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秋日的北京,梧桐葉正黃。70歲的李建國坐在自己簡樸的書房里,手中握著一張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個身穿軍裝的年輕軍人和一個穿著藍色布衫的美麗姑娘并肩而立,兩人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
"秀蘭......"他輕撫著照片,眼中滿是思念。
五十年了,整整五十年。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李建國從未停止過尋找。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詢問過無數人,翻閱過數不清的檔案,只為了找到那個在黔南山區與他相愛的姑娘——方秀蘭。
今天,他終于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李叔叔,我們找到她了,她就在安城市第二福利院......"
李建國的手顫抖了,電話險些掉在地上。五十年的尋找,終于要有結果了。
01
1972年,22歲的李建國剛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位于黔南山區的一支工程部隊。那是一個叫做"翠山縣"的偏遠山區,部隊的任務是修建一條連接山區與外界的公路。
初到翠山縣,李建國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連綿起伏的大山如同綠色的海洋,云霧繚繞,宛如仙境。然而,交通的閉塞也讓這里的百姓生活極為困苦。
"李排長,您好!"一個清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建國轉過頭,看到一個大約二十歲的姑娘站在不遠處。她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布衫,扎著兩根麻花辮,雖然衣著樸素,但那雙大眼睛卻亮得像山間的清泉。
"您好,我是方秀蘭,是縣里的衛生員。聽說部隊來了,特地來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姑娘大方地自我介紹道。
李建國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謝謝,我們剛到,還在熟悉環境。"
方秀蘭笑了笑:"那我帶您熟悉一下我們這里吧。雖然條件簡陋,但山水還是很美的。"
就這樣,在方秀蘭的帶領下,李建國開始了解這個山區小縣。她告訴他哪里的水最甜,哪座山的景色最美,哪家的米酒最香。兩人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覺中,夕陽已經西下。
"秀蘭,謝謝你今天陪我走了這么久。"李建國真誠地說道。
"不用謝,能幫助解放軍是我們應該做的。"方秀蘭的臉微微泛紅,"而且......"
"而且什么?"李建國好奇地問。
"而且我覺得你是個好人。"方秀蘭說完這句話,臉更紅了,轉身就跑開了。
李建國站在原地,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建國和方秀蘭經常見面。部隊修路需要當地人的配合,方秀蘭作為衛生員,又懂一些文化,自然成了軍民之間的橋梁。
"建國哥,你們北京是什么樣子的?"一個傍晚,兩人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方秀蘭好奇地問道。
"北京啊......"李建國望著遠山,緩緩說道,"那里有很寬的馬路,很高的樓房,還有紫禁城的紅墻黃瓦。不過說實話,我覺得都沒有我們這里的山水美。"
"真的嗎?"方秀蘭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我從小就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特別是首都北京。"
"等公路修好了,你就可以走出去了。"李建國轉頭看著她,"到時候,我帶你去北京看看。"
方秀蘭的臉又紅了:"你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軍人說話,一言九鼎。"李建國認真地說道。
兩人相視而笑,夕陽把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建國和方秀蘭的感情越來越深。他們一起在月下漫步,一起在山間采野花,一起為修路的工程出謀劃策。戰士們都開玩笑說,他們的排長找到了山里的"花仙子"。
"建國,我有個東西要給你。"一個月圓之夜,方秀蘭羞澀地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包。
李建國打開一看,里面是一雙精心縫制的千層底布鞋,針腳細密,做工精良。
"這是我親手做的,希望你穿著它,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平平安安。"方秀蘭低著頭說道。
李建國感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好,他輕輕握住方秀蘭的手:"秀蘭,我...我想娶你為妻。"
方秀蘭的眼中閃爍著淚花,用力點了點頭:"我愿意,建國哥。"
月光下,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仿佛要把這一刻永遠定格。
02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74年春天,李建國突然接到上級的緊急調令。
"李排長,你被調往邊境執行特殊任務,明天就要出發。"團長嚴肅地對他說道,"這次任務機密等級很高,你不能對任何人透露行蹤,包括家屬。"
李建國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團長,能不能讓我......"
"沒有商量的余地。"團長打斷了他,"這是組織的決定,也是國家的需要。你是黨員,應該明白孰輕孰重。"
李建國知道,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但是,他怎么向秀蘭解釋?怎么向這個為了他放棄一切的姑娘說明?
那天晚上,李建國來到了和方秀蘭第一次看日落的山坡。方秀蘭已經在那里等他了,她似乎預感到了什么。
"建國哥,你是不是有什么話要對我說?"方秀蘭的聲音有些顫抖。
李建國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說道:"秀蘭,我要走了。"
"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方秀蘭急切地問道。
"我不能說去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李建國的聲音很輕,但每個字都像錘子一樣敲擊著方秀蘭的心。
方秀蘭愣住了,半晌才說:"是不是...我們再也見不到了?"
