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凌晨兩點,62歲的張國華還坐在昏暗的臺燈下,桌子上攤著一堆紙條和計算器。
他顫抖著手,第無數次地按著計算器上的數字:40萬加35萬等于75萬。
而銀行存折上那個數字,無論他怎么看,都只是50萬。
25萬的缺口,對于一個退休的普通工人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張國華摘下老花鏡,用力揉了揉疲憊的雙眼。
墻上的時鐘滴答滴答地走著,每一聲都像錘子一樣敲打著他的心臟。
01、
兒子張偉今天下午剛來過,坐在這張桌子前,眼神急切地說:“爸,房價每天都在漲,我看中的那套已經漲了十萬了!再不買就更買不起了!”
女兒張麗昨天晚上也來了,眼眶紅紅的,小心翼翼地說:“爸爸,小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沒有房產證不能上公立幼兒園,私立的一年要三萬多...”
兒子和女兒都想買房,兒子想跟他要40萬,女兒要35萬。
兩個孩子都是他的心頭肉,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讓他們受過委屈。
可是這一次,面對75萬的巨額需求,他真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力。
隔壁王大爺家的電視聲音傳來,張國華苦笑了一下。
鄰居們都知道他家的情況,白天在樓下遇到時,大家的眼神里都帶著同情和關切。
“老張啊,兩個孩子都要買房,這可不是小數目...”
是啊,不是小數目。
張國華把計算器放下,走到窗邊看著外面漆黑的夜空。
他想起了三十年前剛工作時的豪情壯志,那時候總覺得只要努力干活,什么都能給孩子們買得起。
可現在,房價早已不是當年他能想象的高度。
張國華回到桌邊,想起中介說的那句話:“農村老房子估價最高也就15萬。”
那是他昨天偷偷去房產中介問的價格,老家那套住了四十年的房子,承載著他和老伴兒太多回憶的地方。
如果賣掉老房子,再想辦法借點錢,也許能湊夠...
他咬了咬牙,在紙上寫下幾個名字:弟弟張國強、妹妹張國花、老同事李師傅...
這些年能借錢的人,一個個在腦海里過了一遍。
天漸漸亮了,張國華終于在桌子上趴著睡著了。
夢里,他看到兩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一人拉著他的一只手,叫著“爸爸,爸爸”...
02、
第二天一早,張國華還沒完全醒過來,門鈴就響了。
開門一看,是兒子張偉,身后還跟著兒媳婦小李。
張偉臉上寫滿了焦慮,一進門就直奔主題。
“爸,我昨晚想了一夜,這房子真的不能再等了。”張偉在沙發上坐下,掏出手機給父親看房子的照片,“您看,這個小區多好,三室兩廳150平米,總價250萬。我和小李已經攢了一部分錢,但首付款還差40萬。”
小李在旁邊補充道:“爸,我們租房子已經五年了,每個月房租三千多,一年就是四萬塊錢,這些錢都白扔了。而且我們也想要孩子,總不能讓孩子跟著我們租房子住吧?”
張國華看著手機里的房子照片,確實很不錯,裝修精美,采光也好。
作為父親,他當然希望兒子能有個安穩的家。
“四十萬...這不是個小數目...”張國華有些為難地開口。
張偉立刻湊過來,握住父親的手:“爸,我知道這不是小數目,但是您想想,我是咱家的獨子,我不成家立業,您以后怎么抱孫子?而且現在房價漲得這么快,今年250萬的房子,明年可能就要170萬了!”
小李也跟著說:“是啊爸,我們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您也知道,房價這么高,不靠家里幫忙,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買得起房子?”
張國華正想說話,門鈴又響了。
這次進來的是女兒張麗,懷里還抱著三歲的外孫小寶。
小家伙一看到外公,立刻掙脫媽媽的懷抱,跑過來抱住張國華的腿。
“外公,外公!”小寶奶聲奶氣地叫著。
張國華心里一暖,蹲下身子抱起外孫:“小寶乖,想外公了嗎?”
