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那年三叔死了。
村里人圍在一起商量著三個孤兒的去處。有人說送福利院,有人說分開寄養。議論聲此起彼伏,像夏日里嗡嗡作響的蚊蟲。
"我來養他們。"
李秀蘭的聲音不大,卻讓整個靈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這個瘦弱的女人。她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藍布衣裳,頭發梳得一絲不茍。
"秀蘭,你瘋了?"王嬸第一個跳出來,"自己都過得緊巴巴,還要養三個半大小子?"
娘沒有爭辯。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什么東西,讓人看不透。
01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天。
蟬鳴聲從梧桐樹上傳來,單調而聒噪。三叔李建國的棺材停在村頭的空地上,黑漆漆的,像一條沉默的船。
娘站在人群后面,靜靜地看著。她沒有哭,也沒有上前吊唁。只是看著,眼神里有種說不出的深意。
三叔生前是個不太成器的男人。老婆早死,獨自拉扯三個兒子,日子過得馬馬虎虎。經常喝酒,醉了就罵孩子。村里人背后都說,這三個孩子跟著他沒什么出息。
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
老大李強十六歲,個子高高的,哭起來肩膀一抖一抖的。老二李剛十四歲,平時最愛笑,這會兒眼淚鼻涕糊了一臉。最小的李峰才十二歲,緊緊抱著一本破舊的課本,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村支書老林站在人群中間,咳嗽了兩聲。
"大家靜一靜。"他說,"現在商量一下這三個孩子的事。"
議論聲立刻響起來。
"送福利院吧,至少吃穿不愁。"
"分開養,一家養一個。"
"李強都十六了,可以出去打工了。"
"李峰那么小,誰家愿意要?"
娘聽著這些話,心里有些發酸。她想起自己的女兒小麗,想起早逝的丈夫。生活從來不容易,但孩子總是無辜的。
"我來養他們。"
她的聲音不大,卻讓所有人都聽見了。靈堂里瞬間安靜下來,只有蟬鳴聲還在響著。
王嬸瞪大了眼睛:"秀蘭,你說什么?"
"我說,我來養他們。"娘重復了一遍,聲音很平靜。
人群開始騷動起來。
"她瘋了吧?"
"自己家里就夠緊巴的了。"
"還有個女兒要養呢。"
"三個男孩,能吃多少啊!"
王嬸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秀蘭啊,你可得想清楚了。你一個寡婦,帶著個女兒,日子本來就不好過。再加上三個半大小子,這不是往火坑里跳嗎?"
村支書老林也皺起了眉頭:"秀蘭,你考慮清楚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娘看了看三個孩子,他們都停止了哭泣,呆呆地看著她。李強的眼神里有種倔強,李剛拉著弟弟的手,李峰還在抱著那本課本。
"都是一家人。"娘輕聲說道。
她走向三個孩子,蹲下身子,輕輕擦去李峰臉上的眼淚。
"跟嬸嬸回家。"
李強后退了一步,眼神里有抗拒:"我們不需要同情。"
娘抬頭看著這個倔強的少年:"不是同情,是家人。"
02
搬家那天,整個村子都在看熱鬧。
三個孩子的家當不多,幾件舊衣服,幾本破書,還有一張全家福。照片上的一家四口,笑得很開心,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娘的房子不大,兩間土房,院子里種著幾壟青菜。現在要住下六個人,顯得格外擁擠。
"李強你睡東間,李剛李峰睡西間。"娘指著房間說,"小麗跟我睡。"
小麗撅著嘴,明顯不太高興。她今年十五歲,正是敏感的年紀,突然家里來了三個男孩,讓她覺得很不自在。
"媽,家里本來就擠..."
"擠就擠點。"娘打斷了女兒的話,"都是自家兄弟。"
李強站在門口,一動不動。他不想進去,覺得寄人籬下很丟臉。李剛拉了拉哥哥的衣角,小聲說:"哥,嬸嬸人挺好的。"
李峰最小,害怕得躲在哥哥身后。
娘看出了他們的拘束,也不多說什么。她去集市買了新的被褥,一床一床地鋪在炕上。被褥是花棉布的,很暖和的顏色。
晚上,娘煮了一鍋疙瘩湯。熱氣騰騰的,香味飄得滿屋子都是。
"吃飯了。"她在廚房里喊。
四個孩子圍坐在小桌子旁,氣氛有些尷尬。李強一直低著頭,李剛時不時偷看一眼娘,李峰緊緊抱著那本課本不肯放。小麗也悶悶不樂的。
娘給每個人盛了一碗湯,還煎了幾個雞蛋。
"多吃點,都瘦了。"她對三個男孩說。
李剛是最先開口的:"嬸嬸,謝謝您。"
"不用謝,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李峰小聲問:"嬸嬸,我可以繼續上學嗎?"