李建國沒有回答,只是緊緊抱住了她。
"那我等你,一直等到你回來。"方秀蘭在他懷中說道,聲音堅定得讓人心疼。
"秀蘭,別等我了。"李建國強忍著眼淚,"找個好人家嫁了吧,過平凡幸福的生活。"
"不,我就是要等你。"方秀蘭倔強地說道,"哪怕等一輩子,我也要等你回來。"
第二天天還沒亮,李建國就悄悄離開了翠山縣。他沒有和任何人告別,包括方秀蘭。因為他怕,怕自己會舍不得,怕自己會違抗軍令。
在卡車駛離翠山縣的那一刻,李建國透過車窗看到了遠處山坡上的身影。是方秀蘭,她站在他們第一次看日落的地方,身影顯得那么孤單。
"秀蘭......"李建國在心中呼喚著她的名字,眼淚終于忍不住流了下來。
這一別,就是五十年。
在邊境的那些年里,李建國參與了許多重要任務。由于工作需要,他不能與任何人聯系,也不能透露自己的行蹤。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都會想起翠山縣的青山綠水,想起方秀蘭的音容笑貌。
1978年,任務結束后,李建國第一時間申請回到翠山縣尋找方秀蘭。然而,當他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
"方秀蘭?她早就不在這里了。"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好像是1975年的時候,她父母擔心她一直不嫁人,就把她送到外地的親戚家去了。具體去了哪里,我們也不清楚。"
李建國如遭雷擊,他瘋狂地尋找,詢問每一個認識方秀蘭的人,但都沒有結果。有人說她去了省城,有人說她遠嫁他鄉,還有人說她出了意外......各種說法都有,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
"李同志,你還是別找了。"當年的老縣長勸他,"這么多年過去了,人家說不定早就結婚生子了。你何必苦苦糾纏呢?"
但是李建國不肯放棄。他相信方秀蘭的話,她說過要等他一輩子。即使希望渺茫,他也要繼續尋找。
03
1980年,李建國轉業到北京工作,被分配到一家國有企業做管理工作。同事們都勸他找個對象結婚,但他總是搖搖頭。
"老李,你這樣下去可不行啊。"同事老王勸他,"都三十歲的人了,還不成家,領導都為你著急。"
"我有喜歡的人了。"李建國總是這樣回答。
"在哪里?什么時候結婚?"
"她...暫時不在北京。"李建國含糊其辭。
就這樣,李建國一邊工作,一邊利用各種機會尋找方秀蘭。每次出差,他都會打聽當地是否有叫方秀蘭的人。每次休假,他都會回到貴州的各個縣市尋找。
1985年,他聽說有個姓方的女子在遵城市工作,連忙請假去尋找。經過幾天的打聽,終于找到了那個人,卻發現不是方秀蘭。
1990年,有人告訴他在安城市見過一個很像方秀蘭的女人,他又匆匆趕去。結果又是失望而歸。
1995年,他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則尋人啟事,上面提到一個叫方秀蘭的女子在尋找失散的親人。他激動得徹夜難眠,第二天就趕到了那個城市。但是見面后發現,又是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
就這樣,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李建國的頭發漸漸花白,臉上也爬滿了皺紋,但他從未停止過尋找。
單位的年輕人都覺得他有些固執:"李叔,都這么多年了,你就別找了。就算找到了,人家也不一定還是單身啊。"
"我不管她是什么情況,我只想知道她過得好不好。"李建國堅定地說道。
2000年,李建國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時間,他的尋找也更加頻繁。他學會了使用電腦,在網上發布尋人信息;他加入了各種尋親群組,幫助別人尋找親人的同時,也請求大家幫助他尋找方秀蘭。
"李師傅,您這份堅持真讓人感動。"網友們都被他的故事打動,"但是您有沒有想過,也許她并不想被找到呢?"
"不可能。"李建國斷然否定,"她說過要等我的,她不會食言。"
2010年,李建國已經60歲了。身邊的朋友們都勸他放棄,但他依然執著。這一年,他開始委托專業的尋人機構幫助尋找。
"李先生,我們已經查遍了貴州省所有叫方秀蘭的人,都不符合您描述的特征。"尋人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會不會她已經改名了?或者去了其他省份?"
"那就擴大范圍繼續找。"李建國毫不猶豫地說道,"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就不會放棄。"
04
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一切。
李建國在參加一次退伍軍人聚會時,遇到了當年同在翠山縣服役的老戰友張國強。
"建國!真沒想到能在這里見到你!"張國強激動地拍著他的肩膀,"這么多年,你過得怎么樣?"