張麗看到哥哥也在,有些意外,但還是坐下來說明了來意:“爸爸,小寶明年九月就要上幼兒園了。我去學校咨詢過,現在入園政策很嚴格,必須要有學區內的房產證才能上公立幼兒園。”
她掏出一個文件夾,里面是各種打印的資料:“您看,私立幼兒園一年要三萬多,我們兩口子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也就八千塊,根本承擔不起。而且以后上小學也是一樣,都需要學區房。”
張麗指著資料繼續說:“我看中了咱們這邊的一套兩室一廳,200萬,我們找他父母拿了一些,但首付還差35萬。這套房子對口的幼兒園和小學都很好,孩子以后教育有保障。你能不能幫幫我們?”
小寶在外公懷里玩著,完全不知道大人們在討論什么重要的事情。
張偉聽了妹妹的話,臉色有些不好看:“妹妹,你這個時候來說買房的事,是不是不太合適?我們正在跟爸商量呢。”
張麗看了看哥哥,低聲說:“哥,我知道您也要買房,但是小寶上學的事情真的很急。你能不能買個小點的?這樣壓力也小一些。”
“什么叫小一些?”張偉有些激動,“我是男孩子,需要成家立業,房子當然要大一些。你一個女孩子,要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
張國華看著兩個孩子要吵起來,趕緊制止:“都別吵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話好好說。”
他把小寶放下,讓孩子去客廳玩玩具,然后對兩個孩子說:“你們的情況我都了解了。張偉要40萬,小麗要35萬,總共75萬。但是...”
張國華停頓了一下,聲音有些沉重:“爸這些年的積蓄,只有50萬。”
客廳里突然安靜下來,只有小寶玩玩具的聲音。
張偉愣了一下:“才50萬?爸,要不你先給我,反正我要這些夠了。”
張麗咬了咬嘴唇,眼圈開始發紅:“爸爸,我知道您不容易,要不然我再想想其他辦法...”
張國華看著兩個孩子失望的表情,心里如刀割一般。
他深吸了一口氣,做出了一個決定:“你們別著急,給爸幾天時間,我想想辦法。”
張偉眼睛一亮:“爸,您是說有辦法湊齊這些錢?”
張國華點點頭,但心里已經在想著那些痛苦的選擇:賣房子、借錢...
03、
第二天一大早,張國華就踏上了回老家的班車。
三個小時的顛簸后,他站在了那套陪伴了他四十年的老房子前。
青磚灰瓦,門前的槐樹已經長得很高,這里有他和已故妻子的無數回憶。
鄰居李大嬸看到他回來,熱情地打招呼:“國華,怎么回來了?是不是想老房子了?”
張國華勉強笑了笑:“是啊,回來看看。”
他沒有告訴李大嬸自己是來賣房子的。
走進房子,里面還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雖然已經很久沒人住了,但收拾得還算整潔。
臥室里還掛著他和妻子的結婚照,廚房里還放著妻子生前用過的鍋碗瓢盆。
張國華坐在床邊,閉上眼睛,仿佛還能聽到妻子在廚房里忙碌的聲音。
“秀芬,我要把咱們的房子賣了,給孩子們買房子。你不會怪我吧?”他對著妻子的照片輕聲說著。
下午,房產中介的小王來了,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他在房子里轉了一圈,搖搖頭說:“張叔,您這房子年代有些久了,而且地段也不是很好。現在農村房子不好賣,最多也就13萬。”
13萬!