娘摸了摸他的頭:"當然可以。書要好好讀。"
李強突然站起來:"我不上了,出去打工掙錢。"
"坐下。"娘的聲音不大,但很有威嚴,"學還是要上的。"
"憑什么?"李強瞪著娘,"我們已經夠麻煩你了。"
娘看著這個倔強的少年,心里有些疼。這孩子跟她早逝的丈夫很像,都是那種寧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欠別人人情的性格。
"因為你是我兒子。"娘平靜地說。
李強愣住了。他沒想到娘會這么說。
那天晚上,三個男孩躺在新床上,誰也睡不著。
"哥,嬸嬸人真的挺好。"李剛小聲說。
"她圖什么?"李強翻了個身,"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飯。"
李峰抱著課本,想起娘剛才摸他頭的溫暖。他很久沒有感受過這種關懷了。自從媽媽死后,爸爸總是喝酒,很少管他們。
隔壁房間里,娘和小麗也在說話。
"媽,咱們家本來就不富裕,現在又多了三張嘴..."
"麗麗,他們是你的弟弟。"
"可是..."
"沒有可是。"娘的聲音很溫柔,但很堅定,"媽小時候也是孤兒,知道沒有家的感覺。既然收養了他們,就要對他們負責。"
小麗不說話了。她知道媽媽的脾氣,決定的事情不會改變。
夜深了,村子里很安靜。只有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狗叫。
娘躺在床上,想著明天要做的事。三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還有家里的各種開銷。她在心里算了算,覺得壓力很大,但不后悔。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開始有了閑話。
王嬸一大早就跑來了:"秀蘭啊,你昨晚想清楚了嗎?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沒什么好反悔的。"娘在院子里洗衣服,"孩子們挺好的。"
"好什么好?三個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時候。你一個人怎么養得起?"
娘搓著衣服,沒有抬頭:"總有辦法的。"
"你就是太善良了。"王嬸嘆了口氣,"善良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啊。"
村支書老林也來了,帶著幾分關切:"秀蘭,有什么困難就說話。村里能幫的一定幫。"
"謝謝林書記。"娘終于抬起頭,"暫時還能應付。"
"孩子們的學費..."
"我想辦法。"
老林看著這個倔強的女人,心里有些佩服。在這個村子里,像她這樣的好人不多。
孩子們很快就要開學了。娘開始四處想辦法湊學費。
她把家里的雞蛋拿去賣,把菜園子里的蔬菜挑到集市上。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
李強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天晚上,他偷偷跑到娘的房間門口。
"嬸嬸,您別為難了。我真的不想上學了。"
娘正在燈下做針線活,手指被針扎破了,鮮紅的血滴在白布上。
"為什么不想上?"她問。
"我...我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
娘放下手里的活,看著這個倔強的少年:"強子,你爸生前跟我說過,你小時候很聰明,就是后來家里條件不好,才耽誤了。"
李強愣住了。他沒想到爸爸還跟娘說過他的事。
"書還是要讀的。"娘繼續說,"不為別的,為了將來有選擇的權利。"
"可是家里..."
"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讀書。"
李強看著娘疲憊的臉,心里五味雜陳。他想說什么,但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開學的日子到了。
娘一大早就起來做飯,給四個孩子準備午餐。小麗已經上高中了,李強上高一,李剛上初二,李峰上小學六年級。
"錢都給你們準備好了。"娘把學費一份一份地分好,"用完了就跟我說。"
李強接過錢,手在顫抖。他知道這些錢來得不容易。
"嬸嬸..."
"去吧,別遲到了。"
四個孩子背著書包出門了。娘站在門口,看著他們的背影,心里既欣慰又擔心。
孩子們走后,娘開始忙活一天的生計。她要去給別人做針線活,還要照看菜園子。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
李剛在學校里表現得很活躍。他天生愛唱愛跳,很快就被老師注意到了。
"李剛,你有表演天賦。"音樂老師說,"有興趣參加學校的文藝隊嗎?"
李剛很興奮,但想到家里的情況,又有些猶豫:"老師,這會不會影響學習?"
