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馮玉華站在自己兒子家門口,手指顫抖著敲門。
門開了,兒媳婦林美嬌站在門口,眼神冰冷如刀。"這是我家,你出去!"林美嬌的話像一把刀插進馮玉華的心。
五千萬拆遷款和三套房產證還捏在她手里,卻連自己兒子家的門都進不去。
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在晚年落得如此境地,血濃于水的親情,竟然抵不過金錢的誘惑。
01:
馮玉華出生在A市郊區的一個農村家庭,家里條件并不好,但勝在父母疼愛。她從小勤勞懂事,在村里小學畢業后就輟學回家幫父母干農活。
十八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城里來農村插隊的知青李建國,兩人一見鐘情,不顧家里反對,很快就結婚了。
婚后生活并不容易,李建國文化程度高,但回城無望,只能和馮玉華一起在村里務農。1980年,他們的兒子李明出生了,夫妻倆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傾注了全部心血。
李建國省吃儉用買了不少書,發誓要讓兒子將來有出息。
"我們苦點沒關系,但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李建國常這樣對馮玉華說。
馮玉華不識幾個字,但她懂得丈夫的心,更理解為人父母的責任。她起早貪黑,不僅種好自家的地,還到處打零工賺錢。
夏天在磚窯幫工,冬天到鎮上做保潔,從不叫苦叫累。
李明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聰明才智,小學和初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高考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省城重點大學錄取。
這對于李家無疑是天大的喜事。
"明明,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別像爸媽這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臨行前,馮玉華拉著兒子的手語重心長地說。
李明點點頭:"媽,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大學四年,李建國夫婦幾乎把所有積蓄都用在了兒子身上。他們從不抱怨,因為在他們眼里,兒子就是他們的全部希望。
果然,李明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大學畢業后留在省城一家外企工作,薪水豐厚。工作兩年后,他認識了同事林美嬌,一個來自富裕家庭的姑娘。
初次見面時,馮玉華就察覺到林美嬌看自己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嫌棄。但為了兒子的幸福,她選擇了忍讓。
婚后,小兩口在省城買了房,李明每月都會給父母寄錢,逢年過節也會回家看望。表面上,這個家庭和睦美滿。
直到三年前,馮玉華所在的村子被納入城市擴建規劃,村民們將獲得豐厚的拆遷補償。作為一戶老住戶,李家獲得了五千萬的現金補償和三套安置房。
突如其來的巨額財富,讓這個本已平靜的家庭掀起了驚濤駭浪。
"媽,這么多錢,你和爸要好好規劃啊。"李明接到消息后立即趕回家,關切地說。
馮玉華笑著拍拍兒子的手:"我和你爸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多錢,也不知道怎么用。反正我們老了,就留給你吧。"
沒想到,這句普通的話,卻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02:
林美嬌得知公婆獲得巨額拆遷款后,態度明顯熱情了許多。以前借口工作忙很少回婆家,現在卻隔三差五就打電話噓寒問暖,甚至主動提出要接二老去省城住。
"爸媽,你們年紀大了,村里條件又差,不如搬到城里來住。我們可以給你們在附近買套房子,方便照顧你們。"林美嬌笑容滿面地提議。
李建國和馮玉華對兒媳婦的轉變感到欣慰,以為她終于接受了這個家。于是爽快地答應了搬到省城的提議,但堅持用自己的錢購房。
"我和你爸商量過了,拆遷的五千萬和三套房子都給你們。我們老兩口留一套安置房自己住就行了,剩下的都是你的。"馮玉華拿出銀行卡和房產證,慈愛地對兒子說。
李明一時有些猶豫:"媽,這太多了,你們留著自己用吧。"
林美嬌在一旁卻暗暗欣喜,趕緊說道:"是啊,媽,您和爸辛苦一輩子,應該好好享享清福。不過如果您真想給明明,那就先過戶一套吧,其他的您留著,萬一有急用呢。"
馮玉華搖搖頭:"我們這輩子沒啥追求了,留那么多錢干啥?還是都給你們吧,我和你爸就希望你們過得好。"
就這樣,馮玉華將大部分財產都轉給了兒子。起初,一切似乎很美好。
李明和林美嬌在省城給父母買了一套兩居室,距離自己家不遠。李建國喜歡下棋,林美嬌還特意領他去了小區的老年活動中心。
馮玉華也結交了幾個跳廣場舞的姐妹,生活過得還算愜意。
然而好景不長,半年后,林美嬌的態度開始微妙地變化。她漸漸不再像之前那樣殷勤,甚至開始對馮玉華的一些生活習慣表示不滿。
"媽,您能不能不要穿這種花棉襖出門啊?鄰居們都笑話我們家呢。"
"媽,您那些農村來的朋友素質太差,能不能別帶她們回家?地板都被踩臟了。"
馮玉華是個傳統的中國母親,為了不給兒子添麻煩,她都默默忍受著,從不與兒媳婦正面沖突。
李建國看不下去了:"老馮,咱把錢要回來吧,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馮玉華卻勸丈夫:"算了,孩子孝順就好,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再說了,美嬌也不容易,工作那么忙還要照顧家里。"
就在馮玉華以為生活會這樣平靜地繼續下去時,一場意外徹底打破了表面的和諧。那天,她突然接到李建國的電話,說他在下棋時摔倒了,可能骨折了。
馮玉華慌忙趕到醫院,看到丈夫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
"醫生說是輕微骨裂,需要住院觀察幾天。"李建國無奈地說。
馮玉華立刻給兒子打電話,李明說正在開重要會議,讓她先處理,他稍后就到。然而直到晚上九點,李明才匆匆趕到醫院,身后跟著一臉不悅的林美嬌。
"爸,您怎么這么不小心啊?"李明關切地問道。
林美嬌卻在一旁冷冷地說:"我就說讓你們去養老院吧,有專業人士照顧,也不會出這種事。"
馮玉華驚訝地看著兒媳婦:"什么養老院?我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
"媽,您別誤會。美嬌是為您和爸著想。現在有很多高檔養老院,環境好,服務也周到。"李明試圖緩和氣氛。
林美嬌不耐煩地打斷:"明明,咱們明說吧。您二老年紀大了,住在我們附近,我們也照顧不過來。萬一出了什么事,誰負責?"