張國華心里一沉,這比他預期的還要少。
“能不能再高一點?這房子質量很好的,當年蓋的時候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張國華試圖爭取。
小王為難地說:“張叔,我也想幫您,但是市場行情就是這樣。農村房子現在確實不值錢,能給到13萬已經算不錯了。”
張國華沉默了很久,最終點了點頭:“行,就13萬吧。”
簽完合同,拿到13萬的支票,張國華感覺心里空了一塊。
這套房子承載著他半生的回憶,就這樣換成了一張薄薄的紙。
但這還不夠,還差7萬。
回到城里,張國華開始了痛苦的借錢之路。
第一站是弟弟張國強家。
弟弟開了個小超市,生意還算不錯。聽說哥哥要借錢給孩子買房,弟弟有些猶豫。
“哥,不是我不想幫你,但是5萬塊錢真的不是小數目。而且你這樣傾家蕩產地給孩子買房,值得嗎?”弟弟的話雖然難聽,但確實是肺腑之言。
張國強的妻子在旁邊也勸:“國華哥,現在的年輕人都太依賴父母了。你這樣慣著他們,以后會后悔的。”
但最終,看著哥哥蒼老的面容,弟弟還是答應借5萬塊錢:“但是我只能借一年,一年后你要還給我。”
拿到弟弟的5萬塊錢,張國華還差2萬。
他想起了老同事李師傅,兩人在工廠里干了三十年,關系一直很好。
李師傅聽說他的情況,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老張,咱們這么多年的交情,2萬塊錢不算什么。你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還,不著急。”
拿著這2萬塊錢,張國華眼眶濕潤了。
關鍵時刻,還是老朋友靠得住。
晚上回到家,張國華把所有的錢放在桌子上:存款50萬,賣房子13萬,借錢7萬,總共75萬。
看著這些錢,他的心情很復雜。
這是他一輩子的全部積蓄,加上賣掉的老房子,還有欠下的債務。
為了兩個孩子的房子,他已經傾盡所有。
但這還沒結束,最難的選擇還在后面:這75萬應該怎么分配?
04、
第二天晚上,張國華把兩個孩子都叫了過來。
客廳里的茶幾上,整整齊齊地擺著70萬的存折,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張偉和張麗都驚呆了,他們沒想到父親真的能湊齊這么多錢。
“爸,您這錢是從哪里來的?”張麗擔心地問。
張國華緩緩開口:“老家的房子賣了13萬,你叔叔那借了5萬,李師傅那借了2萬,加上咱們家的50萬積蓄,總共70萬。”
張偉激動地說:“爸,您真的太厲害了!我就知道您一定有辦法的!”
但張麗聽到父親賣了老房子,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爸爸,您怎么能賣掉老房子呢?那里有您和媽媽的回憶...”
張國華擺擺手:“房子沒了可以再有,但是你們的事情耽誤不起。”
他停頓了一下,看著兩個孩子,說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但是,這70萬我不能按你們要的數額分配。”
張偉愣了:“爸,您這是什么意思?”
張國華深吸了一口氣:“我這輩子最大的原則就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雖然張偉你要40萬,但我只有這70萬,給你們每人35萬。”
客廳里瞬間安靜了。
張偉的臉色變了:“爸,您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只給我35萬?”
張國華耐心地解釋:“磊子,爸理解你的想法,但是剩下的5萬你自己想辦法。爸已經盡力了。”
張偉站起來,在客廳里走來走去:“爸,您這樣不公平!我是兒子,我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為什么不能多給我一點?”
張麗趕緊勸哥哥:“哥,您別這樣說。爸爸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了湊這些錢連老房子都賣了。”
但張偉顯然很不滿意:“妹妹,你不懂。男人在外面的壓力你知道嗎?沒有像樣的房子,怎么在城市里立足?”
張國華看著兒子激動的樣子,心里也很難受,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磊子,爸不是不疼你,但是公平是爸的底線。你們都是我的孩子,我不能厚此薄彼。”
張麗走到父親身邊,拉著他的手說:“爸爸,35萬對我來說已經夠了,真的夠了。您為了我們做得已經太多了。”
她轉向哥哥:“哥,爸爸為了湊這些錢,把一輩子的積蓄都拿出來了,還賣了老房子,還欠了債。您就不能體諒一下爸爸嗎?”
張偉看著妹妹紅紅的眼眶,心里也有些愧疚,但還是有些不甘心:“那我那5萬怎么辦?”