"不會的,反而有助于全面發展。"
回家后,李剛把這件事告訴了娘。娘聽了很高興:"這是好事啊,說明你有才華。"
"可是參加文藝隊可能需要買服裝,還要..."
"錢的事不用擔心。"娘打斷了他,"你先參加,缺什么再說。"
李峰在學校里成績一直很好,但總是用別人不要的破本子。老師看了很心疼,私下里找到娘。
"李峰這孩子很聰明,就是家里條件..."
"老師,是不是需要買什么?"娘有些緊張。
"不是的,我是想說,這孩子有希望考重點中學。如果能好好培養..."
娘聽了很激動。她知道李峰聰明,但沒想到老師評價這么高。
回家后,她悄悄給李峰買了新的文具。
"嬸嬸,這些很貴吧?"李峰抱著新文具,眼睛濕潤了。
"不貴,你值得擁有最好的。"娘摸著他的頭說。
李強的適應過程最困難。他在學校里總是沉默寡言,同學們都知道他的身世,有些人會在背后議論。
有一次,他和同學發生了沖突,打了架。老師把娘叫到學校。
"你這孩子怎么回事?在學校打架斗毆,還有沒有家教?"
娘被訓得很沒面子,但她沒有當場責備李強。回家的路上,她給他買了燒餅。
"想你爸了?"她輕聲問。
李強再也忍不住,哭得像個孩子。他想爸爸,想媽媽,想以前的家。雖然那個家不富裕,但至少是完整的。
"哭吧,哭出來就好了。"娘拍著他的肩膀,"以后就是新的開始。"
從那以后,李強慢慢改變了。他開始認真學習,也不再和同學打架。
03
日子一天天過去。
娘的生活節奏變得更加緊張。她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準備一家人的早餐。五點開始做針線活,七點送孩子們上學,然后繼續工作到深夜。
手指經常被針扎破,眼睛也因為長時間在燈下工作變得干澀。但她從不抱怨,總是笑著面對每一天。
村里人看在眼里,從最初的質疑慢慢變成了佩服。
王嬸開始偷偷接濟一些蔬菜:"秀蘭,我家菜種多了,你拿些回去。"
村支書老林也幫忙給李強找了個周末打零工的機會:"不累的活,就是幫忙看看店。"
孩子們也越來越懂事。
小麗開始主動幫忙做家務,不再抱怨家里擁擠。李強放學后會主動干重活,李剛經常逗大家開心,李峰總是主動幫弟弟妹妹補習功課。
這個家慢慢有了溫暖的味道。
一年過去了。
李剛在學校的文藝匯演上表演了小品,逗得全場哈哈大笑。演出結束后,縣里的戲曲團老師找到他。
"這孩子有天賦,可以考慮送到專業學校學習。"
娘聽了很興奮,但也有些擔心:"費用會不會很貴?"
"可以申請助學金。關鍵是孩子有這個天賦,不能埋沒了。"
回家后,娘和李剛商量這件事。
"嬸嬸,我聽您的。"李剛說,"您覺得好就去,不好就算了。"
"這是你的人生,要你自己決定。"
"那我想去試試。"李剛眼中有光,"我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娘看著這個少年堅定的眼神,心里很欣慰。
李峰的成績一直保持年級第一。老師建議他跳級,但娘覺得孩子還小,不想讓他承受太大壓力。
"循序漸進比較好。"她對老師說,"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李強的變化最大。從最初的叛逆抗拒,到現在的懂事體貼。他不再說要輟學打工,而是認真學習每一門功課。
雖然成績不是特別突出,但進步很明顯。
一天晚上,娘在燈下做針線活。李強走過來,坐在她身邊。
"嬸嬸,我想叫您媽。"
娘的手停住了,抬頭看著這個少年。他的眼神很認真,沒有一絲玩笑。
"為什么?"
"因為您就是我媽。"李強說,"比親媽還親的媽。"
娘的眼睛濕潤了。這是第一次有人這樣對她說話。
"那就叫吧。"她輕聲說。
"媽。"李強叫了一聲,聲音有些顫抖。
"誒。"娘應了一聲,眼淚流了下來。
從那以后,三個男孩都改口叫娘"媽"。這個稱呼讓娘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時間過得很快。
李剛考上了縣里的藝術學校,成績優異,還獲得了獎學金。李峰繼續保持年級第一,已經被重點中學預錄取了。李強的成績雖然不算拔尖,但也穩步提升。小麗考上了衛生學校,準備當護士。
村里人開始對娘刮目相看。
"秀蘭真有眼光,這幾個孩子都很有出息。"
"當初我們還說她傻呢。"
"現在看來,她是最聰明的那個。"
但好景不長。
長期的勞累開始顯現出后果。娘經常感到頭暈胸悶,但她總是強撐著,不想讓孩子們擔心。
有一天晚上,她正在廚房準備明天的飯菜,突然感到一陣眩暈。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
李強第一個發現的。他聽到響聲,跑到廚房,看到娘倒在地上,嚇得大喊:
"媽!媽!"
