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那是我見過最重的一個木箱。"老陳望著面前佝僂的老人,眼眶濕潤。早市上的聲音嘈雜,但他只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
攤位前排起長隊,而他卻呆立原地。七年來第一次,老人沒有空著手來。木箱被放在他面前,沉甸甸的,里面裝滿了過去七年無言的感激。
"我知道你不容易,"老人顫抖著聲音說,"但我們這些老家伙,比你想象的要堅強得多。"
01:
老陳第一次在菜市場擺攤是七年前的事了。那時他三十出頭,剛剛失業,妻子懷著孩子,家里的存款眼看見底。輾轉多日找不到工作后,他咬咬牙,貸款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凌晨三點起床去批發市場進貨,五點到菜市場擺攤。
剛開始的日子很難熬。他不懂行情,不會吆喝,也不懂得如何與顧客周旋。有時候一整天下來,虧本的次數比賺錢的還多。但他沒有選擇,咬牙堅持著。
第一次注意到那位老人,是在擺攤的第三個月。那天天氣格外冷,寒風刺骨。老陳的手凍得通紅,連稱重都變得困難。那位老人穿著洗得發白的棉襖,背微微駝著,手里緊攥著幾枚硬幣,在攤位前徘徊許久,目光在最便宜的白菜和蘿卜之間來回。
"大爺,您要買什么?"老陳問道。
老人吞吞吐吐地說:"我就看看……這白菜多少錢一斤?"
"一塊五。"老陳報出價格,注意到老人眼中閃過一絲猶豫。
"那……給我稱半斤吧。"老人最終說道,從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幾枚硬幣。
老陳看著老人布滿老繭的手,突然想起自己的爺爺。在他記憶里,爺爺總是省吃儉用,卻從不讓家人餓肚子。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他迅速稱了一斤白菜,又加了兩根胡蘿卜。
"大爺,一共一塊五,這些都給您拿著。"
老人愣住了:"可是我只要半斤白菜啊。"
"今天搞活動,買半斤送半斤,再送兩根胡蘿卜。"老陳笑著說,"大爺您常來,下次我還給您優惠。"
老人半信半疑地接過菜,道了謝離開。老陳看著老人瘦小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心里涌起一種說不清的感覺。
02:
從那天起,老人幾乎每天都來。老陳漸漸發現,老人名叫張福,是個退休工人,一個人住在附近的老舊小區里。老伴去世多年,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來看他。靠著微薄的退休金,老人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
每次老人來,老陳都會多給一些菜,有時候是多稱一點,有時候是送一兩樣應季蔬菜。起初老人不愿接受,但老陳總能找到各種理由:"今天這菜賣不完要壞了","批發市場今天特價","這是試吃的新品種"……
時間久了,老人也就不再推辭。但老陳發現,老人從不白拿他的東西。有時候會帶來自己腌制的咸菜,有時候是自己種的幾棵青菜,即使是最簡單的,也會帶來一個自己磨快的菜刀,或者是修補好的竹籃。
"大爺,您別總惦記著還我,這點小事不算什么。"老陳有一次真誠地說。
老人搖搖頭:"陳娃,人活一輩子,就得記得別人的好。我張福雖然沒啥本事,但也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
老陳的生意漸漸好轉,他開始有了固定的客源。人們喜歡他的熱情和誠實,也被他對老人的善良所感動。老陳從沒把這當成宣傳點,但好事總會傳開。
就這樣,老陳的攤位前經常排起長隊,而他總是把最新鮮的蔬菜留給老張。每當老人來,無論多忙,他都會親自挑選最好的給他。
03:
第三年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老陳平靜的生活。妻子被診斷出患有重病,需要長期治療。醫藥費如同無底洞,很快吞噬了他們的積蓄。
老陳沒有告訴任何人,每天依然凌晨起床去批發市場,然后準時出現在自己的攤位前。只是臉上的笑容少了,眼睛里的疲憊多了。
老張是第一個發現異常的人。那天他來得比平時早,正好看到老陳在角落里偷偷吞下幾片藥。
"陳娃,你怎么了?"老人關切地問。
老陳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沒事,就是有點感冒。"
老張沒有追問,只是點點頭離開了。但第二天,他又來了,這次手里拎著一個保溫壺。
"給你帶了點姜湯,感冒喝這個好得快。"老人遞過保溫壺,眼神里滿是關心。
老陳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姜湯熱氣騰騰,里面還加了紅棗和枸杞,喝下去渾身暖和。他知道,對于省吃儉用的老張這些可不便宜。
接下來的日子,老張幾乎每天都會帶些東西來:一天是自制的蘿卜干,一天是熬好的粥,有時候甚至是一小碗燉肉。老陳想拒絕,但看到老人眼中的堅持,又不忍心說出口。
在老陳收攤后,老張悄悄跟著他。當他看到老陳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醫院,老人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沒有上前,只是遠遠地看著老陳疲憊地走進住院部,才明白這段時間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