張國華站起來,拍拍兒子的肩膀:“磊子,你已經30歲了,是個男子漢了。剩下的5萬,你自己想辦法。爸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張偉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點了點頭,但臉色明顯不好看。
張麗眼含熱淚地抱住父親:“爸爸,謝謝您。我知道這35萬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您的恩情。”
那天晚上,張偉拿著35萬離開了,臨走時話也沒說幾句。
張麗則是抱著父親哭了很久,一直說著感謝的話。
張國華看著桌上剩下的5萬塊錢,心情很復雜。
他知道兒子對自己的決定不滿意,但他也堅信,公平對待孩子是做父母的基本原則。
他不搞重男輕女那一套,兒子和女兒都是一樣的。
05、
兩個月后,張偉和張麗都順利買了房子。
張偉通過同事借了5萬塊錢,湊齊了40萬首付,買下了那套150平米的大房子。
小李特意打電話感謝張國華,說房子很漂亮,裝修也很高檔。
張麗則用35萬買了那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雖然不大,但足夠一家三口住,而且學區確實很好。
買房后的第一個月,兩個孩子都表現得很感恩。
張偉會在周末帶著小李來看父親,雖然話不多,但還是會關心父親的生活。有時候也會帶一些水果和營養品。
“爸,新房子住著很舒服,謝謝您。”張偉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里還是有些別扭,顯然對少給5萬的事情還有些介懷。
小李在旁邊補充:“是啊爸,要不是您幫忙,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買得起房子。”
張麗則表現得更加感激。她幾乎每隔一天就要來看父親,有時候是帶著小寶,有時候是自己一個人。
“爸爸,您一個人住我不放心,要不然您搬到我那里住吧?”張麗經常這樣勸父親。
張國華總是擺手拒絕:“你們小兩口要自己的空間,爸一個人習慣了。”
張麗還主動承擔了父親的日常開銷。
買菜、買米、買油,甚至連父親的衣服和日常用品都是她買的。
“爸爸,您把所有積蓄都給我們了,日常花銷就讓我來承擔吧。”張麗說得很自然,好像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相比之下,張偉對父親的生活關心得明顯少一些。
他來的時候更多是匯報自己的生活情況,很少主動詢問父親需要什么。
這種差異在最初并不明顯,張國華也沒有太在意。他覺得兩個孩子性格不同,表達感恩的方式也不一樣。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異越來越明顯。
三個月后,張偉來的次數開始減少。從每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后來變成一個月一次。
每次來,他都顯得有些匆忙,坐一會兒就要走。
“爸,我工作比較忙,項目壓力大。”這是他最常用的理由。
而且,張國華注意到,張偉對當初少給5萬的事情似乎還是耿耿于懷。
有一次聊天時,張偉無意中說:“爸,當時如果您能再多給我5萬,我就能買更好的房子了。現在那個小區的房子又漲價了。”
張國華聽了這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相反,張麗來得越來越頻繁了。
她開始每月給父親1000元生活費,而且堅持說這是應該的。
“爸爸,您為了我們花光了積蓄,還欠了債。我和小剛商量了,以后您的生活費我們來承擔。”張麗說這話的時候,眼里滿含熱淚。
她還經常在周末帶著小寶來陪父親,一待就是一整天。
小寶也特別親近外公,總是纏著外公講故事。
這樣的對比讓張國華心里很不平衡。
同樣給了35萬,為什么兩個孩子的表現差這么多?
但他還是告訴自己,也許是兒子工作壓力大,也許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開始。
06、
一年后,兩個孩子的態度差異,已經到了讓張國華無法忽視的地步。
張偉來看父親的次數越來越少,而且每次來都顯得很不耐煩。
有一次,張國華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腰疼想去醫院看看,希望兒子能陪一下。
張偉在電話里說:“爸,我今天有個重要會議,要不您自己先去看看?真有什么事再給我打電話。”
張國華只好自己坐公交車去醫院,排隊、掛號、看病,一個人忙活了大半天。
更讓他傷心的是,張偉開始對當初的分配方案提出質疑。
“爸,您當時為什么不多給我5萬?現在房價又漲了,我那5萬借款的利息都不少了。”張偉說這話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父親的感受。
小李有時候也會在旁邊附和:“是啊爸,當時如果多給5萬,我們現在的壓力就小很多了。”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張國華都感到心如刀割。
他為了湊齊這70萬,賣了房子、欠了債,兒子不僅不感恩,反而還埋怨給少了。
相比之下,張麗的表現讓他感到溫暖。
女兒不僅每月給他1000元生活費,還經常買各種東西給他。
“爸爸,這是我給您買的新衣服,您試試合不合身。”
“爸爸,這是小寶畫的畫,他說要送給外公。”
“爸爸,醫生說您這個年紀要多補鈣,我給您買了鈣片。”
張麗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每一句話都溫暖著張國華的心。
更重要的是,張麗從來沒有因為房子的事情居功自傲,反而經常表達感激。
“爸爸,我知道您為了給我們買房有多不容易。您賣了老房子,我心里特別難受。”
“爸爸,35萬對您來說是全部家當,對我來說是改變命運的恩情。”
這樣的話,張偉從來沒有說過。
兩個孩子的對比越來越明顯,鄰居們也都看在眼里。
王大媽經常對張國華說:“老張啊,你家女兒真孝順,隔三差五就來看你。倒是你兒子,怎么很少見到啊?”