其他孩子都跑過來了。大家手忙腳亂地把娘送到衛生所。
鄉村醫生檢查后,神色凝重:"這不是小毛病,趕緊送縣醫院。"
在去縣醫院的路上,四個孩子都很擔心。娘一直昏迷不醒,臉色蒼白得嚇人。
到了醫院,醫生安排了各種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把四個孩子叫到辦公室。
醫生嚴肅地對四個孩子說:"你們母親的病很嚴重,需要馬上手術,但費用..."
四個孩子面面相覷。他們都知道家里的經濟狀況,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
"需要多少錢?"李強問,聲音在顫抖。
"至少三萬塊。"醫生說,"而且手術后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
三萬塊!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李強第一個表態:"我去借錢。"
"我也去。"李剛說,"我把獎學金都拿出來。"
李峰偷偷把自己攢的壓歲錢掏出來:"我這里有二百塊。"
小麗也哭了:"我不上學了,去打工賺錢。"
四個孩子抱在一起哭。他們從來沒有感到過這樣的無助。
消息很快傳到了村里。
王嬸聽說后,立刻跑到各家各戶:"大家伙兒幫幫忙,秀蘭出事了。"
村支書老林更是直接:"秀蘭這些年的為人,大家都看在眼里。現在她有困難,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村里開始了一場自發的捐款活動。
家家戶戶都拿出了錢。有錢的多出點,沒錢的少出點。連平時最摳門的老張頭都拿出了五十塊錢。
"秀蘭是個好人,不能讓好人吃虧。"他說。
王嬸挨家挨戶地收錢,兩天就收了一萬多塊。
"還差一些,但我們再想想辦法。"她對孩子們說。
李剛的老師聽說了這件事,也幫忙在學校里組織了捐款。連縣里的戲曲團都派人來看望,還帶來了慰問金。
"這孩子有天賦,我們不能讓他因為家庭困難放棄夢想。"團長說。
李峰的班主任也發動了全班同學捐款。雖然每個人捐得不多,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最讓人感動的是李強的同學們。他們知道李強平時沉默寡言,但為人正直。聽說他家里的困難后,紛紛解囊相助。
"強哥平時幫了我們不少忙,現在該我們幫他了。"班長說。
04
三天之內,手術費終于湊齊了。
醫生安排了最好的專家主刀。手術進行了四個小時,四個孩子在手術室外面等了整整四個小時。
手術燈終于熄滅了。醫生走出來,摘下口罩:"手術很成功,但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四個孩子終于松了一口氣。
娘醒來的時候,看到四個孩子圍在病床前。他們的眼睛都紅紅的,顯然哭過了。
"媽,您醒了。"李強握著娘的手,聲音哽咽。
"怎么樣?還難受嗎?"小麗關切地問。
"我沒事。"娘的聲音很虛弱,但笑容很溫暖,"讓你們擔心了。"
"媽,我們不會讓您再受苦了。"李剛說,"我們會好好學習,將來報答您。"
李峰趴在床邊:"媽,我長大了要當醫生,專門給您看病。"
娘看著四個孩子,心里滿滿的都是幸福。
"傻孩子們,能看著你們健康成長,就是媽最大的幸福。"
康復期間,四個孩子輪流照顧娘。他們把功課帶到醫院做,不愿意離開娘一步。
村里人也經常來看望。王嬸每天都會送來熱湯,村支書老林也會定期過來詢問情況。
"秀蘭,你養了四個好孩子。"王嬸感慨地說。
"是他們成就了我。"娘看著正在做作業的孩子們,"沒有他們,我的生活也沒有這么充實。"
一個月后,娘出院了。
孩子們在家里掛了彩帶,準備了她最愛吃的菜。雖然簡單,但充滿了溫情。
"歡迎媽媽回家!"四個孩子齊聲說道。
娘的眼睛又濕潤了。這個家,真的成了她最溫暖的港灣。
生病這件事,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加團結。
孩子們更加懂事了。李強主動承擔了更多家務,李剛在學校里更加努力,李峰總是搶著幫媽媽做事,小麗也變得更加貼心。
娘的身體雖然還在恢復,但心情卻比以前更好了。她看著四個孩子圍在桌前做作業,聽著他們討論學習問題,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象。
時光荏苒,轉眼幾年過去了。
李剛在藝術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出色,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他的表演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已經小有名氣了。
李峰如愿考上了重點高中,成績始終保持年級前三。老師們都說他有希望考上重點大學。
李強雖然成績不是最突出的,但也考上了不錯的高中。更重要的是,他變得開朗了很多,有了很多朋友。
小麗順利完成了衛生學校的學業,成了一名護士。她的第一份工資,全都給娘買了營養品。
"媽,這是我的第一份工資。"她把錢塞到娘手里,"以后我每個月都會給您錢。"
娘推辭著不要:"你自己留著用,媽不需要。"
"這是我的心意。"小麗堅持說,"如果不是您,我們四個孩子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
高考那年,李強和李峰都發揮得不錯。李強考上了省里的一所工科大學,學的是工程專業。李峰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大學,如愿以償地選擇了教育專業。
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全村都轟動了。
"秀蘭家出了兩個大學生!"