03:
馮玉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她把所有積蓄都給了兒子后得到的"回報"嗎?一時間,她感到一陣心痛,比當年生李明時還要疼。
"美嬌,你怎么能這么說話?"李明終于忍不住斥責妻子。
林美嬌冷笑一聲:"我怎么了?我說的不對嗎?老人就應該去養老院,現在是法制社會,子女沒有義務贍養父母!"
這句話如同晴天霹靂,馮玉華感到一陣眩暈。她扶著墻,努力站穩,看著眼前這個曾經甜美可人的兒媳婦,不知道她是如何變成了今天這副模樣。
"明明,你...你也是這么想的嗎?"馮玉華顫抖著聲音問道。
李明避開母親的目光:"媽,您別多想。我會照顧好您和爸的。"
林美嬌不屑地撇撇嘴:"照顧?我們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了!你忘了上個月剛買的那輛車花了多少錢?還有下個月我們要去的馬爾代夫,機票都訂好了!"
馮玉華這才明白,原來兒子和兒媳婦已經開始揮霍那筆拆遷款了。她心如刀絞,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醫院的走廊里,母子三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最終,是李明打破了局面:"媽,今晚您在醫院陪爸吧,我明天再來看您們。"
說完,他拉著林美嬌匆匆離開了。馮玉華看著兒子的背影,淚水模糊了視線。
李建國住院的那段日子,李明確實每天都來,但總是匆匆離去。林美嬌則再也沒有出現過。
出院那天,李明開車來接父母,途中他小心翼翼地提起了養老院的事。
"爸媽,我和美嬌看了幾家養老院,環境都很好。您們考慮一下?"
馮玉華沉默不語,李建國卻怒不可遏:"養老院?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沒死呢,就想把我送去養老院?我跟你媽拉扯你這么大,含辛茹苦把你培養成才,現在你有出息了,就嫌棄我們了?"
李明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爸,您別激動。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覺得養老院的專業護理對您和媽都好。"
"好個屁!"李建國罕見地爆了粗口,"我們不去!"
回到家后,李明就匆匆離開了。晚上,馮玉華收到兒子的微信:媽,對不起,美嬌脾氣不好,您別往心里去。
過幾天我再來看您。
看著這條消息,馮玉華默默流淚。她知道,兒子已經被金錢和妻子改變了。
那個曾經孝順懂事的孩子,如今變得陌生而疏遠。
事情在一周后急轉直下。馮玉華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說李明委托他們辦理一項法律事務,需要馮玉華和李建國的簽字。
"什么法律事務?"馮玉華一頭霧水。
"是關于您名下那套安置房的過戶手續。"律師公事公辦地說。
馮玉華這才明白,原來兒子打的是最后那套房子的主意。她苦笑一聲,掛斷了電話。
當晚,她把這事告訴了李建國。老人家氣得差點又犯了心臟病:"好哇!我怎么生了這么個白眼狼!咱們把錢都給他了,他還不滿足,連我們住的地方都要搶?"
馮玉華抹著眼淚勸丈夫:"別生氣了,氣壞了身體不值得。明明可能是被他媳婦挑唆的。"
"挑唆?"李建國冷笑,"沒有那個心,誰挑唆得動?咱們養了三十多年的兒子,還不如人家林美嬌養了幾年的丈夫!"
夫妻倆商量了一晚上,最終決定去找兒子當面問個清楚。第二天一早,他們來到兒子家樓下,馮玉華給李明打電話,卻發現自己已被拉黑。