孫女王小雅倒是還會經常來看奶奶,但也能看出她對這件事很不理解。
“奶奶,您為什么要買那幅畫???70萬可以買好多東西呢?!?/p>
王桂芳摸著孫女的頭:“奶奶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覺得那畫很美?!?/p>
“小雅,你覺得奶奶很傻嗎?”
王小雅想了想:“奶奶不傻,就是太善良了,容易相信別人。”
王桂芳苦笑:“善良也是錯嗎?”
最讓王桂芳難過的是老朋友們的態度。
以前經常一起跳廣場舞的幾個老姐妹,現在見面都有些尷尬。
李阿姨語重心長地說:“桂芳啊,我早就提醒過你要慎重?!?/p>
“現在騙子的手段太高明了,我們老年人確實要多留個心眼。”
劉阿姨則直接說:“桂芳,你這次確實太沖動了?!?/p>
“70萬啊,夠我們生活好幾年的,怎么能這么隨便就花掉呢?”
只有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陳阿姨還站在王桂芳這一邊。
“桂芳,別理她們,錢沒了可以再賺,但是你喜歡的東西買到了就值得。”
“再說了,萬一那畫是真的呢?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王桂芳感激地握住陳阿姨的手:“還是你理解我。”
陳阿姨安慰道:“桂芳,你把畫留著吧,別聽他們的?!?/p>
“就算是假的,你喜歡就行,當作花錢買個心情愉快?!?/p>
王桂芳點點頭,決定不管別人怎么說,都要把畫留下來。
她重新把畫掛在臥室里,每天起床后都要看看這幅山水畫。
說實話,她確實覺得這畫很美,不管是真是假,看著就讓人心情好。
王建軍知道母親堅持要留著畫,更加生氣了。
“媽,您這是明知道被騙了還不醒悟?”
“留著這幅破畫干什么?每天看著就不覺得心疼嗎?”
王桂芳平靜地說:“我花錢買的,我有權決定怎么處理?!?/p>
“這畫我看著喜歡,就要留著。”
王建軍氣得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后,他來看母親的次數更少了。
有時候一個月都不來一次,即使來了也是匆匆忙忙,很少說話。
張麗有時會勸王建軍:“媽年紀大了,你別老和她較勁?!?/p>
“錢已經花了,說什么都沒用,就當買個教訓吧?!?/p>
王建軍搖頭:“我不是心疼錢,我是氣她這么糊涂?!?/p>
“萬一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怎么辦?她的判斷力實在讓人擔心?!?/p>
家庭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王桂芳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她開始把更多時間花在研究那幅畫上,想要證明自己沒有買錯。
日子一天天過去,關于那幅畫的爭議慢慢平息下來。
鄰居們不再當面議論這件事,家人們也不再提起那70萬。
王桂芳的生活回歸了平靜,但經濟狀況確實變得緊張起來。
沒有了70萬的積蓄,她每個月只能靠3000塊的退休金生活。
好在房子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但日子過得確實比以前拮據。
以前每個月都會給孫女一些零花錢,現在也只能偶爾意思一下。
王桂芳開始精打細算,買菜都要挑便宜的,很少買肉。
她告訴自己這樣也挺好,清淡飲食有利于健康。
兒子王建軍偶爾還是會來看她,但每次都很匆忙。
他顯然還在為那件事生氣,雖然不再提起,但態度明顯冷淡了。
張麗有時會買些水果過來,但也不像以前那樣和王桂芳聊天了。
孫女王小雅倒是還經常來,但也能感覺到她的小心翼翼。
“奶奶,您這個月的退休金夠花嗎?要不我給您一些?”
王小雅剛工作不久,收入也不高,王桂芳怎么舍得要她的錢。
“小雅,奶奶夠花的,你自己留著用吧?!?/p>
王小雅看著奶奶儉樸的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有時會想,如果奶奶沒有買那幅畫,現在的生活會不會好一些。
王桂芳似乎看透了孫女的想法:“小雅,你是不是也覺得奶奶很傻?”
王小雅連忙搖頭:“奶奶,我沒有這樣想?!?/p>
“我只是覺得……那幅畫真的值得您花那么多錢嗎?”
王桂芳看著墻上的畫:“值不值得,不是用錢來衡量的?!?/p>
“這幅畫讓我很快樂,每天看著它我就心情好?!?/p>
“用70萬買快樂,也許不算太虧?!?/p>
王小雅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她還年輕,不太理解奶奶的想法。
05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王桂芳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節奏。
她開始對書畫產生了真正的興趣,經常到圖書館借相關的書籍來看。
她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繪畫的知識,特別是明代文人畫的特色。
圖書館里有很多關于文征明的資料,王桂芳看得很認真。
她了解到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畫家,擅長山水、花鳥、人物畫。
他的畫風清雅秀麗,筆法精細,在明代畫壇有很高的地位。
王桂芳對比著書上的資料看自己墻上的那幅畫,總覺得有些相似之處。
當然,她也知道現在的仿品技術很高,能仿得很像也不奇怪。
但她就是愿意相信自己買的是真的,這樣心里會好受一些。
除了看書,王桂芳還開始學習保養畫作的方法。
她買了專業的保濕設備,定期給畫作除塵,確保它不會受潮或褪色。
鄰居們有時會看到她小心翼翼地清理那幅畫,都暗自搖頭。
“這老太太還真是執迷不悟,明知道是假的還這么寶貝?!?/p>
“可能是年紀大了,有些固執了吧?!?/p>
王桂芳聽到這些議論,也不辯解,只是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她覺得別人不理解也沒關系,自己開心就夠了。
有時候她會對著畫自言自語:“你說你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不過沒關系,真的假的對我來說都一樣,我就是喜歡你?!?/p>
這種對話讓她感覺沒那么孤獨,仿佛有個朋友在陪伴她。
時間慢慢過去,王桂芳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規律。
每天早上起床后看畫,白天去圖書館看書,晚上回來再看畫。
她對中國古代繪畫的了解越來越深,也能看出一些門道了。
有一天,她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文物鑒定節目,專家在介紹明代繪畫的特色。
專家說:“明代文人畫講究意境,注重筆墨的韻味,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p>
“像文征明這樣的大家,他們的畫作都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很難仿制?!?/p>
王桂芳聽了,又跑到臥室去看自己的那幅畫。
她越看越覺得這畫確實有些特別的地方,但又說不出具體哪里特別。
也許是心理作用,她總覺得這畫比普通的仿品要精致一些。
當然,她也知道這可能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一年過去了,王桂芳已經完全適應了新的生活。
她不再為經濟拮據而苦惱,也不再為別人的議論而難過。
她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那就是對書畫藝術的熱愛。
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認識她了,知道她是個書畫愛好者。
“王阿姨,您又來借書???這次想看什么?”