"李強和李峰都有出息了!"
"當年誰能想到啊?"
娘看著兩張錄取通知書,眼淚止不住地流。這些年的辛苦,終于有了回報。
李剛也在這一年被省藝術團選中,成了正式的演員。雖然還只是跑龍套,但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闖出一片天地。
送孩子們去上大學的那天,娘堅持要去火車站送行。
"媽,您身體還沒完全好,就別去了。"李強擔心地說。
"怎么能不去?這是你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娘堅持著。
火車站里,娘反復叮囑著兩個兒子。
"到了學校要好好學習,也要照顧好身體。"
"有什么困難就寫信回來,不要硬撐。"
"記得按時吃飯,不要省錢。"
火車啟動了。娘在月臺上揮手告別,看著火車慢慢消失在遠方。
回家的路上,她一直在笑。那種笑容,和當年在三叔葬禮上的笑容一樣,但含義完全不同了。
大學四年,兩個孩子都很爭氣。
李強在學校里成績優秀,還擔任了班長。他經常寫信回家,告訴娘學校里的生活。每個學期結束,他都會拿著獎學金回家,全部交給娘。
"媽,這是我的獎學金,您收著。"
"你自己留著用吧,媽不缺錢。"
"媽,這些年您為我們付出太多了。現在該我們報答您了。"
李峰在師范大學的表現更是出色。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大三那年,他就開始在附近的小學實習,深受學生和老師們的喜愛。
李剛的演藝事業也漸漸起色。從最初的跑龍套,到后來開始演小角色,他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每次有新戲上演,他都會寄票回家。
"媽,這是我演的戲的票,您一定要來看。"
娘雖然不太懂戲曲,但每次都會看得很認真。看到李剛在臺上的表演,她心里滿滿的都是驕傲。
小麗在醫院里工作得也很認真負責。她的同事們都夸她細心體貼,病人們也很喜歡她。
05
轉眼間,四個孩子都成年了。
李強大學畢業后,進入了一家大型工程公司,成了一名工程師。第一個月的工資,他全部寄回了家。
"媽,這是我的第一份工資。從今以后,我每個月都會給您寄錢。"
李峰師范大學畢業后,如愿成了一名小學老師。他工作認真負責,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喜愛。第二年就被評為了優秀教師。
李剛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省里闖出了名氣。他主演的幾部戲都很受觀眾歡迎,成了小有名氣的演員。
四個孩子都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娘也開始享受生活了。
她不再需要熬夜做針線活,不再需要為生計發愁。孩子們輪流給她寄錢,她的生活變得寬裕起來。
村里人看到娘的變化,都很羨慕。
"秀蘭現在可享福了,四個孩子都這么有出息。"
"當年我們還說她傻呢,現在看來,她是最聰明的。"
"養兒防老,這話一點不假。"
王嬸最是感慨:"秀蘭,你當年那一笑,真是笑得有道理啊。"
村支書老林也感嘆:"秀蘭啊,你用事實證明了什么叫遠見。"
娘聽了這些話,還是淡淡地笑:"孩子們懂事就好。"
十年后的春節,四個孩子都回家了,村里人都流露出羨慕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