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電話那頭,女兒清脆的聲音透著興奮:"爸,國外的別墅賣嗎?我同學說很劃算!"王建國手指微微發抖,眼前浮現十五年前那場席卷河北的房地產崩盤。
當年他擁有十幾棟樓,如今只剩一套破舊的小公寓。他苦笑著,沒告訴女兒自己連她下個學期的學費都難以為繼。"別墅?爸爸考慮考慮。"他掛斷電話,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眼淚無聲滑落。
01:
二十年前的河北,房地產正如日中天。王建國從一個農村出來的小包工頭,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創辦了"建國地產"。那時的他站在河北最高的寫字樓頂層,俯瞰著腳下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內心滿是成就感。他擁有十幾棟商業樓,資產過億,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建國,這塊地我們一定要拿下!"王建國的合伙人張明激動地說,"政府要在這里規劃新區,房價肯定翻番!"
當時的王建國正值壯年,英俊的臉上總是掛著自信的微笑。他拍了拍張明的肩膀:"放心,我已經托人打點好了。這塊地非咱們莫屬!"
那段日子,王建國忙得幾乎不著家。妻子李芳經常抱怨他只顧事業不顧家,但王建國總是說:"再忙幾年,等公司上市了,我就有時間陪你和小雨了。"小雨是他們的女兒,那時才五歲,對父親的印象僅限于偶爾回家時帶回的洋娃娃和各種昂貴的玩具。
2008年,建國地產以20億的估值成功上市。上市當天,王建國在慶功宴上喝得爛醉,摟著妻子的肩膀說:"芳,咱們成功了!以后小雨想要什么都能給她買!"
李芳皺了皺眉:"建國,錢是夠了,但小雨需要的是父愛,不是物質。"
王建國笑著揮了揮手:"等我再忙幾年,我要讓建國地產成為全國知名的房地產公司!到時候我會有大把時間陪你們。"
好景不長。2010年,國家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限購、限貸政策接踵而至。王建國不以為然,依舊大舉擴張,借了大量高利貸收購土地,認為這只是暫時的調整,很快市場就會反彈。
"建國,我們的資金鏈有些緊張,是不是該緩一緩?"財務總監小心翼翼地提醒。
"怕什么!現在正是抄底的好時機!"王建國拍案而起,"別人退縮的時候就是我們進攻的時候!等市場回暖,我們的利潤至少翻三倍!"
就這樣,建國地產在全省各地都有項目,負債率高達85%。當時的王建國已經不僅僅是個商人,他在當地也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成為了市政協委員,經常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他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社交圈,結交了不少政府官員和商界大佬。
李芳看著丈夫越來越膨脹的野心,內心充滿擔憂:"建國,我們已經有足夠的錢了,何必冒這么大的風險?"
"你不懂!"王建國不耐煩地擺手,"在這個圈子里,不進則退!我不能停下來!"
誰知,201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建國地產的銷售額直線下滑,資金鏈岌岌可危。王建國開始四處籌措資金,但銀行已經不愿再向房地產公司放貸。
02:
"王總,我們的工程款已經拖欠三個月了,工人們都快沒法活了!"一個工程隊長站在王建國辦公室門口,眼中充滿憤怒和絕望。
王建國頭也不抬,手指敲擊著桌面:"再等等,市場馬上就會好轉。"
但市場并沒有好轉的跡象。相反,河北的房地產市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建國地產的股價從最高點的每股30元暴跌至不足5元,王建國的身家縮水近90%。
2013年春節前,建國地產的多個項目因資金斷裂而停工,引發了大規模的業主維權。王建國的辦公室外面每天都聚集著憤怒的購房者,有人甚至拉起了"還我血汗錢"的橫幅。
李芳抱著10歲的小雨躲在家里,不敢出門。小雨似懂非懂地問:"媽媽,為什么那些叔叔阿姨要罵爸爸?爸爸不是好人嗎?"
李芳強忍淚水:"爸爸是好人,只是...只是生意上遇到了一些困難。"
困難遠不止表面上看到的。王建國私下已經找了好幾家公司談并購,但看到建國地產龐大的債務后,所有人都退縮了。眼看著年關將至,工人的工資發不出,供應商的賬款結不了,銀行的貸款也到期了。
就在這時,王建國的老朋友、某國企高管劉強找到了他。
"建國,你的處境我都知道。我有個建議,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考慮。"劉強神秘地說。
"什么建議?只要能救建國地產,我什么都愿意做!"王建國迫切地問。
劉強壓低聲音:"我們國企有個海外項目,需要一個'白手套'。你如果愿意配合,我可以安排一筆資金注入建國地產,解你燃眉之急。"
王建國明白所謂的"白手套"意味著什么,那是幫助他人洗錢的代名詞。但他已經走投無路,只能點頭答應。
當晚,王建國回到家,發現李芳正在收拾行李。
"你要去哪?"王建國問。
李芳抬起頭,眼中噙著淚水:"我要帶小雨離開一段時間。現在外面天天有人來鬧,我擔心小雨的安全。我姐在澳大利亞,我打算先帶小雨去那里住一陣子,等風頭過了再回來。"
王建國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也好。劉強答應幫我,情況很快就會好轉。等公司穩定下來,我就去接你們回來。"
李芳深深地看了丈夫一眼,似乎想說什么,最終只是嘆了口氣:"建國,無論發生什么,記住你是小雨的父親。"
第二天,李芳帶著小雨離開了。王建國送她們到機場,看著飛機起飛,內心五味雜陳。他不知道,這一別,竟是十幾年的生離死別。
回到公司,王建國按照劉強的指示,開始運作那個所謂的"海外項目"。很快,一筆5億元的資金注入建國地產,公司暫時渡過了危機。王建國以為自己看到了希望,卻不知道這只是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