李大爺也說:“現在的年輕人啊,有些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你女兒不錯,有良心。”
這些話讓張國華更加難受。作為父親,他當然希望兩個孩子都孝順,但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最讓他寒心的是張偉的態度變化。
去年春節,張偉一家來吃年夜飯,飯桌上張偉居然當著所有人的面說:“爸,您當初要是能一碗水端平就好了。我和妹妹都應該給40萬,這樣才公平。”
張麗立刻反駁:“哥,什么叫一碗水端平?爸爸給我們每人35萬,這就是一碗水端平!”
“35萬對你來說夠了,對我來說不夠!”張偉的話越來越過分。
“就為了五萬塊錢,你至于一直耿耿于懷嗎!”
張國華氣得渾身發抖,但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那天晚上,張麗留下來陪父親,一直到很晚才走。
“爸爸,您別生哥哥的氣。他可能是壓力太大了。”張麗安慰父親。
但張國華心里明白,這不是壓力大的問題,這是感恩之心的問題。
同樣的35萬,在女兒心里是恩情,在兒子心里卻成了虧欠。
這到底是為什么?
07、
今年夏天,張國華生了一場病。
那天凌晨,他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嚇得趕緊給兒子打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接通,張偉的聲音有些不耐煩:“爸,這么晚了什么事?”
“磊子,我胸悶得厲害,可能需要去醫院...”張國華艱難地說。
“哦,那您打120吧,我明天一早就要出差,再說現在過去也來不及啊。”說完張偉就掛了電話。
張國華愣愣地看著手機,心比胸口還疼。
他只好給張麗打電話,女兒立刻說:“爸爸,您別動,我馬上過來!”
十分鐘后,張麗叫的救護車就到了,她也馬上趕到醫院。
在醫院里,她一直陪在父親身邊,忙前忙后地辦手續、取藥。
“爸爸,醫生說您是心絞痛,以后要注意別太激動。”張麗握著父親的手,眼里滿含淚水。
在醫院住了三天,張偉總共來了一次,還是在張麗再三催促下才來的。
來了以后,他坐了不到半小時就走了,說公司有急事。
張麗則是請了假,三天三夜都陪在父親身邊。
出院那天,張麗堅持要給父親請個保姆:“爸爸,您一個人住我不放心,讓保姆照顧您吧。”
張國華拒絕了:“不用花那個錢,我身體還行。”
但張麗還是每天都要打電話問候,隔一天就要來看一次。
相比之下,張偉的冷漠讓張國華徹底寒了心。
那天晚上,張國華一個人坐在客廳里,想著這兩年來發生的一切。
都是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嗎?還是兩個孩子天生性格不同?
張國華想不明白,這個困惑如同一塊石頭,壓在他心上讓他喘不過氣來。
第二天,他決定去張偉家看看,想了解一下兒子的真實想法。
走到張偉住的小區樓下,張國華猶豫了。
要不要上去?兒子會歡迎他嗎?
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小區里的王大媽看到了他。
“哎呀,這不是老張嗎?您怎么到這兒來了?”王大媽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張國華勉強笑了笑:“來看看兒子。”
王大媽一臉羨慕地說:“老張啊,您真是有福氣,您家小偉可真有本事!”
“有本事?”張國華有些疑惑。
他以為王大媽說的是買房的事,但沒想到,王大媽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他瞬間破防了。
聽著王大媽說的消息,張國華感覺天旋地轉,仿佛被雷擊中一般。
沒想到,兒子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