"還行,就是有件事一直放不下。"李建國把尋找方秀蘭的事情告訴了張國強。
張國強聽完,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建國,我記得當年有個叫小劉的衛生兵,他是本地人,退伍后可能還在翠山縣。他當年和那些衛生員們比較熟,說不定知道一些情況。"
這個消息讓李建國如獲至寶。他立即聯系了當年部隊的其他戰友,終于找到了小劉的聯系方式。
"劉師傅,您好,我是李建國,當年的排長,您還記得我嗎?"電話接通后,李建國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
"李排長!當然記得!"電話那頭的聲音同樣激動,"您怎么想起聯系我了?"
李建國把尋找方秀蘭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劉師傅聽完,沉默了很久。
"李排長,這件事...怎么說呢,其實我知道一些情況,但是......"
"您說,不管是什么情況,我都想知道。"
"方秀蘭確實在1975年的時候離開了翠山縣,但不是去親戚家,而是...她懷孕了。"
李建國如遭雷擊,手機差點掉在地上:"什么?她懷孕了?"
"是的,據說是您走后沒多久發現的。當時未婚先孕在農村是很大的事情,她父母為了避免流言蜚語,就把她送到了外地。"
李建國的眼淚瞬間涌了出來:"那...那孩子呢?"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不過我聽說,她后來一直沒有結婚,帶著孩子生活得很艱難。"
掛斷電話后,李建國坐在沙發上,久久不能平靜。原來,方秀蘭不僅等了他,還為他生了孩子。而他,卻讓她們母子承受了這么多年的苦難。
"秀蘭,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李建國痛哭流涕。
從那以后,李建國的尋找更加急切了。他不僅要找到方秀蘭,還要找到他們的孩子。他雇傭了更多的尋人機構,發布了更多的尋人啟事,甚至上了電視節目求助。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李建國被困在家中,但他的尋找并沒有停止。他學會了使用更多的網絡工具,在各種平臺上發布尋人信息。
"爺爺,您的故事真感人,我們一定幫您找到她。"年輕的網友們被他的堅持感動,紛紛轉發他的尋人信息。
2022年,李建國的尋人故事在網上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幫助他。有熱心網友專門建立了"幫助李爺爺找秀蘭奶奶"的微信群,群里已經有上千人。
"李爺爺,我們幫您查到了一個線索。"群主小王興奮地在群里說道,"安城市有個福利院,那里有個老人的情況和您描述的很像。"
李建國的心臟劇烈跳動起來:"真的嗎?詳細信息呢?"
"那個老人姓方,今年68歲,1975年左右帶著一個孩子來到安城市,一直未婚。現在住在市第二福利院。"
這個消息讓李建國徹夜難眠。會是她嗎?會是他尋找了五十年的方秀蘭嗎?
2024年10月,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李建國終于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安城市第二福利院確實有一位叫方秀蘭的老人,年齡、經歷都與他記憶中的那個人相符。
"李叔叔,我們已經和福利院聯系過了,那位老人愿意見您。"幫助他尋找的志愿者小張激動地說道,"不過......"
"不過什么?"李建國急切地問道。
"不過她的身體狀況不太好,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已經不太清楚了。"
李建國的心一沉,但隨即又堅定起來:"沒關系,只要能見到她就好。哪怕她不記得我了,我也要見她一面。"
2024年10月15日,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李建國踏上了前往安城市的火車。這是他五十年來無數次尋找中最可能成功的一次。
火車上,他緊緊握著那張泛黃的照片,心中既興奮又忐忑。五十年了,他們都老了,她還能認出他嗎?她會原諒他當年的不告而別嗎?
"秀蘭,我來了......"李建國輕撫著照片,喃喃自語。
10月16日上午,李建國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來到了安城市第二福利院。當他站在福利院門口時,雙腿竟然有些顫抖。
"李叔叔,您別緊張,我們陪著您呢。"志愿者小張安慰道。
走進福利院,護工長介紹說:"方奶奶在二樓的活動室,平時最喜歡坐在窗邊看外面。她的記憶雖然不太好,但有時候會突然想起一些往事。"
李建國深吸一口氣,緩緩走上樓梯。每走一步,他的心跳就加快一分。五十年的等待,就要在這一刻得到答案了。
推開活動室的門,李建國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邊的那個身影。雖然已經滿頭白發,雖然臉上布滿了皺紋,但那個背影,那個側臉,依然是他記憶中的模樣。
"秀蘭......"李建國輕聲呼喚。
老人緩緩轉過頭來,那雙眼睛依然像當年一樣清澈。當她看到李建國的瞬間,整個人愣住了,嘴巴微張,想說什么卻說不出來...
李建國也愣在原地,五十年的思念,千言萬語,此刻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兩個老人就這樣對視著,眼中都涌出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