“我想了解一下石濤的畫,聽說他也是很有名的畫家。”
工作人員幫她找來了相關書籍,王桂芳如獲至寶地抱著回家。
她開始系統地學習中國古代繪畫史,從唐宋一直學到明清。
這些知識讓她對自己墻上的那幅畫有了新的認識。
她發現自己當初可能連畫家都搞錯了,這畫的風格更像是清代的作品。
不過她也不在意,反正都是古畫,誰畫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畫確實很美,值得她每天欣賞。
兩年過去了,王桂芳的生活依然平靜。
兒子王建軍偶爾還會來看她,但兩人的關系始終有些尷尬。
他們都刻意避免提起那幅畫,但那幅畫就掛在那里,提醒著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張麗有時會勸王桂芳:“媽,要不您把那畫收起來吧?”
“建軍每次看到都心情不好,您何必呢?”
王桂芳搖頭:“這是我花錢買的,我有權決定掛在哪里?!?/p>
“建軍不愿意看可以不來,我不會因為他的心情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張麗無奈地嘆氣,知道勸不動婆婆。
孫女王小雅倒是慢慢理解了奶奶的堅持。
她看到奶奶這幾年變得更加知識淵博,對藝術有了真正的興趣和理解。
“奶奶,您現在對書畫的了解比我們都多呢?!?/p>
王桂芳笑著說:“活到老學到老嘛,我以前對這些一竅不通,現在算是補課。”
“這幾年學下來,我覺得很充實,比以前只知道買菜做飯有意思多了?!?/p>
王小雅點頭:“奶奶,您這樣想就對了,學習新知識總是好的。”
06
三年過去了,王桂芳已經83歲了。
她的身體還算健康,精神狀態也不錯,每天的學習讓她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
她現在已經能夠比較專業地欣賞中國古代繪畫了,有時甚至能指出一些仿品的破綻。
當然,對于自己墻上的那幅畫,她依然堅持認為是好東西。
不管別人怎么說,她都相信自己的眼光。
四年過去了,一些鄰居們已經不再提起那件事了。
大家都知道王桂芳是個倔強的老太太,說什么都不會改變主意的。
而且這幾年她確實變得很有學問,講起書畫來頭頭是道。
有些人甚至開始佩服她的堅持和學習精神。
“桂芳這老太太挺有毅力的,這么大年紀還在學習?!?/p>
“是啊,雖然被騙了錢,但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算有收獲。”
王桂芳聽到這些議論,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她覺得自己這幾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至少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
五年過去了,2025年的春天又來了。
王桂芳已經85歲,但精神狀態依然很好。
她依然每天看那幅畫,依然相信那是一幅好畫。
這五年來,她從一個對書畫一竅不通的老太太,變成了小有名氣的書畫愛好者。
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很佩服她的學習精神,經常請她給其他老年人講課。
王桂芳也樂意分享自己的知識,覺得這樣很有意義。
她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很充實,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思考。
那幅畫依然掛在臥室里,見證著她這五年的成長和堅持。
無論真假,它都已經成為了王桂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直到有一天,一個意外的客人改變了一切。
2025年5月的一個周末,孫女王小雅帶著大學同學陳浩來看奶奶。
陳浩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繪畫,今年28歲,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有學者氣質。
“奶奶,這是我同學陳浩,在故宮工作,和您一樣喜歡古畫?!?/p>
王桂芳熱情地招待這個年輕人,給他泡了茶,拿出水果。
“小陳啊,你在故宮工作一定見過很多好東西吧?”
陳浩禮貌地說:“是看過一些,不過都是工作需要,談不上什么了不起?!?/p>
“我聽小雅說您也很喜歡古畫,平時有什么收藏嗎?”
王桂芳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半路出家,這幾年才開始學習的?!?/p>
“不過我確實買過一幅畫,當時被人說是買貴了,但我覺得還不錯。”
陳浩客氣地說:“能看看嗎?我對古畫比較感興趣?!?/p>
王桂芳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把陳浩帶到了臥室。
墻上那幅山水畫安靜地掛著,五年來幾乎沒有變化。
陳浩走近看了一眼,突然停住了腳步。
他的表情有些奇怪,眼睛緊緊盯著畫面,一動不動。
王桂芳以為他是覺得畫很假,連忙解釋:“這畫可能不是什么好東西,當時我也不懂?!?/p>
“不過我就是覺得好看,所以一直留著?!?/p>
陳浩沒有回應,而是更仔細地觀察起畫來。
他看得很認真,眼睛在畫面上來回移動,仿佛在尋找什么。
幾分鐘過去了,陳浩的臉色開始變化,從專注變成了驚訝,然后是震驚。
他的手開始微微顫抖,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